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年人以節(jié)儉、省錢為主旨聚集而成的“摳門”網絡群組在豆瓣網逐漸發(fā)展壯大,“摳組”青年成為一個新型消費群體,其節(jié)儉消費主張背后的經濟訴求和精神訴求形成了“摳羅萬象”的“摳組”文化,在物質日益富足的今天賦予“節(jié)儉”新的內涵?!皳附M”青年主動、多樣、理性等特點衍生出一系列以“性價比”“簡約”“實用主義”“省錢有方”為導向的節(jié)儉消費行為,其生成機理包括極簡主義的生活理念、環(huán)保主義的綠色理念、身份認同形成的圈層引力以及家庭教育造就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摳組”青年;節(jié)儉;消費
[中圖分類號]B825.4;D66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1308(2024)02-0049-08
在如今物阜民豐的新時代,中國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的消費形態(tài)。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fā)展,“摳組”青年悄然進入人們的視野,引起了社會和學界的廣泛注視。“摳門”為什么能受到廣大青年的青睞?這一現象折射出什么樣的消費觀和價值觀?對此,我們需要從描述“摳組”青年的現實圖景入手,進行透視性思考。
一、“摳組”青年概念的源起
“摳組”青年于21世紀初形成,規(guī)模日益壯大,呈現出一種頗具影響力的亞文化景觀。要想了解這一群體,其產生、發(fā)展和真實訴求等都值得深入探究。
(一)概念界說:產生和發(fā)展
“摳組”青年這一網絡亞文化群體創(chuàng)建于豆瓣網,目前仍然集中于豆瓣群組中,呈現出一種頗具影響力的亞文化景觀。“摳組”文化可以溯源到2012年豆瓣網站論壇小組“真摳女”的出現,該小組較多地集中了經濟拮據的女性為了省錢而創(chuàng)建的帖子。豆瓣網是國內較大的趣緣社交網站,其“小組”頻道集聚了大量網絡用戶,從用戶的地域分布、年齡結構、學歷層次、職業(yè)分布上看具有較為典型的“網絡群體部落”田野價值。隨著豆瓣網“摳門”帖子的逐漸增多和分組,“摳組”文化蔚然成風。形容詞“摳”意為吝嗇、小氣、不大方,但豆瓣網站中的“摳”字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含義,似乎不能完全等同于吝嗇和小氣?!皳附M”是一群以節(jié)儉、省錢為主要目的的網友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群組,成員多數是尚未成家或成家不久的青年人,日常群組活動主要有兩項:一是分享自己省錢存錢的心得,以供彼此之間學習、交流;二是分享一些便宜的網購渠道、平臺、鏈接,如各種二手商品平臺以及“淘寶特價版”等。[1]
通過在組內分享和回復發(fā)帖,“摳組”青年的組名日益多樣化,組群規(guī)模也逐漸變大。截至2023年6月11日,“摳門男性聯合會”有150 476個成員,“摳門女性聯合會”有624 122個成員,“大道至簡(真摳男)”有2 593個成員,“豆瓣摳門男女省錢組”有51 869個成員,“摳女促進會”有22 285個成員,“摳門DIY”有58 965個成員,“科學摳門生活小組”有7 985個成員,“摳門女性敲打會”有9 423個成員。[2]由上可見,其中成員最多、影響力最大的是“摳門女性聯合會”。據調查,豆瓣網上相關“摳組”的回應量、點贊量、收藏量、轉發(fā)量都日漸擴大。這里的點擊閱讀量包括存在相關需求的純閱讀者,也不乏懷著獵奇心理的網上沖浪者,并由此形成部分社會力量,使得“摳組”現象的社會影響力愈加擴大,關注者越來越多。
(二)訴求集成:“摳羅萬象”
當前,消費主義和物質至上的消費文化盛行,“摳組”青年卻表現出迥然不同的行為選擇,他們的經濟訴求和精神訴求形成了多元的“摳組”文化。
