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震南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進行,初中數(shù)學的教學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就如何教好初中數(shù)學課,本文從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觀念及自主學習能力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觀念;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形勢的發(fā)展,數(shù)學教育逐步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項緊迫且艱巨的任務是:如何更新觀念,去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即便是公認的某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法,教師在實踐中也必須因校因人(指教師)、因時、因學生、因教材而異,這就是所謂“無定法”。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每一環(huán)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因教學內容、因學生基礎不同而相應變化,不能千篇一律。在教學實踐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把關
教學的六個環(huán)節(jié)是預習、課堂講解、思考、提問、練習、討論與總結。
1. 預習
作為一個好的教師必須重視和抓好學生的預習,課前的預習好,準備充分,就提高了聽課的效率,對知識的掌握就更快捷,也大大減少了課后復習時間。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預習首先為課堂專心聽講奠定了基礎;其次,預習可以在舊知識上構建新的知識。因為新舊知識之間有傳承性、相關性;再次可以先找出新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及不理解的內容。這樣帶著問題去聽課,可以集中精力去學習,促進大腦的興奮,使思維敏捷、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布置學生預習任務一定要具體,不然學生盲目的順手翻一翻、畫一畫、念一念概念、定義、公式,那樣起不到好的效果。
2. 課堂講解
盡管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練習、相互討論及師生交流,但絕不能忽略了講解,關鍵的知識點要結合典型例題重點講,而且要講得通俗易懂,學生好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師備課要充分,能講得邏輯性、條理性、層次性,避免重復啰嗦,講究語言藝術,否則激不起學生聽課的興趣,教學效果就大打折扣。
授課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要充分利用實驗手段,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教學中可讓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要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專心聽課呢關鍵是教師講課的思路要對路。善于抓住關鍵的部分,即講課時要抓住所講內容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學習不費力,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確保他們對關鍵的知識點和原理聽得懂,能理解、有印象、會應用。
3.思考
聽課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動腦筋,深思熟慮的知識才能更好的在腦海里定位,才記得牢, “學而不思則惘(迷惑)”。不會思考也就是讀死書、死讀書,知識的應用過不了關就無法將所學的知識升華,就很難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就不能建立起來,無法實際應用所學到的新知識,解決過去思考過卻沒有解決的問題,“學以致用”才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
4.提問
學好數(shù)學學生要善于提問,有問題說明有思考過程,因為學習當中就是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教師一方面來說,要善于設問,在數(shù)學課中情景設計和精心設問是很重要的,設問要有利于新課內容的深入理解;設問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靈感;設問要有利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考能力。
5.練習
練習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位數(shù)學教師都會十分重視習題,對于數(shù)學課來講,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沒有練習就難以鞏固知識。學生從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因此,對所布置的練習,必須要求學生按時并獨立完成,老師對練習也應認真批改。盡量避免作業(yè)的抄襲現(xiàn)象。否則“練習”環(huán)節(jié)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為減輕學生負擔,學習的練習題要少,數(shù)學學習嚴禁搞題海戰(zhàn)術,要精選與本節(jié)課相對應的習題、作業(yè)。對于課本、輔導中的眾多習題可以進行歸納、整理,達到有針對性的訓練之目的。作業(yè)布置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習題,可分為選作題,必做題。對學生的課內練習,課外作業(yè),要做到少、精、活三個字。練習不僅要注意量,更要注意質,要精心挑選典型及重點練習,涵蓋關鍵知識點。
6.討論與總結
討論與總結是學生重要的學習形式,在新課學習之后,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課后的思考題,并非都要教師來幫助解決,挑一些有一定難度、有一定典型的練習題進行分組討論,各抒己見,最后教師加以綜合、分析,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口頭表達能力。學生間會發(fā)生爭論。爭論有助于強化記憶,開闊視野,拓寬思路,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總結就是把剛學過的新知識進行全面歸納,使知識條理化;同時,也要注意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的體系之中。使知識系統(tǒng)化。要指導學生及時總結自己的經(jīng)驗教訓,取長補短,同學間互通有無,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新課程改革實施已有相當長的時間了,不少老教師的教學觀念仍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教學行為,存在許多問題,以前教學中往往總是以“教材“為本,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自認為很負責很認真很敬業(yè),但總是效果不佳,事倍功半,不肯把目光移向課標、教材,(盡管研讀新課標,熟悉教材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致使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知識技能劣化,教學目標沒落實,時間安排欠科學,教學效果不佳。要改進課堂教學方式,體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重的教學要求,須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反映出的教學方法,按研究教學內容→制定分解目標→設計單元活動→整合教學方法→有效組織教學的思路,落實每個環(huán)節(jié)工作,
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勺詫W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應從閱讀開始,所以數(shù)學閱讀理解能力才是最基礎的能力。在課堂內,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各自獨立地進行學習。首先告訴學生閱讀的范圍,以及閱讀的思想和方法,對于例題,讓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審題意,確定最佳解題方法。在初步形成看書習慣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接受程度,在重點、難點和易錯處列出閱讀題綱,巡視中逐一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分析、訓練,弄清知識原理,看懂例題,完成練習;教師用適量的時間進行點評,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提高閱讀水平和層次,形成閱讀——討論——再閱讀的良性循環(huán),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最好還要有逆向思維的訓練,啟發(fā)學生思考與已知過程相反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倒過來想問題的習慣,考慮與已知條件相反條件下的狀況,構思事物反作用的結果,從而開拓思路,找出解題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一條途徑。這些都為他們自主學習,獲取課外知識提供可能,對學生的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
隨著時代飛速地發(fā)展,我們每位教師必須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實踐,探索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較高要求,在新課程下的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最終將他們培養(yǎng)成為時代需要的學習型和創(chuàng)造型人才,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更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參考文獻:
[1] 任勇,把角色還給學生. 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08.2
[2] 趙安靜,為了教學高質量. 北京教育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