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辰宇
中譯本新近問世的《約翰生傳》里,作者鮑斯威爾除了實錄老友的雋語懿行,也記載了約翰生不太光彩的一件事。事見一七五一年一節(jié):那時,十七世紀的英國詩人彌爾頓,聲名正如日中天。卻有個名叫勞德(William Lauder)的中學老師,連續(xù)撰文討伐前輩詩人,舉文本證據(jù),指責他在史詩《失樂園》中,剽竊了多部近代詩作。這件事立即成為當時文化圈的熱點。批評家約翰生博士,也對勞德的打假偉業(yè)頗為支持,甚至為檄文結集而成的書寫序作跋。那么,大詩人彌爾頓真的抄襲了嗎?
彌爾頓像。李有良繪
《失樂園》以古雅的英文寫就,用歐洲傳統(tǒng)史詩的形式,講述圣經(jīng)《創(chuàng)世記》所載凡人墮落的故事:亞當、夏娃,受撒旦蠱惑,偷食禁果,背棄神約,被逐出樂園。這部史詩一六六七年出版,詩人易簀之年(一六七四),通行的十二卷本問世。其后六七十年,多位學者以評注古典的方式,為之作注。一七四九年,首部《失樂園》會注箋證出版。編者紐頓(Thomas Newton)注釋夏娃對亞當講的幾句話:“我比你更加可悲;二人都犯了罪,/ 但你只背叛了神,我卻背叛了神和你”(卷十929–931 行),說是出自荷蘭學者格勞秀斯(Hugo Grotius,1583-1645)的拉丁文詩劇《亞當?shù)牧鞣拧罚ˋdamus exul ,1601):“因你只背叛了神,為害尚少;然我作惡更深,更加不幸……我犯罪傷害了神,也同時害了你這凡人?!眲诘伦x紐頓本至此,想必很得意,因為這條注釋用的是他的“成果”。其實,格勞秀斯的劇本里根本沒有紐頓引的幾句。它們是勞德根據(jù)霍格(William Hog)的《失樂園》拉丁文譯本(一六九0年)寫成的,冒充格勞秀斯的詩——原作“抄襲”了“二手”的翻譯。這位勞德先生,一手造假,一手打假,也算是“學術不端”的奇才了。
這位奇人的生平,我們僅知其大略。一七四八年,抄襲風波中,有一部他的諷刺傳記匿名出版,寫這位著名“批評家、緝盜捕快”之“生平與驚世壯舉”。據(jù)說,勞德身長五尺七寸,臉色煞白,圓眼怒瞋,聲如震雷,似乎脾氣不太好。這種性格,大概也源于他坎坷的經(jīng)歷所帶來的憤懣。勞德約一七一0年生于蘇格蘭,晚年移居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一七七一年左右去世。他念的是愛丁堡大學,畢業(yè)沒有工作,做拉丁文私教糊口。不久后,他在球場看人打高爾夫球,不幸被球擊中,膝蓋發(fā)炎潰爛,竟截去一條腿??瘫〉哪涿鱾髡哒f勞德術后高燒,“要不是精心照料,他就死定了,那么不朽的彌爾頓的神圣骨灰,就一定能永遠安息了”。
命途多舛的勞德,曾為病重的愛丁堡人文教授瓦特(Adam Watt)代課。瓦特去世后,勞德盡力謀求該教職,沒能成功。他又想找大學圖書館員的工作——愛丁堡“最卑賤的職位”“所有教授的用人”——還是失敗。一七三九年申請愛丁堡高中的教職,依然是失敗。同年,勞德出版了一本《蘇格蘭詩人圣歌集》(Poetarum Scotorummusae sacrae ),大量收入約翰斯頓(Arthur Johnston,1579–1641)用拉丁文翻譯的圣詩。勞德認為約翰斯頓翻譯的《圣經(jīng)·詩篇》遠勝著名詩人布坎南(George Buchanan,1506–1582)的譯本,一七四0年便向蘇格蘭教會申請把約翰斯頓翻譯的《詩篇》定為中學課本。為了讓《圣歌集》好賣,勞德送了一冊給大詩人蒲柏,希望得到他的支持。沒想到蒲柏卻在《呆廝國志》里,諷刺約翰斯頓不如彌爾頓??俊妒ジ杓窉赍X的計劃泡了湯,勞德從此便也對彌爾頓懷恨在心。
