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玲
摘要:美國法學教育目標的職業(yè)化、課程內容設置的多樣性和實用性,以及法學教學方法的實踐性,不僅促進了美國法律和法律職業(yè)的發(fā)展,而且對中國當前法學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美國法學教育;職業(yè)教育;課程設置;教學方法
法學教育的核心問題是法學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中國正在積極進行的法學教育改革,應圍繞核心問題展開。但是改革究竟向何處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疾觳⒔梃b美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法學教育經驗,會為我國法學教育的改革方向提供參考,無論之于作為整體的中國法學教育,抑或作為部門法學——商法的教學。
一、美國法學教育的目標:促進法律職業(yè)
法學教育究竟定位于法律職業(yè)教育還是學科教育?即法學教育應當成為培養(yǎng)未來的律師、法官、檢察官等法律職業(yè)者的職業(yè)教育,還是應當成為培養(yǎng)國民素質的通識性教育?始終是法學教育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因為,法學教育的目標決定著法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法律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及其體系結構、教學方法、教材選擇、師資建設、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yè)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它不僅是法學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更是法學教育的核心點。
美國的法學教育一直以來都明確將促進法律職業(yè)或者為職業(yè)提供準備設定為教育目標,學生在法學院的學習集中體現(xiàn)為專門的法學培養(yǎng)和法律職業(yè)訓練,因此職業(yè)教育化構成了美國法學教育的根本特征。法學教育被認為典型地屬于法律職業(yè)教育,更確切的說是律師教育。法學教育注重的是法律人的思考方式、法律職業(yè)素質和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在法律教育中,強調“像律師一樣思考”,并認為“優(yōu)秀法學院的課程不是教授法律原則,而是教給學生律師式的思維方式——這是他們適用不斷變化的法律原則的基本工具”。
但是,美國法學教育的職業(yè)化,并非僅指法律職業(yè)技能訓練。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斯旺曾特別指出,大學的法學院有雙重職能:一是通過案例教學法“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其在選擇職業(yè)過程中能成為一名成功的職業(yè)律師;二是通過對現(xiàn)存法律的科學研究和分析,通過對其他國家法律的比較研究,通過對法律缺點的批評和對立法理論等的建議,通過借法律和社會的其他制度相聯(lián)系等方式,致力于“改進法律”。因此,除了純粹的職業(yè)訓練以外,法學院有義務通過其教師的研究和出版物以及通過有特點的教學擴大法學教育的廣泛基礎。Ⅲ哈佛大學法學院也明確提出:法學院為其畢業(yè)生作為法律人才或者與法律相關的職業(yè)角色提供準備,其目標是為法律教學和法律研究提供一種通曉的、啟發(fā)性的訓練。法學院通過其教員、學生和畢業(yè)生尋求就解決社會復雜問題創(chuàng)造實質性的貢獻。
由此可見,美國的法律職業(yè)教育,不僅是指法學院要為法律學生提供分析和解決法律實務方面問題的各種技術性訓練和關于實在法和法律程序方面的實踐職業(yè)能力,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關于法學探究和立法思維的學術能力,訓練他們像律師那樣進行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掌握法律論證與推理的藝術。
美國的法學教育立足于促進法律職業(yè)的目標,通過具有職業(yè)導向性的美國律師協(xié)會(ABA)和美國法學院協(xié)會(AALS)聯(lián)合對法學教育進行評估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同時為了確保實現(xiàn)這一目標,ABA一直以來對其法學教育的實際狀況進行跟蹤調查,并發(fā)布有關法學教育狀況的報告,不斷地對其法學教育進行反省,并提出改革的建議。
