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潤華
[摘 要] 時代發(fā)展需要推進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必須要改革課堂教學. “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自主合作探究,激發(fā)興趣,激活課堂,是有效指導學生達到事半功倍效果的上好策略. “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教學引發(fā)學生盡興探知,可謂趣味引導減負增效.
[關鍵詞] 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活力課堂
新時代的素質教育熱潮滾滾,推動著教育改革的迅猛發(fā)展. 在嶄新的教育形勢下,我們常常思考:我們的教學如何改?怎樣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怎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引導孩子們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什么教學策略可以引發(fā)情趣,激活課堂,讓孩子們活力四射、靈感起飛,思維無限伸展,自由暢然飛翔?如何讓孩子們在那一節(jié)節(jié)充滿激情和快樂的魅力課堂自主投入,遨游知識的海洋,積極探索科學奧秘?基于以上思考,我們覺得“如何打造活力課堂,引導高效學習,力求減輕學生學習負擔,讓孩子們放飛思維的翅膀”就成為課程改革范疇中值得研討和探究的重量級課題.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幾年來一直在教學第一線,踐行課程改革已有幾年光景. 如上的思考驅動著我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嘗試了很多,總結了很多. 僅就我在多年來課堂教學改革的踐行體驗和感悟來說,“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能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自主合作探究,激發(fā)興趣,激活課堂,是有效指導學生達到事半功倍效果的上好策略.
■ 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讓公式更
好記
初中階段,學生所要記憶的數學公式開始慢慢增多,且概念龐雜,一時間初中生很難招架. 所以,學習多了雜了,他們的思維勢必會出現混亂不清的局面. 尤其是一些理解力、記憶力偏差的學生,他們不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塊短板,還會嚴重影響整體教學質量. 那如何讓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刻、更扎實呢?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提倡“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其中,所謂一題多解,我們可以理解為:同一個問題通過多個渠道、多個方法、多個途徑來解決. 再或者,即使是同一個問題,答案卻是不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不同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卻全都合理,這屬于開放性問題理念. 而在初中課堂實施“一題多變”,就是把課本上的例題或習題通過合理的變式,或改變條件、改變結論、改變圖形、改變數據、引申知識運用、拓展含義,以有效實現一題變多題,達到訓練形式多樣化和多元化,繼而達到課堂教學舉一反三的目的.
以“平方差公式”的教學為例,在展開教學之際,我是這樣進行引導的:“孩子們,我們學過多項式乘法了,下面請每個小組都寫出兩個‘兩個二項式相乘的例子在題板上. ”聽到我的要求,學生們紛紛開始動腦舉例. 這時,我繼續(xù)說:“之后請大家觀察一下兩個二項式相乘的算式,在沒有合并同類項之前有幾項?”學生們異口同聲說4項,我表示贊同,然后話鋒一轉:“那么,如果現在我們合并同類項,將會出現什么情況呢?”說到這兒,學生們立刻感到好奇,我則順勢打出幾行字引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兩個二項式相乘,在合并同類項以后,結果只有三項?還是兩項?請各小組廣泛交流,探究討論”. 這樣一來,學生們的探究熱情被激起,積極投入到小組合作交流探究中. 經過孩子們的探究學習后,得出了“兩個二項式相乘,得出的結果合并同類項后,積可能是二項式. 當相乘的兩個乘式是‘兩數之和‘兩數之差時,得到的積合并同類項后一定是二項式”的結論,繼而推導出平方差公式. 像這樣的教學方法,孩子們對公式的記憶會更加深刻、牢固.
■ 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讓例題更
形象
在教學中,“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可以讓孩子們放飛思維的翅膀,靈動智慧的光芒,繼而實現多元化理解問題、多渠道解決實際問題;可以把抽象的新知識通過舊知識的變化遷移出來,引領孩子們順勢探究;還可以讓困難的問題變得簡單化、明了化,從而降低學生的負擔和壓力,提高他們的探究熱情與信心. 而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稍加注意,就會發(fā)現新教材給我們教者帶來了很多的拓展空間. 尤其是一些相關例題,都具備情境化、多樣化、開放性的特點,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把這樣一個或幾個教材例題通過變式和變通,演變成幾個或更多個題目來探究. 而且,知識是靜態(tài)的,學生的思維是活動的,所以,一道例題在手,教師若能打開學生的思路,啟動學生思維的窗扉,引導他們從不同側面和各種角度去觀察、分析、考慮,就能尋到不同的解題方法和策略,那將是教學的最大成功.
