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覃藝+韋文其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如何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已成為廣大教師探討的熱點問題。新課程提倡“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根據(jù)多年對高三生物復習策略的探究,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生物組特色的高三生物復習模式——“三三三”教學法。
一、“三三三”教學法提出的背景
目前,在高三生物復習中存在兩種不和諧現(xiàn)象:(1)有些教師采用“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做大量的題目,嚴重耗費學生的精力和時間,且學生沒有進行總結和反思,因而學習效率不高;(2)教師生怕復習時間少,又擔心知識漏講,因而在一節(jié)課中完全由教師主講,學生只是傾聽,忽略了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行評價?;谶@些現(xiàn)象,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探究出針對高三生物復習的“三三三”教學法。
二、“三三三”教學法的解讀
理論層面的三個“三”:(1)有效教學的三個特性,即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學習情境性。(2)有效教學的三個元素,即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要高度投入、主動參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要深刻,有效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強。(3)有效學習的三個步驟,即課前導學、課堂導入和問題引導。課前導學,即把學生的學習任務前移,從“先教后學”變?yōu)椤跋葘W后教”;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開始;問題引導則是一節(jié)課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操作層面的三個“三”為課前導學、課堂教學和課后悟學。
三、“三三三”教學法在高三生物復習中的教學案例
以高三專題“植物的新陳代謝”的復習課為例,探索“三三三”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課前導學
在高三復習中,學生如果學科基礎不扎實,能力再強、心理素質(zhì)再過硬也是于事無補。因此,在高三生物復習課中,筆者設計的每一份課前導學案都為學生基礎知識的自我梳理做準備,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結合歷年高考試題,筆者設計了以下一個課前導學案
(學生自主完成橫線上的內(nèi)容)來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
知識梳理
1. 植物的水分代謝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必須與課前導學和課后悟學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教師可通過目標引領,以自主學習和總結歸納等方式,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高三生物復習中,采用“三三三”教學法的課堂教學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即經(jīng)典例題導入、自主學習、總結歸納知識點和考點。
1.經(jīng)典例題導入
經(jīng)典例題導入緊扣課前導學的順序進行,力求達到讓學生通過一道例題掌握知識及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的目的。如水分代謝,筆者出示這樣一道經(jīng)典例題:
下圖表示以洋蔥表皮活細胞為材料,用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氯化鉀溶液及清水進行相關實驗(時間m表示開始用四種溶液分別處理洋蔥表皮,時間n表示開始用清水處理洋蔥表皮),測得該細胞原生質(zhì)體體積變化,圖中代表氯化鉀溶液處理結果的是( )。
A.a B.b C.c D.d
然后要求學生當堂完成,并表述他們的分析思路。這樣以問題驅使學生自主思考,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教師在組織學生解決這道經(jīng)典例題時,可以擴展此知識設計的考點。
2.自主學習
課堂的自主學習是在學生初步達成學習目標的前提下,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借助小組學習、交流的形式去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
如學生解決上述水分代謝的經(jīng)典例題后,要求學生自主歸納植物水分代謝的知識點及考點。學生在自我探究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初步思考展開討論,為交流展示做好準備。
3.總結歸納知識點和考點
要求學生把自主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進行歸納并總結考點,促進學生主動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通過對知識的梳理,引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有序化、系統(tǒng)化和網(wǎng)絡化,形成知識體系。學生的作品展示如下:
(三)課后悟學
課后悟學是指學生經(jīng)過課前導學和課堂教學后,根據(jù)所學知識積極主動地進行查漏補缺,加強對知識的自我內(nèi)化。同時,發(fā)給學生自編的專題檢測,讓學生通過課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四、“三三三”教學法的實踐思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讓學生進行生動的創(chuàng)造。”“三三三”教學法關鍵在于把學習任務交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同時,教師應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課前導學;二是在高三生物復習的課前導學環(huán)節(jié)中,要對本節(jié)課復習的核心基礎知識進行梳理;三是要精選經(jīng)典例題,真正讓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歸納知識,使知識真正變成為他們自己擁有的,只有經(jīng)過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勞動成果才會更加珍惜。
在新課程背景下,“三三三”教學法要推進,需要每位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觀、學生觀、發(fā)展觀。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以下轉變:(1)要由傳統(tǒng)的“一言堂”角色向新型的知識傳授者轉變;(2)要成為課堂中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3)還要注重研究,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向學生的“學”轉變,最終實現(xiàn)師生的共同進步。
“三三三”教學法的三個“三”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哪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著舉足輕重中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靈活運用?!叭苯虒W法在高一、高二新授課過程中的形式和在高三復習中的形式是可以多變的,但形散而神不散,它的核心是不變的。
參考文獻
[1]劉大華.“三三三”有效教學法[J].基礎教育參考,2011,(6):56-57.
