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韻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梧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中醫(yī)科,廣西 梧州 543002)
在我國,鼻咽癌是耳鼻咽喉惡性腫瘤的主要癌種和病死因素,其分布主要集中在兩廣地區(qū),發(fā)病率由南向北遞減[1]。在鼻咽癌的放化療過程中進行中醫(yī)干預以緩解不良反應,是中醫(yī)防治腫瘤已被肯定的優(yōu)勢之一。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辨病、治病的重要核心,但目前對于鼻咽癌放化療過程中中醫(yī)基本證型動態(tài)演變的研究報道較少?;诖耍狙芯恐荚谔剿鞅茄拾┓呕熎陂g的中醫(yī)證型演變規(guī)律及辨證依據?,F將研究過程及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課題所有病歷資料均來源于2018 年1月—2020 年12 月于梧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確診為鼻咽癌,并進行放化療的患者。納入調查范圍的鼻咽癌患者200例,男117 例,女83 例;平均年齡(48.91±9.67)歲;職業(yè)分布情況以農民居多,其次分別為工人、職員、專業(yè)技術人員和個體戶等;婚況分布情況以已婚多見;臨床分期以Ⅲ、Ⅳ期居多,其中Ⅱ期16 例、Ⅲ期93 例、Ⅳ期91 例;卡氏(Karnofsky)評分均在80 分以上;采用同期放療74 例,放化療+靶向治療22 例,誘導化療+同期放化療104例。
1.2 診斷標準鼻咽癌診斷標準、臨床分期標準及卡氏評分標準參照《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guī)范:胃癌分冊》[2]擬定。
1.3 入選標準
1.3.1 納入標準(1)經細胞學或病理學證實為鼻咽癌;(2)住院期間首次采用針對鼻咽癌的放射治療;(3)一般狀況良好,卡氏評分≥70 分;(4)年齡18~70歲,估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
1.3.2 排除標準(1)處于妊娠或哺乳期者;(2)合并心、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及精神病者;(3)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
1.4 調查方法及病歷調查表的設計根據早期預調查結合臨床實際,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以及2011 年周岱翰主編的《中醫(yī)腫瘤學》[4],設計鼻咽癌放化療患者中醫(yī)證候調查表,內容包括一般資料、西醫(yī)診斷情況、鼻咽癌放療期間中醫(yī)四診資料等。其中,中醫(yī)四診資料需根據輕重程度進行量化分級。
1.5 統(tǒng)計學方法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所有原始資料使用Excel 軟件建立數據庫。聚類分析采用系統(tǒng)聚類法(Hierarchical cluster method),對所有患者的中醫(yī)癥狀、舌脈在內的變量進行分析,分析方法則采用其中的系統(tǒng)聚類分析法;使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方法,篩選對各證型鑒別有意義的癥狀體征。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聚類分析及證型分布臨床共收集200 例鼻咽癌放化療期間3 個時段的四診指標,采用R 型聚類法分析四診合參指標的頻數分布。結合聚類分析結果,參照中華中醫(yī)學學會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以及2011 年周岱翰主編的《中醫(yī)腫瘤學》[4],可將結果分為5 個證型,分別為痰瘀互結證、熱毒陰傷證、氣陰兩虛證、脾虛濕阻證、氣陰兩虛證。放療1 周時,最常見的證型為痰瘀互結證;放療3 周時,以熱毒陰傷證、氣陰兩虛證多見;放療結束時,氣陰兩虛證、氣血兩虛證較前增加,痰瘀互結證、熱盛陰傷證較前減少。脾虛濕阻證在放化療期間變化不明顯。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00例鼻咽癌患者放療期間中醫(yī)證候分布[例(%)]
2.2 Logistic回歸分析 采用鼻咽癌放化療期間病例調查表中收集的四診資料作為自變量,進行數量化處理,建立數據庫;以證候的有無作為因變量,證候所出現的癥狀作為自變量,進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從中找出對鼻咽癌證候診斷有意義的變量。
2.2.1 痰瘀互結證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痰瘀互結證中貢獻率較大的變量為頭重、舌暗或舌絳、舌下脈絡迂曲、苔白。見表2。
表2 鼻咽癌痰瘀互結證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注:x2=204.34,P=0。
2.2.2 熱毒陰傷證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熱毒陰傷證候中貢獻率較大的變量為潰瘍疼痛、痰涕黃稠、口臭、脈細數、舌紅、苔黃、少津。見表3。
