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惠惠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是交流和思維的基本工具。3~6歲幼兒處于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語言教育活動,促進幼兒智力、閱讀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為幼兒設計具有趣味性的語言學習活動,與家長攜手實施教育計劃,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從智力與社交能力兩個角度出發(fā),簡要闡述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具體策略,以期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
一、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一)促進幼兒智力發(fā)展,奠定學科學習基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貫穿于各個領域,也對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幼兒如果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就可以在其他領域的游戲活動中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及實際需求,從而在活動中習得更多知識。同時,在幼兒慢慢講述、表達自己想法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智力也可以得到發(fā)展。
(二)促進社交能力提高,培養(yǎng)良好語言習慣
《指南》提出,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fā)展著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人與人之間進行高效溝通的基礎,也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關鍵。幼兒園是集體生活場所,隨著幼兒語言經驗的豐富,他們可以在日常學習、游戲、生活中掌握正確的社交方法和溝通交流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這有助于幼兒快速適應并融入社會,對幼兒的終身發(fā)展起著積極的奠基作用。
二、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語言環(huán)境,讓幼兒“想說、敢說、會說”
《指南》提出:“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庇變涸谂c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中,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穩(wěn)步提高。環(huán)境對幼兒成長起著隱性教育的作用,教師應遵循《指南》的要求,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想說、敢說、會說,使幼兒逐步增長語言運用經驗、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首先,教師應重視班級閱讀區(qū)的創(chuàng)設,為幼兒提供寬敞、明亮的閱讀空間,營造安靜的閱讀氛圍,打造一個舒適的閱讀區(qū)域,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經驗,從而“想說”。其次,“以游戲為幼兒基本活動”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會說話的環(huán)境”。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置“繪本墻”,讓幼兒觀察墻面裝飾、講述故事,在不知不覺中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敢說”。最后,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發(fā)展需求調整語言環(huán)境。隨著語言學習難度的增加,教師要改變環(huán)境布置,讓幼兒在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中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會說”。
(二)開展多元語言領域活動,讓幼兒“有計劃地說”
語言領域課程活動是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可深度開發(fā)語言領域活動,借助課程活動讓幼兒學會“有計劃地說”。
1.繪本閱讀活動?!吨改稀诽岢觯骸盀橛變禾峁┴S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崩L本閱讀是幼兒語言領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繪本具有文字少、圖畫多、色彩鮮艷、童趣十足等特點,能夠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在語言領域活動中,教師要利用好繪本的教育優(yōu)勢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中班幼兒繪本《一只很餓很餓的小豬》為例,中班幼兒雖然具備基礎語言表達經驗,但在語言表達與講述的過程中,常常出現“語序并列”的問題,部分幼兒講述內容缺乏邏輯性,語言組織能力有待提高。在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閱讀故事,讓他們說說畫面中的元素。在展示繪本封面時,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出問題:“請大家仔細觀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故事的主人公在干什么?”借助問題引導幼兒說出畫面中的內容,如:有一個黃頭發(fā)的小朋友;小朋友坐在紅色的椅子上;小朋友在吃飯;小朋友的嘴巴張得很大;等等。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表述引導他們將各項元素串聯起來,并引導幼兒有序地描述封面所示,如“大家觀察得很細致,封面上有一個黃色頭發(fā)的小男孩抱著玩具,坐在一把紅色的椅子上。桌子上鋪著紅白色格子的餐布,小男孩拿著叉子、張大了嘴巴,準備吃飯”。在后續(xù)的閱讀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采用這種表述方式,可以讓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學會“有計劃地說”,逐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2.主題探討活動。教師要準確捕捉幼兒的學習興趣,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學習活動,激發(fā)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在幼兒語言領域活動中,主題探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活動。通常情況下,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語言能力,為他們選擇一個合適的探討主題,讓幼兒圍繞話題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可將幼兒的興趣點與主題探討活動相結合,在興趣引導下強化幼兒的表達欲望,以實現語言教育目標。
