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中探索了情景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新授課課堂的應用,該方法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手段,以發(fā)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為目標,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投入數學學習,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結合“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教學實踐,闡述了情景教學法在課堂三階段的應用過程,實踐證明該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核心素養(yǎng);思維能力;應用價值;教學質量
1 對現階段高中數學新授課存在問題的解讀
1.1 課堂氛圍,缺活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1].但高中數學本身較抽象、難理解,造成了學生認知上的困難,導致部分學生在心理上對數學產生畏懼,覺得數學課堂枯燥無味,對數學的興趣不濃.此外,數學是高考的主要課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多以聽講后練習為主,陷入題海,忽略知識的生成過程,因此課堂上缺少思維火花的碰撞,缺少活力.
1.2 主體地位,低體現
新課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讓學生有自己的空間去探究、合作、體驗、創(chuàng)造,完成教學活動[2].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更多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依然在課堂中“唱主角”“滿堂灌”,嚴重制約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根據學習金字塔,如圖1所示,用耳朵聽講,知識保留僅5%.
1.3 思想意識,少生成
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1].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知識演繹過程中的思維方式,以及知識背后蘊含的數學典故、應用推廣以及生活感悟,即注重學生思想的生成.這些基本上都是在傳統(tǒng)課堂模式下很難達成的目標,且數學作為科學范疇,很容易被教師所忽略.
2 情景教學法為新授課存在的問題提供突圍平臺
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或引入一個相關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以引起學生一定的心態(tài)和情感體驗,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刺激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啟發(fā)、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分析問題、探求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3].
2.1 理論依據
2.1.1 課標要求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認為,高中數學教學以發(fā)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把握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1].所以在課堂中設置恰當的情景,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1.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學生的學習總與一定的知識背景,即“情境”相聯(lián)系,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認識結構中的有關知識、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促成對新知識意義的構建[3].
2.2 結構框架
一節(jié)新課,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引入—生成—鞏固,而情境的創(chuàng)設,根據不同的內容需求可以運用在任意一個階段、兩個階段或者貫穿始終.在引入階段,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快樂興奮中接觸知識;在知識生成階段,探究情境,突破重難點,理解知識;在鞏固知識階段,強化情境,靈活運用知識,了解知識的應用價值和人文價值等,拓寬視野.具體的結構框架如圖2所示.
2.3 實施原則
(1)趣味性:創(chuàng)設情境需有趣,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渴望和好感. 尤其是在新課引入時更要注意設置恰當的情境激發(fā)學生思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探究性:依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如圖3所示,情境應設在學生的已知區(qū)與未知區(qū)之間,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既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復雜,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3)多樣性:創(chuàng)設情境要多元化,根據教學目標與認知規(guī)律靈活設計情境,如現實情境、操作情境、類比情境,問題情境等,這樣既能契合不同知識的教學需求,又能激發(fā)學生的認知參與.
(4)發(fā)展性:情境不僅要助于當前知識點的理解,還需考慮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長期培養(yǎng),包括思維能力、邏輯能力等. 同時情境要融入數學文化,滲透教育性.
3 借助情景教學法展示新授課的實踐突破
將情景教學法貫穿“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整個授課過程,結合“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的教學實踐,具體來闡述情景教學法的應用.
3.1 新課引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新課引入是否成功直接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一個吸引眼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數學情境尤為重要,既可以讓學生快速沉浸到學習新知識的環(huán)境中,又能為后面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等比數列前n項和”新授課中,以游戲場景引入,由此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具體做法如下:
游戲1:老師告訴一個同學說后天開運動會,這個同學得知消息后告訴了2個人,結果全班有3個人知道了,這2個人又每人把消息分別告訴了另外2個人,結果全班就有7個人知道了,問:
(1)要這樣傳播幾次,全班都知道這個消息?
(2)傳播10次,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消息?
(在游戲過程中,傳播的方式以學號為基準,PPT展示35位學生的學號,第一次傳播消息,教師選擇一個學號,該學號變亮,并給相應的同學發(fā)帶“1”的標簽;帶“1”的標簽的學生隨機選擇兩個學號,并把這個消息告訴相應的學生,將這兩個學號點亮,并給對應的學生發(fā)帶“2”的標簽;帶“2”的標簽的學生再分別隨機選兩個學號,將被選擇的學號點亮,并給對應學生發(fā)帶“3”的標簽.就這樣依次傳播下去,直到所有的學生都知道這一消息.