其實,勞德對彌爾頓向來懷有敵意。十七世紀英國內戰(zhàn),彌爾頓屬克倫威爾派,曾任共和時期的拉丁外交秘書。一六六0年王朝復辟,彌爾頓也晚景凄涼。十八世紀的勞德則是詹姆斯派,支持被光榮革命推翻的詹姆斯二世家族。一七四五年詹姆斯黨叛亂期間,勞德寫信給詹姆斯派古典學者魯?shù)下═homas Ruddiman),說彌爾頓的《失樂園》不只是內容抄襲了近代拉丁詩人,而且直接剽竊了四五千行詩。勞德希望以此貶損彌爾頓的人品。魯?shù)下匦耪f,他也覺得彌爾頓是個“惡人”,但《失樂園》和勞德提到的宗教詩,只是涉及類似的主題,不能算作抄襲,要坐實剽竊之罪,得舉詞句為證。后來勞德果然對這樣的證據(jù)多有“發(fā)明”。
一七四七年一月起,勞德便開始在《紳士雜志》(Gent lemans Magazine )上發(fā)文指控彌爾頓剽竊。文章共五篇,涉及三位近代作家。除了格勞秀斯,還有耶穌會詩人馬森(Jakob Masen,1606–1681)和《圣詩》(Poemata sacra ,1633)的作者拉姆塞(Andrew Ramsay,1574–1659)。文章反響熱烈,許多讀者致信雜志社稱贊勞德。首篇文章載雜志一月刊,提出《失樂園》借鑒了馬森的拉丁文詩《薩爾格迪斯》(Sarcotis ,1654)。這部作品以“肉身女神”代表亞當和夏娃,寫人類墮落,與《失樂園》主題相同。馬森在十八世紀的英國已無人知曉。勞德的文章主要是引用馬森的原文,以平和的語氣,提出彌爾頓參考過他的詩。雖然結論過于武斷,但這篇文章確實提出了新穎、有價值的觀點。不過此時勞德已經(jīng)開始對文本做手腳了?!端_爾格迪斯》有類似小標題的旁注,方便讀者檢閱。為了說明《失樂園》對這首詩多有借鑒,勞德大量抄錄了這些標題。《失樂園》有一段寫墮落天使開會商議應對上帝的計策,《薩爾格迪斯》也有類似的場景。勞德抄錄的標題作“地獄廷議,即萬魔殿”?!凹慈f魔殿”是他擅自添加的?!妒穲@》卷一末,魔王撒旦令部下俄頃之間建造出一座巍峨宮殿,群魔在殿中商議國事,詩人自鑄偉辭,稱之為“萬魔殿”。按勞德的意思,這個詞不是彌爾頓的發(fā)明,而是從馬森那里偷來的。
風波鬧大之后,勞德作偽也更猖狂?!妒穲@》的不少名句,在勞德看來都是抄襲的。貶入地獄的撒旦,為鼓舞士氣,對群魔說:“我以為 / 稱王才對得起雄心,哪怕是在地獄。/ 與其在天堂為奴,不如在地獄為王”(卷一,261—263 行)。勞德在雜志二月刊討論《失樂園》對格勞秀斯《亞當?shù)牧鞣拧返呢飧`,引用《流放》第一幕,有以下幾句:“因為在我看來,稱王才對得起雄心,哪怕是在地獄:在地獄深淵里稱王,勝過在天堂做奴隸的苦役?!眲诘录幼⒄f,彌爾頓此處“字句不差地翻譯了”《流放》,可是《流放》里并沒有這幾句話,是勞德“字句不差地翻譯了”彌爾頓。
