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亞
摘要:結合筆者教學中的經驗和體會,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等幾方面總結了如何更好的開展ASP.NET課程的教學,以達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ASP.NET;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34-9747-02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ASP.NE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s
DENG Xiao-ya
(Schoo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 Software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paper sum up how to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SP.NET courses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assessment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ASP.NET;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Assessment Methods
《ASP.NET技術及應用》是我校軟件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本科生開設的專業(yè)選修課之一,該課程內容豐富,實用性強,深受學生的歡迎。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ASP.NET程序設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對網絡程序設計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并能夠獨立自主的使用ASP.NET開發(fā)Web應用程序。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使學生掌握ASP.NET技術的精髓是教師在教學中關注的主要問題。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的,筆者認為應在教學中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使用ASP.NET開發(fā)Web應用程序涉及的技術很多,包括HTML技術、CSS技術、數(shù)據(jù)庫應用技術、XML技術、高級語言編程C#技術、軟件工程等。但是由于課程學時的設置較少,教學過程中不可能詳細講授這些內容。我校在開設該課程前,靜態(tài)網頁制作、C# 與.Net開發(fā)平臺基礎、數(shù)據(jù)庫技術及應用SQL Server 2000,軟件工程等課程相繼開設完畢,學生有一定的編程基礎。筆者根據(jù)對該課程的研究以及近三年的教學經驗,設計出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Web應用程序的開發(fā)過程、ASP.NET的工作原理及開發(fā)環(huán)境的搭建;第二部分結合項目案例分別介紹ASP.NET的Web窗體、母板頁與導航、服務器控件、HTML控件、驗證控件、用戶控件、ASP.NET常用內置對象、ASP.NET數(shù)據(jù)訪問技術、Web服務;第三部分是網站安全、配置和部署ASP.NET應用程序。
2 改革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開發(fā)能力, 筆者在本課程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2.1 在機房上課,邊講邊練
鑒于課程本身操作性的內容很多,筆者將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室上課搬到機房上課,學生人手一臺電腦,采用教師講授、教師示范、學生演示、學生練習、課堂輔導等多種教學手段,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在講解程序的時候,采用一行一行敲代碼的形式進行講解,并且詳細講解其中的含義,不再是把課前準備的程序代碼一大段地顯示出來。這樣,比較直觀的展示了程序設計的方法和步驟,學生看到敲代碼的過程,便會逐漸掌握程序設計和調試的方法。
2.2 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
本課程選擇“圖書信息管理系統(tǒng)”項目作為整個教學的項目案例,課堂教學中模擬軟件項目的開發(fā)流程,并且將該項目進行模塊化分解,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并結合該課程的教學目標逐步展開教學,將ASP.NET 課程的知識點融合到本項目的各個模塊中。項目案例共分成了五個大模塊:第一大模塊是熟悉開發(fā)環(huán)境,涉及到Microsoft.NET Framework 概述、建立并使用ASP.NET應用程序的開發(fā)環(huán)境、使用基于Microsoft.NET 的開發(fā)語言;第二大模塊是頁面布局,涉及到HTML、CSS、母板頁與導航;第三大模塊是頁面內容,涉及到服務器控件、HTML控件、驗證控件、用戶控件、常用內置對象;第四大模塊是數(shù)據(jù)庫訪問,涉及到ADO.NET及數(shù)據(jù)訪問技術、XML、Web服務;第五大模塊是配置、優(yōu)化和部署ASP.NET應用程序。
2.3 采用討論式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以劃分好的功能模塊為基礎提出任務,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任務,特別是對任務中涉及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引入,讓學生能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完成任務。但是對任務的完成并不拘泥于給出的功能,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對于教學中的重要知識點,還會提出事先已經設置好的小項目,讓學生經過小組的討論、分析和比較,選擇較好的模式獨立完成。例如在學Web應用程序時,啟發(fā)學生將Web應用程序和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較,自己歸納總結出Web應用程序的特點,這樣學生印象深刻,對于比較復雜的程序有了實質性的了解,而不再是死記硬背。另外,對于實踐性強的內容,如使用服務器控件,安排學生自學,然后由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向大家講述,大家再一起討論、分析和評價,這樣使每個學生都有興趣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了自學能力。
2.4 采用迭代式教學法
迭代式教學中包含縱向迭代和橫向迭代兩種思想,縱向迭代是指每次課程的安排是相互關聯(lián)的,即本次課程的內容是建立在上次課程的結果之上的。在教學中,按照項目案例的功能模塊,首先設計頁面的原型,在原型的基礎上實現(xiàn)每個頁面的功能,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Web應用系統(tǒng)。橫向迭代則是指學生應用ASP.NET開發(fā)Web應用程序時需要充分利用到其它專業(yè)課程的相關知識,如利用《軟件工程》的知識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分析、設計部分,利用《數(shù)據(jù)庫技術及應用》的知識使學生掌握數(shù)據(jù)庫的分析與設計,利用《靜態(tài)網頁制作》的知識使學生掌握頁面的布局與美化工作。
3 注重實踐訓練
ASP.NET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都比較強的課程,其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本課程培養(yǎng)目標的關鍵。為了突出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開發(fā)能力,將實驗內容分為兩個層次:第一,設置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小項目,使學生及時理解和消化課堂教學內容,實驗完成后,對學生完成的內容打分,以促進學生在上課時間內完成任務。第二,在本課程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就給學生布置課程設計任務,要求學生自己或者一組同學共同完成一個綜合性項目,在上課過程中及時提醒學生當前應該做的內容,使學生在課余時間逐步完成項目,課程結束后提交課程設計說明書和項目代碼,作為學生期末成績的一部分。通過課程設計,可以使一部分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得到鍛煉,也使得其他同學能參與進來,鍛煉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在項目的選擇上,不是指定項目讓學生選,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尋找項目。組織學生對提出的項目進行討論,在多個項目的分析比較中確定項目。學生結合自身需求并運用軟件工程的思想對項目進行需求分析、總體設計、模塊設計、數(shù)據(jù)建模、技術架構、界面設計、編寫代碼、調試等,最終完成課程設計。
4 加強考核方式
采用平時考核和課程設計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平時考核包括上課出勤、課堂表現(xiàn)、課后作業(yè)和上機實踐,主要考核學生的獨立動手能力、知識熟練程度和自學思考能力;課程設計主要考核學生學習本課程后的程序設計的綜合能力。其中上課出勤和課堂表現(xiàn)占總成績的10%,課后作業(yè)占20%,上機實踐占40%,課程設計占30%。
教學實踐表明,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實例教學等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以及學生實踐訓練的強化,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效果都比過去有了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1] 李錫輝,方麗,王櫻.案例教學法促進《ASP.NET程序設計》課程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6):177.
[2] 單維鋒,豐繼林,李忠華.項目教學法在ASP.NET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8(12):65-67.
[3] 蔣培,王笑梅.ASP.NET Web程序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