一方面,體現在物質領域。其一是源自生活壓力。就業(yè)困難、物價高漲、學歷貶值、競爭激烈等內卷化的社會結構因素使得青年人需要承擔高額的房租和醫(yī)療、教育費用,生活成本不斷上升。對于經濟拮據的青年人來說,“摳門”無疑是個緩解生存壓力的途徑,例如“摳門女性聯合會”的簡介就是“我們摳是因為窮,所以摳”??梢?,經濟因素直接影響了“摳組”青年的行為選擇。他們聚在一起多為交流如何“摳門”實現省錢存錢,比如“越來越摳門的我,自從進了豆瓣摳門組,任何一個羊毛都不想放過,繼續(xù)打卡一天花銷不超過30元”“2023年5月挑戰(zhàn)開支1.5k”“一百元過剩下的半個月”等熱門討論。組內成員熱衷于交流怎樣購買、怎樣利用才能夠實現物品價值最大化,多表現為分享變廢為寶、好物平替、閑置轉賣再利用等生活省錢妙招,比如有人分享“只需4.7元就可以使菜譜架變筆記本支架”并熱心介紹具體操作流程,還有人用從“閑魚”上花150元淘來的二手洗碗機實現了全自動無限洗鞋。其二是源自投資理財需求。這種需求主要體現為通過延遲消費來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青年人通過“摳”而省下的錢可以用來參加教育培訓而投資自己,還可積累財富以應對風險或未來購房等大筆支出。帖子“你們大學畢業(yè)的時候能攢多少錢”“每個月強制自己存1w”都屬于此類思路。
另一方面,體現在觀念領域,突顯出不同的消費觀。其一,“摳”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摳門”成為一些“摳組”青年的行為特點和精神需求?!皳搁T男性聯合會”的簡介是“我們摳不是因為窮,我們就是摳”。從心理學角度看,“摳門”的青年缺乏安全感,他們對自己的經濟情況不自信,生活中力求精打細算,寧可犧牲一些舒服的享受,也不愿承擔非必要的費用,從而使自己安穩(wěn)、有保障地生活。比如,“喪心病狂攢錢小組”的口號曾為“讓我們一起享受這些有錢、有安全感的好日子”[3]。而“摳”得過度者則表現為吝嗇,有自私、冷漠、貪婪等心理特征,往往錙銖必較,特別看重自己的財富,存在極端個人主義傾向,可能面臨“躲了同事的份子錢被說不會做人”等社交難題。還有的“摳組”青年存在矯枉過正的情況,例如:“打卡40天換一杯奶茶”付出了高昂的時間成本;“1個雞蛋吃3天”“一瓶飲料兌水喝出三種口味”“500塊過一個月”則一味壓縮生活成本,為“摳”而“摳”,甚至犧牲基本生活質量。其二,“摳”是手段,不是目的,表現出較為理性的消費觀。具有這種特征的“摳組”青年會自覺踐行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勤儉節(jié)約”。正所謂“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黨無儉必敗,國無儉必亡”,傳統(tǒng)的精神文化仍然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當代青年人的行為選擇和消費觀念,塑造了青年人理性的消費觀,使他們崇尚節(jié)儉生活、簡約生活,拒絕奢侈浪費、攀比享樂和拜金等不良行為,從而與目前新節(jié)儉主義提倡的“不該多花的錢不多花”的消費理念不謀而合。例如,“科學摳門生活小組”的簡介寫道,“摳門不是為了降低生活質量,也不是在商家的促銷打折中摳門,更不應把個人的摳門建立在對他人的‘剝削’身上,而是為了在摳門中學會理性、適度消費,學會避免不必要的消費陷阱,認清事物的某些原理,把金錢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這種“摳組”理念實現了對傳統(tǒng)勤儉節(jié)約的理性回歸,建構起理性、適度的新節(jié)儉主義,折射出部分青年理性的消費觀念和理財思維。
(三)辯證注視:“摳組”文化與節(jié)儉
究竟什么樣的“摳”才是值得推崇的節(jié)儉?我們認為,只有理性、適度的“摳”才是真節(jié)儉。新節(jié)儉主義提倡用盡量少的錢獲取盡量多的享受、滿足盡量多的需求,持此理念的人主張理財有道、勤儉節(jié)約、簡約生活、返璞歸真,這種消費觀積極而理性。從這個意義上看,理性、適度的“摳組”文化與新節(jié)儉主義高度契合。一方面,理性消費觀要求人們拒絕成為被異化的消費者。部分青年可能會陷入超前、過度消費的泥潭,迷失真正的消費需求,經常為虛榮、攀比、從眾等心理買單,導致長期入不敷出,喪失抵御風險的能力,在負債和還債中惡性循環(huán),生命價值感不斷降低。而理性消費者量入為出,按照自己的能力、方式、需要和尺度去理解和實施消費行為。