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董小瑩,1985年生,廣西桂林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
摘 要:革命文化題材類課文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革命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提高革命文化題材類課文教學質量,教師要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學習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理解,讓學生在誦讀課文和品析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升華情感,感悟革命先輩的愛國情操和人格魅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境教學;革命文化類課文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16-0054-03
革命文化題材類課文是初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充分挖掘革命文化題材類課文的教學價值,讓學生在學習這一類課文的過程中熟悉中國歷史,培養(yǎng)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語文課標》)指出:要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1]3。革命文化題材類課文內容距離學生當下的生活比較遠,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獲得情感的熏陶。本文以七年級下冊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例,探討情境教學在革命文化題材類課文中的實踐與應用。
一、分析教材和學情,確定教學目標
《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戰(zhàn)士英勇反擊美國侵略軍的英雄事跡。課文通過松骨峰戰(zhàn)斗、馬玉祥火中救兒童、防空洞中的談話三個典型事例,歌頌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的愛國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這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是“家國情懷”,學習要求如下:繼續(xù)學習精讀,注重涵泳品味;把握課文的抒情方式,體會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懷;學習做批注,記下點滴體會。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學情,教師可以確定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教學目標如下:1.學習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的英雄事跡,體會他們的崇高品質;2.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的敘事方式、敘議結合的抒情方式;3.樹立文化自信,傳承發(fā)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下:1.品析關鍵詞句,體會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的崇高品質;2.讀寫結合,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
學生學習了本單元課文《老山界》后,對偉大的長征精神已經有所了解,再學習《誰是最可愛的人》比較容易。由于這場戰(zhàn)爭發(fā)生的年代久遠,因此學生在文本理解、情感共鳴等方面有難度。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感悟中國人民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友好、善良以及寧死不屈的精神品質,掌握課文的抒情方式和寫作方法。
二、結合“題眼”創(chuàng)設情境,快速導入教學
“最可愛”是課文題目的關鍵詞。在生活中,“可愛”一詞通常用來形容兒童天真稚嫩、引人喜愛的行為。情境教學倡導者Brown(布朗)、Collin(科林斯)和Duguid(杜吉德)認為,知識只有在它們產生和應用的情境中才能產生意義,學習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情境中進行[2]。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在生活中理解“可愛”一詞的含義,拓展認知的外延,理解課題的含義。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快速了解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的背景,補充作者寫作的背景,引出“最可愛的人”這個稱呼,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最可愛的人”的內涵,做法如下。
師:你會用“可愛”來形容什么?
生1:小動物。
師:你的著眼點是它的屬性還是外表?
生2:外表。我們也可以用“可愛”來形容人。
師:除了用“可愛”來形容小動物的外形,我們還會在什么時候提到它們“可愛”?
生3:小動物的行為動作,如幼稚、有趣、可笑的行為。
師:也就是說,小動物的行為是“可愛”的。比如,一個人看到路邊有個老奶奶在賣青菜,于是把身上僅有的錢全部用來購買青菜,希望老奶奶能夠早點回家。這個時候,我們也會形容這個人的行為“可愛”,這是為什么呢?
生4:他用心幫助別人,雖然有點傻氣,但是很可愛。
師:也就是他做的這件事情令人感動。在作者魏巍的筆下,就記錄了這樣一群“最可愛”的人。
在分析課文題目的關鍵詞時,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討論題目中關鍵詞的含義,促進學生對“可愛”一詞的理解,為學習課文做鋪墊。
三、創(chuàng)設“紅色講解員”情境,整體感知課文
《2022年版語文課標》在“表達與交流”方面的要求是: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注意表情和語氣,增強感染力和說服力;復述轉述,完整準確、突出要點。[1]15我國“情境教育”創(chuàng)始人李吉林認為,情境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加深理解和體驗。革命文化題材類課文描寫的事件、英雄人物等,離學生的生活比較久遠,學生要理解課文內容,進入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并不容易。在整體感知課文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快速厘清文章脈絡,概括故事內容,復述故事情節(jié),提高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課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紅色講解員”情境:“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71周年,抗美援朝紀念館將舉辦主題展覽活動,假如你是一名講解員,請你結合課文內容和主題展覽活動,給前來參加活動的人員講一個感人的故事,要求故事完整,細節(jié)生動,融入自己的情感?!币瓿伞凹t色講解員”情境任務,學生不僅要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在準備過程中,學生要主動閱讀課文,篩選文本信息,梳理課文脈絡,熟悉課文中提到的三個典型事例,同時勾畫圈點每個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等關鍵信息以及印象深刻的句子,了解“最可愛的人”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初步體會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的品質。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閱讀課文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提高閱讀能力。作為一名“紅色講解員”,學生必須熟悉課文內容,選擇最感興趣的故事進行練習,聲情并茂地給聽眾講述故事。在此過程中,學生鍛煉了演講能力,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四、創(chuàng)設“紅色攝影師”情境,品析語言文字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由教師創(chuàng)設理想的學習情境,學習者自主建構的。在品析語言文字環(huán)節(jié),教師通常是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細致生動的語句進行賞析,很多時候,學生是為了賞析而賞析,忘了語言要為主題服務?!捌肺段恼碌恼Z言,學習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優(yōu)秀品質,傳承抗美援朝精神”是本課教學目標之一。為引導學生品析語言文字,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紅色攝影師”情境:“抗美援朝紀念館正在舉辦征集抗美援朝主題珍貴照片的活動。假如你是當年跟隨志愿軍去朝鮮進行采訪報道的記者,你會用手中的相機拍攝哪些畫面?為什么?”在“紅色攝影師”情境中,學生目標明確,結合課文中的場景描寫,品味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看法。
生1:我會拍攝課文第5自然段松骨峰戰(zhàn)斗結束后的悲壯場面。
師:你希望通過這張照片表達什么呢?
