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蘇芮
摘? 要:重慶市南岸區(qū)珊瑚魯能小學巧妙改造校園空間,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籃球公園,有效解決了學生運動興趣不足的問題。通過打破傳統(tǒng)場地標準、創(chuàng)新賽制設計以及優(yōu)化體育課程,籃球公園不僅功能多樣、設計新穎,還通過全員參與的籃球課程和賽事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促進了個性化成長。
關鍵詞:重慶市南岸區(qū);珊瑚魯能小學校;籃球公園;學生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6-0087-01
重慶市南岸區(qū)珊瑚魯能小學校在“親歷課程”體系和“動起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推動下,學校的體育教育被賦予了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塑造學生完整人格的重要使命。學校秉承“以體育人、五育融合”,讓學生“動起來”的理念,通過打造校園籃球公園努力破解學生在校園不能隨時運動、不能全員運動、不能持續(xù)運動等難題。
一、荒地蛻變,多樣化的公園豐富運動體驗
學校以“主題公園”的概念,以安全環(huán)保為前提,對校園場域進行了逐步的升級改造。從一塊標準的田徑運動場出發(fā),學校現(xiàn)在已擁有足球公園、籃球公園、網球公園、蹦床公園、體能公園、輪滑公園等多樣化的運動場地,保障了每名學生處處可運動、時時可運動、天天可運動。
其中,籃球公園獨具特色,這里原本是一塊傾斜的草坡,曾經是學生足球、籃球滾入居民小區(qū)的隱患之地。學校通過填平、硬化,巧妙地將其改造為一個充滿活力和挑戰(zhàn)性的籃球運動場所,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其中動起來,享受運動的樂趣。
二、打破標準,“碎片化”的場地喚醒運動熱情
籃球公園的設計充滿了創(chuàng)新與智慧,更加人性化、多元化。它由36個高度錯落有致的籃球架并列而成,籃板上的數字分別代表籃圈大小的倍數,其中3號籃圈是標準球框的大小,稱為3倍籃;2號籃圈稍大,稱為2倍籃;1號籃圈則是最大,稱為1倍籃。同時,地面上根據投籃距離的難易程度分別標注了“1、2、3”數字作為距離級數。在比賽中,孩子們根據投籃的位置和籃圈的大小,通過距離級數乘以籃圈倍數可以獲得不同的得分。例如,在籃球比賽中,一名學生在3號位置投入2倍籃,那么這個學生就可以為自己的隊伍贏得6分。
高低、大小、遠近的變化和組合豐富了籃球運動的方式,滿足了不同年齡段和身高學生的需求,特別是低年級女生的投籃體驗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實現(xiàn)了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挑戰(zhàn),這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也喚醒了學生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和團隊合作精神。
這一創(chuàng)新的背后,是學校對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對學生需求的精準把握。學校認為,標準化的籃球場和籃球框往往是培養(yǎng)學生籃球運動興趣和普及籃球運動的障礙。因此,學校打破了傳統(tǒng)的標準化籃球教學模式,以高低、大小、遠近變化的籃球框和利用邊角“小場地”的設計,換取了空間、時間、效率和興趣。
基于這樣的理念,學校因地制宜、挖潛擴容,利用校園的墻面、運動場的邊角等地還建設了高低錯落的墻面籃球框18個和2v2/3v3的小半場籃球場5個。全校72個籃球架可以同時滿足至少6個班級上籃球課或800多名學生同時參與籃球比賽,使籃球運動全員、全程參與成為可能。
三、課程優(yōu)整,全員化的賽事促進運動持續(xù)
學校秉承“無體育不教育、無比賽不體育”的原則,貫徹普及性、全面性的課程實施方針,把所有體育活動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全員、全鏈條開發(fā)籃球課程,構建了“課堂籃球比賽”“課間籃球比賽天天見”“籃球嘉年華”等籃球賽事活動,根據學生水平段分別設置水平一雙手投籃、水平二雙手投籃——單手肩上投籃、水平三單手肩上投籃三級動作技能,讓學生在比賽中感受籃球運動的魅力,主動持續(xù)參與運動。
同時,學校還邀請專業(yè)教練為學生進行籃球技能培訓,在普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運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