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文 馬德俊 谷素青
摘要:文章按照概念圖/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應用的思想,從學科、學習者以及軟件使用特點出發(fā),按照教學設計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從識字、課文段落結構方面入手,進行了基于概念圖/思維導圖式的教學設計,并從心理學的角度獲得理論支撐。
關鍵詞:概念圖;思維導圖;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09)12-0053-03
一、 語文學科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 語文學科地位及作用
在《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詳細地闡述了其學科地位和作用,認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
2.語文學科教學設計現(xiàn)狀
教學設計中沒有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網絡等提供的視覺信息,未能充分發(fā)揮直觀形象在教學中積極作用,大部分都是以文字或語言闡述教學設計過程,從而導致教學也偏向以講授為主。雖然文字/語言擅長邏輯表達,但是在教學中過多使用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教學設計中涉及到的教學互動大部分以語言互動為主,缺乏以自主、探究和合作為主的活動,從而使得教學活動在某種程度上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教學設計中缺乏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的有效渠道,使得語文學科教學中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效果有所打折。
二、 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簡介
1.概念圖
概念圖是一種用節(jié)點代表概念、連線代表概念間的關系的圖示方法。它是由美國康奈爾大學諾瓦克教授在20世紀60年代根據(jù)奧蘇貝爾的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認知教學技術。按照諾瓦克教授對概念圖的描述,概念圖的組成要素是概念、連接詞、命題、層次、連接和交叉連接。從本質上說,概念圖被看作是一種以科學命題的形式顯示概念之間的意義聯(lián)系, 并用具體事例加以說明,從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的空間網絡結構圖。
2.思維導圖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在研究大腦的力量和潛能過程中,發(fā)現(xiàn)偉大的藝術家達·芬奇在他的筆記中使用了許多圖畫、代號和連線。他意識到,這正是達芬奇擁有超級頭腦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礎上,博贊于19世紀60年代發(fā)明了思維導圖這一風靡世界的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按照發(fā)散性思維的特征,把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主題的主干從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寫在產生聯(lián)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 次級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xiàn)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并且末端開放。
3.兩者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在歐美國家的中小學應用非常廣泛。它利用“左腦+右腦”的“全腦”思考模式,能充分激發(fā)大腦的潛能,并使之平衡、協(xié)調發(fā)展。
兩者聯(lián)系主要表現(xiàn)在都有使思維可視化的功能,同時繪制的方法及步驟基本一致,特別是計算機軟件開發(fā)的深入,二者的創(chuàng)作結果形式都達到了驚人的相似。同時,思維導圖創(chuàng)作的結果是一個有向圖,如果去掉順序的話,就可以成為與該主題相關的概念圖。
兩者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概念圖呈現(xiàn)的是一個知識的網絡,思維導圖呈現(xiàn)的是一個思維的過程,是一種樹狀結構;思維導圖有一個中心主題,概念圖可以有多個中心概念;思維導圖在企業(yè)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而概念圖主要應用于教學領域中。
三、 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本文以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中蘇軾的《水調歌頭》一詞為例,說明概念圖/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圖1是教學設計的主體框架,使用Inspiration7.5軟件繪制。在這里選用的是右樹型模板,這樣就把該課內容教學劃分成五個步驟,使得學生對教學過程一目了然,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建立清晰的知識網絡,有助于減輕學習中的焦慮。
在圖1“認識作者”這個知識點的設計上,考慮到方便學生記憶,對作者的認識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歸納,即作者的生平、代表作和作者的風格,見圖2。同時考慮到右樹型模板有歸納和理順的優(yōu)點,使用Inspiration7.5軟件繪制該圖。
在“寫作背景”設計上,考慮到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作者政治上失意;另一個是思念相隔千里的弟弟蘇轍,使得作者“把酒問月”,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中秋詞?;谏鲜龇治觯O計時采用了Inspiration7.5中的因果型模板,如圖3所示。在教學過程中,呈現(xiàn)再配以文字解說,在理解這一背景時候,能充分調動左右腦協(xié)同接受信息,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在生字詞教學設計上,基于意義和情境學習原理,通過漢字在詞中對應的意義和相應的視覺信息來學習生字詞。按照信息加工理論觀點,長時記憶中的信息如果使用“雙編碼”方式進行編碼、存儲,信息都容易保持并易于提取。以該詞中三個需要重點掌握字詞為例,使用Inspiration 7.5軟件繪制,見圖4。
課文解析分解成兩個部分:上闕和下闕。上闕部分主要寫的是作者月下飲酒,由幻想超脫塵世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通過圖5的展示,學生很容易從結構上把握文意。
下闕部分主要寫對月懷人,作者的心態(tài)由感傷離別轉而對離人的的祝福。通過直線型的結構,能清晰地呈現(xiàn)出作者心態(tài)的轉變(如圖6)。
利用Mindmapper軟件制作思維導圖來設計一個小組合作項目(如圖7)。讓學生自由組合課后收集有關月亮的詩句,在下節(jié)課上進行交流。同時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讓學生能夠接受這樣思維導圖式的筆記。
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完整的系統(tǒng)性、直觀形象性和思維開放性這些優(yōu)點。同時概念圖和思維導圖作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一種有效方式,應該在教和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利用概念圖/思維導圖也能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不同的人具有的知識背景不一樣,制作出的概念圖/思維導圖能作為教學診斷的重要依據(jù),因此應該積極推廣這一方式在教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胡璽丹,張興娟,陸健身.Inspiration軟件中概念圖的四種基本模式及其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通報,2008,5.
[2]王太平,李新國.概念圖理論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4,6.
[3]齊偉.系列1:概念圖/思維導圖導論[J].教育技術導刊,2005,5.
[4] 趙國慶,陸志堅.“概念圖”與“思維導圖”辨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4,8.
[5]潘雪豐.思維導圖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7,6.
(編輯: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