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穎娟
[摘要] 甲狀腺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甲狀腺疾病譜的改變,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臨床上除了傳統(tǒng)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隨著醫(yī)學技術發(fā)展,諸多新技術逐漸應用到甲狀腺癌的診斷和治療中。本文對甲狀腺癌的診斷和治療進展綜述如下。
[關鍵詞] 甲狀腺癌;病理診斷;影像學;核醫(yī)學;外科治療;靶向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36.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18-0018-02
美國國家癌癥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1985~2005年非西班牙裔的白種女性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發(fā)病率增加了1倍,而其他種族的女性患者也增加了20%~50%[1]。目前,甲狀腺癌已是女性惡性腫瘤第5位的常見腫瘤。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用于甲狀腺癌診斷和治療的方法也越來越多。本文就甲狀腺癌的診斷和治療進展綜述如下。
1 甲狀腺癌的診斷
1.1 病理診斷
1.1.1 術前細針穿刺活檢術前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FNAC)具有創(chuàng)傷小、快捷、準確的優(yōu)點。有文獻報道,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的符合率達到了96.7%[2],結合免疫化學細胞計數(shù),可以使敏感性達到100%[3]。
1.1.2 術中冷凍切片病理檢查冷凍切片是確診甲狀腺癌的可靠方法,隨著高檔冷凍制片機的使用,其制作出來的冷凍切片質量高、染色好,能夠辨認乳頭狀結構及毛玻璃樣核,部分可觀察到砂粒體、鈣化灶或磷化灶。
1.1.3 術后組織病理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是確診甲狀腺病變良性和惡性的金標準。乳頭狀癌一般有乳頭狀結構,可見毛玻璃核;濾泡癌可伴有出血、壞死及囊性變;髓樣癌可見條索狀結構,浸潤性生長,可見玻璃樣變性或淀粉樣變性,癌組織擠壓周圍正常甲狀腺組織。
1.2 影像學檢查
1.2.1 超聲方少兵等[4]研究結果顯示,高頻超聲表現(xiàn)為實行腫塊呈低回聲或無回聲,內可見沙粒狀鈣化,彩色多普勒顯示腫塊內血流阻力增加,提示腫塊內血流豐富。烏麗亞提等[5]的研究結果顯示,彩色多普勒能顯示腫塊內部結構及血流情況,脈沖多普勒顯示血流高速、阻力高、寬頻帶,部分逆向頻譜。
1.2.2 CT馮浩等[6]研究結果顯示,CT診斷甲狀腺癌的符合率達到92.5%。國外有研究認為甲狀腺惡性病變多邊緣強化,而良性病變多不均勻強化[7]。羅德紅等[8]研究認為,當腫塊中顯示顆粒狀的鈣化點時,應考慮甲狀腺癌的可能。
1.2.3 核素顯像核醫(yī)學對患者安全、無創(chuàng)傷,能以分子水平在體外定量地、動態(tài)地觀察人體內部的生化代謝、生理功能和疾病引起的早期、細微、局部的變化,提供了其他醫(yī)學新技術所不能替代的簡便、準確的診斷方法。普通的核素掃描不能明確診斷甲狀腺的良惡性,臨床上常常通過靜脈注射親瘤顯像劑做進一步的檢查。
1.3 實驗室檢查
1.3.1 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TSGF)TSGF是一種新型的腫瘤標志物,可以促進腫瘤毛細血管的增生,腫瘤的早期在血清中明顯升高。血清TSGF水平的升高可以較臨床癥狀早3~6個月[9],因此是早期檢測的指標之一。孟彥等[10]對甲狀腺癌患者血清TSGF進行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TSGF與甲狀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均有一定關系。
1.3.2 癌胚抗原(CEA) CEA是非特性腫瘤相關抗原,有報道甲狀腺癌約有50%患者的CEA升高。李英淑等[11]對22例甲狀腺癌患者進行CEA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54.5%患者的CEA呈陽性,而5例良性患者均為陰性,說明CEA對診斷甲狀腺疾病的良惡性有一定的輔助價值。
1.4 免疫組織化學法
免疫組織化學法具有特異性強、敏感度高的優(yōu)點,成為生物學和醫(yī)學眾多學科的重要研究手段。
1.4.1 p27p27是細胞周期素依賴性激酶抑制劑的一種,具有抑制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凋亡的作用。趙秀利等[12]通過免疫組化法對甲狀腺癌組織中p27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p27在甲狀腺癌組織中的表達率為37.21%,低于甲狀腺腺瘤的表達和正常甲狀腺組織的表達,且p27在乳頭狀癌的表達率高達48.94%,高于其他類型。
1.4.2 金屬蛋白酶解離素9(ADAM9)ADAM9屬于金屬蛋白酶解離素的一種,與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轉移有關。趙希學等[13]對分化型甲狀腺癌ADAM9的表達進行檢測,結果顯示ADAM9在分化型甲狀腺癌中的表達率為64.3%,其中伴有淋巴結轉移者中的表達高達80.0%,顯著高于不伴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而在累及或超出甲狀腺被膜中的表達達到了100.0%。證實ADAM9與甲狀腺癌的侵襲和轉移有關。
1.4.3 其他分子標記物p14ARF是抑癌基因INK4a-ARF編碼的蛋白之一,有學者研究結果p14ARF表達的缺失與甲狀腺癌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14]。nm23編碼的蛋白與二磷酸核苷酸激酶(NDPK)具有同源性,具有NDPK的功能,有學者認為nm23在甲狀腺癌中的表達與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有關[15]。
2 甲狀腺癌的治療
2.1 外科治療
手術治療仍然是治療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是否進行淋巴結清掃及清掃范圍在臨床上存在分歧。馬宏巖等[16]研究認為,術前采用亞甲藍在甲狀腺結節(jié)內或腺體內注射,術中根據(jù)淋巴結的染色來決定淋巴結的清掃范圍以提高清掃的準確性。
2.2 131I治療
