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永鳳
提問是一種很常見的教學策略。恰當?shù)奶釂柤饶芗袑W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思考問題,提升其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又能使教師隨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但一些老師卻忽視了提問時最基本的幾個要點:對什么內(nèi)容進行提問,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提問,什么時候提問,導致提出的問題學生不想答、答不出。無法發(fā)揮出提問的作用。下面,筆者將結(jié)合教學實例來說說怎樣在課堂上提出有效的問題。
一、課前提問需“承上啟下”
教師在課前進行提問時可以從“承上”“啟下”兩個方面入手:①問上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對上節(jié)課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回顧,檢驗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②針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設計導入類問題,為學生搭建“腳手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這樣的課前問題能了解學生對上一課的掌握情況,激活學生的已知知識,為新知識的教學作鋪墊,并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開展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一Unit 1的People Of Achievement的教學前,就可以針對上一課,必修三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這一課的語法重點——“情態(tài)動詞”進行提問:Can you distinguish these modal verb?
通過回答這一問題,學生對上一課的知識點進行了復習和鞏固。
除了利用提問來復習上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外,教師還可以從“導入新課”的角度進行提問。本單元的主題是People Of Achievement,課文中介紹了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事跡。教師可以給出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圖片,并向?qū)W生提問:
Who is the woman in the photo?
What is happening in this photo?
What more can you find from this photo?
通過提問,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了屠呦呦因研究發(fā)現(xiàn)青蒿素,解決抗瘧治療失效難題而獲得諾貝爾獎的事跡上來。他們都想知道屠呦呦是怎樣成功的,她的研究有什么樣的價值。
二、課中提問需“有的放矢”
教學過程中的提問要從文本出發(fā),立足主題引導
學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內(nèi)容,梳理文本的框架,幫助學生一步一步地理解文本,從細節(jié)到整體,融會貫通。教師要時刻明確提問的目的,“學生會的,不問”“問了也不會的,不問”“不是問的時候,不問”。不問無效問題,抓住合適的時機提問。
例如,學生在閱讀完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一Unit 1 的People Of Achievement 的Reading and Thinking 部分的文章TU 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后,教師便可提問:
①Where would you most likely find this passage?
A. In a blog.??? B. In a book.
C. In a letter.??? D. In a newspaper.
②Passage like this are often written in ?????and ?????
A. the active voice/ offer many opinions
B. the first person/ talk about feelings
C. both active and passive voices / mostly contain facts
通過回答這兩個問題,學生明確了本文是一篇人物專題的新聞報道,并為在接下來的閱讀中了解專題新聞報道的文本特征做好準備。
接著教師針對文本結(jié)構(gòu)提出問題:Can you anal?ys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學生給出了每段的大意如下:
Paragraph 1:The news about Tu Youyou winning the awar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iscovering artemisinin.
Paragraph 2-3:Tus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discovering artemisinin.
Paragraph 4:Tus comment on hearing the news.
此問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每段的主題句、關(guān)鍵詞等來理清文章框架,定位關(guān)鍵信息。
在學生讀懂文章內(nèi)容和弄清楚文章結(jié)構(gòu)后,教師就要從更高的角度,就文章的主題意義進行提問:What qualities of Tu Youyou are reflected on the road to discovering artemsinin?學生在文中查找相關(guān)事例,總結(jié)歸納了四個詞:crucial vital,committed,patient,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
三、課后提問需“回味悠長”
學生在課后有更多的時間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因此,課后的提問需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給學生以啟發(fā),讓學生在回答問題后仍有“意猶未盡”之感。課后提問一般包含在課后作業(yè)或任務中,教師可以提問的方式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在回答課后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英語水平。
例如,在完成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一Unit 1的People Of Achievement的教學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了人物專題新聞報道的文本特征:導語具有概括性、數(shù)據(jù)具有科學性、標題具有省略性。人物專題類新聞報道的內(nèi)容一般有以下內(nèi)容:
接著教師就可以提問:Can you introduce someone you admire according to the points?這個問題既是課后的拓展延伸,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與屠呦呦有關(guān)的問題,例如:
On February 14th,2016,the “Touching China”2015 Award Ceremony went on the air on CCTV- 1,and TuYouyou was conferred the honorary title“person of the year”.
As one of the crew members,can you write an Eng?lish introduction about Tuyouyou for the TV programme as an award speech to make others hav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her?
這個問題創(chuàng)設了具體的情境:在2015年的“感動中國”節(jié)目中為屠呦呦寫介紹詞。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對屠呦呦的事跡已經(jīng)有所了解,不會無話可說。這樣的提問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概括、整理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課堂上提問的內(nèi)容、方式和時機極其考驗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對教學重點的掌握、對學生學情的分析以及對教學流程的掌控等多種能力。要想提高提問的效率必須從教學的整體出發(fā),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有較強的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