[2]張可柱,張祥沛.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endprint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如何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已成為廣大教師探討的熱點問題。新課程提倡“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根據(jù)多年對高三生物復習策略的探究,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生物組特色的高三生物復習模式——“三三三”教學法。
一、“三三三”教學法提出的背景
目前,在高三生物復習中存在兩種不和諧現(xiàn)象:(1)有些教師采用“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做大量的題目,嚴重耗費學生的精力和時間,且學生沒有進行總結和反思,因而學習效率不高;(2)教師生怕復習時間少,又擔心知識漏講,因而在一節(jié)課中完全由教師主講,學生只是傾聽,忽略了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行評價?;谶@些現(xiàn)象,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探究出針對高三生物復習的“三三三”教學法。
二、“三三三”教學法的解讀
理論層面的三個“三”:(1)有效教學的三個特性,即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學習情境性。(2)有效教學的三個元素,即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要高度投入、主動參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要深刻,有效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強。(3)有效學習的三個步驟,即課前導學、課堂導入和問題引導。課前導學,即把學生的學習任務前移,從“先教后學”變?yōu)椤跋葘W后教”;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開始;問題引導則是一節(jié)課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操作層面的三個“三”為課前導學、課堂教學和課后悟學。
三、“三三三”教學法在高三生物復習中的教學案例
以高三專題“植物的新陳代謝”的復習課為例,探索“三三三”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課前導學
在高三復習中,學生如果學科基礎不扎實,能力再強、心理素質(zhì)再過硬也是于事無補。因此,在高三生物復習課中,筆者設計的每一份課前導學案都為學生基礎知識的自我梳理做準備,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結合歷年高考試題,筆者設計了以下一個課前導學案
(學生自主完成橫線上的內(nèi)容)來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
知識梳理
1. 植物的水分代謝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必須與課前導學和課后悟學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教師可通過目標引領,以自主學習和總結歸納等方式,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高三生物復習中,采用“三三三”教學法的課堂教學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即經(jīng)典例題導入、自主學習、總結歸納知識點和考點。
1.經(jīng)典例題導入
經(jīng)典例題導入緊扣課前導學的順序進行,力求達到讓學生通過一道例題掌握知識及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的目的。如水分代謝,筆者出示這樣一道經(jīng)典例題:
下圖表示以洋蔥表皮活細胞為材料,用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氯化鉀溶液及清水進行相關實驗(時間m表示開始用四種溶液分別處理洋蔥表皮,時間n表示開始用清水處理洋蔥表皮),測得該細胞原生質(zhì)體體積變化,圖中代表氯化鉀溶液處理結果的是( )。
A.a B.b C.c D.d
然后要求學生當堂完成,并表述他們的分析思路。這樣以問題驅使學生自主思考,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教師在組織學生解決這道經(jīng)典例題時,可以擴展此知識設計的考點。
2.自主學習
課堂的自主學習是在學生初步達成學習目標的前提下,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借助小組學習、交流的形式去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
如學生解決上述水分代謝的經(jīng)典例題后,要求學生自主歸納植物水分代謝的知識點及考點。學生在自我探究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初步思考展開討論,為交流展示做好準備。
3.總結歸納知識點和考點
要求學生把自主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進行歸納并總結考點,促進學生主動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通過對知識的梳理,引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有序化、系統(tǒng)化和網(wǎng)絡化,形成知識體系。學生的作品展示如下:
(三)課后悟學
課后悟學是指學生經(jīng)過課前導學和課堂教學后,根據(jù)所學知識積極主動地進行查漏補缺,加強對知識的自我內(nèi)化。同時,發(fā)給學生自編的專題檢測,讓學生通過課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四、“三三三”教學法的實踐思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讓學生進行生動的創(chuàng)造。”“三三三”教學法關鍵在于把學習任務交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同時,教師應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課前導學;二是在高三生物復習的課前導學環(huán)節(jié)中,要對本節(jié)課復習的核心基礎知識進行梳理;三是要精選經(jīng)典例題,真正讓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歸納知識,使知識真正變成為他們自己擁有的,只有經(jīng)過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勞動成果才會更加珍惜。
在新課程背景下,“三三三”教學法要推進,需要每位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觀、學生觀、發(fā)展觀。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以下轉變:(1)要由傳統(tǒng)的“一言堂”角色向新型的知識傳授者轉變;(2)要成為課堂中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3)還要注重研究,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向學生的“學”轉變,最終實現(xiàn)師生的共同進步。
“三三三”教學法的三個“三”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哪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著舉足輕重中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靈活運用?!叭苯虒W法在高一、高二新授課過程中的形式和在高三復習中的形式是可以多變的,但形散而神不散,它的核心是不變的。
參考文獻
[1]劉大華.“三三三”有效教學法[J].基礎教育參考,2011,(6):56-57.