后來勞德把五篇雜志文章擴寫為《論彌爾頓對近代作家的使用與模仿》(An Essay on Miltons Use and Imitation of the Moderns ,以下簡稱《論模仿》),一七四九年出版。書中增添了大量剽竊證據(jù),把被借鑒的詩人增至十八家,并對照《失樂園》的創(chuàng)作時間,制成年表,置于書前。其中有些不算陌生,比如以牧歌知名的意大利詩人曼圖安(Battista Mantovano,1447–1516)、《殉道者書》(Book of Martyrs ,1563)的作者、英國作家福克斯(John Foxe,1516–1587)。有些已湮沒無聞,如《和平的勝利》(Triumphus pacis )的作者、荷蘭人斯塔弗斯特(CasparStaphorst)?!逗推降膭倮纷饔谝涣逦迥曜笥遥o念荷蘭與克倫威爾制下的英國在一六五四年簽訂的和約。勞德特意強調了這一點,言下之意是,彌爾頓作為拉丁外交秘書,應該讀過這首詩。說他抄襲,比較合理。
《論模仿》除了增加抄襲例證,也對雜志上用過的材料有所刪減。一七四七年二月刊,勞德引用了格勞秀斯描寫地獄的一句詩“活硫磺湖水也一直流淌”,加注說彌爾頓把它一字不差地譯成了英文Andlakes of living sulphur always flow。這句英文,完美地符合彌爾頓詩歌的格律,可惜在《失樂園》里壓根兒沒有。大概偽造拉丁文太費力,不如直接創(chuàng)作英文,替彌爾頓“抄襲”。勞德在《論模仿》中把這一條刪去,也許是因為讀者可以自己翻檢英文原詩,作偽容易曝光。
從勞德發(fā)表第一篇文章起,就有人質疑他的研究。美國學者馬爾庫斯(Michael Marcuse)發(fā)現(xiàn),早在一七四七年十月,就有位“愛彌爾頓者”寫信問雜志社“硫磺湖水”出自《失樂園》哪一段。這位匿名學者是以編注一七八一年西班牙文版《堂吉訶德》知名的保爾(John Bowle)。他可能是最早坐實勞德作偽的人。在他傳世的手稿中,有一份《彌爾頓風波之真相》(A True State of the ControversyConcerning Milton ),其中就有“愛彌爾頓者”書信的底稿。不過,真正曝光勞德陰謀的功臣,是蘇格蘭人道格拉斯博士(John Douglas,1721–1807)。他中學就接受了扎實的古典訓練,畢業(yè)于牛津大學,后入神職,任索爾茲伯里主教。他把自己與前人發(fā)現(xiàn)的作偽材料,整理成了一篇書信體雄文《為彌爾頓平反》(Milton Vindicated from theCharge of Plagiarism ,1750),獻給曾資助紐頓編寫會注版《失樂園》的巴斯伯爵普爾特尼(William Pulteney)。這才把勞德的陰謀公之于眾。
可惜,積極刊載勞德“打假”文章的《紳士雜志》,卻并不著急發(fā)表學者的質疑信。保爾一七四七年的來信,遲至來年二月才刊登。劍橋大學畢業(yè)的學者理查森(Richard Richardson),曾在這年末發(fā)表《為彌爾頓一辯》(Zoilomastix, or A Vindication of Milton )反駁勞德的觀點,在一七四九年的《論模仿》發(fā)表后月余,又寫信給《紳士雜志》編輯部,質疑勞德的幾處抄襲證據(jù)。這封信也同樣被扣下,在道格拉斯《為彌爾頓平反》發(fā)表后,才在一七五0年末刊登。《紳士雜志》一七四七年九月刊,登載了一位署名C.B. 的信,也是為彌爾頓辯護。這位匿名來信者,兩個月后再次寫信給雜志社,說他們只選刊了書信最無關痛癢的部分,省略了核心內容。他懷疑雜志社與勞德、書商勾結,一同制造了這場“險惡的陰謀”。
