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作業(yè)設計 新思路 《江南》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1A-
0058-01
家庭作業(yè)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怎樣通過高效、有趣的作業(yè)設計讓學生在鞏固課堂學習的同時,又能得到拓展進步呢?筆者借《江南》為例,談談自己在作業(yè)設計上的新思考。
《江南》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女子采蓮時觀賞魚戲蓮葉的情景,算得上是采蓮詩的鼻祖。筆者試圖讓學生立足“荷塘”這一廣闊的背景,進一步感受那田田的蓮葉、歡快的小魚和江南獨有的溫婉的味道,進而喜歡古詩;也試圖將作業(yè)進行整合,設計了一張情境作業(yè)紙,并用上學生喜聞樂見的作業(yè)形式,力求整而不零、多而不亂、簡而不繁。
情境作業(yè)紙
【作業(yè)內容】
1.我想讀古詩: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讀《江南》,能夠熟讀成誦。(有條件的可以登陸班級博客,跟著朗誦藝術家們讀出古詩的韻味)
2.我能寫生字:認真書寫生字,可以嘗試將生字填寫到作業(yè)紙上,并口頭組詞給爸爸媽媽聽。
3.我會畫蓮葉:在作業(yè)紙上補上“蓮葉何田田”的景象,看著圖和爸爸媽媽說說“田田”的意思。
4.我要編故事:以《我是荷塘里一條快樂的小魚》為題,編一編魚兒在荷葉下嬉戲的故事,把編好的故事說給家長聽。
5.我愛聽新唱(選做):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登錄班級博客欣賞一組古詩新唱《江南》及讀讀關于“荷塘”的童謠。
(此情境作業(yè)可分為兩課時進行)
【設計意圖】
一、讀寫
朗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一年級學生年齡小,不少學生還習慣于哼讀、跟讀。在課堂上有教師指導,回到家怎么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朗讀習慣呢?除了提出具體要求外,筆者還為學生準備了跟讀平臺——跟著朗誦藝術家們的錄音去讀,讀出詩的韻味,提高在家朗讀的質量。
課外鞏固生字學習是必要的,那么,怎么讓寫字作業(yè)落到實處,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讓他們樂于完成呢?筆者將寫字作業(yè)融于情境作業(yè)紙上,激發(fā)學生認認真真地寫的興趣。
二、畫荷
低年級學生喜歡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心中的景象,筆者設計作業(yè):在畫上補上“蓮葉何田田”的景象,看著圖和爸爸媽媽說說“田田”的意思,將文字符號的理解轉化為學生喜愛的表達方式,既不著痕跡地表現出他們對“田田”的理解,避免了作業(yè)的枯燥乏味,又讓他們對江南水鄉(xiāng)的荷塘景色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此外,“對照圖畫,和爸爸媽媽說說‘田田’的意思”,讓學生畫出的荷葉再次變成了說話的腳本,學生的語言發(fā)展也落到了實處。
三、故事
蓮葉間的魚兒是怎么嬉戲呢?筆者要求學生對照自己畫的畫,以《我是荷塘里一條快樂的小魚》為題,編一編魚兒在荷葉下嬉戲的故事,進一步感受“魚戲”的歡樂情景。學生可以邊演邊說,將故事以立體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故事不在于長短,而是學生理解詩歌的見證,是詩歌情境的延續(xù)。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編故事不僅讓作業(yè)方式變新穎,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激發(fā)他們無限的想象力,促進與父母的親子感情。
四、聽詩
民歌,產生于勞作之中,是勞動人民豐富多彩生活的呈現。正如李亞如的《采蓮曲》中所說,“三五小船撐將去,歌聲嘹亮賦采蓮”。我們也應該讓孩子把文本回歸到“采蓮”這樣一個歷史母題中,去感悟體味采蓮時的怡然自得。筆者事先搜集了關于這首詩多種版本的新唱法和有關“蓮”的主題閱讀文本,并把它放到班級博客上,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通過不同的曲調形式、閱讀文本,感受詩的意境、民歌的韻味、江南的美好。民歌的旋律豐富了他們的平板閱讀,也讓他們進入亦詩亦畫的境界,進而喜愛民歌,并對祖國的文化瑰寶有了初步感悟。
《江南》雖然只是一篇簡短的詩歌,但卻濃縮了《樂府》的精華。一年級的學生雖小,但是教師也可以用獨有的方式——聽、讀、說、畫、唱等引導學生觸摸“蓮文學”“蓮文化”,讓學生從《江南》開始,把獨有的中國文化味融進去,讓他們真正成為一個個“文化人”。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