2007年2月,由卡耐基教學改進基金會(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發(fā)布了最新的題為“培養(yǎng)律師:為法律職業(yè)做準備”的報告(Educating Lawyers:Preparation for the Profession of Law,簡稱卡耐基報告)??突鶊蟾鎸γ绹姆▽W教育進行了5個方面的觀察,其觀察結果認為:(1)法學教育快速地提供了社會化的法律思想標準;(2)法學教育過分倚重案例對話教學法(case dialogue method)(3)案例對話教學法有一定的價值但是也產生了非預期的后果;(4)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制度沒有發(fā)展;(5)法學教育方法有一定的進步但非全面進步。在此基礎上報告提出了7項建議:(1)法學院應該提供三方面的課程,即法律原則和法律分析的傳授,多方實踐的引導,以及與基本法律職業(yè)目標協(xié)調一致的探索和假設;(2)法學院應該從一開始就將法律分析和律師職業(yè)相結合;(3)法學院應該讓學生更好地利用第2、3年的時間;(4)法學院應該支持教師跨課程工作;(5)法學院應該設計新項目以便讓學生和教師形成不同知識和技巧的組合;(6)法學院應該認可共同的目的;(7)法學院應該鼓勵機構內或跨機構的共同合作。報告的核心思想是:法學教育能夠且應該有計劃地幫助學生不僅成為更好的思考者,而且成為更好的執(zhí)業(yè)者,應該努力為思考和行動之間、法律相對確定性和更多不確定性之間搭建橋梁。并倡議:法學院應當將學生學習法學理論、實踐法律知識和職業(yè)身份進行綜合??突鶊蟾娴陌l(fā)布,使美國法學教育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二、美國法學院的課程設置:內容的多樣性和實用性
課程的設置是教育目標實現(xiàn)的最基本途徑。盡管美國的法學院在課程設置上各有特色,但是按照法律職業(yè)的需要,設置核心必修課和配套的系列選修課群,是幾乎所有法學院的一致做法。特別是自卡耐基報告發(fā)布后,全美各法學院都在重新審思其課程結構和內容,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搭建理論分析和實踐知識之間的橋梁”,將“正式的法律知識”和“法律實踐經驗”統(tǒng)一起來,為學生從事未來的法律職業(yè)做準備。
美國法學院的學生在學期間需修滿大約90個學分。在其教學內容中,必修課約占113。一項對60所法學院的抽樣調查表明,49%以上的必修課集中在合同法、侵權法、刑法、民事訴訟法、財產、法律寫作和研究、憲法上;38%的必修課為專業(yè)職責方面的內容。多數(shù)法學院在一年級開設核心必修課,后兩年則主要開設大量選修課。
以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課程為例:在第一學年,主要向學生介紹法律制度、法律推理和案例分析,注重對司法判決的分析。在課程設置上,強調最基本的法律知識、基礎法學理論和理念、基本法律技巧。共開設8門必修課,包括民事訴訟法、合同法、刑法、侵權法、法律研究與寫作、憲法、財產法、法律研究與寫作,此外加2~4門擴展學生法律視野和為高級課程奠定基礎的選修課。其中法律研究與寫作為全年課程。在第二、三學年,則重在鼓勵學生發(fā)展個人興趣,為此法學院定制了大量的高級課程供學生選擇,每一門高級課程中又由多個具體課程內容組成。以商法課為例,商法課程屬于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高級課程,全稱為“商業(yè)和商法”,包括會計學、高級法律寫作、反托拉斯法、破產法、商業(yè)問題、資本市場和證券管理、中國法律和商業(yè)、商業(yè)票據(jù)、公司并購、公司財務、公司欺詐、公司治理和實
踐專題講座、公司治理討論會、公司重整、公司、交易、國際商事交易、國際交易市場、數(shù)量方法、不動產交易、被監(jiān)管的行業(yè)、擔保信用、風險投資等23門具體內容。盡管每年的課程會有一些調整,但是該清單足以說明法學院所開設課程的多樣性、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和實用性。
三、美國的法學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為主
教學方法服務于教育目標,法學教育的目標決定著法學教學方法的選擇。美國法學教育的職業(yè)化目標,決定了其法學院在教學方法上必然注重學生法律職業(yè)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以實踐教學作為其主要教學法。同時由于美國系判例法國家,又決定了法學院以“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為其主要教學模式,此外也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作為補充,其中最突出的是,發(fā)展并運用“診所法律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和“模擬口頭辯論練習”(oral argument exercises),使法學教學方法在變革中不斷發(fā)展。卡耐基報告發(fā)布后,為了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搭建理論分析和實踐知識之間的橋梁”,將“正式的法律知識”和“法律實踐經驗”統(tǒng)一起來,全美各法學院包括頂尖的法學院正在積極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法作為傳統(tǒng)的蘇格拉底式對話教學法(Socratic dialogue)的必要補充。這些服務于其法學職業(yè)化目標的教學方法對我國法學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又稱“案例對話教學法”,由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于19世紀70年代首創(chuàng),亦稱“蘭德爾教學法”(Langdell method)。是指由學生運用其所學法律理論和知識對某一真實或模擬案件進行分析、討論的教學活動。