勞德與雜志社、書商之間的確有利益勾連。勞德“打假”,不止是為了抹黑彌爾頓。他是想把彌爾頓“借鑒”過的詩作結集出版,且在《紳士雜志》上登過廣告。熱鬧的抄襲風波,不光能提高《紳士雜志》的銷量,也是賣書的噱頭。勞德一七四七年二月的“打假”文附有一段“主編的話”,宣布舉辦格勞秀斯翻譯大賽。比賽內容是把《流放》的第一場譯為彌爾頓風格的英文詩,最佳譯者將獲得法國耶穌會士杜赫德的兩卷本《中國史》或等價獎金。這是雜志社為勞德出書做的銷售預熱。
然而,《為彌爾頓平反》出版后,造假敗露,勞德不再有利用價值。為他印行《論模仿》的書商便立即在《倫敦公報》(London Gazetteer )刊發(fā)聲明,表示與勞德“劃清界限”,不過他的書還是要作為“造假的杰作”繼續(xù)出售。書商與作偽者決裂,是符合商業(yè)利益的行為,登告示算是危機公關。不過需要應對危機的不只是書商。道格拉斯在《為彌爾頓平反》里有意點到《論模仿》前言和后記的作者,說這位作家不應該再允許勞德“用他的羽毛打扮自己”。這里暗示的是對勞德多有支持的約翰生。
約翰生給勞德計劃出版的雙語本《流放》寫過征訂廣告,并允許勞德把它用作《論模仿》的前言。他還為這本書寫了后記,說自己閱讀紐頓版《失樂園》的彌爾頓小傳,見末尾談到彌爾頓的外孫女福斯特(Elizabeth Foster),說她年事已高,身體虛弱,與丈夫經(jīng)營雜貨鋪勉強度日。約翰生希望讀者慷慨解囊,資助詩人落魄的外孫女。勞德的事情敗露之后,行善受騙的約翰生,立馬給勞德口授一通致道格拉斯的悔過書,迫使勞德署名,讓他在信中公開偽造的材料。這封信措辭嚴苛,讓勞德把自己的研究貶得一文不值。
勞德署了名,但并不情愿。他趕在《致道格拉斯書》(A Letter tothe Reverend Mr. Douglas ,1751)出版之前,寫了一篇后記為自己開脫,說作偽只是想看看崇拜彌爾頓的人,是不是把他的詩匿名翻譯之后,就不認這些詩句了。一七五四年,勞德又出版了一本針對彌爾頓的書(Grand Impostor? Detected ),說彌爾頓指責英王查理一世抄襲所用的證據(jù)是假造的。開篇即舊事重提,說約翰生逼他署名的道歉書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這封信不光是讓他澄清偽造的詩句,而是把整本《論模仿》都貶為“妄想與歪曲”的結果。
勞德為自己開脫,當然是無恥的行徑,但他的抱怨也并非沒有道理。事情發(fā)展到這個地步,各方都拒絕客觀評價勞德的研究。書商想找借口繼續(xù)賣書,只把《論模仿》看作“造假的杰作”。鮑斯威爾《約翰生傳》寫勞德事件,也并不在意《論模仿》的學術價值。他只顧為約翰生辯白,說約翰生上了當,不是有意參與陰謀,對彌爾頓也絕沒有敵意。在鮑斯威爾的筆下,勞德只是個騙子,沒有學術貢獻可言。
約翰生本人,憤怒之中,也沒能冷靜看待勞德的研究。他幫助勞德的動機本就很復雜。對身患殘疾、事業(yè)困頓的勞德伸出援手,是值得稱頌的義舉,而且約翰生對近代拉丁文詩歌也頗有涉獵,勞德研究的正是他感興趣的話題。不過,他支持勞德也是出于對彌爾頓的反感。約翰生并不認同彌爾頓的政治立場,晚年所作《詩人傳》對彌爾頓的為人頗有微詞,如諷刺他奉承克倫威爾毫無廉恥。卷入勞德事件, 讓約翰生很難堪。人們會懷疑他是出于對彌爾頓的敵意, 才籌劃了這場陰謀。勞德的事情敗露于一七五0年末,約翰生緊接著就在一七五一年一月和二月的四期《漫步者》(The Rambler)上撰文討論彌爾頓的詩歌韻律。文章對彌爾頓的詩也多有批評,但語氣公道、客觀。約翰生應是希望通過嚴謹?shù)膶W術討論找回面子,也不再談彌爾頓對近代拉丁詩歌的借鑒。多年后追憶舊事,約翰生寫道:“勞德的事情,是我被騙了,也是沒想到這樣一個瘋子,竟然能造假?!?/p>
