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詩歌可以這么教——以《登高》為例談古詩文教學

      2014-01-15 07:20:56江蘇省鹽城中學廖海燕
      語文知識 2014年7期
      關鍵詞:登高寫景教材內容

      ◆江蘇省鹽城中學 廖海燕

      古詩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了解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均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筆者在教學中也不斷地探尋古詩文教學之路,現(xiàn)以《登高》為例,談談對古詩文教學的探索。

      一、引領學生走進作者創(chuàng)造的形象世界

      正常的詩歌教學,教師總是在一上課就先介紹作者背景,來個“知人論世”,以期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而我這節(jié)《登高》詩歌課堂教學沒有遵循這些,而是一開始,我踏著《登高》的配樂朗誦錄音走上講臺,與學生一起聆聽著名播音員喬臻精彩的朗誦。朗誦一結束,我就伴著剛剛播放的樂曲縱情朗誦《登高》。在學生沉浸在我的朗誦聲中時,我再伴音樂縱情朗讀我改寫的小散文:

      今年秋天格外蕭瑟。天顯得那么高遠,秋風急得要去與朋友團圓。而我,站在這山巔看著這一切,感受著秋的寒意。遠處的河洲清清,沙岸上空有成群的白鳥低空回翔,相依相偎。我只身一人聽著猿的哀啼,替我訴說著無盡的心事。抬頭,那葉一點一點凋零,一片一片落下,悄無聲息??桑直粺o情的秋風卷起,紛紛揚揚,無邊無際,直到消失在我的視線中。低頭,長江奔流不息,江水奔騰澎湃,不停向前。誰知是否有盡頭,是否有人正和我有一樣的感受?我只身一人在萬里外漂泊,常年客居他鄉(xiāng),中秋節(jié)只能仰天長望,糟酒下肚,只為忘記孤獨。自晚年來,這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今日尚能獨自登山,我深感萬幸。時世的艱難,生活的困苦,讓我恨得鬢發(fā)早已如霜般蒼白。可誰能懂?而今,將酒舉起,卻只能停在嘴邊。我的身體已經受不了了,連糟酒都不能喝了……現(xiàn)在在這高山之上,看著空曠遼闊的景色,看著秋的凄涼,我的心疼痛不止。

      此時此刻,除了我的朗讀聲,全場一片寂靜。等我一朗讀完小散文,我就讓學生齊聲誦讀全詩三遍,這一聽三誦,我們花了十分鐘時間。從一上課到現(xiàn)在,我沒有板書課題,沒有介紹作者、背景,沒有解題。這是為什么?這樣做一是給足學生傾心欣賞詩歌的時間;二是去掉影響學生走進詩歌的“雜音”;最后只有一個目的:引領學生走進作者創(chuàng)造的形象世界,沉浸到作者的悲苦感傷的情感中。

      經典文學作品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情感張力,易于傳遞情感,容易打動人、感染人。作為少男少女的高中生更有著較強的情感悟性,易于受到感染,容易產生共鳴,陶醉其中。我覺得以此導入新課效果最好。讓學生直接接觸作品,真切感受與傾心體驗作品所呈現(xiàn)的形象世界。這在詩歌教學中是最為重要的,其他一切活動都是對文學美感的破壞,對學子欣賞的干擾。因此,讓學生多次聽朗誦、參與朗誦,直接接觸、真切感受、傾心體驗杜甫創(chuàng)造的《登高》。為什么一開始不板書課題?我要使其他動作輕些,輕些,再輕些,讓干擾的“雜音”少些,少些,再少些。我怕干擾學生走進文學世界的步履,擔心影響學生沉醉于美好文學情境之中。

      說到詩歌教學的朗誦,一般導入只是一遍兩遍而已,而我為學生設想了四遍,一是聽播音員朗誦,二是聽原文朗讀,三是聽小散文朗誦,四是直接朗誦。如若一步兩步,未必能讓學生沉浸其中,陶醉其里,難以入情,難以入境,仍在門外徘徊?,F(xiàn)在實施四遍,到第六遍時,雖不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不少學生已不禁“悲從中來”??傊姼柽@種文學性特別明顯的樣式,應該特別注重朗誦感染,直到學生“悲從中來”為止。否則,他們難以走進詩歌的形象世界,也難以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

      二、幫助學生建構相對完美的認知框架

      盡管達到“悲從中來”的境地,但這只是整體感知階段,是走進詩詞鑒賞的初級階段,而要真正進入作者創(chuàng)作的形象世界,還要對詩歌進行理性解讀。通過讓學生找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詞入手,帶領學生對詩歌進行理性分析。通過“寫得怎么樣”,引出“心靈的痛感往往能產生欣賞的快感”,過渡到“悲”的詩眼,以消解學生心中諸多問題之塊壘。

      我想,對詩歌進行理性解讀,該如何解讀呢,是從局部到整體,還是從整體到局部呢?按照詩歌鑒賞的學理,這兩者應該互相交替進行,不可偏于一種方式。但這首詩解讀的內容繁多而復雜,又不能從頭到尾面面俱到分析,所以,我拎出“萬里悲秋常作客”這個詩眼,讓學生先從整體結構上理解全詩。因為本課一開始是從整體上欣賞詩歌開始的,如果從整體欣賞一下子跳到局部解讀,學生的思維會跟不上,也不符合學理的要求。這樣做不僅上承整體感知,而且讓學生以“悲”為線索串起一系列內容,于是我在“師生、生生討論”中建構了一個自以為較好的認知框架,如下圖:

