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助于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然而,當前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仍采用語法導向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離斷層,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未能有效提升。本研究以輸入假說與輸出假說、圖式理論和過程寫作理論為指導,結合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成果,提出基于主題語境的以讀促寫教學策略。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主題語境,強化語言輸入,引導學生在主題閱讀中學習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最終實現(xiàn)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標。教學實踐表明,基于主題語境的以讀促寫教學策略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并改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
關鍵詞:主題語境;以讀促寫;初中英語;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李銀妮,廈門市金林灣實驗學校。
一、引言
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閱讀不僅是學生獲得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更是他們理解世界、拓寬視野的窗口。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接觸到豐富的語言材料,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從而增強語言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與閱讀相比,寫作在英語教學中的受重視程度似乎稍顯不足。寫作不僅是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更是檢驗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是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更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然而,當前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卻存在諸多問題。許多教師過于重視語法和詞匯的講解,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這些基礎知識的灌輸,卻忽視了語境在寫作中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更導致他們的寫作能力未能有效提升。學生在寫作時往往缺乏真實感和情感投入,文章顯得空洞乏味。因此,改進英語寫作教學方法,打破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注重語境的創(chuàng)設和情感的激發(fā),已成為初中英語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他們在寫作中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和才華。
二、理論基礎
(一)輸入假說與輸出假說
Krashen的輸入假說為語言習得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該假說認為,語言習得并非無中生有,需要借助略高于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輸入(i+1)來實現(xiàn)。這里的“i”代表學生當前的語言水平,“1”則代表略高于學生當前水平的語言材料。通過理解和消化這些稍高于自身當前水平的語言材料,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以逐步提升。而Swain的輸出假說則強調(diào)了輸出的重要性。Swain認為,僅僅依靠輸入并不足以實現(xiàn)語言的完全習得,還需要通過寫作等輸出方式來鞏固和內(nèi)化所學的語言知識。閱讀和寫作作為輸入和輸出的重要方式,在語言習得過程中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二)圖式理論
圖式理論揭示了人們認知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機制——圖式的形成和運用。圖式是人們在長期的學習和生活中形成的知識結構或框架,它們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新信息。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激活已有的圖式,快速理解閱讀材料中的信息,并將其與已有的知識相結合,形成新的圖式。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促進了他們知識體系的擴展和完善。而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則可以將這些新的圖式轉(zhuǎn)化為具體的語言表達,通過文字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傳遞給讀者。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加深了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
(三)過程寫作理論
過程寫作理論深刻揭示了寫作的本質(zhì),即寫作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不斷完善的動態(tài)過程。它強調(diào)寫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經(jīng)過構思、起草、修改和潤色等多個階段。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地反思和調(diào)整自己的作品,以確保其能夠準確、生動地傳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閱讀在寫作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接觸到豐富的語言材料和多樣化的表達方式。這些素材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構思和起草階段的任務。同時,閱讀還能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審美水平,使他們在修改和潤色階段能夠更精準地把握語言的運用,從而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
三、基于主題語境的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真實的主題語境
語境是語言習得的重要基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主題語境,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知識的實際應用場景,增強學生語言學習的效果。例如,在教授環(huán)保主題的單元時,教師可以引入相關的閱讀材料,如環(huán)保新聞、環(huán)保故事等,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環(huán)保的重要性和具體措施。
(二)強化語言輸入
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基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材料加大學生的語言輸入量。這些閱讀材料可以包括課文、課外讀物、網(wǎng)絡文章等,涵蓋不同的主題和文體。通過閱讀這些材料,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詞匯、句型和語法結構,為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
(三)引導學生在主題閱讀中學習語言知識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閱讀材料中的語言知識點,如詞匯、句型和語法結構等。通過分析和講解這些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其在實際語境中的應用方式。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知識應用于寫作中,通過寫作實踐來鞏固和內(nèi)化這些知識點。
(四)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技能
閱讀不僅是語言輸入的過程,也是發(fā)展語言技能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不同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如如何構思文章結構、如何運用修辭手法等。教師可以通過分析閱讀材料中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這些技巧,并在寫作時加以應用。
四、基于主題語境的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選擇適合的主題閱讀材料
語境在語言習得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為學生提供了理解和運用語言知識的實際場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精心創(chuàng)設真實的主題語境,來增強學生的語言學習效果。例如,在教授環(huán)保主題的單元時,教師可以巧妙地引入一系列與環(huán)保相關的閱讀材料,如最新的環(huán)保新聞、生動有趣的環(huán)保故事等。這些材料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及具體的環(huán)保措施。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語言知識的實際應用場景,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強環(huán)保意識和責任感。同時,真實的主題語境還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升語言水平。
