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思宇 秦 鵬
摘要:計算機等級考試作為高職高專教學工作中不可回避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高職高專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負面影響。筆者在論述等級考試與計算機基礎教學關系的基礎上,對廣西現(xiàn)代職業(yè)技術學院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進行了總結,并對以后的繼續(xù)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計算機等級考試;高職高專
一、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要意義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高職高專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入校的第一堂計算機方面的課程。而等級考試作為計算機水平認證考試,是畢業(yè)生能否取得畢業(yè)證的一個標準,也是用人單位用來衡量求職者計算機水平的重要依據。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計算機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計算機素質是學生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及高校自身條件的改善,會有越來越多的課程需要計算機的輔助,計算機基礎教學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高職高專的生源比較特殊,跟本科院校生源相比,無論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效果都有一定差距。作為高校第一堂計算機方面的課程,計算機理論知識的積累和操作水平的提高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引導學生對學校機房資源正確有效的利用,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等級考試通過率,而等級考試又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計算機能力的衡量標準,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求職,所以,應把提高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質量與提高等級考試的通過率統(tǒng)一起來。
二、等級考試的情況
1.考試要求與考試形式
學校規(guī)定在校學生必須報考全國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廣西考區(qū))一級考試,考試成績作為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的學習成績,只有取得一級等級考試的合格證才能畢業(yè),對二級考試不作要求,但必須在一級考試合格后才可報考。本文以下內容均針對全國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廣西考區(qū))一級考試進行論述。
考試分筆試和機試兩種形式,兩種考試同時合格才能取得合格證書。筆試題目為61項單選題,采用紙質考試,機試在計算機上完成。
2.計算機等級考試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積極作用
受生源質量及教學資源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本校一級等級考試的通過率一直不高,這引起了學校的高度重視,學校專門成立了基礎教研室,致力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規(guī)范和改革,主要目標是提高本校計算機一級等級考試通過率。
參加全國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真正做到了教考分離,學生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因此學生對計算機基礎這門課也比較重視,學習積極性有很大提高。
3.計算機等級考試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負面影響
我們按照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大綱組織教學,對大綱之外的內容缺乏必要的引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等級考試的部分內容缺乏實際應用的意義。對高職高專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及今后工作中,用到Access 2003的機會并不多,但這部分內容在考試中又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使得教學和學習的重點有點偏離實際應用。
三、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總結
1.革新教學管理,“五個統(tǒng)一”和“一個靈活”
基礎教研室經研究和討論,制定了“五個統(tǒng)一,一個靈活”的教學管理新方案,規(guī)范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管理。
⑴在開課前集中討論,統(tǒng)一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從考試的結果來看,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和計劃能夠讓教師和學生更準確地把握好教學的內容范圍。
⑵統(tǒng)一上課使用的多媒體課件,統(tǒng)一實驗內容。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統(tǒng)一的多媒體課件和實驗內容,保證了每位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對重點、難點、知識點的把握不會偏離考點。
⑶統(tǒng)一安排教學進度。進度的統(tǒng)一,既利于教師把握好教學的節(jié)奏,也利于學校對教師進度的督察。
⑷制作靈活的教案。每位教師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不完全一樣,水平結構和教學風格不一樣,每個班級的特點也不一樣,所以允許各教師結合自身特點和學生特點,充分發(fā)揮各自創(chuàng)新思路,優(yōu)化教案,活躍課堂。
2.堅持聽課制度,加強課堂教學交流
為提高計算機教研室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加強各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基礎教研室堅持聽課制度,每位教師均要參與講課、聽課和評課。此外,在全部教師聽課和評課之后進行集中討論,所有教師均發(fā)表聽課的感想和暢談今后各自教學方法、手段和內容的改革方向,通過加強課堂教學交流,實現(xiàn)對教學的優(yōu)化。大部分教師表示,其他教師的建議對自己改進課堂教學有促進作用。
3.開發(fā)新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對教學方法進行了創(chuàng)新性的探索和研究,對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綜合和改進,開發(fā)了面向本院學生的新的教學方法。
⑴引導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據本節(jié)課程的知識點設定一個或幾個任務,先讓學生看到開始狀態(tài)和結果狀態(tài),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得到結果。在問題得到逐步推進的同時,又要針對不同的情況提出新的問題并解決,讓教師和學生能互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能圍繞每個問題加以思索,當把這個任務完成后學生可以掌握多個知識點。
⑵“手把手教”教學法。高職高專的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差,領悟能力也比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組織教師編寫詳細的實驗步驟,但因實驗比較多,不可能每一個步驟都寫得很詳細,這時我們就可以采用“手把手教”教學法。把一個大的任務分成多個小任務,每演示完一個小任務就要求學生跟著完成,當每個小任務都完成時,大任務也就完成了,之后再讓學生獨立完成,效果明顯比其他教學法好。
4.編寫新版教材,更新教學工具
學院使用的原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是2001年出版的老教材,其中的內容和所使用的工具軟件都已經和現(xiàn)在計算機發(fā)展水平相差甚遠,而且這套老版教材理論性太強,操作太少,所以教材急需更新。鑒于以上情況,教研室與百色職業(yè)學院計算機教研室聯(lián)手組織教師編寫了新版教材《計算機應用基礎實用教程》,這本教材以實際操作為主,全面貫穿本教研室提出的“啟發(fā)式教學法”和“驅動式教學法”。有了新版教材這個工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
四、對計算機基礎教學今后改革方向的建議
由于采取了各種措施,學校的等級考試通過率已達到90%,這在高職院校是比較可喜的成績。但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仍需進一步深化,現(xiàn)提出如下建議:
⑴新生剛入學時的計算機水平差異較大,并且還會出現(xiàn)差異變大的趨勢,建議在統(tǒng)一了符合大綱要求的基本教學內容外,適當增加實用性的案例教學。其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讓計算機成為學生在學習、工作中的實用工具。
⑵繼續(xù)改革計算機的考核手段,考核內容應該側重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林士敏,夏定元,劉曉燕.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韋勝東,黃耀.計算機應用基礎與實用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廣西現(xiàn)代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