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
摘 要: 隨著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的發(fā)展和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形勢的要求,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勢必會走上一個新的臺階,而這個新階段的標志便是將語言文化“交際”作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此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議。
關(guān)鍵詞: 大學英語 口語 跨文化交際 能力培養(yǎng)
一、引言
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通訊技術(shù)和飛速發(fā)展的全球一體化進程為大學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機會和途徑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進行交流。然而不少大學生盡管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習英語已有數(shù)年,但他們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仍然存在欠缺。眾所周知,交際的基礎是語言,正確交際的保障是文化。從很大程度上講,僅僅掌握一些語言現(xiàn)象和語法內(nèi)容是不能從容進行交際的,因為現(xiàn)代的語言總是會被不斷變化的社會賦予新的不同的內(nèi)容和功能。此外,由于我們的文化認同迥異于西方,有些語言所傳遞的信息是完全不能按照我們中國人的文化理念去理解和接納的。格拉德斯通(Gladstone)曾指出,“語言和文化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語言既是整個文化的產(chǎn)物或結(jié)果,又是形成并溝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每一種語言都與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對應,語言既是文化的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因此,了解一定的跨文化知識是學生提高口語能力所必需的,同時還可做到言語交際“得體”。不同的文化群體之間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交際失誤,這些失誤并不是由于詞匯和語法掌握不到位所致,而大多是由于缺乏文化意識而造成的。不同分類的人群之間進行的交際活動必然會存在文化差異。在實際的交際中,交際雙方都必須考慮對方的文化背景(cultural background)、文化語境(cultural context)、情景語境(situational context)和上下文語境(language context)。如果學生缺乏這種能力,在實際語言運用中,就會導致文化沖突,出現(xiàn)不得體、誤解、冷場、尷尬等局面,從而阻礙交際的順利進行。
二、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中存在的問題
學習一門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詞匯和習語,而且還要知道選擇這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要了解他們?nèi)绾斡米约旱恼Z言來反映他們的社會思想、習慣、行為;同時還要了解他們的心靈之語,也就是他們的社會文化。多年來,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語言輸入多、文化輸入少;課堂知識輸入多、課外知識輸入少;抽象理論分析多、具體感悟少;對語言能力重視多、對實際交際能力重視少等問題。大學英語教學成了英語應試教育的練兵場,為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通過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重視語言知識的講授和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文化教學,導致學生把語法學習和詞匯學習當作學習英語語言的全部。由于應試教育是為考試展開教學活動的,它注重強化的是訓練式教學,因此,分數(shù)便成了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標準,這個理念限制了教學手段,使以提高素質(zhì)為目標的外語教學受制于應試教育。學生的語言使用不得體,這是跨文化差異造成的。不了解文化差異出現(xiàn)文化錯誤比語言錯誤更為嚴重,因為語言錯誤僅僅是表層結(jié)構(gòu)的錯誤,而文化錯誤則意味著交際出現(xiàn)障礙。目前,這方面的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英語教育專家和廣大大學英語教師的共同關(guān)注,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已被確立為大學英語教學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堪憂,特別是這方面的改進和發(fā)展還需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三、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方法與建議
(一)充分利用外籍教師資源
目前關(guān)于外籍教師參與大學英語教學的呼聲越來越高,有些學校甚至已經(jīng)安排外籍教師從事大學英語的教學活動。在英語教學中,外籍教師有著中國教師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這是因為英語是他們本民族的語言,他們本身就是這種民族文化特征性的體現(xiàn),這可以有效地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他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親身體會,生動形象地講述本國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地理環(huán)境、政治制度等,使學生能夠掌握跨文化交際的第一手資料。因此,應充分利用外教的這一優(yōu)勢,使其在課內(nèi)外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特別是提高聽力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并在思維和行為方式上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品味和體驗中西方文化的異同性。
(二)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
英語口語教學離不開多媒體教學資源的輔助。例如,英語電影是一個可以反映民族信仰和情感的文化載體。通過多媒體的影音播放功能,可以讓學生們不出國門領略到各種西方文化的風土人情,欣賞具有真實意義的文化藝術(shù)。置身于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寶貴的資源,生動直觀地加深對英美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此外,由于多媒體課件可以通過龐大的網(wǎng)絡資源整合各種視頻、音頻媒體,通過這個平臺所展示的多樣的視聽材料不僅豐富了英語教學的內(nèi)容,而且會使英語學習氛圍更加地道、更加直接,從而成為學生體驗西方文化的一個非常便利的窗口。這已經(jīng)為大多數(shù)外語教師和教育專家所接受,而且已經(jīng)證明它是一種有效的外語教學手段。其所提供的語言形式和社會文化語境可以培養(yǎng)學生識別文化差異的能力,并激發(fā)其學習能動性,從而把語言學習與文化學習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真正掌握該語言的應用。
(三)開展豐富的課內(nèi)外交際活動
我國高校的外語課堂教學,無論在教學環(huán)境、教學過程、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檢測手段、教學所需時間、空間和學生交際范圍等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僅憑有限的課堂時間,很難達到從深層次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并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目的。為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英語教師應該科學地結(jié)合課內(nèi)外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解英語文化、培養(yǎng)交際能力的機會。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口語課上進行duty report,pair work,group discussion/debate,lecture等活動,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消化理解并吸收課堂上所學的內(nèi)容,從而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此外,與課上的時間相比,課外的時間顯然要多得多。所以,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辯論賽,舉辦戲劇表演活動,同時,還可以創(chuàng)辦英語角、英語沙龍,定期開展一些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另外,還可以定期組織一些英語專題講座,舉辦英語影視或音樂欣賞會,使學生更多地了解英語國家的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狀況,從而能夠更真切地去感受,進而學會欣賞西方文化。
除此以外,教師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應當始終注意以下兩個問題:首先,在口語教學中必須將跨文化的交際性作為教學的主導原則,以語言的應用及交際能力為出發(fā)點設計教學。教師應意識到跨文化交際教學是英語口語教學的一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有責任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在傳授語言的同時同步傳授文化知識。但是在此應注意的是,強調(diào)對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并不表示忽略對語言本身的指導。文化背景知識教學的目的在于對語言教學進行加強和補充,因此教師不能厚此薄彼,要妥善處理好兩者的關(guān)系,文化學習應該與語言學習同步進行。其次,學習外國文化的同時,還應加強對本國文化的學習。學習外國語言和文化可以深入地了解本國語言和文化,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跨文化修養(yǎng),不斷地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水平,培養(yǎng)吸收并理解各種文化的寬廣胸懷,把各種文化差異運用到口語課堂中,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啟發(fā)、引導學生,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
四、結(jié)語
語言其實是一種外殼,里面包含了很多元素,而有關(guān)其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奇故事、文學藝術(shù)及行為規(guī)范等都是這個殼中的精華。一個語言學習者,在習得語言的同時也習得了文化。語言的學習離不開對文化的了解,因為語言離開了文化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是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21世紀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重要任務。大學英語教師要加強文化方面的考量與推進,不僅要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譯的技能,還要逐步提升他們的文化觀念、文化意識。這樣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學生才能知其所以然,從而自如地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應惠蘭.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改革[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