不少“摳組”青年都意識到未來的風險和需求,從而有規(guī)劃地調整自身的消費行為,以此不斷提升自我調節(jié)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和自我實現能力。具體來說,這些能力體現為在消費中科學地認識、把握和操縱客體,而不是被西方消費主義思潮所裹挾。另一方面,節(jié)儉要適度,培養(yǎng)張弛有度的生活智慧;更要“儉之有道”,摒棄貪小便宜的心理。許多“摳組”青年的分享發(fā)帖中不乏貪小便宜、損人利己的行為,如霸占超市免費試吃的商品、拿太多的超市免費塑料袋、帶走公共洗手間的洗手液和衛(wèi)生紙。有些消費者不滿足于“薅羊毛”,選擇違規(guī)套利,直至走向犯罪。還有的“摳組”青年只顧著便宜省錢,忽略了質量,反而造成事實上的浪費,與節(jié)儉的初心南轅北轍。相反,“科學摳門小組”提倡的“省錢而不降品位”“省錢而不減體面”等原則,以及“理性摳門,追求更好的生活”等帖子,恰恰體現了受新節(jié)儉主義影響的“摳組”青年對節(jié)儉的正確建構。
二、“摳組”青年的特點
“摳組”青年的種種做法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對不良消費文化的糾偏。他們力圖做到簡約、樸素,不追求超前消費和奢侈消費,處處精打細算,體現出以下三大特點:
(一)內生動力:主動而非被動
在傳統(tǒng)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物資短缺,民眾迫于生存壓力而過著節(jié)儉樸素的生活,屬于應對困境、積累財富的被動選擇;而在當今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經濟飛速發(fā)展,物資豐足,人民充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摳組”青年節(jié)儉的緣由往往不再是生活所迫,而是更多地體現為主動理性的節(jié)儉。“摳組”青年的節(jié)儉價值觀更多地體現為物盡其用、量入為出和對節(jié)儉價值的主動追求,許多青年人主動加入有共同利益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摳組”圈層,以“薅羊毛”等方式尋求消費的最優(yōu)解,例如拼團購物、在食堂就餐或自帶餐食、使用充話費贈的手機等。被豆瓣“摳組”奉為“大神”的王神愛在南京畢業(yè)9年,靠“摳”攢出兩套房;她主動節(jié)儉,每月工資儲蓄率達到90%以上,倡導“如非必要,不增實體”,“摳”已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4]“摳組”青年主動接受“摳”文化,主動賦予自己身份標識,自得其樂,也承載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類型構成:多樣而非單一
豆瓣網上的“摳組”文化根據發(fā)帖類型可分為求助類、情緒表達類、交流討論類。
求助帖包括提問帖和監(jiān)督帖。求助提問類的發(fā)帖旨在尋找用最低成本解決生活難題的方法,比如“電飯煲線斷了,求接線的辦法”“總是‘攢小錢、賠大錢’,怎么破”等困境求助,以及名為“摳摳幫-省錢心經”的“摳組”中的“省錢之問”,這類帖子的關鍵詞通常包括“請問,請教,指點,求,幫忙,幫我,救救,能否,為什么”[5]等。監(jiān)督帖是組內成員求助于有著相同訴求的組友,發(fā)起結盟邀請,從而起到互相監(jiān)督的作用,做到節(jié)儉省錢,其典型為“摳門女性敲打會”的“求敲打,求勸退”,具體帖子如《求敲打,想買空氣炸鍋》。
情緒表達類多為吐槽帖。面對一些不愉快的生活瑣事,“摳組”青年在組內發(fā)泄情緒、表達觀點,例如“摳門生活吐槽會”的帖子《舍友帶男朋友住公司女生宿舍,無力吐槽》《過于摳門,以至于找不到對象,糾結》。
交流討論類是“摳組”青年以“摳”會友,交流省錢技巧,分享心得,形成分享者津津樂道、瀏覽者興趣盎然的雙贏愉快氛圍?!皳搁T男性聯合會”“摳門男女省錢組”“酷摳族~摳門上癮”“摳門留學生聯合會”“摳門DIY”等小組就多有此類交流。以“摳得驚奇,摳得藝術,摳得品質”為口號的“摳門家裝聯合會”通過討論,記下裝修和居家布置過程中的苦樂,如帖子《北京裝修經驗帖(獨立設計師+自選工長+自購主材)》。
(三)核心要義:理性而非盲目
