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君潔 李海兵 桑光亮
摘要:本研究旨在結合情感化設計理念,為女性內衣品牌提供一套更具情感共鳴的設計方案。研究采用深度訪談法,主要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分析目標群體的需求和期望。本研究提出一套女性內衣的情感化設計策略,該策略共分為5個步驟:(1)前期調研,(2)設計方案階段,(3)細化方案階段,(4)工藝與樣衣試制階段,(5)樣衣通過評價后即可進入批量生產。該策略通過情感化設計,強調了情感關懷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種較系統的方法和研究方向,以滿足女性內衣市場不斷增長的高品質情感需求。
關鍵詞:情感化設計;女性內衣;女性關愛;品牌提升;消費者需求
中圖分類號:TS941-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4)05-0054-05
Abstract:This study aims to combine emotional design concepts to provide a more emotionally resonant design solution for womens underwear brands. The research uses in-dept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o analyze th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target group from two aspects:physiological needs and psychological needs.This study proposed a set of design methods. In the goal setting stage of emotional design,the pertinence of underwear design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design stage,it is proposed that improvements can be made from three aspects:material,color,and function.This strateg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motional care through emotional design. And provide a more systematic method and research direction to meet the growing high-quality emotional needs of the womens underwear market.
Keywords:Emotional design;Womens underwear;Womens care;Brand promotion;Consumer demand
在她經濟的浪潮下,女性主流審美觀念正在發(fā)生轉變,新生代女性消費者更加重視個性和情感表達,強調自我意識。同時,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正逐年上升,成為推動消費從注重物質商品向服務型消費結構轉變的關鍵力量。市場調研數據顯示,超過七成的消費者表示,在內衣品類的開銷相比過去有所提升。這種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正推動女性內衣行業(yè)更新,為行業(yè)帶來了新機遇。內衣的消費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功能,而是逐漸轉向更個性化、情感化和多場景的需求轉變。為滿足消費者不同的價值需求和情感歸屬,以設計滿足消費者對于內衣產品的內在情感需求。故結合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情感化設計原則提出完整的內衣設計流程。
情感化設計是以體驗者情感為主導思想,從感性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設計,這種設計理念除產品功能外同時也注重使用者心理上和情感上的需求。關于情感化設計的闡述可以用唐納德·諾曼提出的三層次理論來解釋。諾曼的理論包括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次的設計[7]。映射至內衣設計中,情感化設計是指通過造型、色彩、材料、工藝、裝飾、風格6個設計要素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整合設計,使消費者在穿戴過程中得到情感關懷的過程。
