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家
【摘要】 “語數外”三門科目是初中生學習的重點科目,而數學這門科目在這三門科目的學習之中又是最為講究技巧性和邏輯性的一門科目.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因為該科目的一些特點導致當前的教學效果不佳,甚至出現不少問題. 那么,該如何扭轉當前已經存在的問題以及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提升呢?關于這些問題,筆者將在下文進行具體論述.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效率;舉一反三
數學這門科目是學生從小就開始學習的一些科目,但是隨著“有效性教學”這一教學理念的提出以及教師盲目地追求有效性教學,導致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學不深入
有效性的教學在當前很多教師的認識之中,就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并取得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 但是,一個真正有效的教學實施必然是可以實現學生差異化發(fā)展,促進教學深入實施的教學. 然而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學實施不深入,很多具體化的教學實施都只是浮于表面,并沒有深入到教學之中,也沒有深入對一些重點的教學內容進行探究.
2. 教學花式樣多
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為了更好地調動課堂教學的氣氛,不少教師往往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實施教學,卻沒能真正地突破教學當中存在的難題,也未能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實施來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僅僅是浮于形式,甚至還出現“形式重于內容”這樣的一種情況. 這樣的一種情況和現狀應當引起教師的注意,并及時加以解決.
3. 學生能力未獲提升
教學不深入,教學的花把式過多必然會影響學生的能力發(fā)展. 也正是在以上兩個問題的存在下產生了第三個問題——學生的能力未獲提升. 學生的能力沒有獲得發(fā)展那么該門課程的教學實施百分之八十都是失敗的. 在當前很多學生未能獲得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也未能夠對有關的題目進行綜合性的、條理化的分析. 這樣學生的能力提升必然十分有限.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以上問題的存在也阻礙了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應當引起教師們的關注.
二、深化初中數學教學的幾個方法
問題存在就一定要直面這些問題并且積極尋找出解決的方法,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和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1. 以學生為主體提升教學
無論是開展有效性的初中數學教學還是深化初中數學的教學其實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所以,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目標,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以學生為主體這一教學實施是從真正的意義上實現學生的發(fā)展,也是要切實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所以,在這一教學實施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體性地位,并且要注意把握好每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 在每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都要積極地發(fā)揮自己的主動、能動性,自覺地投入到初中數學的學習之中,這將為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奠定主體性的基礎.
在教學實施中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筆者認為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直角三角形”這個部分的學習之中,就涉及“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互余”這一定理的學習. 在這個部分的學習之中,教師就可以這樣來開展:
教師:假設有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角為90°,一個角為60°,還有一個角是30°. 那么,大家注意觀察一下三個角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1:90° = 60° + 30°.
教師:很好!那么,大家再來觀察一下這個三角形中的兩個角與兩角之間特殊的關系.
學生3:60°與30°的角相加也是90°,而且90°加上30°的角是60°角的2倍. 應該就是這樣的兩個規(guī)律.
教師: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如果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一個角是90°,一個角是20°,還有一個角是70°,那么你們剛才說的兩條規(guī)律是否也符合呢?你們還可以舉出什么例子來證明呢?
……(學生進行討論)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去探究“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互余”這一定律. 同時,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發(fā)現這一規(guī)律. 那么,學生的認識將更加深刻,而對“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互余”這一定律的理解也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可以抓住問題的核心內容,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2. 設置開放性的題目拓展教學
提高教學的效率固然是教學中的一大重點內容,但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注意發(fā)展學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舉一反三的數學解答能力.
所以,在初中數學的教學實施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教師應該積極地通過一些開放性的題型來發(fā)展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新以及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拓展性的教學.
開放性的題目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打開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以及改變學生的思考角度. 此外,開放性的題目很多其實是在學生熟悉的領域變化而來的,這樣的一種變化本身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基礎上發(fā)展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 所以,設置開放性的題目必然有效地在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提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在“二次函數”這個部分的學習之中,教師完成例題:“小敏參加學校運動會的跳高比賽,函數表達式h = 3.15t - 4.5t2(t單位:秒;h單位:米)可以描述小敏跳躍時重心高度的變化,那么請問:在小敏起跳后重心最高時需要花費多少時間?”這樣一個例題其實是要學生在已知二次函數的基礎上進行最值的求解. 在這個過程中,只要通過簡單的配方就可以求解出答案. 而這樣的一個例題是簡單的,但是在完成這個例題的教學之中,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進行一些變式訓練.
例如:小敏參加學校運動會的跳高比賽,函數表達式h = 3.15t - 4.5t2(t單位:秒;h單位:米)可以描述小敏跳躍時重心高度的變化,那么請你根據所給的函數表達式畫出圖像并且根據所畫的圖像進行數學意義的描述.
這個變式看似簡單,但是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轉化意識”,即將“h,t”分別轉化為“y,x”的轉化. 在教學的實施之中,筆者發(fā)現很多學生一旦“y,x”變?yōu)槿魏纹渌淖帜?,就會反應不過來. 而這一變式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鍛煉學生的遷移思維和遷移能力. 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發(fā)展,繼而深化初中數學的教學并且最終實現有效性的初中數學教學.
3. 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不是孤立而存在的,所以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還應該注意學生在數學這門學科的“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通過學生的思維轉換能力的提升繼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其實就是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特別是對數學題目的理解能力. 當前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搞不懂題目的要求,最終導致“南轅北轍”現象的出現.
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為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奠定了基本的數學語言基礎和理解基礎. 所以,教師要重視這一教學的具體實施. 主要可以采取引導學生剖析相關的數學題目和分層看待具體的數學問題的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
例如,有這樣一個數學題目:“已知線段AB = 7 cm,BC = 5 cm,求A,C兩點的距離. ”這個題目看似簡單,但是實際上進行正確的解答卻要分為三種具體的情況進行分析. 所以,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這樣來引導學生:
教師:剛才這個題目老師希望大家將A,B,C看做一個沒有固定順序的線段點,然后大家再綜合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可能會出現的幾種情況.
學生3:點C在線段AB上是一種情況,這樣AC = 2 cm.
學生4: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點C在線段AB的外部.
學生2:對,點C在左邊和右邊時又是兩種情形.
就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逐漸地對問題有一個良好的理解,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也將不斷地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繼而更好地開展初中數學的教學工作.
小 結
以上方式是實現數學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徑,也是筆者自己對該問題的一些感悟和體會,主要還是側重于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從而更好地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高燕.論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的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2(4).
[2]何建國.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能力及素質的培養(yǎng)[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2(10).
[3]黃海濤.初中數學作業(yè)設計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