“摳組”青年的理性中,第一是務實性,表現在對條件、過程、目標的客觀把握和精準設定上。堅持新節(jié)儉主義的“摳組”青年奉行實事求是精神,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對自己的物質消費有著客觀的把握,拒絕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第二是長遠性?!皳附M”青年選擇暫時克制消費欲望,謹慎管理和規(guī)劃個人的支出和資金,注重儲蓄積累和長遠消費,通過勤儉節(jié)約換取未來更多的選擇權?!跋牒饶滩枨罅R醒”“關閉花唄的第五個月”“0消費第一天,立帖為證”等帖子多屬于此類。鄭州女孩原潔是“喪心病狂攢錢小組”成員,2020年4月,27歲的她和母親一起選購了一套住宅,首付45萬元,其中30萬元是她畢業(yè)4年來的全部積蓄。[6]第三是理智性,主要體現為對不合理的傳統(tǒng)節(jié)儉觀不盲從。例如在囤積物品方面,因受當初經濟水平影響,父輩許多人囤積物品的思維習慣根深蒂固。但如今物質富足、流通便利,過度囤積反而會消耗更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皳附M”青年會區(qū)分必需品與非必需品,從而確定自己的消費決策。“不要買”小組的成員自稱“消費主義逆行者”,他們的閃亮口號是“不盲目跟風,不被消費主義裹挾”,組員會在小組里分享自己買過的“踩雷品”“智商稅品”“偽需求品”等,幫助其他組員省錢、省心。組內設置了一個“不要買”的分享區(qū)域,可分享在“雙十一”等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套路和雷區(qū)。組員“用魔法對抗魔法”,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許多勸消費者“別買”的帖子圖文并茂,足以讓商家的廣告黯然失色,從而降低消費者的購物欲望。
三、“摳組”青年節(jié)儉消費的生成機理
“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7],“摳組”青年是社會歷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極簡主義和環(huán)保主義思潮的涌現、青年追求身份認同的自我需要以及原生家庭的正面影響共同促成了“摳組”青年的出現。
(一)生活理念: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于20世紀60年代首先出現在美國的藝術流派中,在繪畫、雕塑、設計領域逐漸發(fā)展起來,主張簡潔、直觀、清晰等表達特點,后融入生活領域,體現在家居整理術和家裝設計風格上,近年演變?yōu)橐环N主張簡約和質樸的生活哲學。極簡主義即“讓事情變得簡單易懂”,它所追求的避免復雜、追求簡單成為現代社會人們最為推崇的生活理念,與新節(jié)儉主義同向同行。[8]99一方面,極簡主義主張簡化物質生活,青睞該理念的人們的消費觀從“消費至上”轉變?yōu)樽杂X認同節(jié)儉。受此影響,“摳組”青年構建的節(jié)儉行為體現為購物決策中明確的目的性、清晰的實用性。他們會在消費中進行必需品與非必需品的區(qū)分,例如:家里燈泡壞了,不買就會影響生活,這就是必需品;但如果想買個收納盒,則會思考買了它是否會讓家里更整潔,答案是“否”,家里并沒有很多東西需要收納,這就屬于非必需品。添置物品時一定反復確認必要性,只為剛需買單,避免產生更多垃圾。另一方面,極簡主義者避免復雜、追求簡單的生活哲學倡導適度的生活“減法”和“加法”,有助于提升青年的精神境界。簡單生活,認清自己最需要什么,適當放棄無用物品,可減少精神內耗、降低購物欲,把精力、時間、金錢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這種理念恰恰與新節(jié)儉主義的追求多有契合。總之,極簡主義之下的“摳組”青年節(jié)儉行為蘊含著開源節(jié)流、物盡其用的消費觀和“追求簡單”的生活態(tài)度。
(二)綠色理念:環(huán)保主義