情感化設計原則對應至內衣設計中分別為,如圖1:(1)本能層發(fā)生在消費者與產品產生互動之前,關注的是消費者對內衣產品的直觀感受,著重于內衣視覺和觸覺,即外觀和材料;(2)行為層著重于消費者與產品的互動,除了滿足消費者基本功能需求外,需關注長期的穿戴體驗,這其中包含了內衣的結構設計、穿戴方式設計、材料與工藝的選擇;(3)反思層涉及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深層情感認知和互動,這一層次除美觀性和功能性外,還包括內衣產品和品牌如何觸達消費者深層情感需求,如通過獨創(chuàng)性設計建立目標消費者的品牌認同感,而達到品牌與消費者自我概念的吻合,最終增加品牌黏性。[6]
女性內衣的情感化表達特征包括了內衣的基本造型結構設計、內衣的面料材質設計、內衣的色彩設計3個方面。
(一)內衣的造型結構,如圖2。
1.肩帶的情感表達。女性內衣的肩帶設計既考慮功能性也考慮裝飾性,主要采用背部交叉和肩部掛搭兩種方式。而運動內衣多用背部交叉設計,如圖3,以寬肩帶分散背部壓力。
2.罩杯的情感表達。全杯內衣為胸部提供最大的支撐力和覆蓋面積,而三角杯內衣則舒適性較強,更適合于日常服裝搭配。
3.雞心的情感表達。內衣設計中的雞心部位連接左右罩杯,分為低雞心、普通雞心、高雞心、連雞心和無雞心等類型,適配不同胸形和場景。雞心越高,胸部支撐和固定性增強,但可能增加束縛感,影響時尚性。
4.鋼圈的情感表達。女性內衣可分為有鋼圈、軟鋼圈和無鋼圈三種,鋼圈的主要作用是支撐和塑形胸部,但同時影響內衣的舒適度,如圖6。近年來,隨著對健康和舒適度的重視,無鋼圈內衣需求增加。盡管如此,兼并良好的承托性與穿著體驗的舒適性仍然是女性消費者的核心訴求。
(二)內衣的材料選擇
消費者在選購內衣時,除了最基本的內衣造型外,內衣作為最貼近人體的服飾,其材質觸感直接關系消費者的本能層需求。目前,在材料技術領域,已經取得了較為成熟的進展。從基礎的棉、絲綢、莫代爾等面料出發(fā),行業(yè)正在逐步探索和創(chuàng)新吸濕排汗、抗菌、護膚、保暖、低碳環(huán)保等多種功能。[1]總的來說,現在女性消費者對內衣材質的情感需求為:以透氣性、舒適性、安全性為基礎,考慮面料材質的其余復合功能,其次考慮護膚、保暖等功能性面料材質。
(三)內衣的色彩
色彩能激發(fā)消費者的情感和審美偏好。不同年齡和心境的消費者有不同的色彩偏好。品牌根據品牌文化和目標群體選擇高飽和色系或自然色系進行設計。
1.自然色。服裝的色彩美并非是孤立的,它與人與環(huán)境三者互相影響。人們長期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形成了與環(huán)境特點相適應的色彩喜好[9]。自然色系可細分為無色系和素色系,如圖7~12。
中國內衣品牌“內外”簡約自然的風格[8],細分產品基礎色,包括膚色、棕色等基礎色相也有更深維度的細分。如圖7~9,是不同明度的相近膚色;如圖10~12則是不同偏好色相的棕色系。用一致的色彩語言強化品牌理念,以增強品牌辨識度。
2.高飽和色系,如圖13~18。高飽和色彩的內衣設計符合新生代消費者的時尚和個性表達需求。這類設計不僅提供時尚感,還能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消費需求,如圖16,使用基爾酒色搭配亮粉色和紫粉色花朵,適合各年齡層的女性,展現出優(yōu)雅、知性和溫婉的東方女性氣質。
為構建更為合理科學的情感化內衣設計方法論,本研究通過專家訪談的方式獲取更多的理論支持。訪談圍繞“當下內衣市場情形”及“情感化內衣設計的相關要素、評價方式”,從服裝設計通用方法論、內衣市場消費者需求、與情感化相關的內衣設計要素3個方面形成訪談提綱的整體框架。
訪問消費者(5位)總結:消費者在做購買決策時,首要考慮舒適性和材料手感。一些細致的關注點,包括內衣的鋼圈結構對舒適度的影響,以及肩帶的寬窄設計。
訪問專家(3位)總結:專家們認為現代內衣設計除滿足基本生理需求,如結構和材料外,突破點在于消費者的精神需求,以及服裝的延伸功能,如風格和情感。設計時需考慮目標人群和場景,確保形式與功能滿足特定需求。依據雙鉆石模型,應通過調研總結共性,明確目標消費者需求,使設計更具體。
人們開始對產品的精神層面提出訴求,正反映了社會經濟發(fā)展背景下物質需求的滿足,大眾對產品的關注點上升到了更高的精神層面。 情感化設計正是為了關注人們更深層情感需求而進行的設計。因此,情感化設計代表著一種隨社會的發(fā)展而出現的新的設計方向[2]。女性內衣的情感化設計方法論共分為5步,步驟如下:
(1)前期調研;(2)設計方案階段;(3)細化方案階段;(4)工藝與樣衣試制階段;(5)樣衣通過評價后即可進入批量生產,在投入市場后仍需收集消費者反饋,并據此更新設計方案,迭代新產品,如圖19。