表3 鼻咽癌熱毒陰傷證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2.2.3 氣陰兩虛證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氣陰兩虛證候中貢獻率較大的變量為口干口渴、少氣懶言、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腰膝酸軟、饑不欲食、脈弦、少津、苔少或無苔。見表4。
2.2.4 脾虛濕阻證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脾虛濕阻證候中貢獻率較大的變量為耳鳴、食后腹脹、脘腹脹悶、惡心嘔吐、苔黃膩或白膩、舌胖。見表5。
表5 鼻咽癌脾虛濕阻證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2.2.5 氣血兩虛證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氣血兩虛證候中貢獻率較大的變量為自汗、面色蒼白或萎黃、舌淡或舌暗、脈細。見表6。
表6 鼻咽癌氣血兩虛證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中醫(yī)學中,根據古文獻相關描述,本病多從失榮、上石疽、瘰疬、惡核、石痛、真頭痛、控腦砂、鼻衄、脫榮、鼻淵等論治。古醫(yī)籍將鼻咽癌的病因病機總結為正氣虛弱、寒客經絡,或肝氣郁結、火毒痰凝血瘀等[5]。現階段,對于鼻咽癌的診治相較于古籍文獻所述已大有不同,因飲食、環(huán)境、治療手段的迥然,現代醫(yī)家對鼻咽癌病因病機、中醫(yī)證型及治療的研究更側重于對結合現代醫(yī)學手段診治鼻咽癌的影響進行分析。
辨證論治是基于“經驗(診療技能)-知識(理論思維)-證據(客觀病證)”的一種既客觀又個性化、既有統(tǒng)一思維路徑又有多種辨證方法的診察模式[6]。時代需要中醫(yī)的精準辨證論治,這也是中醫(yī)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中醫(yī)之“證”,是一類綜合征的性質、發(fā)生原因及演變規(guī)律的總和?,F階段中醫(yī)證型標準化研究是新的熱點,而中醫(yī)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診療的關鍵,因此鼻咽癌放化療過程中的中醫(yī)證候演變研究對于臨床應用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采用聚類分析得出的鼻咽癌放化療后基本中醫(yī)證型與現代醫(yī)家的研究大同小異。周春友[7]通過回顧鼻咽癌患者放療后病歷,將中醫(yī)證候分為痰瘀互結、腎陰虧虛、肺胃陰虛、痰熱困結、脾胃虛弱、熱毒傷陰6 種證型。陳孟溪等[8]通過回顧性調查鼻咽癌放療患者280 例,對證候變量進行聚類分析,發(fā)現鼻咽癌患者放療后早期以痰濁內結證、血瘀阻絡證多見;放療中期,以津液耗傷證、熱毒熾盛證為多;放療結束時氣陰兩虛證增加,痰濁內結證、血瘀阻絡證、熱毒熾盛證相應減少。本研究中,放化療早期證型為痰瘀互結證>氣陰兩虛證>脾虛濕盛證>熱毒陰傷證>氣血兩虛證;放化療中期,證型變化為熱毒陰傷證>氣陰兩虛證>脾虛濕盛證>痰瘀互結證>氣血兩虛證;放化療日久,治療結束時,證型為氣陰兩虛證>氣血兩虛證>熱毒陰傷證>脾虛濕盛證>痰瘀互結證。鼻咽癌患者放化療期間的整體證型以虛實夾雜為主,隨著治療深入,虛證比例逐漸增加。此結果與陳孟溪研究結果大致相同。
目前對于中晚期鼻咽癌的治療,以同期放化療及誘導化療后同期放化療為主。現代醫(yī)家多認為惡性腫瘤責之于正不勝邪,導致氣、痰、瘀、毒交結,形成有形之癌腫[9]?!兜は姆ā酚醒裕骸胺踩松砩现邢掠袎K者多是痰”“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本研究中,放化療初期,鼻咽癌患者以痰瘀互結多見?!毒霸廊珪しe聚》有言:“凡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可見惡性腫瘤患者多有脾胃虛的情況。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互為表里,放化療使肺胃陰傷,進而可損傷脾陽,影響其運化功能。本研究中鼻咽癌患者脾虛濕阻證比例在治療過程中變化不大,不排除放化療過程中各證型相互轉化的可能。此外,中醫(yī)學認為放射治療與“火邪”“熱邪”類似,作用于機體可導致熱毒過盛而傷津耗氣,見局部黏膜、皮膚、肌肉和神經等組織出現干燥、皸裂、出血及痙攣等癥狀,與中醫(yī)陰傷類同;合并化療又可出現乏力、納差、畏寒、大便異常和骨髓抑制等癥狀,類同于中醫(yī)氣虛之象[10]。有相關研究[11]顯示,放療后的鼻咽癌患者陰液耗傷可進一步加重,使陰虛的癥狀表現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更為明顯。本研究中也可以看到鼻咽癌患者的證型變化,如放化療早中期熱毒陰傷證比例相對更多,放化療日久,氣陰兩虛證、氣血兩虛證比例亦呈逐漸上升趨勢。
本研究通過聚類分析得出鼻咽癌化療期間的5 個證型,并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對各證型有診斷意義的主要癥狀,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放化療期間鼻咽癌的證候分布規(guī)律,但研究樣本量仍偏少,病例中醫(yī)證候問卷中四診詞條的標準化及精確性仍有待完善,因此分析結果難免出現偏移或缺失的情況。且本研究缺乏分層深入分析放化療方式、放化療劑量、放化療療程、個人中醫(yī)體質及治療過程中是否有中醫(yī)治療介入對中醫(yī)癥狀和證型的影響,因此研究結論還需進一步探討。未來可以繼續(xù)優(yōu)化設計方案,增加樣本量,為健全鼻咽癌放化療中醫(yī)證候辨證體系及用藥規(guī)范提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