自1946年131I用于甲狀腺癌的治療并獲得成功至今已經有60多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臨床應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諸多因素對131I治療甲狀腺癌的療效具有一定的影響。甲狀腺過氧化物酶(TPO)基因的表達可以抑制細胞內碘離子流出。有研究顯示Li+能夠延長131I在細胞內的滯留時間。
2.3 化學療法
近年來分子靶向性化療成為治療甲狀腺未分化癌的新治療方向。關于核因子-κB(NF-κB)抑制劑聯(lián)合紫杉醇治療甲狀腺癌的報道層出不窮。NF-κB抑制劑與紫衫醇聯(lián)合使用可以抑制未分化甲狀腺癌細胞對紫衫醇的耐藥性,提高紫杉醇的療效。張富海等[17]對接種未分化甲狀腺癌細胞的大鼠采用NF-κB抑制劑聯(lián)合紫杉醇的方法進行化療,顯示兩者聯(lián)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細胞增殖,具有協(xié)同效應。
2.4 中醫(yī)治療
隨著祖國醫(yī)學的發(fā)展,中醫(yī)在臨床上輔助治療癌癥的研究也逐漸增多,中醫(yī)中藥能夠減輕西藥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王斌等[18]對中醫(yī)輔助西醫(yī)治療甲狀腺癌的優(yōu)勢進行了探討,認為中醫(yī)在緩解甲狀腺癌癥狀、降低血清甲狀腺球蛋白等方面均具有較好的效果,還能夠控制甲狀腺癌的轉移,減輕疼痛,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3 小結
甲狀腺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且隨著疾病譜的改變,其發(fā)病率也在逐漸增加。臨床上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應用到甲狀腺癌的診斷和治療中。其中分子標記物的檢測逐漸成為病理診斷的重要補充,對于早期明確腫瘤的良惡性、轉移情況具有一定的價值。外科手術仍然是目前根治甲狀腺癌的主要方法,隨著外科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腔鏡手術等新的技術也逐漸應用到甲狀腺癌的治療中。而分子靶向化療因起獨特的優(yōu)勢,將是未來治療甲狀腺癌的主要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Enewold I,Zhu K,Ron E,et al. Rising thyroid cancer incid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demographic and tumor characteristics,1980-2005[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9,18(3):784-791.
[2]楊林,張宏圖,孫耘田. 兒童及青少年甲狀腺腫物166臨床病理分析[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6,6(3):173.
[3]錢復有. 甲狀腺癌的診斷和綜合治療的進展探討[J]. 中華醫(yī)學研究雜志,2006,6(5):563-564.
[4]方少兵,梁秋娥,張彥華. 高頻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甲狀腺癌的診斷與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14):35-36.
[5]烏麗婭提,趙彥博.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甲狀腺癌的診斷價值[J]. 求醫(yī)問藥,2011,9(6):117,119.
[6]馮浩,姜萍,陳國平. CT增強掃描對甲狀腺癌的診斷價值[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24):118-120.
[7]Weber AL,Randolph G,Aksoy FG. The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glands:CT and MRI imaging and correlation with pathology and clinical findings[J]. Radiol Clin Nort Am,2000,38(5):1105-1181.
[8]羅德紅,石木蘭,羅斗強. 甲狀腺癌的CT診斷[J]. 中華放射學雜志,1998,32(11):758-760.
[9]江波,聶振聲,劉東博,等. 血清腫瘤標志物對結直腸癌診斷的評價[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2,14(3):199-201.
[10]孟彥,吳雨雷,武乃旺,等. 血清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檢測對甲狀腺癌的診斷價值[J]. 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0,20(1):6-7.
[11]李英淑,李立軍. 檢測癌胚抗原對甲狀腺癌的診斷意義[J]. 黑龍江醫(yī)學,2005,(29):170-171.
[12]趙秀利,李軍,胡萬寧,等. 甲狀腺癌組織中p27和增殖細胞核抗原的表達及其相關性分析[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14(6):602-604.
[13]趙希學,孫迪文,袁慶忠,等. ADAM9在分化型甲狀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 山東醫(yī)藥,2011,51(49):86-87.
[14]陳仕超,何春年. 用于甲狀腺腫瘤鑒別診斷的相關分子標記物[J]. 臨床與實驗病理雜志,2007,23(3):350-351.
[15]邢志博,許景偉. Nm23、CD44v6在甲狀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9,19(5):735-737.
[16]馬宏巖,李迅庚. 甲狀腺乳頭狀癌頸淋巴結清除術的臨床研究[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8,15(6):453-455.
[17]張富海,孟召偉,譚建. 核因子KB抑制劑與多烯紫杉醇聯(lián)合治療未分化甲狀腺癌的體內研究[J]. 天津醫(yī)藥,2010,38(8):686-689.
[18]王斌林,蘭倪青,蘇誠煉. 中醫(yī)輔助西醫(yī)治療甲狀腺癌優(yōu)勢探究[J]. 北京中醫(yī)藥,2011,30(5):354-356.
(收稿日期:201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