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慧
教材是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用教材”逐漸取代“教教材”的傳統(tǒng)觀念,教學中如何結(jié)合具體學情將“用教材”的觀念貫徹落實到位,值得每位教師認真思考?;诒究h社會發(fā)展實際,由于高中擴招,高中錄取分數(shù)線降到450左右。以筆者帶的班級為例,多數(shù)學生不論是知識儲備、還是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能力都沒有達到一個合格高中生的標準。由于學生基礎薄弱,面臨一個重大問題和困難就是進度,同樣的內(nèi)容給這些學生講解和訓練,最終讓他們徹底消化所用的時間是正常情況的兩倍不止。新人教版教材編寫質(zhì)量很高,強化了聽說板塊,提高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從新教材的框架結(jié)構(gòu)可以看出,一個單元有9個語篇和若干小語篇,包括學生用書和Workbook(練習冊)兩部分。各個板塊功能清晰,各有側(cè)重。9個語篇涵蓋聽、說、讀、看、寫五項語言技能訓練和語言知識學習,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載體,以活動為路徑,糅合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大要素,循序漸進,交互強化。模塊下是單元,單元內(nèi)是板塊,板塊中又有相對獨立的主題、語篇和一定數(shù)量的活動群,一個單元11個板塊11個微主題烘托單元子主題,36個單元子主題涵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英語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新教材對所有學校來說課時都不會充裕,尤其在學生基礎薄弱的條件下,如何基于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在有限時間內(nèi),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將教材價值盡力充分挖掘和利用,值得教師思考。本文從命題角度,基于新教材的“主題性”和“語篇性”特點,談一下對于基礎薄弱的高中起始年級學生,如何對教材進行開發(fā)和使用。
一是Workbook是對前面學生用書內(nèi)容的鞏固、拓展和補充。
教材中的語篇不容忽視,可是如果作為課上閱讀資料處理的話,會占用至少兩個課時。另外,平時學校里還會經(jīng)常組織周練和月練,練完還要講評,由練到講三四天的時間又沒了,所以學新課的時間又少了很多。我們不妨就將計就計,將Workbook的語篇搬到周考和月考試卷上,根據(jù)語篇文章的題材和體裁特點出原創(chuàng)題,提取文章核心,挖掘文章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當然這個時候不必過于拘泥文章長度,是否和高考題要求完全一致等。起始年級學語言,訓練方式可以靈活扎實地進行,以夯實雙基為目的,不需要非得用標準的高考題型模擬訓練。例如人教版必修一模塊Unit 1 P74和P76的語篇都是合適的閱讀材料。再比如必修一模塊Unit 2 P80 Workbook的語篇是一篇說明文,從文章的結(jié)構(gòu)特點來看,結(jié)構(gòu)清晰、邏輯條理,非常適合改編為七選五。另外再如P92的語篇,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 (Adapted),這是必修一模塊Unit 4課后練習冊的語篇。從第四單元開始,學生用書文本語篇以及練習冊語篇語言特點明顯不同于前幾個單元,語篇的語言特色運用了大量的修辭以及高級句式,生動、形象,情境描述畫面感強,讀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其語言特點和高考讀后續(xù)寫語篇特點非常吻合,這也在提示師生從這個單元開始要有意識地為該題型做準備,學習并積累豐富的語言。所以該語篇閱讀理解練習完成后,針對其豐富的語言,再進行英漢互譯訓練,體會并模擬仿寫。
二是根據(jù)群文閱讀的理念以及話題主線的理念,跨模塊整合語篇,將其搬到周練或者月練試卷上。
基于主題語境的群文閱讀是新編高中英語教材的基本特征。群文閱讀亦即窄式閱讀,是指根據(jù)一定主題、一定體裁,或特定作者,把相關文章進行集群分類,集中專題的閱讀。新編高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有長短不等10篇左右文章,構(gòu)成一組話題相關、文體多樣、模態(tài)多元的閱讀群,群文閱讀有利于通過閱讀建構(gòu)主題意義,豐富文化認知,發(fā)展語言思維,塑造人格品質(zhì),實現(xiàn)英語學科立德樹人之根本目的;同時,群文閱讀可以大大提高單元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復現(xiàn)率,有利于語義認知和語用拓展。依據(jù)群文閱讀的理念以及話題主線的理念,將新人教版教材大致分為十個話題:(1)個人成長;(2)運動健康;(3)優(yōu)秀品行;(4)人際交往;(5)文學藝術;(6)傳統(tǒng)文化;(7)杰出人物;(8)科技發(fā)展;(9)環(huán)境保護;(10)自然科學。我們以第一個話題為例,個人成長分為兩類:個人、家庭、社區(qū)及學校生活和未來職業(yè)發(fā)展趨勢、個人職業(yè)傾向、未來規(guī)劃等。子主題一涉及單元為必修一 Welcome Unit和必修一 Unit 1 Teenage Life。子主題二涉及單元為選擇性必修四Unit 5 Launching Your Career,筆者做了一下調(diào)研,讓高一學生試讀了選必四的這篇文章,結(jié)果學生說大體意思看得懂,有部分生詞,但其中幾個可猜得出。起初我擔心跨度太大,學生讀起來會不會很被動,但結(jié)果并非如此。筆者認為,一方面同屬于一個主題語境,所以學生不陌生。另一方面同一主題語境下的詞匯會復現(xiàn)。再者,學語言本質(zhì)上講,是不分階段的,它只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要讀得多,接觸得多,常營造所學語言環(huán)境,不管年齡多大,都可以擁有超大詞匯量和超強的閱讀能力。我們閱讀書籍時,都會存在一定的生詞量,就像名著閱讀,每個章節(jié)里面都有不少的生詞。所以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跨模塊閱讀應該不是很困難的事情。筆者鑒于選必四的這篇文章特點,處理方式如下:為了一定程度上減輕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負擔,個別生詞加注解,而不是替換。能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的不加注解,實在猜不出來的加注解,因為課本單詞都是學生在高考前需要認識的詞匯,要讓學生與這些詞匯多見面,不怕重復。
同話題下,如果人教版教材語篇不夠用,可以選擇其他版本教材語篇作為補充,我們選擇了外研版本教材,因為其語言地道且難度適中。
總之,這樣做的益處有三個:第一,結(jié)合學情和教情,將部分教材語篇搬到周練或者月練試卷上,一石二鳥,節(jié)省時間,保證進度。當然這也要求我們考后的試卷講評課要認真規(guī)范,而且每次講評后都要有總結(jié),幫助學生積累語篇詞匯短語??歼^的語篇就不用再詳細地上精讀課了,必要的情況下只處理重點詞匯及用法即可。老師們會問,這樣我們對于閱讀課的文本解讀是不是就忽視了,其實不然,首先,我們在必修階段學生用書的正文部分,有充足的語篇去練習reading and thinking,并且七冊教材中的語篇在結(jié)構(gòu)和語言方面都有相似之處。而且我們將部分語篇以題目形式搬到試卷上,也是另一種形式的reading and thinking訓練。其次,這樣做還能訓練老師們的命題能力,依據(jù)課本文章特點出原創(chuàng)題目,久而久之會練就過硬的命題本領。另外,從命題人的角度去審視語篇,理解語篇,從而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最后,周練月練成績不做評估,但學生知道了出題規(guī)律后,可能會為了多考點分數(shù),往后看文章,這樣正中教師的下懷,恰好一舉兩得。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平邑縣教育科學研究與發(fā)展中心)
責任編輯:莊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