發(fā)標簽的目的:一方面讓學生很快知道傳播幾次可以讓全班都知道,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感受等比數列增長速度之快.學生容易得出:這是一個以2為公比的等比數列1,2,4,8,16,……的前5項和、前10項的和的問題.S5可簡單計算得出結果,但S10卻不是很快能計算出來的,如何快速計算出S10呢?
學生在游戲中,通過已學知識,容易得出這是一個等比數列求和的問題,但運用已學知識,較難得出結果.在學生帶著疑問,對數學知識充滿渴望時,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
3.2 助力生成,探究情境,突破難點
新授課中,核心階段是知識的探索生成.一般高中的新授課以概念、定理、公式居多,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適當的情景,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積極主動探索、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啟發(fā)學生思考,突破難點.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邏輯性[4].
根據探究性原則,以最近發(fā)展區(qū)為理論,課堂上設計的情景應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新授課中,推導公式用的錯位相減法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教師在游戲1的基礎上,改編游戲,使學生在解決游戲問題的過程中,通過錯位相減法推導得出結論,突破難點.具體如下:
探究一如何求S10=1+2+22+23+……+28+29呢?
游戲2:(改編游戲規(guī)則)老師同時通知2個學生后天開運動會,第一次傳播后2個學生知道了這個消息,然后這2個學生分別把消息告訴另外2個人,結果全班有6個人知道了,以這樣的方式傳播10次后,有多少人知道這一消息?
在游戲1的基礎上,學生易得出游戲2中知道消息人數的數學表達式為
S′10=2+22+23+……+28+29+210.
讓學生比較S10和S′10這兩個式子,有哪些特征和聯(lián)系.學生很快就會發(fā)現:兩式的項數是相同的,并且后式的每一項是前式每一項的2倍.因此得出:
S10=1+2+22+23+……+28+29,
2S10=2+22+23+……+28+29+210.
在此基礎上,學生也發(fā)現兩式中有許多相同的項,兩式相減,得到(1-2)S10=1-210,則S10=1-2101-2.
游戲1和游戲2是學生常見的情境,也容易根據題意列出式子.通過游戲1引出等比數列求和,游戲2的式子是在游戲1的基礎上乘公比,即錯位相減法的核心所在.對比兩個游戲的式子,學生可自然而然地突破難點,在教師的引導下,認識到錯位相減法適用于等比數列求和,且運用的時候關鍵在于乘公比,為后面等比數列公式的推導,夯實了基礎.
探究二如何求Sn=1+q+q2+q3+……+qn-2+qn-1呢?
學生可依據據錯位相減法,得出
Sn=1+q+q2+q3+……+qn-2+qn-1,
qSn=q+q2+q3+……+qn-2+qn-1+qn.
由兩式相減得出Sn=1-qn1-q后,如果沒有學生對該公式提出疑問,教師需引導學生發(fā)現此處q≠1.對于q=1,學生易得Sn=n.最后得出
Sn=1-qn1-q,q≠1,
n,q=1.
在探究一、二的預備知識中,學生可利用這些知識推導出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
探究三等比數列an,首項為a1,公比為q,你能直接寫出其前n項和嗎?
學生可根據等比數列的定義以及探究二的結果,自主完成探究三.如下:
Sn=a1+a2+a3+……+an-1+an
=a1+a1q+a1q2+……+a1qn-2+a1qn-1
=a1(1+q+q2+……qn-2+qn-1),
由探究二,可得
Sn=a1(1-qn)1-q,q≠1,
na1,q=1.
又a1qn=an+1=anq,所以上式可寫為
Sn=a1(1-qn)1-q=a1-anq1-q,q≠1,
na1,q=1.
通過探究一創(chuàng)設游戲2,在游戲1的基礎上遞進.學生通過探究情境,相對輕松地理解了錯位相減法,也通過該法推得了探究三,嘗到了“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從而習得新課的內容——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數學的熱情和信心.