其具體做法是:教師課前把將要討論的內容布置給學生,由學生對討論所涉及的判例和參考書進行研讀。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判例進行分析、討論,并在與學生的討論中引導學生總結出判例所蘊涵的法律原則、規(guī)則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案例教學主要通過剖析具體的案件使學生理解法律理論,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提高其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蘭德爾在其著名的《合同法案例》一書的前言中曾言:“有效地掌握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一一如果不是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那些包含著這些原理的案例?!卑咐虒W主要在課堂上進行,基本采用的是問答式的方法,因此也稱之為蘇格拉底教學法。
盡管此種教學方法不斷遭到批評和質疑,認為該方法讓學生產生被脅迫感,也沒有具體可見的學生作為未來職業(yè)律師所需要的技巧訓練,但是它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對問題和挑戰(zhàn)做出反映,因此仍然是目前大多數(shù)法學院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
2.診所法律教育
診所法律教育,是一種從案例教學法發(fā)展而來,并借鑒醫(yī)學院的臨床教學方法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20世紀60年代后逐漸成為美國法學教育方法的主流。診所法律教育強調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實際的法律運用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加深其對法學理論和制度的理解。其核心理念是,在職業(yè)角色中教育學生是職業(yè)教育的組成部分。在法律診所教育中,學生跟隨辦案教師參加處理案件的全過程,甚至直接以代理人身份處理真實案件,從而學習律師的各種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道德。
診所法律教育的主要模式有三:校內律師事務所或準律師事務所實習、校外律師事務所實習和模擬律師實習。大多數(shù)是在法學院自己設立的律師事務所進行診所教育。目前ABA認可的法律院校均要求必須開設法律診所課程,作為案例教學法的必要補充,而且多數(shù)是由學生直接為委托人提供各種法律服務。對于法學專業(yè)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診所式教學方法是最為直觀也最接近實際的一種方法,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法學教育改革的趨勢之一。
3.模擬口頭辯論練習
模擬口頭辯論近年來被作為一種與法律寫作一樣的思考方法成為法學院廣泛采用的教學法,同時它也是一門實踐課程和重要的法律分析工具。在模擬口頭辯論中,要求學生不但要熟悉案情,回答法官的問題,對對方的論點有所預見,而且要將法律運用于假定的新的情形中。因此,學生是通過積極參與其中而學習法律問題,并在學習實質內容的同時學習方法,反過來又使所學課程內容得以鞏固和加強。
通過模擬口頭辯論訓練,讓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與現(xiàn)實有關的環(huán)境中,并以自己的立場分析辯論,可以更好地訓練學生進行法律分析,同時,能夠為學生提供一種過渡性的經驗,幫助他們將自己帶進開業(yè)律師的角色中,不斷增強表達的有效性,增加信心和能力。為此,卡耐基報告不但提議法學院應當增加模擬法律實踐,而且還強調,法學院的課程中應該為學生提供常規(guī)的、最低限度的表達、辯論、爭論和解釋法律的機會。在卡耐基報告看來:在課堂上模擬開業(yè)律師可以幫助學生從訴訟當事人的角度而不是從法官的角度了解案件,進一步增強他們對法律的理解和對法律實踐的真實性的理解。
四、對我國法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啟示
1.我國法學教育的目標定位
我國的法學教育歷來重視法學理論教育而忽視法律職業(yè)教育,存在著與法律職業(yè)相互分離的缺陷,甚至嚴重喪失了職業(yè)教育的性質。近年來雖然進行了一些變革,但是由于其自身體制和機制障礙陷入種種結構困境,仍然不能像人們預期那樣承擔培養(yǎng)法律職業(yè)的功能。致使法學院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具備基本的技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無法成為職業(yè)的后備力量,客觀上也阻礙了法律職業(yè)的發(fā)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法學教育目標定位的偏差。為此,筆者認為,現(xiàn)代法學教育不能唯學術教育,而是學術教育與職業(yè)培養(yǎng)的綜合。應在學術訓練的同時,注重與法律專業(yè)人士執(zhí)業(yè)培養(yǎng)的結合。不僅應培養(yǎng)學生法學研究和立法思維的學術能力,還應培養(yǎng)其法律的應用能力。