(一)前期調研,分析目標用戶群體的情感需求
情感化設計以用戶的需求為核心,識別并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構成了女性內衣設計的核心基礎。內衣對于消費者的生理保護是最為基本的,良好的承托功能和安全的結構設計是消費者的基礎需求;在高質量發(fā)展背景下,設計美學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基本需求,無論是簡潔的內衣風格或是繁復的設計語言,都必須與消費者的審美理念相吻合;同時由于市場的不斷演變,僅僅滿足基本的功能和美觀已不足以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因此,彌補現有產品的缺陷或抓住隱藏的消費者痛點,做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獨創(chuàng)性的設計成為觸達反思層的關鍵。如圖20。以下分為兩個步驟完成有效的前期調研。
1.發(fā)現核心需求。第一步需確定調研目標和方法,確定目標人群及所需關鍵信息,選擇合適且高效的調研方法,例如線上問卷調查、一對一訪談、用戶記錄日常體驗研究或是社交媒體分析。第二步需要根據調研目標和方法設計合適的問題,以達到獲取有效信息的目的。比如舒適度、款式、材料、尺寸、顏色、價格等。最后通過消費者需求調研,可以獲得消費者有關內衣零散的需求描述,提煉出與描述相對應的關鍵詞,逐步歸納出具有共性特征的情感化需求傾向,在層層遞進的歸納總結下,概括出內衣設計定位及理念,如圖21。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需求點往往更為精準且普遍。
然而,在女性內衣行業(yè)長期發(fā)展的背景下,大多數需求點具有持續(xù)性和復雜性的特征?;谏弦徊剿偨Y的核心需求點,設計師可通過分析與之對應的現有產品及其歷史解決策略,評估過去設計方案的效果和局限性,識別過往未被充分關注的消費者需求。達到精準解決消費者問題的目的。
2.現有產品考察。通過已有品牌產品及消費者歷史反饋了解問題史及對應的方策史[11],從中發(fā)現問題所涉及的設計步驟以及難以解決的挑戰(zhàn)。如關于內衣舒適性與承托性該如何平衡的問題,內衣行業(yè)歷史上曾通過材料和結構創(chuàng)新兩種方式為消費者提供解決方案。在材料上,從過去鋼圈的引入到如今使用果凍膠作為鋼圈的柔軟替代品。在結構上,采用前閉合、側支撐、多部位調節(jié)等設計達到分散胸部壓力的目的。雖然新材料、新工藝提供了改進,但市場及消費者仍有尋找既能提供足夠支撐力又能夠保持舒適、透氣的材料的需求。
(二)設計階段,創(chuàng)意和概念開發(fā)
這一步基于共情與洞察,識別核心基礎需求后,應將需求與三層次需求一一對應,確定主題,并據此搭建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框架。
1.劃分消費者三層次需求:本能層次需求主要在于把控內衣視覺和觸覺給予消費者的第一印象,目的在于使消費者內心建立積極的情感聯系。這一步通常關系到外觀設計、色彩選擇和材質觸感。如本能層確立主題為“基礎款”則需考慮使用更適用于多數人的4/3杯型且飽和度低的色彩,材料選擇表面啞光或無紋理即可;行為層次注重的是消費者穿著內衣的使用體驗,即內衣的功能性??偨Y來說,達成內衣各類功能性關鍵在于結構和工藝。功能性中包含了支撐功能,塑型功能,穿著舒適功能,穿脫便利功能,保形功能。如行為層確立主題為“使用場景-夏季,塑型-聚攏胸形”則需要考慮內部使用透氣率高的上薄下厚形狀海綿杯,且由于服裝搭配需求,應考慮是否采用背心結構達到無痕隱形的效果,由于季節(jié)原因,內衣清潔次數相對來說有所增加,可考慮使用高密度材料或杯墊處無開口全縫合式設計;反思層次則是實現內衣設計創(chuàng)造性飛躍的關鍵層,這一層次的主題確立需與品牌理念高度一致,建立長期深入人心的情感關系。如品牌理念為“為不同身材打造高舒適性內衣”,設計師則需要考慮如何低成本的調整,即可使同一款式即適用于苗條身材又適用于豐滿身材。同時,對于這類目標消費人群廣的品牌,給消費者多樣性選擇的同時,幫助消費者盡可能快速地做出決策。如消費者選擇c以上罩杯時,自動歸類至加寬排扣、加寬肩帶款式。
由于服裝類產品的特殊性,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設計要點最終可共同融合至以下6個設計要素中,設計師可根據上一步已確立的三層次主題,細分至6個關鍵設計要素中并尋找對應設計方案。
