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對《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的學習需求,基于課程教學現狀,結合智慧教育新形態(tài),探索研究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圍繞“一主線、二聚焦、三對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開展“引—授—測—問”的教學質量閉環(huán),通過引入“啟發(fā)式、匯報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采用“多元評價”,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課內課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從以“教師、教室、教材、教具”為中心的“教的范式”逐漸向以“學生、學習、學問、學用”為中心的“學的范式”轉變,推動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關鍵詞:航空危險品運輸;智慧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1199(2024)04-0062-06
DOI:10.19327/j.cnki.zuaxb.1007-1199.2024.04.010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 管理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0 引 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yè),對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和重要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推進產學研協同創(chuàng)新,積極投身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著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F階段,高等教育是社會人才培養(yǎng)的重點,是社會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支柱。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涌現,以智慧教育為指向的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1-3]已成為信息時代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通過查閱文獻發(fā)現,目前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探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不多,同時這些研究中針對專業(yè)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成果較少。基于此,本文嘗試以《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為例,研究智慧教育時代適合這門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并提出相關建設思路及方案。
1 《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教學現狀
1.1 教學設計固定,難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
《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注重規(guī)則性解讀。受傳統(tǒng)課堂的影響,課程教學設計模式比較固定,而且課堂時間有限,大部分時間是教師進行知識講授,學生無法與老師深入交流,缺少主動思考、合作討論、探索研究的機會,老師無法準確把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整體水平。課程拘泥于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雖然采用了案例教學、習題教學等教學方法,但因固定課時原因,難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1.2 教學方式傳統(tǒng),教學手段簡易,不利于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學生對教師傳授知識的依賴度降低,教師不能僅限于一門課程或自身的專業(yè)領域傳授知識。加之有些教師對課堂教學不重視,教學方式陳舊,教學內容老套,導致課堂吸引力不強、互動性不足,課堂教學效果差,滿足不了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
1.3 課程思政建設處于起步階段,教學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因專業(yè)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缺乏系統(tǒng)規(guī)劃,思政教學內容與課程內容結合不夠緊密,不能有效運用教學方法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對課程思政把握不足。教學評價體系方面有待完善,不應只關注期末成績,更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注重平時成績的考量與指標體系的構建,采用合適的評價體系對課程進行考核。
2 智慧教育背景下《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智慧教育時代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要把握智慧教育技術與課程知識體系的融合,將現代信息技術、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設計中,構建“線上線下融合”“課內課外融合”的教學模式,實現從以“教師、教室、教材、教具”為中心的“教的范式”逐漸向以“學生、學習、學問、學用”為中心的“學的范式”轉變,推動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2.1 準確把握《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四大抓手”
打造《航空危險品運輸》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構建智慧教育時代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首先要準確把握《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四大抓手”?!八拇笞ナ帧比鐖D1所示。
2.1.1教師
首先課程授課教師要具有基本的教學能力,即具備從事混合式教學的理念及能力,能夠進行課程的設計、應用、反思、評價,從而更有效進行教學實施;其次,教師應具有一定的課程思政能力,將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提高課程思政育人能力;再者,教師要不斷加強專業(yè)知識學習,提升專業(yè)教學能力和技能水平;最后,在智慧教育時代,教師還要掌握新的教育技術,能夠有效運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進行課程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提高教學效果。
2.1.2課程
教師要把握“一主線、二聚焦、三對標”,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一主線”即堅持學?!暗掠孜?,教學中心,質量至上,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為服務區(qū)域國家戰(zhàn)略需求、航空產業(yè)升級和河南高等教育發(fā)展,培養(yǎng)航空產業(yè)領域的復合型應用人才。“二聚焦”即聚焦課程思政,聚焦線上線下混合,實現知識傳輸、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塑造的有機融合?!叭龑恕奔匆皇菍撕娇瘴kU品運輸的國際國內標準,提升高階性:課程嚴格以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文件為標準,符合多部國際公約的最新規(guī)則和規(guī)定,對我國航空危險品運輸實際具有專業(yè)的指導性。二是對標航空危險品運輸的行業(yè)崗位要求,增加挑戰(zhàn)度:課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不僅要求學生能識別危險品,更要正確操作危險品,課程考核參照行業(yè)考核要求。三是對標航空危險品運輸的專業(yè)性及前沿性,突出創(chuàng)新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業(yè)界對危險品的認識也在逐步深入,課程要始終堅持對標行業(yè)前沿,準確把握危險品操作的核心關鍵方面。
2.1.3學生