      我建構的這種“寶塔式”的認知框架,把《登高》一詩的層次結構與相關知識及其運用作了表格處理,這樣清楚明白,一目了然。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賦予了諸多知識及其運用的邏輯系統(tǒng)。單說這么大容量的“知識點”,若逐一講解,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容易導致厭學心理。這種寶塔式認知框架,有機地組織起若干知識點,建立成一個相對完善的認知系統(tǒng),具有一種邏輯美。這種邏輯美,不僅美在它的形式,塔尖到塔底,從一級到五級;而且美在它的內容,塔尖統(tǒng)領塔身與塔底,塔底支撐塔身與塔尖。

      具體來說,“悲”這一中心為第一層級,第二層級依次為“悲眼前景物”與“悲潦倒之人”兩大層,下面還有第三、第四乃至第五層級。如“悲潦倒之人”下面的第三層級,為“時空聯(lián)想”“自我描述”兩項內容;“自我描述” 其后的第四層級,為“肖像描寫”與“行為選擇”兩項內容;“行為抉擇”其后的第五層級,為“停酒”與“潦倒”兩項內容。

      這種結構框架更為重要的意義與價值,還在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享受成功的快感。易于理解、鞏固和運用。學習者何樂而不為?誠如布魯納所言,學習者最大的樂趣則是獲得知識的樂趣。

      三、引導學生掌握“用一首詩”“學一類詩” 的方法

      盡管現(xiàn)在語文教師都知道“用教材教”的道理,但不可否定,“教教材”“教課文”卻是當下語文課堂中的一種常態(tài)。原因在于廣大老師分不清“教材內容”與“課程內容”的本質特征。什么是課程內容?課程內容就是為達到課程目標而選擇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態(tài)度、價值觀等要素。什么是“教材內容”?教材內容就是指傳遞課程內容的憑借。簡單地說,課程內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內容是指“用什么來教”。執(zhí)教《登高》這一課,如果像眾多高中語文教師只停留在這首詩上,那就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語文)”;學生也只是“學課文”,而不是“用課文學(語文)”。

      所以,在學生大體了解《登高》一詩內容與結構的基礎上,我便引導他們用這首《登高》學習古代“登高” 的一類詩。首先,我們共同總結杜甫《登高》一詩的結構層次,前兩聯(lián)“悲眼前景物”側重寫景,后兩聯(lián)“悲潦倒之人”側重抒情。在此基礎上,我把它歸納為“先寫景或敘事,后言情、述志或說理”;而且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哲理,一般都在結尾。

      根據這樣的結構規(guī)律,我呈現(xiàn)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皇甫冉的《登山歌》、杜甫的《望岳》、王安石的《登飛來峰》等五首詩,讓學生分別分析其層次與主題。學生根據“先寫景或敘事,后言情、述志或說理”的層次規(guī)律,很快分析出這五首詩的層次?!兜怯闹菖_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是寫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是抒情;《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是寫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言志或說理;《登山歌》“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兩處,兩處今何有”“煙景滿川原”是敘事與寫景,“離人堪白首”是抒情;《望岳》前三聯(lián)是寫景,“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是言志;《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是敘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是說理。

      最后,我告訴學生還要明確兩點:一是根據“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規(guī)律,前面的“寫景或敘事”部分本身也是含有感情、哲理或心志的;二是屬于“言情、述志或說理”的結尾句有時也是描寫,其實是“以景結情”,或“以景結理”“以景結志”。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深感到詩歌教學應該帶領學生從形象走入詩歌的內容,從而構建鑒賞詩歌的理論框架,達到“用課文學語文”,發(fā)展學生的理性思維,最終超越文本的閱讀。

      猜你喜歡
      登高寫景教材內容
      整合教材內容,為寫作教學提供更多方向
      回憶,也是寫景的利器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的比較及啟示
      地理教育(2022年13期)2022-04-08 21:25:40
      高中歷史必修與選修教材內容融通之初探——以選擇性必修一的復習課為例
      如何寫好寫景作文
      小讀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54
      寫景的妙招
      學生天地(2020年11期)2020-08-25 09:15:40
      寫景篇:寫一種自然現(xiàn)象
      《登高》教學設計與反思
      執(zhí)教“登高”絕句及對“群文閱讀”教學的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45期)2016-06-24 19:10:01
      關于高職院校國學教材內容的思考
      宁德市| 巍山| 和林格尔县| 济南市| 灵寿县| 宁远县| 松江区| 剑河县| 庆阳市| 沁阳市| 苍溪县| 衡水市| 许昌县| 固始县| 郧西县| 雷州市| 沅陵县| 崇义县| 九寨沟县| 大港区| 辽宁省| 闽清县| 重庆市| 察哈| 昌江| 澎湖县| 油尖旺区| 滦南县| 门头沟区| 晋中市| 黑山县| 鹿泉市| 临夏县| 贡觉县| 周口市| 巴马| 吉隆县| 监利县| SHOW| 当雄县| 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