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樓
摘要: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中學教育體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不少學生認為化學知識較難掌握,成績提高慢。那么如何教會學生學好化學,使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呢?本文作者就結(jié)合自己的實踐,為廣大化學教師提供了方法。
關(guān)鍵詞:化學教學;教學效率;信心
化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它以大量的實驗為基礎,形成了堅實的理論體系,可以應用于廣闊的科技空間。雖然化學屬于理科,但它有著很多的文科特點:內(nèi)容多、知識碎,大多是實驗結(jié)論,有不少知識只能知其然而無法探究其所以然,所以只能記住?;瘜W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中學教育體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但不少同學認為化學知識較難掌握,成績提高慢。與其他科目相比較,化學確實有著較為顯著的特點,同時也是學習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qū)W生清楚地強調(diào)這些特點,還要使他們對化學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讓他們知道學習化學“難在哪里”;更重要的是,教師要針對化學的特點,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化學,這對他們學習信心的樹立和成績的提高至關(guān)重要。
高中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貫徹全面發(fā)展方針,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強化學課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實際的聯(lián)系,充分關(guān)注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精選學生發(fā)展所必備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學習科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能,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和特長”。我們知道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形成能力的基礎,而一定的能力又是學生進一步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前提,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進而形成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由低級向高級的發(fā)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各種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啟迪學生的思維,還應引導學生對化學事實、現(xiàn)象,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所以在中學化學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yǎng),還要重視情感教育,使知識、技能和情感相互促進、和諧發(fā)展,達到培養(yǎng)適合時代要求的人才的最終目標。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遵循的是一種“為知識而知識”的認知過程,塑造的是一種“為知識而知識”的“知識人”,獲取客觀的知識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唯一目的。為了獲取這種知識,學生忘卻了自己、忘卻了生活,甚至犧牲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將人的生活與知識的關(guān)系完全顛倒,由此造成生活單一化、知識單向化。
隨著化學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化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自覺學習的各種方法。素質(zhì)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和造就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型人才,這種人才要具備較強的各種能力。
一、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要講究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有效性教學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最看重的是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是否共同發(fā)展,是否在方式、方法上講究了教與學的良性互動。一切好的教學方式或教學模式,究其運作軌跡和教學狀態(tài),都是教與學在進行著良性互動,單向的不行,即使教師表演得再好、花樣再多,學生都只成了看客,到頭來仍然一無所獲。所以要把有效性教學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不能只有教師的活動,還要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給他們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從而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和諧、活躍。
二、更新課堂教學形式,把講堂變?yōu)閷W堂
由于高中學生年紀不很大,單純靠教師在課堂上講,他們比較難以理解,并且他們也不可能在學校讀一輩子書,因此作為教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教師要針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的弊端,以改革教學模式、教學觀念為突破口,加強直觀教學,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對化學實驗進行探究,讓學生獲得知識、訓練技能、發(fā)展智力,進而走出一條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新路。
三、注重能力培養(yǎng)、更新知識結(jié)構(gòu)、拓寬知識面、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應著重抓住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這個核心,對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動手、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和
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訓練。高中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較強,極易接受新鮮事物,在觀察過程中,他們可以通過動手、動腦,在獲得真實的感性知識的基礎上轉(zhuǎn)化為理性認識,從而極大地豐富他們的化學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在開闊眼界和培養(yǎng)觀察、比較、推理、語言表達等能力的同時,增強與他人的合作精神。
四、師生關(guān)系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影響
“親其師然后信其道”、“愛屋及烏”這些道理都說明了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師生關(guān)系融洽了,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這個教師而喜歡上這個科目,從而使其學習興趣大為提高;反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降低,就會逐漸失去對這一學科的學習欲望。因此,作為主導方的教師就要善于與學生培養(yǎng)情感,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從而形成融洽、和諧的學習氣氛,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當然,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信任學生,對于學生的一點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對于犯錯誤的學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他們在錯誤中認識到自己,同是也對教師有了深厚感情,有利于日后的教育。
五、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反思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反思,幫助學生從原有知識模型的基礎上,反思新知識→提出問題→討論探究→解決新問題→建立新模型。教師通過提問,分段測試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要相信學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給學生時間,避免滔滔不絕地講述。但要注意講究效率,把重點放在關(guān)鍵地方,及時調(diào)控,防止學生出現(xiàn)鉆牛角尖的情況,從而使教學處于最優(yōu)狀態(tài)。
總之,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共同活動,課堂上要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教師必須與學生知情相交、心理相融,把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到教學設計中去,活躍課堂氣氛、創(chuàng)建互動環(huán)境、形成互動式課堂結(jié)構(gòu),這樣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