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智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藥物對于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治療效果。 方法 將在本院診斷出消化性潰瘍的84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西咪替丁組和奧美拉唑組,分別用H2受體拮抗劑西咪替丁、質(zhì)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進行臨床治療,根據(jù)使用藥物后的情況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結果 西咪替丁組42例患者中,顯效23例(54.8%),好轉10例(23.8%),無效9例(21.4%),總有效率為78.6%;奧美拉唑組42例患者中,顯效32例(76.2%),好轉6例(14.3%),無效4例(9.5%),總有效率為90.5%;奧美拉唑組療效優(yōu)于西咪替丁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奧美拉唑能較好地從根本上對消化性潰瘍進行治療,質(zhì)子泵抑制劑對于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較H2受體抑制劑好。
[關鍵詞] 消化性潰瘍;西咪替?。粖W美拉唑;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 R97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7(c)-0091-02
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部位主要是胃和十二指腸,因此十二指腸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1]。其為全球性多發(fā)病癥,國內(nèi)調(diào)查顯示約有15%的人口患有此類疾病,而其中又以中年人居多[2]。由于形成潰瘍的基本因素是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因此消化性潰瘍的治療,臨床上一般選用胃黏膜保護藥物配上抑制胃酸的藥物同時使用,一方面對胃黏膜進行保護,另一方面抑制胃酸的消化作用。2010年4月~2011年10月本院84例消化性潰瘍患者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院治療的消化性潰瘍患者84例,按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西咪替丁組和奧美拉唑組,西咪替丁組42例中,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齡(41.0±7.3)歲;奧美拉唑組42例患者中,男21例,女21例,平均年齡(42.0±6.5)歲。所有患者均有節(jié)律性的上腹疼痛,經(jīng)胃鏡檢查及胃黏膜活組織檢查、X線鋇餐檢查或幽門螺桿菌檢測確診為胃、十二指腸潰瘍。兩組患者在年齡和病程方面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1.2 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一般治療,給予適當劑量的硫酸鋁對胃黏膜進行保護,同時給予克拉霉素0.5 g、次枸櫞酸鉍鉀0.02 g以及替硝唑0.5 g,1 d 2次,對幽門桿菌進行根除。部分不適感嚴重的患者,必要時給予鎮(zhèn)靜劑。西咪替丁組患者每次餐后半小時另服西咪替丁0.4 g,睡前可加服0.4 g,病情嚴重者可以早餐后半小時以及睡前各服0.4 g 1次。奧美拉唑組患者每日清晨空腹服用奧美拉唑20 mg。兩組患者進行藥物治療3~5周后復查潰瘍愈合情況,比較兩組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
1.3 療效判定
顯效:不適感消失,胃、十二指腸潰瘍基本愈合,治療前出現(xiàn)便血的患者,治療后大便潛血(-)。好轉:不適感減輕,胃、十二指腸潰瘍面減小一半以上,治療前出現(xiàn)便血的患者,治療后大便潛血(+~++)。無效:治療前不適感癥狀無明顯改善,胃、十二指腸潰瘍面無顯著減小或減少低于50%,治療前出現(xiàn)便血的患者,治療后大便潛血(+++)。總有效為顯效+好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tǒng)學分析,組間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卡方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西咪替丁組42例患者中,顯效的占54.8%,好轉的占23.8%,無效的占21.4%,總有效率為78.6%;奧美拉唑組42例患者中,顯效的占76.2%,好轉的占14.3%,無效的占9.5%,總有效率為90.5%;奧美拉唑組的療效優(yōu)于西咪替丁組,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詳見表1。
3 討論
西咪替丁為抑制胃酸分泌的H2受體抑制劑類藥物,此種藥物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愈合程度與藥物本身抑酸治療的強度與時間成正比。在正常情況下,組胺與消化壁細胞上的H2受體結合而引起胃酸的分泌,而H2受體拮抗劑可抑制此類作用[3]。H2受體抑制劑類藥物主要的不良反應為腹瀉、頭昏、乏力、頭痛和皮疹等,有輕度抗雄性激素作用,用藥劑量較大(每日在1.6 g以上)時可引起男性乳房發(fā)育、女性溢乳、性欲減退、陽痿、精子計數(shù)減少等,停藥后即可消失,可通過血-腦脊液屏障,具有一定的神經(jīng)毒性,偶見精神紊亂,多見于老年、幼兒、重病患者,停藥后48 h內(nèi)能恢復。在治療酗酒者的胃腸道合并癥時,可出現(xiàn)震顫性譫妄,酷似戒酒綜合征[4]。
奧美拉唑為抑制胃酸分泌的質(zhì)子泵抑制劑類藥物。質(zhì)子泵抑制劑作用于H+-K+-ATP酶,使其發(fā)生不可逆的失活,以此促使壁細胞減少胃酸的分泌,因此該類藥物的抑酸作用比H2受體抑制劑類藥物更強且作用時間更持久[5]。與西咪替丁相比,奧美拉唑促進消化性潰瘍愈合較快,因此適用于治療復發(fā)性潰瘍。對于針對根除幽門螺桿菌,奧美拉唑與抗生素的配合使用效果較好,是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方案中首選的基礎藥物[6]。此類藥物的不良反應有,頭痛、腹瀉、惡心、嘔吐、便秘、腹痛及腹脹,偶爾可見頭昏、嗜睡、乏力、睡眠紊亂、感覺異常、皮疹、瘙癢、蕁麻疹、肝功能試驗異常等,還罕有多汗、周圍血管性水腫、低鈉血癥;血管水腫、發(fā)熱及過敏性休克;白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粒細胞缺乏癥、全血細胞減少癥;可逆性精神錯亂、易激惹、抑郁、攻擊和幻覺;男子女性型乳房;口干、味覺異常、口炎、念珠菌??;脫發(fā)、光過敏、多形性紅斑;肝性腦病(先前有嚴重肝病者),黃疸性或非黃疸性肝炎、肝衰竭;支氣管痙攣;關節(jié)痛、肌痛、肌肉疲勞;間質(zhì)性腎炎;視力模糊等[7]。
本研究中使用的奧美拉唑配合硫酸鋁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滿意,在合理的用藥劑量范圍內(nèi),不良反應也較西咪替丁組少。對于少數(shù)大便潛血較為嚴重的患者,使用奧美拉唑治療,在較短的療程中可以減少或制止出血量。
[參考文獻]
[1]馬敬霞,郭婧.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伴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治療[J]. 中國健康月刊:學術版,2011,30(7):293-294.
[2]朱立輝,王云瑞. 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治療觀察[J]. 吉林醫(yī)學,2011,32(18):3696-3696.
[3]郭金山,李東燕. 西咪替丁的新用途[J]. 沈陽部隊醫(yī)藥,2011,24(6):436.
[4]卜月梅,康中山. 西咪替丁過敏反應1例[J]. 鄖陽醫(yī)學院學報,2011,(2):205.
[5]張玲玲. 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治療研究[J]. 中外醫(yī)療,2011,30(9):38.
[6]曹恩東. 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治療[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8):70.
[7]張志輝,王惠英,王敏. 長期服用奧美拉唑致低鎂血癥1例[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4):11.
(收稿日期:2012-04-24本文編輯:郭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