環(huán)保主義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拔覀円珜Ш喖s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絕奢華和浪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保?]環(huán)保主義與“摳組”青年所踐行的節(jié)儉觀即“反對浪費”的理性消費本質相匹配,客觀上對新節(jié)儉主義的弘揚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在物欲張揚的社會,難免有人在消費中產生“非必需”的欲求和“非必需”的消費方式,造成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破壞。環(huán)保責任是踐行節(jié)儉的應有之義,自覺承擔環(huán)保義務、踐行低碳生活是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環(huán)保主義在“摳組”青年中深入人心,“摳組”青年踐行光盤行動,騎共享單車綠色出行,使用環(huán)保布袋,開展垃圾分類、節(jié)約用電、少用塑料、舊物改造、換衣換物、公益捐贈等活動?!皳附M”中有一則吐槽帖,吐槽某人因喜歡看書而用公司的A4紙和打印機來對書籍的PDF版本進行打印,“摳組”成員對此評論道:這種行為是貪小便宜的表現,實則浪費資源,與“摳組”精神相悖,是不值得提倡的。還有些“摳組”青年曾經相信素食主義對于環(huán)境保護有益,于是信誓旦旦地成為素食主義者,但這種行為遭到了父母的反對,父母認為,環(huán)保節(jié)儉不應該以犧牲個人健康為代價。確實,“摳組”青年踐行環(huán)保主義的節(jié)儉觀應該理性、適度。新時代的節(jié)儉觀“既不是物資短缺時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節(jié)衣縮食,也不是拒絕享受,去做嚼草根、啃樹皮的清教徒和苦行僧,而是從自身的實際出發(fā),是對傳統(tǒng)節(jié)儉的批判繼承”[8]98。
(三)圈層引力:身份認同
在以商品符號化為主要內容的當代消費文化之下,多種購物“享樂”體驗充斥在青年的生活方式和交往行為中。作為反消費主義的代表,“摳組”青年的節(jié)儉行為是一種“清流”般的消費體驗,已經悄然成為青年獲得自我認同和群體認同的一種方式。這正“契合了馬克思的發(fā)展共同體思想”,而“發(fā)展共同體理念提倡社會本位基礎上的互利共生、共贏的思維方式,強調共同體的各共生單元要通過合作得到優(yōu)化、進化和發(fā)展”。[10]青年群體憑借一致或相似的節(jié)儉觀、消費觀、省錢興趣和社會認知,在豆瓣網上形成了圈層聚攏,加強了彼此的互動、分享和聯接,產生了“摳組”青年的圈層文化?!皳附M”青年會根據自身需求而進入相應的“摳組”圈層,比如負債累累者進入“負債者聯盟小組”,想舊物利用的進入“摳門DIY”。通過話題對比,建構積極的組內認同,組內的人因趣味相投而獲得身份標識,消除被邊緣化的危機?!皳附M”青年通過在“摳組”中的交流而踐行新節(jié)儉主義,并自覺遵守群規(guī),進一步完成自我認同和群體認同,從而獲得社交價值,也在忙碌生活中找到群體溫暖的棲息地,不斷滿足情感需求,充盈精神世界。例如在拼團購物活動中,“摳組”青年借助網絡組建一個團體,基于對節(jié)儉省錢的共鳴而互動分享彼此的省錢妙招,從而獲得歸屬感和成就感。這樣的圈層引力也吸引了許多出于獵奇心態(tài)的青年的關注,這種“摳友小白”覺得“入坑不虧”,就從“獵奇”變成“理解”,最后融入“摳組”青年的大集體,欣賞“摳友”們積極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和有原則、有計劃的生活方式,欽佩他們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品質,進而見賢思齊。
(四)家庭教育:習慣的延續(xù)