(二)設計多樣化的閱讀活動
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基石,沒有充足的語言輸入,語言能力的提升就無從談起。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供大量的閱讀材料來強化學生的語言輸入。這些閱讀材料來源廣泛,既可以是課本中的經(jīng)典課文,也可以是課外讀物、網(wǎng)絡文章等,涵蓋不同的主題和文體。通過閱讀這些材料,學生能夠接觸到豐富的詞匯、多樣的句型和復雜的語法結構,從而積累寶貴的語言素材。此外,大量的閱讀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他們在寫作時能夠更加自如地運用語言,更加地道、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強化語言輸入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三)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和創(chuàng)作
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和創(chuàng)作,這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仿寫是學生初步嘗試獨立寫作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模仿閱讀材料中的經(jīng)典句式和表達方式,逐步掌握語言的運用技巧。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閱讀材料中的語言特點,如生動的描寫、嚴謹?shù)倪壿嫷?,并嘗試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運用。而創(chuàng)作則是學生在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思考和感受進行的獨立寫作。通過創(chuàng)作,學生不僅能夠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還能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表達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同時引導他們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流暢性。
(四)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指導
教師的及時反饋和指導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反饋作為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和建議,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明確改進的方向。在給出反饋時,教師應注重具體性和針對性,針對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語言表達等方面給出具體的評價和建議,讓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而指導則是教師對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困惑和問題進行解答,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在指導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啟發(fā)性和引導性,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五、有關基于主題語境的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策略的教學實驗
(一)實驗設計
以廈門市某中學的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兩個平行班進行實驗,旨在探討基于主題語境的“以讀促寫”教學策略對學生英語寫作成績的影響。其中一個班為實驗班,采用基于主題語境的以讀促寫教學策略;另一個班為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方法。
實驗周期為三個月。在這段時間里,兩個班的學生都將接受正常的英語教學,但教學方法和內(nèi)容有所不同。實驗結束后,對兩個班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進行比較分析,以評估基于主題語境的以讀促寫教學策略的有效性。
(二)實驗過程
實驗班學生在每個單元的學習中會接觸到與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包括課文、課外讀物和網(wǎng)絡文章等,涵蓋了不同的主題和文體。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進行詞匯、句型和語法結構的學習,并鼓勵學生將這些知識點應用到寫作中。同時,教師還會組織學生進行仿寫和創(chuàng)作練習,提供及時的反饋和指導。
對照班則采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方法,即教師講解寫作技巧,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和修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特別強調(diào)閱讀材料的重要性,也沒有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和創(chuàng)作練習。
(三)實驗結果
經(jīng)過為期三個月的實驗,對兩個班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班學生的寫作成績有了顯著提升。與對照班學生相比,實驗班學生的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語言表達方面,實驗班學生展現(xiàn)出了更高的水平。他們不僅能夠運用更多的詞匯和句型,而且表達更加準確和流暢,這得益于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的大量語言素材和仿寫練習中的實踐應用。
在組織結構方面,實驗班學生也表現(xiàn)得更為出色。他們能夠更好地規(guī)劃文章的結構,使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這反映出他們在寫作過程中更加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以及教師在這一方面的有效指導。
在語篇內(nèi)容方面,實驗班學生同樣展現(xiàn)出了更高的水平。他們不僅能夠結合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思考和表達,還能夠融入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使文章更加充實和豐富。這種能力的提升得益于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形成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另外,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了解到,實驗班的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顯著提高。他們更愿意參與寫作練習和課堂活動,對英語寫作的態(tài)度也更加積極和主動。這一變化不僅有助于他們英語寫作成績的提升,還能夠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結語
本研究基于輸入假說與輸出假說、圖式理論和過程寫作理論,提出了基于主題語境的以讀促寫教學策略。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主題語境、強化語言輸入、引導學生在主題閱讀中學習語言知識、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技能等策略,最終實現(xiàn)了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目標。教學實驗表明,該教學策略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并改善英語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
未來,初中英語教師應更加重視閱讀和寫作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積極采用基于主題語境的以讀促寫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輸入和寫作實踐機會,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英語寫作技能,提高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同時,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靈活調(diào)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郝瑩.基于語篇分析的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4(26):14-15.
[2]王筱昕.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研究[J].智力,2024(6):20-23.
[3]邱瑩.圖式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策略[J].海外英語,2022(20):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