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雯,陳會慧,孫楊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蘇鹽城 224000
尿路感染是臨床常見的泌尿系感染性疾病,主要因機體免疫力下降,病原菌侵襲泌尿系而誘發(fā)原發(fā)性感染或繼發(fā)性感染[1]。若未及時治療,病情常會發(fā)展為慢性感染,嚴重者甚至會損害腎功能,影響患者生命安全[2]。尿液檢查時多采用尿液干化學、尿沉渣檢測等,前者檢測時間短,準確率高,但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假陽性、假陰性屢見不鮮[3];尿沉渣檢測有著較高的有效率及精密度,但因尿液成分復雜,假陽性高[4]。中段尿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是診斷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據,當單種細菌菌落數量超過105CFU/mL時,可能為感染,若連續(xù)3次均為105CFU/mL,可判定為尿路感染[5]。因此本文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尿培養(yǎng)診斷,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齡30~78歲,平均(53.51±4.29)歲。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入組患者存在尿路刺激征,如尿頻尿急、尿痛,腎區(qū)疼痛等;②尿液標本未被污染;③患者對本研究具體事宜知曉同意,并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③有局部或全身感染、惡性腫瘤、免疫缺陷者;④診斷前服用抗生素者;⑤因性病導致的尿路感染者。
尿培養(yǎng):在采集患者尿液標本時,先對外陰部或尿道口進行清潔,留取中段晨尿10 mL,置于一次性無菌尿杯內,采集尿液樣本后的2 h內送檢。期間注意保護標本未被污染,取尿液樣本10 μl,接種在血瓊脂及麥康凱平板,用5%二氧化碳(CO2)進行培養(yǎng),時間為18~24 h。若無細菌生長,延長培養(yǎng)至48 h。若懷疑為特殊病原菌感染,比如厭氧菌、淋病奈瑟菌等病菌可分別選擇厭氧培養(yǎng)、GC瓊脂培養(yǎng)等,再用5%CO2進行培養(yǎng),時間為48 h。當培養(yǎng)出超過2種的可疑菌落,可進行第二次尿培養(yǎng)。
結果判定:參照美國《臨床微生物手冊》[6]第11版判定尿培養(yǎng)結果,單種細菌菌落數量連續(xù)3次測量均超過105CFU/mL時,則為尿路感染;若單種細菌菌落數量為104~105CFU/mL時,需要根據患者臨床表現進行評估,判定是否為尿路感染。
①分析尿培養(yǎng)對尿路感染的診斷價值,以臨床綜合診斷(臨床表現+尿培養(yǎng)+尿生化檢驗+實驗室指標等)為金標準,分析其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與陰性預測值。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②分析尿培養(yǎng)與金標準對尿路感染診斷的Kappa值,0.41~0.60表示中等的一致性,0.61~0.80表示高度的一致性,0.81~1幾乎完全一致。③分析尿培養(yǎng)對上尿路、下尿路感染的檢出率。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例數(n)和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一致性采用Kappa值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0例疑似為尿路感染患者經臨床綜合診斷為尿路感染82例(82.00%),尿培養(yǎng)診斷尿路感染80例(80.00%),但其中存在2例假陽性,即確診為78例,以臨床綜合診斷作為基值,占95.12%。尿培養(yǎng)診斷尿路感染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與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5.12%、88.89%、94.00%、97.50%、80.00%。見表1。
表1 尿培養(yǎng)對尿路感染的診斷價值(n)
尿培養(yǎng)與臨床綜合診斷對尿路感染診斷的Kappa值為0.805,表示一致性高。
經臨床綜合診斷,上尿路感染36例,下尿路感染46例;經尿培養(yǎng)診斷,上尿路感染36例(100.00%),下尿路感染42例(91.30%)??偡下蕿?5.12%。
尿路感染是因病原菌在尿路不斷生長、繁殖所誘發(fā)的感染性疾病,全球每年發(fā)生尿路感染的人次高達1.5億,有40%~50%女性曾患過尿路感染[7-8]。當前臨床診斷尿路感染的方法較多,比如尿涂片鏡檢、尿干化學檢測、尿沉渣等,但每種方法均有一定局限性,為了快速篩查尿路感染,使臨床醫(yī)師能盡早做出診斷與治療,減少不必要的檢查,以此提高抗菌藥物的使用準確率[9]。
尿培養(yǎng)是臨床診斷尿路感染的主要方法,一般選取清潔中段尿液進行細菌定量培養(yǎng),可檢出細菌菌落,并能分辨細菌類型[10]。本研究發(fā)現,100例疑似為尿路感染患者經臨床綜合診斷為尿路感染82例(82.00%),尿培養(yǎng)診斷尿路感染80例(80.00%),尿培養(yǎng)診斷尿路感染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與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5.12%、88.89%、94.00%、97.50%、80.00%,診斷尿路感染的總符合率為95.12%,說明采用尿培養(yǎng)診斷尿路感染具有高度的臨床價值,可提高尿路感染的檢出率,并能分辨上尿路和下尿路感染。一般上尿路感染分為輸尿管炎、腎盂腎炎,下尿路感染分為膀胱炎、尿道炎,不同尿路感染的治療也存在差異,比如上尿路感染主要是來自血液或肺部等原發(fā)病灶誘發(fā)的感染;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腸道細菌的逆行感染[11]。因此采用尿培養(yǎng)進行診斷,對尿液細菌進行定量培養(yǎng),單種細菌菌落數>105CFU/mL可能為感染,若連續(xù)3次檢測尿液標本菌落數>105CFU/mL即高度懷疑為尿路感染[12]。因此采用尿培養(yǎng)能夠提高尿路感染的檢出率,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在一致性分析中,經Kappa值分析,分析尿培養(yǎng)與臨床綜合診斷對尿路感染診斷的Kappa值為0.805,說明采用尿培養(yǎng)診斷尿路感染,一致性高。李繼芬等[13]研究發(fā)現305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養(yǎng)病原菌檢出率為86.89%。史柏強等[14]調查2016—2019年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總體發(fā)病率為33.6%。因此尿路感染是住院患者常見情況,而采用尿培養(yǎng)可提高其診斷率。但尿培養(yǎng)時,從標本采集到報告發(fā)出時間在2~3 d,耗時耗力,陽性率低;同時其對培養(yǎng)條件的要求高,環(huán)境干擾大,故而難以實現快速診斷,無法使患者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故需要臨床進一步探討;另外尿培養(yǎng)診斷尿路感染時,對復數細菌生長或細菌無顯著生長無明確的診斷意義,通常尿路感染主要是單種菌株感染所致,若出現復數細菌培養(yǎng)結果,可能是陰道,或尿道口等部位微生物污染所致;但上尿路感染多見復數細菌生長,因此僅用單一細菌檢測,臨床診斷受限[15-16]。
綜上所述,尿培養(yǎng)診斷尿路感染的臨床價值高,可對上尿路和下尿路感染進行定位診斷,一致性高,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但因尿培養(yǎng)時間長,且單一閾值評價難以適應臨床需求,故需要臨床結合患者具體情況,規(guī)范送檢標本,及時進行準確診斷,從而提高患者臨床診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