3.3 鞏固練習,強化情境,拓寬視野
在鞏固練習階段,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規(guī)范答題步驟,溫習所學新知,也要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因此,根據發(fā)展性原則,在此階段可穿插一些數學史或者實際的生活應用,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
在本節(jié)課中,以趣味性的棋盤麥粒問題為例,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教師在學生討論自學的基礎上加以點撥,在練習階段,也選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實際場景,并配以動畫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其中練習2題目的本質與游戲1相同,首尾呼應,通過數據引發(fā)學生思考,感悟數學的教育價值;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培育學生的良好品質.具體實施如下:
例題棋盤上的麥粒問題是一個經典的數學問題,它起源于一個古老的印度傳說.傳說中,一位聰明的宰相發(fā)明了國際象棋,國王就問他想要什么獎勵.他說:請在棋盤的每一個格子上都放上麥粒,其中第一個格子放1粒,第二個格子放2粒,第三個格子放4粒,以此類推,每個格子的麥粒數量都是前一個格子的兩倍,直到最后一個格子(第64個格子).據查2023年世界年度小麥產量均7.5億噸,請問國王能滿足他的要求嗎?
解:各個格子的麥粒數組成首項為1,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聰明的宰相所要的獎賞就是這個數列的前64項和.
由a1=1,q=2,n=64,可知國王承諾獎賞的麥粒數為S64=a1(1-q64)1-q=1×(1-264)1-2≈1.84×1019.
據測量,一般1 000粒麥子質量約為40 g,則這些麥子的總質量約為7.36×1017 g,約7360億噸.顯然,國王不能滿足發(fā)明者的要求.
練習1彈球從102.4 m高處自由落下,每次著地后又回到原來高度的一半再落下,當彈球距離地面0.2 m時,求彈球向下的運動共經過多少m?
練習2回到游戲1中,計算出傳播10次后,知道這一消息的人數.(答案:S10=210-1=1 023.)
教師總結:消息的傳播速度如此驚人,傳播10次后,幾乎全校學生都知道了.
那么該消息被傳播31次后,知道這一消息的人數怎么計算呢?(參考數據:231=2 147 483 648.)
(學生容易運用求和公式得到S31=1-2311-2=2 147 483 647≈21.47×108,約為21.47億人.)
教師總結:中國人口約13.68億,消息傳播31次后,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了.請同學們思考下,如果這是一個虛假信息,經過幾十次的傳播后,后果是多么的不堪設想!因此,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誹謗的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fā)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就屬于情節(jié)嚴重,認定為犯罪.所以,同學們要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核心素養(yǎng)”要求培育學生濃厚的學習精神,養(yǎng)成樂學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根據本節(jié)課需要,遵循多樣性原則,課堂上綜合運用了游戲情景、實際情景與生活情景等例子,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性思維.
4 情景教學法的收效記錄
高一下學期在本校高一(3)班新授課上實施了情景教學法,實踐效果較為明顯.平行班高一(4)班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授課.以下是實踐效果對比結果.
4.1 課堂滿意度對比
高一(3)班在上學期新授課中情景教學法運用得較少,且不深入,仍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為主,而在下學期的新授課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且是根據學情和授課內容準備的.圖4、圖5是兩個學期學生對新授課課堂滿意度對比情況,下學期的滿意度高于上學期,說明學生對情景教學法是比較認可的.
4.2 下學期各章測驗結果對比
在高一下學期,對各章內容進行測試,兩個班級的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顯然,高一(3)班的平均分都比高一(4)班高,表明情景教學法可提高教學質量.
5 小結
情景教學法提升了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它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樹立善于思考的科學精神,著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情景教學法需要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有效的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境.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自身的認知結構,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行教學,造成認知沖突,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同時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切記不能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否則反而會降低教學質量.課中需要教師有較好的課堂把控力,因為在相對活躍的教學環(huán)境中,總有學生思維過于跳躍,不能專心在知識上而沉浸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
情景教學法對新授課的評價在本文中并未體現,這也是以后努力的一個方向,即情景教學法能否在評價體系中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諸業(yè)生.淺談在“新課標”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4):25,32.
[3]冉愛鳳.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情景教學的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7.
[4]馬銘澤.淺談新課標理念下高中數學情景教學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