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婧
(蘇州科技學院,江蘇 蘇州 215011)
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定義愈加嚴格,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有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更是要求具有較高的心理素質和思想品質的人才,因而各大高校也都在為培養(yǎng)出這樣的人才而努力。但是,一些高校在深入學科研究的同時,忽視了對良好學風的建設和對學生精神的培育,從而導致個別大學生學習方向偏離,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個別思想的扭曲,滿足不了社會對其嚴格的要求,這就充分顯現(xiàn)了高校進行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優(yōu)良的學風能帶給大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清晰的學習目標以及科學的思維方式,能夠陶冶大學生的情感并激勵學生成長。所以,高校學風的建設以及正確的大學精神的培育勢在必行。
目前,高校的學風狀況從總體上來說處于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大部分大學生有著正確的方向、堅定的信念和明確的目標,積極地為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而努力。但是,在個別高校也出現(xiàn)了各種不正之風,急需解決。
1.學風不正
大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明確,方向偏離。有的大學生認為在學校就是“享受”,一味地追求奢華的物質享樂,貪圖眼前利益,信奉及時行樂的人生觀,因而出現(xiàn)逃課、離校的情況;還有的大學生認為學習的知識沒有用處,認為學習枯燥無味,在學?!盎烊兆印保瑢W業(yè)敷衍了事,每天得過且過,沒有對自己的大學生涯進行科學的規(guī)劃,缺乏遠大的志向,從而導致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yè)沒有及時完成,最終拿不到畢業(yè)證書;另外一部分大學生缺乏主見、迷失自我,無法適應大學生活,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盲目跟從他人,與一些不正當?shù)纳鐣F體亂投一氣,誤入歧途。這些雖然是個別現(xiàn)象,但其危害是不可估量的。首先直接影響個人的健康成長,腐蝕大學生的思維,降低個人素質和品德;其次,荼毒學校的風氣,敗壞學校名聲,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2.學風不濃
一些大學生在進入高校后,逐漸失去自我約束能力,喪失了自控力。主要表現(xiàn)在對所學專業(yè)不求甚解,只是草草敷衍了事,缺乏對知識的刻苦鉆研。自覺上晚自習的人寥寥無幾,學校舉辦的學術報告等講座需要強行組織,更有一些存在僥幸心理,弄虛作假、投機取巧,考試作弊現(xiàn)象層出不窮。個別大學生學習方法不當,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跟老師處于“零溝通”狀態(tài),課下自己又沒有興趣主動學習,導致情緒不定,影響精神生活。還有一小部分大學生忙于參加各種校園和社會活動,處理不好學習與鍛煉的關系,忙于投身實踐,把學習當做了可有可無的“副業(yè)”,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學風不濃的情形。
1.大學生自我方面
大部分的高校學生來自于獨生子女家庭,個個都是父母的“手中寶”,在經歷了十幾年的學習生涯后,終于如愿以償?shù)乜忌狭舜髮W,環(huán)境的突然變化,使學生出現(xiàn)了松散、懈怠的心理,認為自己來到了大學就已經完成了學習任務,不用再刻苦學習,直接導致了高校的學風不濃。還有學生來到大學后無法適應新的生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對于如何上大學沒有一個良好的認識,不由陷入了迷茫的境界,對學業(yè)也更加的無所適從。
2.學校方面
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有些學校沒有適時地給其做一些生活和學習方面的指導,這是他們出現(xiàn)思維觀念偏差的主要原因。另外個別學校沒有狠抓教學管理,教師出勤率的降低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
3.家庭方面
大學生往往是一個家庭的驕傲,有些家長對于大學生放松了管理,任由其隨性的生活,對其學業(yè)的監(jiān)督程度也大大降低,父母的觀念直接影響到了他們對自身的管理程度,讓他們有了一種“安閑度日”的心理,導致了大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態(tài)不佳、學風不濃的情況。
4.社會方面
從物質上來講,光怪陸離的社會對大學生充滿誘惑。有些大學生為了追求高消費、高享受的生活而自甘墮落,甚至誤入歧途;從精神上來看,繁雜的社會觀念充斥了整個校園,功利主義、金錢主義、享樂主義比比皆是,而大學生對于這些誘惑幾乎沒有自控能力,致使個別大學生誤入歧途,甚至走上了違法的道路。
1.充分發(fā)揮大學精神對學風建設的重要作用
首先,端正學習動機。北大校長蔡元培將學生的“精研學理”等長進都總結為“對于國家和人類作最有價值的貢獻”。陶行知先生對“大學之道”的理解則是“在明民德,在親民,在止于人民之幸?!薄:\濤同志在北京大學的座談會上指出,大學生要刻苦學習、志存高遠,努力成為黨和人民發(fā)展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
