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我們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而新聞內參的采寫,是一次全面而細致的深度調研過程。每一篇內參稿件都是一份經歷了深度調查、全面訪談、富有成效的調查報告。只有在采訪中真正做好調查研究,才可能采寫出一篇貨真價實的內參稿件。
文章圍繞內參采寫就是一次調查研究的實踐、內參調研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等方面,闡述調查研究在內參采寫中的運用,并結合內參的新聞屬性,指出黨媒內參除了要堅守初心,還應順應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帶來的全新變革,積極應用新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內參調研。
文章基于“青年干部調研方法18條”,提煉出6條常用的、切合時代特征的內參調研方式:面對面訪談、實地和蹲點調研、體驗式調研、微信群互動、召開座談會、網(wǎng)絡調研。
關鍵詞:調查研究;內參調研;新聞“四力”;“五字訣”;調研方法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11-0081-03
調查研究,是指針對某一目標事物,以各種各樣的途徑或方法,對該事物加以深入了解和分析,從而獲得對該事物最真實的認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領導干部“在對重大問題進行決策之前,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決心和甘當小學生的精神,邁開步子,走出院子,去車間碼頭,到田間地頭,進行實地調研,同真正明了實情的各方面人士溝通討論,通過‘交換、比較、反復’,取得真實可信、扎實有效的調研成果,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1]。
2023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2]。
對于從事新聞內參采寫的記者來說,落實調查研究是應該深入骨髓的行為準則。一篇內參稿件的采寫,實則就是一次調查研究實踐。新聞內參無論篇幅長短,無論稿件體裁是通訊還是消息,無論是單篇稿件還是系列報道,都可以算作調查研究報告。短篇通訊是即時性的、小型的調查研究報告;社會調查、系列新聞等是大型的、全方位的、深度的調查研究報告,如央視“3·15之夜”專題報道中的每一篇報道都是記者深入一線,經過深度調查、刨根問底式訪談采寫而成的調查研究報告。有調查研究的過程,有真正的成果,這符合黨中央調查研究要具有實效,要杜絕形式主義的要求[3]。
相比公開報道,新聞內參更具深度和廣度,稿件質量要求更高。所以,進行深入而細致的調查研究,是完成一篇出色的內參稿件的關鍵。重視調查研究,善于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得出正確結論,以此謀劃發(fā)展藍圖、作出正確決策,是貫穿黨媒內參采寫工作全流程的方法論。也正因此,內參采寫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4]。
早在200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首篇文章《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準、效”》中提出精煉的“五字訣”,即“深、實、細、準、效”。
“五字訣”強調,各級領導干部在調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務實的作風,努力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5]。
將“五字訣”運用于內參調研中,可以理解為調研選題要精準,調研前準備要仔細,調研方向要準確、內容要深入,提出辦法要實在、措施要見成效。只有遵循“五字訣”,才能采寫出一篇扎實、有成效的內參稿件。
(一)選題要精準
調研選題,是指為解決某一具體的、目標明確的、內容較為集中的問題而進行研究的確定內容。好的選題是調研工作取得成果的重要保障。
策劃一個精準的選題,是內參調研成功并形成稿件(調查報告)的第一步。內參是通過記者調研采寫最真實的、不宜公開或暫時不宜公開的新聞稿件或者調查報告,多以期刊的形式報送給領導,供領導決策參考。讀者的特殊性決定了其選題的重要地位。好的選題是內參稿件成功的核心要素,直接決定著內參稿件的價值和影響力。好的選題能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真正助益當?shù)亟洕⒚裆雀鞣矫娴陌l(fā)展[6]。
以重慶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重報內參》為例,選題討論是每周部門工作例會的重頭戲。采編人員根據(j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當?shù)卣?、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政策?zhí)行、工作推進等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難題、熱點等,加上自身在工作中掌握的信息,提出合適、有價值的選題,邁出調查研究的第一步。
(二)準備要仔細
正式開啟調查研究之前,要認真、仔細地做好準備工作,包括提前準備需要調查的問題、掌握被調查對象的背景資料、預設采訪中可能遇到的阻礙及解決辦法等。
調研前的準備是內參調研的重要一環(huán),采訪團隊要提前研究資料,找出其中癥結,針對疑惑之處與相關人士、專家等進行反復探討,挖掘事件中值得關注的痛點、難點、熱點。做好相關準備后,才能以問題為導向,深入基層開展深度調研。
(三)方向要準確,內容要深入
內參調研要求調研方向準確、透徹,內容細致、深入。這十分考驗新聞記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7]。
新聞“四力”中,腳力是根基?!昂眯侣勈桥艹鰜淼摹?,即強調腳力的重要性。基層干部只有走出去,走進人民群眾中間去,才能了解群眾最真實的想法。而新聞是“七分采訪三分寫”[8],內參記者要掌握最真實的第一手材料,就要跑得快、跑得勤、跑得仔細,同時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實地調查。
實地調查需要技巧。一篇以問題為導向的新聞內參,往往需采用一對一公開采訪、外圍采訪、暗訪等多種方法,這需要記者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變通。
在面向群眾進行調研時,記者要端正態(tài)度,放低身段,俯下身子以客觀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深入調查、實地走訪,對資料進行仔細剖析,尋求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并形成稿件呈報給有關領導[9]。
(四)提出辦法要實在,措施要見成效
“五字訣”的后兩個字“實”和“效”,即提出辦法要實在,措施要見成效。寫稿階段,記者要對細節(jié)、事實進行一一核實,哪怕是地名、數(shù)字等都需要核實,要確保稿件中的所有信息真實、準確。同時,要提出實實在在的解決辦法、能夠見成效的具體措施。