2.融合至6個關鍵設計要素:(1)造型-考慮不同體型的女性,設計適合不同身材、不同場景需求的不同造型;(2)色彩-分析色彩對于目標消費者的心理與情感影響,選擇能夠引發(fā)特定情感反應的色彩。同時需要關注當前的流行色彩趨勢并保持品牌獨特性;(3)材料-需考慮材料的舒適性與可持續(xù)性,對于內衣設計來說,材料的舒適性是提高穿著體驗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材料的長期性、可保形性與產品的多次使用體驗息息相關;(4)工藝-內衣的制作工藝也與耐用性有關,從縫合技術到細節(jié)處理都體現內衣的制作精良??梢钥紤]采用新技術,如3D打印,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5)裝飾-根據市場調研,了解目標用戶群體喜歡的裝飾類型,如簡約、個性化、復古等;(6)風格-確保設計的風格與品牌形象一致且滿足目標市場期望,以滿足消費者的反思層需求。通過綜合考慮消費者三層次需求和設計六要素,設計師可以創(chuàng)造出既實用又情感化的女性內衣產品。
(三)細化階段,方案的篩選和細節(jié)的改進
根據消費者三層次需求和設計六要素,設計團隊應當獲取多個初步方案。而本步驟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對內衣設計視覺方案的篩選及各相關部門分析后,篩選出大致合適的方案后進一步改進。分別細化至材料、顏色、服裝功能三方面增強內衣的情感化,達到對女性消費者情感關愛的目的。在內衣設計方案正式進入批量生產前,各部門需根據前期對于目標消費群體的情感化調研加以改進。為了相關細節(jié)改進順利進行,設置3個方向的操作程序:材料分析;顏色分析;功能分析。
1.材料分析可細化為兩個方面:材料屬性和塑形特點,如圖22。(1)材料屬性主要考慮基礎材料質地和附屬功能。基礎材質是指面料本身帶有的特性,對于內衣而言,主要考慮其透氣性,避免積汗所帶來的不適感,對于保持皮膚的健康狀態(tài)至關重要;其伸縮性,伸縮性強的面料可以更好地適應不同體型和胸型的消費者,減少消費者在過多尺寸中選擇的苦惱,同時能夠提供良好的支撐;其吸濕排汗性,這一基礎屬性對于運動型內衣尤其重要,能夠快速吸收并排出體表的濕氣,保持相對干爽的體感;其軟性,柔軟屬性的面料能夠減少皮膚與面料間的摩擦和壓迫感,增加穿著的舒適度。附屬功能指一些創(chuàng)新面料,除基礎面料屬性外的“抗菌面料”,能有效防止細菌滋生,保持內衣衛(wèi)生;“護膚面料”是在紗線中加入滋養(yǎng)皮膚的成分,如通過染織工藝加入蛋白纖維。商家宣稱能在穿著過程中對肌膚形成保護,但這類面料的真實有效性還有待考察;“保暖面料”采用具有高保溫性能的材料,適合消費者場景定位為冬季或寒冷環(huán)境時候使用。(2)塑形特點則考慮如何影響內衣的整體形狀和對身體的塑形功能。以下分為3個切入點:面料的“可塑性”,尋找具有高度適應性的材料,同時提供足夠的壓力以塑造體型。 面料的“保形性”,保形性則是考慮到內衣作為日常必需衣物,需在長時間穿著后仍能保持原有形狀和原有支撐彈力,不易變形。因此可以考慮使用具有良好回彈性的纖維,如高彈力尼龍或氨綸,確保內衣在經過多次穿著和洗滌后仍能保持形狀;面料的“柔韌性”,這一屬性可使內衣能夠適應身體運動,提供動態(tài)的支撐力。因此可選擇能夠跟隨身體自然移動的布料,如四向彈力布,提供足夠的伸縮性以適應不同的身體動作。
2.色彩在內衣設計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可以影響視覺美感,還能傳達特定的情感和信息。顏色分析可細分為色調屬性和情感屬性兩方面,如圖23。(1)色調屬性是關注顏色本身的視覺特性及其對消費者觀感的影響,其中包含顏色的亮度、飽和度、色相等。顏色明暗程度可以根據產品的季節(jié)定位調節(jié),一般來說,明亮的顏色適合春夏季節(jié)或運動內衣,而暗色則更適合秋冬季節(jié)。(2)情感屬性則是探討顏色如何影響人的情緒和感受,以及如何利用色彩情緒傳達與消費者產生共鳴。大致可從三方面考慮顏色的情感屬性,一是顏色的溫度,顏色的溫度被分為“暖色”和“冷色”。通常暖色可傳達熱情、活力的情緒,使消費者聯想積極向上的品牌態(tài)度;而冷色通常給人清新、穩(wěn)定的感受,適合營造放松的穿著體驗。二是顏色的文化寓意,同一種顏色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義,設計師在調整色彩細節(jié)時,需考慮目標消費者的文化背景,選擇與消費者價值觀相符的色彩。
3.功能分析是針對目標消費群體共同需求,給內衣的核心功能和主要使用場景進行分析和定位,包括物質功能和情感功能,如圖24。(1)物質功能方面的分析主要是關注內衣在實際穿著中的基本性能,包括舒適性、安全性和塑形性,除了與材料分析有關外,同時也要考慮使用何種剪裁設計和縫合技術。如睡眠時穿著的內衣,需重點注意極致柔軟性和輕薄性,那么此設計除了選擇超柔軟細膩的面料外,需注意避免使用硬質配件,尤其是金屬配件,如避免使用過大的排扣。這一場景需求下的內衣功能設計以不限制身體自然運動為重;(2)情感功能方面的分析則是關注消費者精神和情感層面的需求,包括內衣的裝飾性和時尚性。裝飾性與時尚性除了與顏色分析息息相關外,裝飾元素的使用也根據前期的消費者需求關鍵詞進行挑選。如帶有簡約需求的消費群體,設計師應考慮用簡潔的幾何圖案進行裝飾,而避免過多使用甜美風格的蕾絲花邊。