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程,能夠達到“知識—能力—素質”三維教學目標。學生能全面深入地理解航空危險品運輸的基本理論和原則,熟悉并掌握航空危險品運輸的基本流程和作業(yè)方法。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得到培養(yǎng),能綜合應用課程理論知識解決航空危險品貨物運輸過程中的實際操作問題。同時課程以航空運輸安全為課程思政主要切入點,全方位融入“大國擔當”“航空報國”“職業(yè)素養(yǎng)”等課程思政元素,實現知識傳輸、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塑造的有機融合。
2.1.4智慧教學平臺
智慧教學平臺為智慧化教、學、練、考、評等提供便利,不管是教師、學生,還是課程,都需要智慧教學平臺的加持。智慧教學平臺主要包括數字教學資源和在線教學平臺等,教師在學習通、雨課堂等智慧教學平臺搭建課程,將教學大綱、教學PPT、教學設計、教學視頻、教學任務、習題、試題、拓展資料等資源上傳至課程。課堂上教師能使用教學平臺構建輕松、富有智慧的教學環(huán)境,實現課堂教學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效果;學生也能通過教學平臺,進行課前預習,完成自測任務,通過課堂練習、習題測試等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弄清重難點,實現教學目標。同時利用智慧教學平臺進行大數據的分析統(tǒng)計,教師能夠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學生也能通過數據分析結果,了解自己的不足,調整學習計劃。
2.2 精心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推進教學模式改革
2.2.1精心設計教學,強調課前課中課后[4]每個環(huán)節(jié)
《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注重規(guī)則解讀,要充分利用智慧教學平臺,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強調課前課中課后每個環(huán)節(jié),不斷推進新型教學模型的搭建以及教學資源的一體化。
課前做好學情分析,了解所教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針對教學內容,區(qū)分各個章節(jié)的重難點,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同時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課中開展“引—授—測—問”的教學質量閉環(huán)?!耙奔从砂咐鼍暗纫霰竟?jié)課講授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授”即講授課程內容,區(qū)分重難點,對重難點問題進行精講;“測”即授課過程中,采用講測結合(做習題、找規(guī)律等)形式對講授內容進行檢測,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問”即師生問答,雙向互動,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反思意識。
課后布置作業(yè),并進行教學反思。利用智慧教育平臺布置課后練習作業(yè),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及時關注學生作業(yè)的完成程度和準確程度。收集分析平臺數據,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對課堂進行教學反思,真正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2.2改善教學方法[5-6],積極引入啟發(fā)式、匯報式、體驗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積極引入啟發(fā)式、匯報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情境、討論、習題等,有效實現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效果。
啟發(fā)式:依據課程內容,選擇導入型案例、話題或者關鍵詞等,設置問卷,邊講邊問,講測結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教師通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便更好地掌握課程教學內容。
匯報式:課程中設置團隊作業(yè),如針對第3章9大類危險品,選擇感興趣的一類,搜集這類危險品的常見物質代表、危險特性及運輸案例等資料制作匯報PPT,并制作路演視頻,通過小組內部討論,培養(yǎng)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組織溝通能力。
體驗式:在課程中設置場景,準備道具,比如針對危險品運輸的包裝以及標記標簽,上課前準備快遞包裝,在課堂上展示、操作,在更好掌握包裝術語、包裝標記的同時進行危險品標記標簽的操作,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深刻理解體會授課內容,同時體驗式教學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提升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
探究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鉆研能力,比如針對課程中涉及的危險品表、托運人危險品申報單等內容,提前設置預習作業(yè),讓學生通過看書、查資料、思考、討論等途徑主動探究教學內容。課上主要針對易錯點、重難點等問題深入研究,在此過程中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反思意識。
課程綜合運用以上教學方式,真正實現從以“教師、教室、教材、教具”為中心的“教的范式”逐漸向以“學生、學習、學問、學用”為中心的“學的范式”轉變,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和批判性思維,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yè)素養(yǎng)。
2.2.3采用多元評價[7-8]模式
課程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模式,其中過程性評價占比40%,主要通過學生的上課簽到、課程視頻、章節(jié)學習、分組任務、課后作業(yè)、期中測評、討論互動等形式來體現。數字化平臺可以采集到學生的學習數據,如課前預習情況、上課簽到情況、視頻學習時長、作業(yè)完成度等,另外平臺上還設置有任務點、作業(yè)、測驗、討論、章節(jié)學習次數等,通過數字化平臺搜集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相關數據并進行追蹤反饋,加強學生的過程性管理。期末進行結果性評價,占比60%,即進行試卷考試。最終課程的總成績?yōu)檫^程性評價成績,加上期末考試成績。采用多元評價模式,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切實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
2.3 結合課程思政和智慧教學平臺,深入推進課程建設
2.3.1深挖思政元素,推動專業(yè)課程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
《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在設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時,需深挖“職業(yè)素養(yǎng)”“規(guī)則意識”“航空報國”等思政元素,推動專業(yè)課程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課程通過大量案例、視頻資訊等,讓學生了解九大類危險品,認清其危害性以及航空危險品安全運輸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意識,激發(fā)學生的使命擔當。課程講解以做典型題、找規(guī)律、找方法的精講點撥方式引導學生從規(guī)則到實操轉換,并引入時事熱點事件,從專業(yè)角度進行解讀。這樣不僅能調動課堂氛圍,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提升教學效果,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規(guī)則意識和反思意識。同時航空危險品的安全運輸,也凸顯出中國航空運輸行業(yè)的飛躍式發(fā)展,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fā)學生崗位報國的熱情,激勵學生為建設航空強國而不懈努力。