不過,勞德的研究真的毫無價值嗎?揭露勞德作偽伎倆的道格拉斯,倒是并不這樣看。《為彌爾頓平反》開篇就認可了勞德的基本論點,說他最先提出彌爾頓對近代拉丁文詩歌有所借鑒,值得我們感激,也應該得到公眾的鼓勵——這一發(fā)現(xiàn)“完全屬于勞德先生”。
這場抄襲風波,之所以熱鬧,除去作偽的因素,也正是因為勞德是一個有實力的造假者。他對近代歐洲詩歌的熟悉,尤其閱讀文藝復興拉丁文的能力,在當時應該是很出色的?!墩撃7隆返难芯糠较蛞泊蟮挚煽俊F渲猩婕暗慕娙?,很多已是彌爾頓研究資料中的??汀LK格蘭學者福勒(Alastair Fowler)編注的《失樂園》是常用的注本。導言列舉了彌爾頓參考過的近代作家,即包括勞德提出的格勞秀斯、陶布曼(Friedrich Taubmanus)、杜·巴達(Guillaume deSalluste Du Bartas)等。勞德的第一篇文章說馬森的《薩爾格迪斯》與彌爾頓《失樂園》主題相同。馬森在詩歌前言里明確地說,他的作品就是供有志于詩歌的青年使用和模仿的。如果彌爾頓對馬森有所借鑒,也是正常的行為。當時的文學作品之間,的確存在一種常見的借鑒關系,不完全適合用十八世紀以來的“版權”“抄襲”等概念來理解??缯Z言的文學翻譯創(chuàng)作,尤其是以這種影響關系為基礎,而早期現(xiàn)代英國文學,成就于歐洲文藝復興末期,作為后來者,更是根植于這類借鑒關系。
勞德的貢獻,不只是挖掘了一系列與《失樂園》類似的作品,更是在于他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考察近代歐洲拉丁文詩歌對英國詩歌的影響,而不是把研究視域局限于對古典文學的借用或俗語文學的內在展開。英國學者穆爾(Victoria Moul)在二0二二年出版了一部《拉丁與英文詩歌文學史》(A Literary History of Latin & English Poetry:Bilingual Verse Culture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研究近代早期的拉丁文詩與英文詩的關系。傳統(tǒng)的文藝復興研究,在思考希臘、拉丁文學的影響時,往往是考察近代作家對古代作家的借鑒、改編,對文藝復興時代的拉丁文獻,卻視而不見。穆爾把抽象的“古典文學”落實到近代早期的拉丁文化史中,通過探索當時的拉丁文注疏、選集、創(chuàng)作,為文藝復興英國文學的研究做出了很多扎實的貢獻。以中文打比方,這種方法類似于吃透了《四庫提要》,以文獻學的功底做文學研究。書海泛槎,親身探索古代典籍,而不是依賴文學史,走前人的窄路。只是與中國古文相比,掌握拉丁文需要更專門的訓練。文藝復興的拉丁文作品,又不像希臘、羅馬的典籍,沒有幾百年的注疏供參考,閱讀起來,殊為不易。許多古書至今未經(jīng)開墾,也亟待探索。不能又讓某位“勞德”搶了先,再制造一出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