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琰
[摘要]隨著技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引入目標教學法,改革過去單一的“填鴨式”的政治課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一種新的適合技校生心理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時代的需要,德育教育的需要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文章從目標導向的原理、模式、實踐等多個方面分析了目標教學在技校政治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目標教學 課堂教學 導向 模式 測評
目前,我國技校教學改革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許多教改的構(gòu)想、設計以及許多整體和局部的新經(jīng)驗、新成果被引入課堂教學中,其中將目標教學應用于政治課課堂教學成為政治課教學改革的新趨勢。目標教學最重要、最基本的特點是以教學目標為核心,用教學目標來控制和評價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實施目標教學,對于克服教學上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控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目標導向原理
教學過程是通過師生相互作用,在媒體和環(huán)境的配合下,使學生的知識行為和情感,意向朝著目標規(guī)定的方向,產(chǎn)生預期的持續(xù)的變化過程。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起著導向的作用。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的導向作用主要有以下三點。
1.目標的指向作用。它是通過影響人注意而實現(xiàn)的,有了明確的目標,人在教學活動中就會把注意集中到與目標有關的問題上,而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
2.目標的激勵作用。這種作用首先與教師對學生學習動機、舉趣、意向的啟發(fā)、引導有關,其次與目標設置的難易程度是否適度有關,是否把握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3.目標的標準作用。一方面,教學目標設定后,是否達到既定目標,成了檢查教學效果的尺度。另一方面,效果也為評價教學目標的合理性、貼切性提供反饋信息,以便在下階段教學中對教學目標作必要的調(diào)整。
二、目標教學的模式
教育是一門科學,必須有大的法則來指導,有比較固定的模式可循,才容易具體操作,這叫“教必有法”;而教師依據(jù)教材,對象的變化而靈活處理,這叫“教無定法”。
目標教學亦如此,其現(xiàn)行模式分“前提測評、認定目標、導學達標、達標測評、反饋矯正及評價小結(jié)”幾個環(huán)節(jié);原則是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學生為主線,反饋矯正貫穿始終。這是必須的“大法”。它有模式,但不僵化,能兼容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學機智”,求“巧”、求“活”,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
三、目標教學的實踐
1.前提測評
前提測評是實踐目標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如何了解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以往常常憑老師的估計和臆測,而目標教學要求通過前提測評來獲取學生掌握前提知識的情況,測評的內(nèi)容是與教學目標直接相關的預備知識和技能。其內(nèi)容不宜多,時間可放在課前,也可以安排在課堂教學開始時,主要是通過自編練習、提問、師生談話等方式來了解學生掌握前提知識的情況,從而最后確定教學目標。
前提測評的課堂練習,應具備兩個特征:診斷性和相關性。如在講授《法律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課時的前提測評,出兩道問題:
(1)未成人是不是法律主體,他們享有的權(quán)利和成年人一樣嗎?
(2)我們在初中時,已學過的法律知識有哪些;它與本書有哪些不同?
第一道題是診斷學生的預習情況;第二道題既診斷學生對初中所學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與學習新課有關。這兩道題為學習新課不僅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而且做好了情感上的準備。同時為第二環(huán)節(jié)——認定目標打下了基礎。
2.認定目標
正確制定教學目標,是目標教學成功的首要條件。教學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又要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即45分鐘中教什么,學什么都要很明確。目標要能夠突出所學內(nèi)容的重點、關鍵,要能夠切合學生的實際,把握教學難點。
技校政治課的課堂教學目標分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和覺悟目標三個層次,每個目標又分解為若干個小目標,認定目標時要做到“低起點,小坡度,密臺階”,易于面向不同層次的全體同學。同時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自定目標。
如:《法律基礎知識》第一課《憲法》的教學目標可定義如下。
(1)認知目標。①了解。我國國家性質(zhì)和政權(quán)組織形式;人權(quán)的涵義;我國國家機構(gòu)的組織體系。②識記。我國憲法關于治國方略的規(guī)定;我國的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③理解。憲法是國家的最高法;國家保障我國公民的基本人權(quán)。
(2)能力目標。具有辨別行為符合或違反憲法以及劃清合憲與違憲界限的能力。
(3)覺悟目標。提高遵守憲法,依法行使公民權(quán)利,履行公民義務,維護憲法權(quán)威和尊嚴的自覺性,自覺制止和抵制一切違憲言論和行為。
3.導學達標
導學達標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部分,也是目標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它由“定向教學”和“達標練習”兩項基本教學活動所組成。教師在教學中設計的問題,引證的材料力求與目標確立的水平相當。每一個教學活動,每一項教學措施和手段都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展開。至于在教學中采用什么具體方法則不能強求統(tǒng)一,應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或講述,或談話,或引導,或演示論證等等,擇優(yōu)而從或“優(yōu)化組合”。在達標練習中,教材根據(jù)目標的水平程度,安排“小步子”的同步練習,也安排圍繞重點的綜合練習。然后通過學生“學”,教師的“導”。消除學生學習目標差(目標差是指預期的學習目標與學生群體原有認知水平之間的距離),從而達成目標。
4.達標測評
達標測評目標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課堂教學目標自我檢查,明確自己已經(jīng)學會什么,還存在什么問題,采用的方法是否合適,還應向什么方向努力。它的作用有兩個:一是學完新知識診斷學生當堂達標的情況,為及時補救提供可靠信息。二是讓學生及時體驗達標的成功喜悅,找到自己與教學目標的差距,從而進一步激勵學生學習的進取心。
5.反饋矯正和評價小結(jié)
達標測評之后,必須進行反饋矯正和評價小結(jié),這是達標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它的主要功能是校正當堂謬誤,強化教學目標。
四、目標教學的優(yōu)勢
1.有利于激發(fā)學習動機
學生可以從反饋達標測試中隨時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成績,并從取得的成績和成功中可隨時獲得滿足感,對學習中的不足,渴望很快得到矯正。因而充分激發(fā)了學習的“內(nèi)動力”,使學生在課堂上總是處于勤奮、努力的狀態(tài)。
2.有效地防止兩極分化
目標教學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兩極分化。尤其對那些學習困難生,目標教學要求教師面向他們,給他們以學習上的關心和情感關注,讓他們和其他學生一起參與教學活動,并通過及時的信息反饋,對癥下藥進行矯正,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減輕思想壓力,從而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3.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
目標教學是在繼承我國傳統(tǒng)教育,總結(jié)和吸收國內(nèi)教育改革的經(jīng)驗及最新成果的基礎上涌現(xiàn)出來的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目標教學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是因為:
它的理論依據(jù)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的。
它的理論是科學的,是符合認識規(guī)律的。
它是一種教育的整體改革,具有可行性,可控性和實際操作性。
4.有利于改進教法和提高教學水平
目標教學的特點要求教師不斷改進教法,迫使和控制教師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始終圍繞目標進行,迫使教師端正教學思想,不斷改進教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五、實施目標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多而雜
一個課時的時間有限,所以目標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包容知識、能力、思想教育的全部,因而目標一定要突出重點和關鍵。
2.不適度
教學目標應是描述學習后預期達到什么樣的尺度,到達何種認識。要求既不要過高,也不能過低。因此,在目標描述上每個概念,知識點都必須認真仔細揣摩推敲,力求準確妥貼,有層次,利于教學操作和評價。
參考文獻:
[1]閆承利.素質(zhì)教育課堂優(yōu)化策略.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袁振國.當代教育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999.
[3]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社,1991.
[4]劉春生.職教課程改革目標取向研究[J].職業(yè)技能培訓教學,1999.
[5]龐海云.課程體系的改革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J].教育與職業(yè),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