因此,明確以法學理論為前提和基礎,加強法律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職業(yè)能力應當作為我國法學教育未來改革的重點,也是我國法學本科教育的基本目標和發(fā)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我國商法教學的目標也應注重學生法律職業(yè)能力的提高。這不僅契合于法學教育的整體目標,而且符合商法及商法學科的特點。商法雖然與其他部門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也具有自己的特征,特別是商法以商事關系為其調整對象,而商事關系以營業(yè)為特征展開的特點使之與其他部門法在一定程度上區(qū)別開來,也使商法成為與經濟發(fā)展關系最為直接和密切的法律,成為調整市場經濟最主要的法律部門,同時決定了商法學應用性的屬性。商法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考慮商法本身的特性,尊重商法學科的特點。不但培養(yǎng)學生的商法意識或商法理念,理解和掌握商法學的基本原理,而且應當訓練學生解決商事法律實務問題的能力。
2.我國法學課程的設置
目前我國法學課程的設置基本上是以14門專業(yè)必
修課為核心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與法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的內在邏輯關系考慮不夠。同時,我們仍在沿襲并推崇大陸法系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強調法學教育的理論性。故此,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更多地考慮以體系、概念、原理為主要內容,缺乏對社會經濟現(xiàn)象和實際法律問題的分析,忽略法律事務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致使課程內容與社會實際相脫離。對此,筆者認為,面對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各種法律問題,有必要將法學課程的設置多樣化,使課程內容具有操作性和實用性。比如“商法學”課程的設置,可以將課程分為不同層級,對大學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分別對待。對低年級的學生可以考慮設置“商法學導論”,教師引導學生初步入門了解商法的基本知識;而對典型的屬于商法體系的系統(tǒng)內容,包括公司法、企業(yè)法、證券法、票據(jù)法、保險法、破產法、金融法、信托和海商法等,可以分設課程進行理論和實務相結合的教學,透過具體的商事部門法深化學生對商法知識的認識。商法學習的初步階段,通過精細化的課程教學安排,能夠培養(yǎng)學生通過法律分析提高學習實體法的能力。對高年級的學生,盡可能多地考慮增設與商法、與商事交易有關的實務性課程,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使學生走進商務市場,進行商事模擬訓練?;蚪o學生提供涉獵經濟學、人文社會科學、管理學等與商法滲透的課程學習機會,包括公司治理、公司并購、公司財務會計、電子商務、風險投資、資本運作等課程。法科學生需要具備法律、社會、經濟、商務于一身,才能適應國際化經濟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
3.我國法學教學的方法
目前,高校法學教育的教學活動從以教師講授為主,逐漸向以學生學習為主而展開,這是對傳統(tǒng)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大突破。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增強實踐性教學是當下各高校探討的重點。就商法教學而言,全國高校正在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把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納入教學方法的重要內容。筆者在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開設的商法學課程中運用的案例教學法,就是將法律基礎理論直接運用于案例研討,訓練學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法學原理的能力;運用的模擬實踐法,就是幫助學生提高法律事務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我們擬將運用診所法律教育法,使學生從課堂中走出去,在教師的指導下代理真實案件,以有形的、最為直觀的、最為接近實際的方法運用法律,為他們未來從事法律職業(yè)奠定基礎。多樣化并具有實踐性的教學方法,使教師和學生的收益很多。我們的課程教學經驗是,教學方法應該視課程內容而定,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教師的責任意識,而且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我國法學教育教學改革仍處于初始階段,需要借鑒國外發(fā)達國家的東西還很多,高校法學教師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張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