初中三年級有這樣一道例題:一個圓錐形麥堆,底面周長是25.12米,高是3米. 把這些小麥裝入一個底面直徑是4米的圓柱形糧囤內正好裝滿,這個圓柱形糧囤的高是多少米?在解答這道例題前,我首先將其進行了情境化,然后結合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請大家結合已學知識思考一下,你們可以通過幾種方法來求出答案呢?”通過我的提問,學生們的積極性和好勝心紛紛被激發(fā),他們紛紛開動思維、著手演練,從而讓課堂得以升華. 通過學生的片刻探究,他們紛紛匯報出兩種不同的解法:解法一,圓柱糧囤的體積和麥堆的體積相等,所以先求出麥堆的體積,然后直接與圓柱糧囤的底面積相除,從而得出糧囤的高度;解法二,根據麥堆的體積和圓柱糧囤體積相等的關系列方程,從而求解. 當兩種解法都被大家認同后,我又延伸、討論:哪種方法是最佳的解決方法?學生們積極闡述自己的看法. 像這種一題多解的習題演練方法,不僅能活躍初中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還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讓練習更
有趣
合理的習題演練是鞏固初中生對所學知識應用能力、使用能力的關鍵途徑. 所以,在學完某項知識點的時候,我們必須及時創(chuàng)設合理的鞏固性習題,以加深初中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 這樣一來,還可以間接激發(fā)他們的探求熱情,延伸他們對知識點的思考,從而讓數學教學的真諦得以呈現. 此外,在創(chuàng)設練習題時,我們還可以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知識結構等,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設計出滿足時代性、教學性、思維性的習題,并適當參入競爭機制,從而引發(fā)初中生的探究欲望與學習熱情. 在這個基礎上,實施一題多變的做法不失為一種知識拓展和應用擴展的好方法. 比如,改變原有練習題的條件,那么結論將會出現相應的變化;保留練習題的原有條件,將結論做一下變動,那么該如何證明這個過程等.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改變,不僅會讓習題更具趣味性和探究價值,還能喚醒學生的探索積極性,從而讓智慧在課堂中張燈結彩.
在此,我們不妨舉個“地板鋪設”的例題,做法是引導學生剪六個完全一樣的任意三角形,并把它們密鋪在一起,然后提出問題:“若用正多邊形來鋪地板,可以嗎?需要注意什么?有多少種拼法?”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后便引導學生在題目變化后展開進一步的探究,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們的探究熱情,從而將正多邊形鋪地板的拼接原理構建出來. 在這個基礎上,我繼續(xù)變化題目條件:“如果采用的是正五邊形或正十邊形的地磚,可不可以把地板鋪得密集而不留缺口呢?”這樣,通過對問題的不斷延伸和變化,探究活動將會慢慢延伸到教學本質,繼而得出更多的答案. 由此可見,一題多變很到位地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遞進性,而且整個過程是一個操作性探究的有趣過程,孩子們在探索過程中津津樂道,收獲不小.
綜上所述,數學不僅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同時還是變通的. 初中數學天地廣闊,一題多解與一題多變的例題還有很多、很多,如果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有針對性、有意識地去探索、研究和分析,那我們就會發(fā)現很多例題、很多練習題都可以作為“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原型進而拓展開來,如此這樣,舉一反三的多變多解式趣味性探究教學將卓著實效、美不勝收. 我們還可以利用可拓寬可展開的題目,細致觀察、深入分析,然后打開解決問題的諸多思路,或者求其變式而增設訓練強度,并將其帶到課堂上,這樣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大課堂的容量,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技能,特別是自主探索、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此外,“多解而歸一,多變求多法”的課堂教學形式也非常利于激趣、引導、激活課堂,那活力奔放探研涌涌的課堂,一定會讓我們收到舉一棋而勝全盤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