2.3.2依托智慧教學平臺,實現教學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如圖3所示,《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依托智慧教學平臺,實現教學資源推送的智能化、課堂教學的立體化、評價反饋的及時化,構建大數據時代課堂教學新模式。為了加強學生對航空危險品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保證教學質量,課程依托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智慧教學平臺,整合各類教學資源,在課前、課中、課后各個階段有效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加強智能合作,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通過案例、視頻、拓展資料等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信息加工與傳遞、學習探究、團隊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反思意識。同時利用平臺進行智能監(jiān)控、數據分析、動態(tài)調整,及時評價反饋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真正實現教學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3 《航空危險品運輸》混合式課程教學實踐
《航空危險品運輸》自網上建立開放課程以來,已開設12期,累計選課人數1 486人,累計頁面瀏覽量1 580 668次,目前課程團隊共5位教師。課程除了擁有教學大綱、考試大綱、教案、教學日歷、PPT等線下教學資源,還將各類教學資源電子化上傳至網絡平臺,包括電子教材、案例庫、教學視頻、擴展資料等延展資源。截至目前課程已建設任務點章節(jié)44個,視頻、音頻等資源97個,習題庫591份,試題庫25份,已累計發(fā)布課程公告391次,累計互動8 205次,發(fā)布135個任務點,開展215次課堂活動。課程組每年都對會課程教學大綱、考試大綱進行修改完善,近期針對《航空危險品運輸》的課時學分也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32學時2個學分,調整到最新的40學時2.5個學分,增加了8個學時的課內實驗,同時由第6學期調整到第5學期。每學期課程教學評教成績均達到90分以上,教學效果優(yōu)秀。
課程組積極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堅持每學期進行課程討論,思政交流。課程組認真梳理主要知識點,深挖課程思政元素,借助典型案例進行價值引領,以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表1為《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與思政元素的融合。
《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采用課內面授與課外網絡學習相結合的方式,線上教學通過學習通等平臺開展,線下圍繞重難點知識與規(guī)律性、方法性內容,結合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采用分組研討、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進行講授。課程目前采用過程性和結果性相結合的多元考核,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課程組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于2019年10月編寫了《航空危險品運輸》教材,并獲得學校規(guī)劃教材立項支持。課程于2021年5月獲得第二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課程,于2023年5月獲得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借助《航空危險品運輸》的教學改革模式,課程組也在推進其他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探索,目前《航空物流》《國際航空貨物運輸》等課程已獲得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團隊教師的教學水平、思政能力也大為提升。
4 結 語
《航空危險品運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對于理論和實踐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構建智慧教育時代航空危險品運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真正推動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從課程四大抓手、教學設計、教學評價、課程思政等方面進行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加強了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利于發(fā)揮專業(yè)課與思政課的協同育人功能,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fā)學生崗位報國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周林榮,戎陸慶.智慧教學平臺對高校教學模式改革影響:以“物流學基礎”課程為例[J].科教論壇,2021(11):28-30.
[2]尚唯.智慧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以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3(5):120-123.
[3]鄢盈,朱江.智慧教育時代高校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現代化,2021(4):91-96.
[4]劉發(fā)強,黃蕾等.大學化學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與實踐[J].河南化工,2022(39):58-60.
[5]張先敏.高級財務會計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J].商業(yè)會計,2018(4):115-116
[6]蔡志丹.智慧教育環(huán)境下大學數學教學改革方法和成效[J].教育教學論壇,2022(8):113-116.
[7]陳天文.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職物流管理:以《運輸管理實務》為例[J].物流科技,2022(2):163-165.
[8]邵夢霓,聞劍飛.基于BOPPPS模式的健康教育學智慧教學改革初探[J].運動精品,2022(10):46-48
責任編校:張 靜,杜寶花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l Reform of the Course \"Transportation of Dangerous Goods by Air\" in the Era of Smart Education
GUO Lili,WANG Guobao,LIU Xiaoyu
(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Zhengzhou 450046,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 single teaching mode can no longer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for the course \"Transportation of Dangerous Goods by Air\". Based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tatus, combining with the new form of smart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online and offline. Focusing on \"one main line, two focuses, and three standards\", we design the teaching process elaborately, and carry out the closed-loop teaching quality of \"introduction-teaching-measure-asking\". By introduc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heuristic, reporting, and exploratory\" , and adopting \"multiple evaluations\", a teaching model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and \"in class and extracurricular integration\" is constructed to truly realize a gradual shift from the \"teaching paradigm\" centered around \"teachers,classrooms textbooks, and teaching aids\" to the \"learning paradigm\" centered around \"students, learning,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transportation of dangerous goods by air;smart education;mixed teach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