一種科學的大學精神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擁有良好的理想信念,既要表現(xiàn)出對求學精神的探索,又要體現(xiàn)積極向上的正確理念,把個人目標同國家的發(fā)展緊緊地聯(lián)系起來,塑造一個自我完善的鮮明主題。良好的大學精神要求我們樹立遠大的志向,以服務于人民作為根本目標,端正學習態(tài)度,強化終身學習的意識,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不因暫時的困難和誘惑而迷失自己,堅定信念,不斷進取,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其次,改善學習態(tài)度。學習態(tài)度是對大學生自覺性和主動性的考量,作為高校的一分子,大學生應該主動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改善學習態(tài)度,主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意識,這是學風建設的內在要求。
大學生應保持一種慎獨的精神,加強對自身境界的完善和對自身心理的調整。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對學生產生無言的持久的影響,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術指導的效果。”江澤民同志也曾經指出“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彼詫W校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向德高望重的老師學習,通過老學者們獨到的學習氣質,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精神,培養(yǎng)其刻苦鉆研、終身學習的學習態(tài)度。學校還應該在教師隊伍中加強對大學精神的滲透與領悟,用“德”來約束自己,用自己的追求和情感來教育學生,使大學生克服浮躁心理,養(yǎng)成腳踏實地的習慣。
最后,規(guī)范治學品行。大學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學校的外在建設,另一方面是學校的內在修養(yǎng)。所以學校在強化教學質量,狠抓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還應該加強對校園環(huán)境的管理,使之彰顯大學鮮明的個性和特色,成為促進大學生學習的外在動力,使大學精神“既內隱于校園之中,又外顯于校園之容?!贝髮W精神作為一種規(guī)范力量,表現(xiàn)為一種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品質,增強認知。
2.制定文件
為確保學風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貫徹良好的學風思想,學校應制定學風建設相關文件,規(guī)范學術行為、促進學術繁榮。對于不規(guī)范、不端正的行為進行明確界定,規(guī)定專門的監(jiān)督機構,明確其職責和權力,積極進行監(jiān)督、舉報、審查和處理,加大對學術不端的行為的懲處力度,為推進學風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堅持學科誠信,維護學術道德,弘揚“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精神。
3.設立機構
學校應根據學風建設的文件,設立專門機構,加強學術監(jiān)管。作為學校學風建設的專業(yè)機構,應全權受理學術不道德行為的監(jiān)督、舉報、投訴,并決定是否處理以及怎樣處理。學術調查期間需要邀請各學科專家組成臨時工作小組,對學術造假或學術欺騙進行鑒定與確認。最后根據相關文件,得出處理結果和處理建議,并交由校長審議。機構還應該適時對師生進行學術規(guī)范教育,引導正確的學習觀念,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氛圍。
4.積極落實
高校在制定了相關文件、建立了專門機構后,應該采取實際行動,積極落實各項文件,充分發(fā)揮機構的職能。首先,對學術規(guī)范以及學風道德進行大力宣傳,提升校園學風質量,培養(yǎng)全校師生嚴謹務實的品質,維護學校風氣,促進良好學風的提升和大學精神的形成。其次,嚴格監(jiān)管,控制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抵御不正之風,把不良風氣扼殺在搖籃里。再次,應對積極學習并成績顯著的師生進行表彰,鼓勵學術創(chuàng)新,對全校師生進行正面教育。
高校學風作為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建設,這就決定了學風建設工作的長期性。良好的學風能夠帶給高校一個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使其能夠更好地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高品質人才。在實際工作中,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文件,設立專業(yè)機構,并積極落實學風管理工作,讓大學生能夠在擁有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學會正確地做人道理,努力讓其養(yǎng)成勤奮刻苦、遵規(guī)守紀的終身學習者。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高校的學風建設還會出現(xiàn)更多其他的問題,但只要堅持學風建設,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大學精神,就一定能夠在校園內形成全面良好健康的學習氛圍,從而可以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越來越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海霞.加強學風建設,實踐科學發(fā)展[J].中國科技縱橫,2010,(1):141.
[2]杭春,韓飛,周亮.高校學風建設與周恩來精神[J].商情,2010,(1).
[3]王淑文.當前高校學風建設問題分析及對策[J].教書育人,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