自古以來,節(jié)儉就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內容,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倡導的主流消費價值觀。崇尚節(jié)儉也是良好家風的重要體現。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家一戶的家風家訓也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原生家庭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消費觀念和行為,對青年學生影響尤甚,因為學生缺乏自主收入來源,消費要依賴父母。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經濟因素導致的家庭背景會直接影響青年的消費觀念。另外,“去甚、去奢、去泰”的傳統(tǒng)節(jié)儉思想和先前經濟發(fā)展的落后塑造了老一輩省吃儉用的節(jié)儉習慣和觀念。受代際效應影響,很多“摳組”青年的節(jié)儉行為與父母的節(jié)儉教育有著密切關系,青年人在原生家庭中常年養(yǎng)成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很多都源自父母的言傳身教和習慣延續(xù),例如節(jié)約用電、少用塑料、舊物改造、換衣換物、砍價行為、記賬習慣等,這些來自父母的習慣在“摳組”青年中的延續(xù)尤為明顯。
四、結語
“摳組”青年的出現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淵源和社會機理。一方面,“摳組”青年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踐行極簡主義和環(huán)保主義,實現了身份認同,有利于作好財務規(guī)劃,從而有能力解決更為長遠的現實問題。其間也折射出“摳組”青年的生活壓力和精神訴求。面對消費轉型升級帶來的享樂主義和價值虛無主義,“摳組”青年提倡回歸商品使用價值,拒絕成為異化的消費者,體現了他們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艱苦奮斗的價值觀,有助于傳播社會正氣。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非理智摳”的問題,這種問題可能導致性格偏執(zhí)和扭曲,影響青年人的正常人際交往和身心健康成長。因此,我們要辯證看待“摳組”文化現象,分析其存在邏輯和社會影響,對其加以密切關注,并從社會、傳媒、家庭、學校等多個層面給予科學正確的引導。
[參 考 文 獻]
[1] 任杰.節(jié)儉的重新定義:文化話語與“摳組”青年消費實踐[J].中國青年研究,2023(3):5.
[2] 小組搜索:摳[EB/OL].[2023-06-11].https://www.douban.com/group/search?cat=1019amp;q=摳.
[3] 澎湃新聞.當代省錢男女迷惑行為大賞[EB/OL].(2019-09-10)[2023-06-11].https://www.sohu.com/a/340085703_260616.
[4] 大象文娛.女子畢業(yè)9年“摳”出兩套房!從不聚會、撿二手衣穿……當事人:“被罵得手腳冰涼”[EB/OL].(2021-11-01)[2023-06-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189371655870810.
[5] 李睿智,田佳玉,趙悅.網絡學術社區(qū)用戶參與行為的類型及偏好研究[J].情報探索,2022(7):34.
[6] 魏其濛,王豪.這些年輕人開始賽著比“摳”?[EB/OL].(2020-06-19)[2023-06-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9883311885198111.
[7]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9-420.
[8] 賀才樂.為何新節(jié)儉主義在青年中流行[J].人民論壇,2020(32).
[9] 習近平.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9-04-29(2).
[10] 迮韻芳.新節(jié)儉主義的成因及價值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6(20):83.
〔責任編輯:余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