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臘時代,一些因戰(zhàn)爭受傷或病弱的戰(zhàn)馬在荒野中掙扎求生。沒想到幾個月后,這些原本虛弱不堪的戰(zhàn)馬竟奇跡般地恢復了健康,個個膘肥體壯,毛皮光澤亮麗。后來人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戰(zhàn)馬在荒野中啃食了一種帶刺的灌木果實一沙棘。從此,古希臘人將這種植物命名為“Hippophaerhamnoides”,意為“使馬閃閃發(fā)光的樹”,沙棘能療傷和治病的功能也因此流傳開來。
確實,沙棘雖然看上去平凡、小巧,卻有著獨特的藥用和食用價值,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珍貴禮物。我國是沙棘資源大國,沙棘種植面積占全世界的90 % 。在我國,沙棘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西南等地,生長在海拔800一3600米的溫帶地區(qū),在向陽的山脊、谷地、干涸河床或山坡上常見其身影。黃土高原上的沙棘尤其多,是當?shù)赜糜诨謴椭脖坏闹饕獦浞N,因其成熟后通體為黃色,因此又被稱為“黃金樹”。
唐朝醫(yī)書《月王藥診》中記載:“沙棘能增強體力,開胃舒胸,飲食爽口,促進消化”。在明代醫(yī)學巨著《本草綱目》中,李時珍記載沙棘果實“氣味酸、溫、無毒”,具有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等多種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記載:“沙棘能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用于脾虛食少,食積腹痛,咳嗽痰多,胸痹心痛,瘀血經(jīng)閉,跌撲瘀腫?!?/p>
現(xiàn)代科學研究進一步揭示了沙棘的藥理機制。它富含黃酮類化合物、維生素C、維生素E等抗氧化物質(zhì),能夠抑制炎癥因子的分泌、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對胃潰瘍、肝炎等慢性疾病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此外,沙棘還能通過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健康,緩解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
除了具有不凡的藥用價值,沙棘的食用價值也很高。它的果實酸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被譽為“維生素寶庫”。相傳,漢代美女王昭君出塞后,因塞外氣候干燥、水果稀缺,身體逐漸不適。后來,她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種冬季結出金黃色果實的植物,長期食用后不僅身體逐漸康健,容顏也愈發(fā)嬌美,這種植物正是沙棘。
憑借著藥食同源特性,沙棘在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領域展現(xiàn)出了廣泛的應用價值。在食品領域,沙棘果實被加工成多種產(chǎn)品,如沙棘果干、沙棘果醬、沙棘飲料、沙棘酸奶等;在保健品領域,沙棘提取物被用于開發(fā)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在化妝品領域,被譽為“液體黃金”的沙棘油因具有滋潤肌膚、抗衰老的特性而備受追捧。
沙棘,這株穿越千年的小灌木正以其獨特的魅力,為現(xiàn)代生活注入無限可能,守護著人類的健康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