[2]張可柱,張祥沛.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endprint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如何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已成為廣大教師探討的熱點問題。新課程提倡“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根據(jù)多年對高三生物復習策略的探究,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生物組特色的高三生物復習模式——“三三三”教學法。
一、“三三三”教學法提出的背景
目前,在高三生物復習中存在兩種不和諧現(xiàn)象:(1)有些教師采用“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做大量的題目,嚴重耗費學生的精力和時間,且學生沒有進行總結和反思,因而學習效率不高;(2)教師生怕復習時間少,又擔心知識漏講,因而在一節(jié)課中完全由教師主講,學生只是傾聽,忽略了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進行評價。基于這些現(xiàn)象,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探究出針對高三生物復習的“三三三”教學法。
二、“三三三”教學法的解讀
理論層面的三個“三”:(1)有效教學的三個特性,即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學習情境性。(2)有效教學的三個元素,即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要高度投入、主動參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要深刻,有效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強。(3)有效學習的三個步驟,即課前導學、課堂導入和問題引導。課前導學,即把學生的學習任務前移,從“先教后學”變?yōu)椤跋葘W后教”;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開始;問題引導則是一節(jié)課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操作層面的三個“三”為課前導學、課堂教學和課后悟學。
三、“三三三”教學法在高三生物復習中的教學案例
以高三專題“植物的新陳代謝”的復習課為例,探索“三三三”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課前導學
在高三復習中,學生如果學科基礎不扎實,能力再強、心理素質(zhì)再過硬也是于事無補。因此,在高三生物復習課中,筆者設計的每一份課前導學案都為學生基礎知識的自我梳理做準備,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結合歷年高考試題,筆者設計了以下一個課前導學案
(學生自主完成橫線上的內(nèi)容)來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
知識梳理
1. 植物的水分代謝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必須與課前導學和課后悟學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教師可通過目標引領,以自主學習和總結歸納等方式,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高三生物復習中,采用“三三三”教學法的課堂教學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即經(jīng)典例題導入、自主學習、總結歸納知識點和考點。
1.經(jīng)典例題導入
經(jīng)典例題導入緊扣課前導學的順序進行,力求達到讓學生通過一道例題掌握知識及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的目的。如水分代謝,筆者出示這樣一道經(jīng)典例題:
下圖表示以洋蔥表皮活細胞為材料,用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氯化鉀溶液及清水進行相關實驗(時間m表示開始用四種溶液分別處理洋蔥表皮,時間n表示開始用清水處理洋蔥表皮),測得該細胞原生質(zhì)體體積變化,圖中代表氯化鉀溶液處理結果的是( )。
A.a B.b C.c D.d
然后要求學生當堂完成,并表述他們的分析思路。這樣以問題驅使學生自主思考,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教師在組織學生解決這道經(jīng)典例題時,可以擴展此知識設計的考點。
2.自主學習
課堂的自主學習是在學生初步達成學習目標的前提下,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借助小組學習、交流的形式去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
如學生解決上述水分代謝的經(jīng)典例題后,要求學生自主歸納植物水分代謝的知識點及考點。學生在自我探究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初步思考展開討論,為交流展示做好準備。
3.總結歸納知識點和考點
要求學生把自主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進行歸納并總結考點,促進學生主動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通過對知識的梳理,引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有序化、系統(tǒng)化和網(wǎng)絡化,形成知識體系。學生的作品展示如下:
(三)課后悟學
課后悟學是指學生經(jīng)過課前導學和課堂教學后,根據(jù)所學知識積極主動地進行查漏補缺,加強對知識的自我內(nèi)化。同時,發(fā)給學生自編的專題檢測,讓學生通過課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四、“三三三”教學法的實踐思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讓學生進行生動的創(chuàng)造。”“三三三”教學法關鍵在于把學習任務交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同時,教師應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課前導學;二是在高三生物復習的課前導學環(huán)節(jié)中,要對本節(jié)課復習的核心基礎知識進行梳理;三是要精選經(jīng)典例題,真正讓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歸納知識,使知識真正變成為他們自己擁有的,只有經(jīng)過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勞動成果才會更加珍惜。
在新課程背景下,“三三三”教學法要推進,需要每位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觀、學生觀、發(fā)展觀。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以下轉變:(1)要由傳統(tǒng)的“一言堂”角色向新型的知識傳授者轉變;(2)要成為課堂中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3)還要注重研究,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向學生的“學”轉變,最終實現(xiàn)師生的共同進步。
“三三三”教學法的三個“三”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哪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著舉足輕重中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靈活運用?!叭苯虒W法在高一、高二新授課過程中的形式和在高三復習中的形式是可以多變的,但形散而神不散,它的核心是不變的。
參考文獻
[1]劉大華.“三三三”有效教學法[J].基礎教育參考,2011,(6):56-57.
[2]張可柱,張祥沛.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