融媒體時代,移動通信技術、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飛速發(fā)展,各種新事物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下,內參記者要想更好地開展調查研究,必須與時俱進,主動學習并運用新技術新手段。
2022年4月以來,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在“學查改”專項工作中,聚焦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民生問題,從黨中央關注和群眾關切的“關鍵小事”入手,組織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開展“關鍵小事”調研攻關活動。各部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106個部門2052個青年理論學習小組3.1萬多名青年干部自愿參加、自主選題、自由組隊,積極開展調研攻關。青年干部以“辦好群眾關心關切的小事,成就為民服務的大事”的情懷,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提出攻堅克難的新招實招硬招,形成近2000篇調研攻關成果,并總結提煉了“青年干部調研方法18條”[10]。這18條中,后9條主要用于研究過程和調查報告,前9條是調查研究常用方法。
基于“青年干部調研方法18條”,筆者提煉出6條常用的內參調研方法:面對面訪談、實地和蹲點調研、體驗式調研、微信群互動、召開座談會、網(wǎng)絡調研。
(一)面對面訪談
面對面訪談,是內參記者常用的調研方法。面對面訪談時,記者可以根據(jù)采訪對象的穿著打扮、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挖掘到大量真實的信息[11]。
在面對面訪談過程中,記者除了要運用采訪技巧,還要適當投入情感,與采訪對象共情,進而建立彼此間的信任。
面對面訪談并非蜻蜓點水,與采訪對象交流幾句就能獲得有價值的信息,而是需要較長時間的溝通。記者要善于發(fā)現(xiàn)采訪對象的話中之意,把問題聊深、聊透、聊徹底。
(二)實地和蹲點調研
實地和蹲點調研要求記者帶著問題、帶著感情,真正走入田間地頭、社區(qū)小院,虛心向干部群眾學習。學會刨根問底,才能掌握鮮活材料。
重慶日報報業(yè)集團就曾多次派記者深入鄉(xiāng)村進行實地和蹲點調研,記者在駐村過程中獲取了大量鮮活的一手材料,采寫了許多優(yōu)秀的調研報告。
(三)體驗式調研
體驗式調研,顧名思義,這是要求記者轉變身份,做到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體驗式采訪多用于批評報道,記者親身體驗,挖掘不為人知的素材。在采訪基層工作時,也常用到這一方式,記者親身體驗采訪對象的工作或經歷,以反映采訪對象的真實情況。
體驗式調研所獲取的信息更加真實、更容易吸引人。
(四)微信群互動
微信可以很好地助力內參調研,為記者節(jié)省很多精力。借助微信群,記者不僅可以快捷、有效、真實地進行線上調查研究,還可以獲取更多采訪線索。
筆者就加入了多個群眾因某事情或某主題創(chuàng)建的微信群,從中獲取了不少線索,根據(jù)這些線索開展了多項深度調查研究,最終形成內參稿件呈報給領導,獲得領導批示。
(五)召開座談會
召開座談會也是一個集中收集素材的好方法。但需注意,參會人員要有代表性,可以是某一領域的專家,也可以是行業(yè)代表。記者要提前設置好議題,會上營造暢所欲言的氛圍,引導交流碰撞、相互啟發(fā)。
(六)網(wǎng)絡調研
融媒體時代,內參記者要充分借助網(wǎng)絡平臺,走好網(wǎng)上群眾路線,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群眾好想法、好建議[12]。
重慶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新媒體平臺就是《重報內參》記者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的好平臺,如重慶日報客戶端民生頻道的《市民有話說》、上游新聞線上幫幫幫頻道、華龍網(wǎng)的重慶網(wǎng)絡問政平臺等。
調查研究是黨的傳家寶。而新聞內參的采寫,是一次全面而細致的深度調研過程。簡言之,調查研究是做好新聞內參的方法論。
在新聞內參采寫中,要將調查研究抓實、抓細,采取多種調研方式,如面對面訪談、實地和蹲點調研、體驗式調研、微信群互動、召開座談會等,收集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形成一篇篇能為領導提供決策參考的內參稿件。
參考文獻:
[1] 再看從“調研開局”到“調研開路”[EB/OL].新華網(wǎng),(2016-05-07)[2024-04-0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07/c_1118820934.htm.
[2]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EB/OL].中國政府網(wǎng),(2023-03-19)[2024-04-01]. http:// www.gov.cn/xinwen/2023-03/19/content_5747463.htm.
[3] 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N].人民日報,2023-04-10(04).
[4] 李耿.做好調查研究讓新聞內參變“高參”[J].當代廣西,2023(14):9.
[5] 向賢彪.習近平調查研究“五字訣”[J].支部建設,2021(13):32-34.
[6] 刁竹.新語境下地方黨媒內參選題策略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4(2):96-98.
[7] 李玉琢.踐行“四力” 做新時代合格的新聞工作者[J].新聞論壇,2019(6):115-116.
[8] 解婷.新聞采訪中溝通技巧的應用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21):157-159.
[9] 王子銘.新華時評:強化“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EB/OL].新華網(wǎng),(2023-03-20)[2024-04-12]. 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c_1129447444.htm.
[10] 青年干部如何開展調查研究?這里有18種方法![EB/OL].旗幟雜志百家號,[2024-04-01]. https://baijiahao.baidu.com/ s id=1760932911503905713&wfr=spider&for=pc.
[11] 李舟.融媒體時代紙媒記者采訪技巧提升探究[J].記者觀察,2023(27):44-46.
[12] 張勇,周媛君.以媒體監(jiān)督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解決:當陽市融媒體中心《市民點題請回答》欄目實踐[J].新聞前哨,2023(18):42-43.
作者簡介 刁竹,主任記者,研究方向:新聞采訪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