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亮
幼兒園的管理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技術。園長辦園的思路決定著幼兒園的發(fā)展方向,管理水平決定著幼兒園的發(fā)展質量,“一個好園長,就是一所好幼兒園”?;谖以?10 多年的管理工作崗位上的經驗,我認為園長應該有法、有心、有情、有愛地運用學識、智慧、能力、經驗、氣質,睿智、靈活地開展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幼兒園辦園水平,推動幼兒園健康、穩(wěn)步、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團隊
人在新時代管理過程中的重要性不可估量,我們要注重探索人的潛能,充分發(fā)揮人的積極主動性。因此,園長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增進彼此的溝通與交流,營造和諧的家文化,使教職工對工作充滿熱情,把工作和任務當作一種福利,為工作注入不竭的內驅力。
首先,我真誠地與教職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進行溝通,及時了解每一位教職工的工作情況、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態(tài),用真心、慧心、愛心溫暖和感化她們,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其次,我善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歸屬感,發(fā)掘他們的潛能,激發(fā)他們的拼搏和奉獻精神,通過知人善任,適當賦權,大膽放手,把每一項工作都分配到合適的人去做,從而鍛煉了他們的能力,使他們在工作中得到了自信,也得到了成長的平臺。最后,圍繞個人特長和特點,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對他們提出“以長避短”的不同要求,盡可能為他們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不同層次的舞臺,讓每一位教職工在每個階段的不同成長中,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專業(yè)的指導和陪伴,給予他們全身心的支持和引領。
二、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幼兒園教師隊伍是學前教育優(yōu)質發(fā)展的基礎性、關鍵性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的明確要求,因此,幼兒園需要有一批能夠潛心育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大先生”,所以幼兒園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營造良好的師德氛圍,這樣才有利于祖國新時期幼苗的培育,才能更好地為家長、為社會服務。
第一,勤學習,善反思。我要求教師要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慣,做到多學習、多涉獵、勤思考,不斷掌握新政策、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能,把學習的過程變成思考的過程,變成思想提高的過程,切實增強駕馭全局的本領和解決復雜問題的本領。同時加強政治學習,增強政治覺悟和政治素養(yǎng),使教師把日常的學習工作融入到黨建工作中去,使黨建意識入腦入心,切實做到學以致用。如組織黨員教師和教職工到三河壩戰(zhàn)役紀念園、井岡山、古田會議會址、紅色交通線青溪交通站等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在學思踐悟中不斷增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定初心使命。第二,走出去,請進來。分批組織教師和行政人員先后到上海、浙江、重慶、廣州、深圳、佛山、珠海等特色幼兒園觀摩學習,并且每次外出學習回來,幼兒園都進行不同形式的分享、交流,做到學以致用。同時,還邀請名師、專家、教授來園培訓,不斷促進教師隊伍專業(yè)化的發(fā)展,不斷增強師資力量。如引進廣州市華蒙星體育發(fā)展有限公司,聘請專業(yè)體育教師定期來園對教師進行籃球、足球等球類技術培訓,通過專業(yè)細致的培訓和指導,提高了每位教師的業(yè)務能力,促進教師組織和指導幼兒體育活動的業(yè)務水平。第三,強科研,促成長??蒲信d教、科研興園、科研興師。科研教研能給幼兒園帶來教育的春天。我園以課題為依托,構建教研體系,強化教研教學,定期舉辦教研活動,實現園本教研常態(tài)化,使教師不斷轉變思維方式,在實踐、研究、反思中,使思維更加嚴謹,邏輯性更強,進而從專業(yè)角度或思維方式上提升保教能力、教學質量等。
三、聚焦特色內涵,促高質量發(fā)展
根據《國務院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要求,有質量的幼兒園教育必須是: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遵循幼兒的身心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注重幼兒的全面發(fā)展,能做到保教結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和因人施教,并實現家園共育。幼兒園的特色發(fā)展是一個向獨特的、高品質的發(fā)展再邁進的過程,它立足于全面實現優(yōu)質,立足于內涵發(fā)展,立足于品質提升。
我園積極創(chuàng)新幼兒運動形式,努力探索如何挖掘戶外自主游戲的教育價值,以大埔原中央蘇區(qū)縣豐富的紅色資源為依托,打造彰顯“樂享運動,賦能未來”辦園特色的全新“新時代·新長征”紅色戶外自主游戲項目。充分利用本園戶外活動場地的實際條件,創(chuàng)設了紅軍第一渡、婁山關、巧渡金沙江、護戰(zhàn)旗、指揮營、戰(zhàn)地醫(yī)院、飛奪瀘定橋、守護糧倉、翻雪山過草地、激戰(zhàn)臘子口、青溪交通站、三大主力會師共 12 個紅色主題戶外游戲場景,讓孩子們親身體驗了翻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等長征過程中的艱辛,從而達到教育革命精神的目的。遵循兒童身心特點和寓教于樂的原則,將紅色文化融入到兒童喜愛的戶外游戲中,再現紅軍長征戰(zhàn)斗中匍匐前進、匍匐前行、匍匐前鉆等動作,使兒童在體能和運動技能方面都有所提高。西嶺園區(qū)則以享有“世界長壽鄉(xiāng)”“中國小吃名縣”等我縣品牌資源優(yōu)勢為依托,結合幼兒園地處西嶺山下的自然條件,以“食知、食趣、食操、食禮”為核心的實踐模式,通過常態(tài)化食育活動、食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園家社三位一體等多種方式,傳遞健康的生活理念,讓幼兒“會食、康食、喜食、樂食”,鮮明而突出地展示了辦園特色“美好‘食光,‘育見未來”,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從而做到養(yǎng)幼兒身、育幼兒心,讓教育和生命回歸最純真的模樣,促進幼兒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和諧發(fā)展。
園長是幼兒園管理的靈魂,是幼兒園團隊的領路人,在管理幼兒園的過程中,要注重追求管理的藝術性,需要具備多重智慧來應對多重考驗,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發(fā)揮每位教師的長處,提高教師素質和專業(yè)水平,凸顯園所特色,推動幼兒園高質量發(fā)展。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