例如,在小班幼兒語言探討活動中,由于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他們對同伴、教師和學習環(huán)境較為陌生,教師需要立足幼兒的學習特點,設計語言活動“自我介紹”,為幼兒創(chuàng)造交流機會,以激發(fā)幼兒的表達興趣。在該活動中,教師可為幼兒做示范,如:“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我家住在××,家中有×名成員,分別是××、××和××?!痹谟變鹤晕医榻B的過程中,教師可實行獎勵機制,為幼兒準備小紅花,以此獎勵每一名完成自我介紹的幼兒。在獎勵機制的刺激下,幼兒會主動地參與主題探討活動,嘗試介紹自己,從而在自由表述中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
又如,大班幼兒處于幼小銜接關鍵期,面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語言經驗豐富,他們能較為準確地說出自己的猜想、假設。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語言探討話題“我心中的小學”,讓幼兒分享自己對小學生活的理解、想法,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自主表達,使幼兒在探討活動中強化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有計劃地說”。
(三)語言教育融入一日生活,讓幼兒學會“準確地說”
《指南》提出:“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的內容,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3~6歲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發(fā)展階段,他們難以理解抽象、復雜的概念和定義,教師應借助生活情境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幼兒園一日生活包括保育與教育兩個方面,涵蓋幼兒的生活環(huán)節(jié)與課程學習。教師可立足幼兒一日生活,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工作融入其中。
從保育角度出發(fā),教師可利用生活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設語言表達契機,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在幼兒清晨入園、下午離園時,教師可以將“打招呼”與“道別”作為教育契機,讓幼兒學會正確打招呼、禮貌與人道別的方式。如在幼兒清晨入園遇到同伴和教師后,引導幼兒大聲講出“早上好”;在下午離園時,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教師道別。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利用一些常見的生活現象實施語言教育。如在列隊回班級時,部分幼兒東張西望,不小心撞倒了前面的同學。教師可借助這一現象提出問題,如“如果大家排隊走路時沒有認真看路,會發(fā)生哪些情況?這樣做對不對?我們應該怎樣做?”,結合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語言討論話題,讓幼兒邏輯清晰地說出“意外情況發(fā)生的因果關系”。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與組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他們能準確地說出自己的看法與觀念,從而達成語言領域的培養(yǎng)目標。
從教育角度出發(fā),教師作為幼兒語言學習的引導者,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多個語言學習環(huán)節(jié),為他們提供更多有效的語言運用機會。兒歌教學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借助兒歌強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穿衣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帶領幼兒誦讀《穿衣歌》,利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經驗;在用餐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帶領幼兒誦讀有關用餐禮儀的兒歌,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通俗易懂的兒歌學習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在飯后散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帶領幼兒誦讀經典作品,如《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guī)》等,利用教育活動豐富幼兒語言知識儲備。
(四)教師攜手家長共同教育,讓幼兒能夠“積極地說”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關注幼兒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種發(fā)展?jié)撃芎筒煌l(fā)展障礙,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痹谟變撼砷L過程中,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同等重要。教師與家長加強溝通交流,能更加準確地了解幼兒的成長問題及發(fā)展狀態(tài)。教師與家長要樹立“合作共贏”的教育理念,將“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作為共同目標,通過實施相同的教育計劃,讓幼兒勇于表達、善于講述,從而“積極表達”。
例如,在幼兒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利用班級群向家長簡單介紹幼兒的一日生活,讓家長了解幼兒所學內容;在幼兒放學回家后,家長可采取“閑聊”的方式引導幼兒自主講述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如“今天在幼兒園做了什么事情?吃了什么水果?玩了哪些游戲?最喜歡和哪個小伙伴一起玩?”等。結合教師的分享,家長引導幼兒組織語言,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的討論空間,在交流中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
另外,家長還可結合幼兒所學內容提出引導性問題。例如,教師向家長分享幼兒今日學習的兒歌、故事后,家長可以提出引導性的問題,如“今天學習了什么兒歌?請你和我分享一下好嗎?”,引導幼兒回顧所學內容,在復述過程中再次強化記憶。在幼兒分享結束后,家長要給予幼兒積極的回應,如:“哇!你可真聰明!這首兒歌真是太有趣了,我們回家后和其他人再分享一下吧!”家長的鼓勵可讓幼兒產生學習成就感,在回家后主動向家中其他家庭成員展示自己學習的內容。在自由表達的過程中,幼兒的積極表達意識得到強化,語言表達能力也隨之提高。
結語
要想讓幼兒形成良好語言表達能力,在開展課程活動時,教師要讓幼兒學會有目的、有計劃地說;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幼兒學會準確地說,讓幼兒形成積極表達意識。教師與家長要利用好幼兒成長的關鍵期,立足幼兒發(fā)展合理制訂教育計劃,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穩(wěn)步提高,為幼兒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樂慧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