黃敏
摘 要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其中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就是提問,科學有效的提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來,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如果教師提問耗費時間較長,提問效率較低,那么將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礎學科,同時由于小學生的身體和心智都處于成長階段,在學習時受到教師引導的影響較大,但是理解能力并不加強,因此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課堂提問
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作用并沒有明顯體現(xiàn)出來,有時教師提問但是學生不配合,有時學生答非所問,或者學生不愿回答,課堂教學氛圍冷淡,教師提問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而一些教師則是提問太過頻繁,學生忙于思考問題,沒有時間吸收和理解知識,教師的提問重視形式但是忽視了提問的效果。恰當有效的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促進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良好的互動交流,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現(xiàn)狀和問題
1.1 教師過分注重提問技巧
隨著新課改和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入,原來教師采取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轉變?yōu)榱藵M堂提問的教學方式,并且一些教師認為富有技巧的提問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忽視了不同提問的效果和功能。提問有一定的技巧有有好處,有技巧的提問能夠確保提問的質(zhì)量和水平,但是如果教師過分重視技巧,但是忽視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只關注如何讓提問變得更加巧妙,就會讓課堂教學本末倒置。物極必反,在提問時過分重視技巧,對于課堂教學并沒有促進效果,在教師備課和講授的時候,關注的如果不是提問是否能夠促進課堂教學,那么這樣的提問和教學目標是不相符的,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不清而定的,不同水平的學生、不同內(nèi)容的教學都會影響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給出的答案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提問的內(nèi)涵而不是提問的技巧,提高提問的質(zhì)量和有效性。
1.2 對提問認識不全面
一些教師認為提問有效性就是提問難度較大,提問難度較大才能引起學生的深層次思考,如果提問比較簡單,就不是有效的提問。那么簡單的問題真的沒有意義嗎,簡單的提問就沒有有效性嗎?其實不然,不同內(nèi)容的教學需要不同的提問來過渡,有些時候需要簡單的問題過渡,有些時候則需要難度較大的提問,因此問題的有效性并不在于問題的難易程度,而是提問是否能夠促進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是否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對于教學沒有促進作用的提問,無論是簡單的、困難的,都是不具備有效性的。
1.3 提問影響教學效果
很多教師對于課堂上不認真聽講的學生,喜歡采取提問的方式來引起他們的注意,給他們一個提醒,大部分教師對于課堂提問的作用都有正確的認識,但是一些教師在提問這些上課不認真的同學時,,一旦這些學生沒有成功回答或者回答錯誤,就會對他們諷刺挖苦,這樣的提問損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影響了教師良好的形象,如果教師不加節(jié)制的運用提問這種提醒方式,會導致提問在學生心中的影響力大減,即使教師針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正式提問,學生也不以為然,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2 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原因
2.1 教學理念
尊師重道是流傳了千百年的理念,但是在新課改要求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教育理念落后就導致教學策略無法突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束縛,在教學中也無法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雖然教師能夠在課堂上積極提問,但是提問的內(nèi)容、方式都是根據(jù)教師意愿決定的,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2.2 教師素質(zhì)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和質(zhì)量都取決于教師的和人素質(zhì),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不強,教師的引導對于學生學習語文至關重要,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能力水平、心理狀況等因素有一定了解,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的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的素質(zhì)決定了教學教學行為,也包括課堂提問。
3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3.1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zhì)
在教學中教師要革新教育理念,并且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準確把握教材,對教學目標、教材內(nèi)容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了解如何針對重點難點開展教學,這樣課堂教學才能不發(fā)生便宜。教師對教學目標有準確的把握,才能確保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有層次、有目的的設計出高質(zhì)量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才能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教師必須準確的預設課堂教學目標并做好課堂調(diào)控,不論是學生對于提問如何作答,還是如何巧妙的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明確,因此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課堂進行精確的預設,這對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3.2 準確把握學科特點
要提升語文學科能力,就要明確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要充分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和其他教師展開探討,不斷完善對語文科學特點的認識,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承擔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整體授課,能夠清晰的把握課程脈絡,對于教學重難點爛熟于心,在教學中能夠做到有效設計、有的放矢,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整體能力。
3.3 尊重學生天性
小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強,但是也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時也要遵照這個特點,有效的提問輔以生動、簡潔的表達方式,能夠更好的得到學生的響應。例如在《普羅米修斯》一課的教學中,由于希臘神話故事和學生實際生活不夠貼近,導致學生感知困難,在學生朗讀“沒有火”和“有了火”兩段文字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思考“地上沒有火,那么人們吃什么呢?”,在學習到“普羅米修斯冒著生命危險取來火種”后,引導學生思考“有了火我們能夠做什么?”,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勇于想象,感受到普羅米修斯的偉大之處。
4 結束語
綜上,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是必不可少的比部分,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多種因素做好提問設計,才能真正調(diào)動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清.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36.
[2]溫略新.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2006(04):103.
[3]劉會芹.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藝術[J].學周刊,2011(09):74.
作者單位
貴州省甕安一小 貴州省甕安縣 5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