根據前期提取的需求定位設計相對應的材料、顏色和功能??梢愿玫仃P注到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提升穿著體驗和生活質量。設計師需要深入理解每個場景下用戶的具體需求和預期,通過創(chuàng)新和精細的設計工作,實現產品的各功能性和舒適性的完美結合。
(四)工藝設計與樣衣試制
本步驟所進行的工藝設計,是指能夠滿足消費群體共同需求,針對篩選后設計方案而制訂的技術措施,包括:(1)加工方式;(2)工藝流程;(3)工藝裝備等。不僅要求生產工藝具有技術上的先進性,而且還要通過對工藝流程的設計,達到降低耗材和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9]。
內衣作為紡織服裝內的一個細分行業(yè),生產技術相對成熟,近年來創(chuàng)新集中在縫合環(huán)節(jié),逐步由傳統車縫向粘合工藝升級。國內外生產廠商在黏合工藝領域也持續(xù)拓展,推動了點狀膠、百美貼、果凍膠等新興黏合技術在內衣領域的應用[1]。
在完成工藝設計的前提下,選用與消費者情感需求一致的面料進行樣衣試制,評價樣衣在結構、材料、工藝等方面是否能夠保證消費者良好的情感體驗,如圖25,評價內容包括(1)內衣的形式與功能是否滿足目標消費群體的特定需求;(2)內衣的舒適性與安全性是否達到了預定指標;(3)內衣的色彩搭配與風格能否適應目標消費群體的多場景需求。
(五)生產與迭代,批量生產與用戶反饋
情感化設計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設計師在產品投放市場后要持續(xù)跟蹤收集消費者反饋,掌握消費者對內衣的情感感受,針對還未滿足的情感需求設計改進方案,確保迭代的內衣產品與不斷變化的消費者情感需求保持一致,始終保持對消費者的情感關愛,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整合情感化設計理念,為女性內衣品類提供較為系統的,關于情感關愛的設計方法和研究路徑,以滿足當下及未來消費者不斷增長的高質量情感需求。從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3個方面深入分析目標群體的需求和期望,并針對情感化設計3個層級提出了若干符合情感化需求的設計要素。研究結果呈現了一套設計方法,強調在情感化設計的設定目標階段需提高內衣設計的針對性。在設計階段,提出從材料、顏色、功能等3個方面分別進行提升的建議??傮w而言,通過情感化設計策略,不再只是設計內衣的功能和外觀,還包括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系的過程。這一方法為提升女性內衣設計水平提供了全面而實用的參考。
參考文獻
[1]中國女性內衣行業(yè)研究報告[A]. 2022:765–809.
[2]韓飛,徐偉. 基于情感化設計理念的庭院戶外家具設計研究[J]. 家具與室內裝飾,2020(7):23–25.
[3]潘健華. 中華內衣辨析[J]. 戲劇藝術,2003(6):62–71.
[4]丁亞茹,谷文靜. 中西方內衣文化對比研究[J]. 西部皮革,2016,38(14):40.
[5]Gobé M. Brandjam:humanizing brands through emotional design[M]. New York :[Boston,Mass.]:Allworth Press ;Design Management Institute,2007.
[6]楊菲菲. 女性內衣的情感化表達及創(chuàng)新研究[D]. 河北科技大學,2021.
[7]南天月,李永輪. 服裝色彩的情感化設計研究[J]. 化纖與紡織技術,2021,50(6):112–113.
[8]楊芳. 新消費市場下的內衣品牌色彩策略研究[J]. 流行色,2019(5):15–17.
[9]何志方. 動畫角色服飾造型設計研究——評《服裝系統設計方法論研究》[J]. 上海紡織科技,2020,48(6):65.
[10]徐臣. JW公司內衣產品營銷策略研究[D]. 廣西師范大學,2022.
[11]李云,傅曉云. 框架創(chuàng)新:吉斯·多斯特的設計思維研究[J]. 裝飾,2020,(11):112-115.
[12]李曉曉,邵新艷.服裝造型設計思維研究[J].設計,2023,36(10):71-73.
[13]萬嵐,蘭嵐.當代服裝設計中的具象同構思維及模型析究[J].設計,2022,35(4):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