生1:我想讓人們看到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勇無畏。
師:松骨峰戰(zhàn)斗敵我雙方實力如何?戰(zhàn)斗持續(xù)了多長時間?
生1:敵強我弱,敵軍有32架飛機,10多輛坦克,整個戰(zhàn)斗過程持續(xù)了整整8個小時。
師:敵我實力如此懸殊,但是志愿軍卻堅守陣地,是保家衛(wèi)國的信念讓他們變得勇敢。
生2:我會拍攝課文第6自然段中刻著志愿軍戰(zhàn)士名字的紀念碑。
師:你的選材很特別,可以說一說理由嗎?
生2:犧牲的人不計其數,但是活著的人會認真記錄他們的名字,這令人十分感動。
生3:我會拍攝課文第10、11自然段中描寫馬玉祥的場景,因為他不顧一切沖入火中救朝鮮兒童的行為讓人敬佩。
師:課文第11自然段描寫馬玉祥的心理活動,大家先讀一讀,再說一說你讀到了什么?
生4:馬玉祥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
師:是的。他把朝鮮人民當作同胞一樣對待,這是一種國際主義精神。
在“紅色攝影師”情境中,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分析場面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自主選擇想要拍攝的畫面,講述拍攝照片的理由,提高了品析語言的能力,體會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優(yōu)秀品質。
五、創(chuàng)設“紅色朗讀者”情境,在誦讀中升華情感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革命文化題材類課文既有生動的場面描寫,又有飽含深情的議論與抒情。教學這一類課文,教師可以增加朗讀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讓學生選擇喜歡的片段進行朗讀,通過朗讀體會文中的思想情感。
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紅色朗讀者”情境:“中央電視臺《朗讀者》欄目要制作一期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節(jié)目,邀請我們班參加節(jié)目開場朗誦?!墩l是最可愛的人》是眾多反映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文章中的佳作,我們班決定用這篇文章作為朗誦素材,配樂朗誦。請以小組為單位,選出4個朗讀片段,每個小組推選一名同學擔任領誦,從課文中挑選一個齊誦片段。朗誦順序如下:1.4個小組的領誦分別帶領自己的小組成員進行朗誦;2.全班齊誦?!?/p>
在朗讀過程中,有的小組直接選擇課文內容進行朗讀,有的小組先對文中的事例進行分析,再對內容進行梳理、整合,最后創(chuàng)作文本,朗讀文本。創(chuàng)設“紅色朗讀者”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4個小組選擇的朗誦內容分別是:松骨峰戰(zhàn)斗結束后,戰(zhàn)士們與敵人扭打在一塊的場景;馬玉祥的外貌描寫、心理描寫以及作者與馬玉祥的對話(整合文本);作者與防空洞戰(zhàn)士的對話;文章開頭的3個自然段。全班誦讀的內容是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即作者對珍惜普通幸福生活的號召。學生選擇的誦讀片段與語言賞析相對應,這說明,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解讀課文。學生在“紅色朗讀者”情境中朗讀課文,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升華了情感。
六、創(chuàng)設“紅色小記者”情境,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情境教學要以“情”為紐帶,以“思”為核心,以活動為途徑,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可以促進讀寫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課文教學結束后,教師設置寫作環(huán)節(jié)進行拓展延伸,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是寫作的范本,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選擇典型事件體現人物的品質;在敘事中穿插自我敘述與引用被采訪者的話語;敘述、抒情、議論相結合,使文章感情充沛,感人至深。教學時,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課文的寫作特色,讓學生理解作者的精心選材和巧妙組材,掌握通訊的寫作方法,學習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模仿寫作。在學習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寫作手法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紅色小記者”寫作情境:“報社正在舉辦‘誰是當代最可愛的人’征文活動,請你模仿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寫作方法,尋找身邊‘最可愛’的人,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通訊?!痹凇凹t色小記者”情境中,學生作為一名小記者,要挖掘素材,采訪他人,完成寫作任務。學生要完成任務,必須學習課文選材的方法,主動收集材料,思考如何根據主題組織材料,塑造人物形象。這有利于學生學習課文的選材方法和寫作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課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要求學生在情境中朗讀課文、梳理故事情節(jié)、復述故事、品析語言、模仿寫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整體感知課文、賞析語言文字、朗讀訓練、讀寫結合等,體會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崇高品質,掌握了寫作通訊的方法。可見,在革命文化題材類課文教學中,教師利用情境開展教學,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靈動性和趣味性,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熱情,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學會分析革命文化題材類課文的人物形象,傳承革命精神。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鄭靜怡.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21:2.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