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鋒
【摘 要】確立“讓勞動教育做出來”的理念,通過有效的任務設計來提高勞動教育的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設計具有真實情境的任務,讓學生在科學的課堂管理中人人想做事、個個會做事、事事都能做成,在“做成事”的過程中實現(xiàn)勞動課程的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關鍵詞】勞動育人 任務設計 勞動品質
崔允漷教授指出,核心素養(yǎng)就是能做事,“關鍵能力”指能做成事,“必備品格”指習慣做正確的事,“價值觀念”指堅持把事做正確,“事”就是“任務”。提高勞動教育的課堂教學效率,可以確立“讓勞動教育做出來”的設計理念,通過有效的任務設計,讓學生在科學的課堂管理中人人想做事、個個會做事、事事都能做成,在“做成事”的過程中實現(xiàn)勞動課程的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一、任務驅動:想做事的動力
“想做事”,是解決學生學習動力的問題。勞動教育強調讓學生直接體驗和親身參與,注重動手實踐、手腦并用、知行合一、學創(chuàng)融通,倡導“做中學”“學中做”,激發(fā)學生參與勞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具有“想做事”的思想才能想方設法去“做成事”,所以任務驅動的起點便在于激發(fā)學生想做事的動力。抓住學生自身的生存需求、生活需求、生命需求,設計不同的任務角色、任務情境,可以使學生自然地產生內在的學習需要,自覺地進入任務情境,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做事”做的是“自己的事”,是學生自己選擇的任務,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與主動性。
(一)生存的需求
生存,就是生活存在,通常指生命系統(tǒng)的存在和生長。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都有每個階段的生存需求。根據(jù)學生不同階段的生存需求設計任務驅動,可以使學生重新認識自我,逐漸培養(yǎng)學生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能力。
例如,“釘紐扣”一課可以這樣進行任務設計: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有沒有遇到過當你想出去和小伙伴們一起參加活動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衣服上的紐扣掉了這樣的情況呢?此時,你有什么感受與體會?是啊,衣服扣上了紐扣,既可以給我們保暖,又可以使我們保持儀表整潔。面對這樣的情形,你現(xiàn)在最想學會的本領是什么?釘紐扣也有很多的學問呢,怎樣才能讓我們釘?shù)募~扣既結實又美觀呢?讓我們趕緊來學一學怎樣釘紐扣吧!
(二)生活的需求
生活是生命的存在事實,是生命的表現(xiàn)狀態(tài)和直接表達。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的生活體驗也應該是多彩的,充滿新奇,充滿樂趣,充滿活力。針對學生的生活需求設計任務驅動,可以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
例如,“3D眼鏡”一課可以這樣進行任務設計: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影嗎?你們去電影院看過3D電影嗎?在觀看3D電影前,影院的工作人員都會給你一副3D眼鏡。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佩戴3D眼鏡觀影時,電影的畫面會變得更清晰、立體,仿佛身臨其境,不佩戴的話畫面就會非常模糊。有的同學就會發(fā)出感慨:要是我們在家也能看上3D電影,那該多好呀!今天,就滿足大家的愿望,讓我們一起來了解3D眼鏡的工作原理并自己制作一副3D眼鏡吧!
(三)生命的需求
人的生存離不開勞動,人在勞動過程中不但完成了對勞動對象的改造,更鍛造了人的生命并賦予其各種能力、精神、情感和品質。根據(jù)生命的需求設計任務驅動,可以使學生不斷累積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各種各樣的職業(yè)”一課可以這樣進行任務設計:小朋友們,在我們上學的路上,經(jīng)常會在路口或者紅綠燈處遇到一位辛勤工作的叔叔。你知道這位叔叔是干什么的嗎?說對了,他的職業(yè)是交通警察。你們還在哪里見到過交通警察呢?交警叔叔們很辛苦,無論刮風還是下雨,他們都不能離開自己的崗位,他們維持交通秩序,保障行人和車輛的安全,保障城市交通的暢通。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從事著各式各樣的職業(yè),你還知道哪些不同的職業(yè)呢?這些工作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二、任務清單:學做事的支架
“學做事”,是解決學習能力的問題。勞動教育注重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需求出發(fā),親歷情境,親手操作,親身體驗,經(jīng)歷完整的勞動實踐過程,避免單一、機械的勞動技能訓練,避免簡單的勞動知識講解,避免缺少實踐、過于泛化的考察探究。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任務清單”,為學生搭起學做事的支架,引導學生通過設計、制作、試驗、探究等方式獲得豐富的勞動體驗,習得勞動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感悟勞動價值,培育學生的勞動精神。
(一)資源清單
資源包括教學材料、支持系統(tǒng)、學習環(huán)境,以及其他能幫助個人有效學習和操作的任何因素。勞動是很常見、平凡的,然而其中蘊含的知識、情感和品質大多數(shù)人卻并不熟悉。在勞動教育中,可以充分發(fā)掘校內外資源,大力整合學校、家長、社會三方資源,協(xié)調校內校外勞動基地活動,豐富勞動實踐的內容和形式。根據(jù)勞動任務來選擇相應的資源,設計資源清單,必會為“學做事”做好充分的準備。
例如,教學“剪出幸福年”時,可以充分利用以下資源(見表1):
(二)工具清單
勞動教育是一門實踐課程,必須讓學生動手操作起來。要根據(jù)勞動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工具清單,設施器材備齊了,勞動教育才會真正落地生根,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學生參與的興趣也會更加濃厚。
例如,教學“塑絲毽子”一課時,就可以設計以下材料和工具清單(見表2):
又如,教學“洗碗筷”一課時,選用合適的勞動工具,可以設計以下工具清單(見表3):
(三)策略清單
勞動教育中,教師要全方位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經(jīng)歷體驗的過程,積極地參與思考的過程,這樣才會形成經(jīng)驗。因此,依據(jù)教育過程中的核心知識與能力,根據(jù)學生的學情,設計相應的策略清單,可以為學生“學做事”搭建支架。
例如,在教學“十五巧板”一課,學生剪十五巧板紙時,可以設計以下策略清單(見表4):
三、任務成果:做成事的表現(xiàn)
從“想做事”到“學做事”,最終實現(xiàn)“做成事”。任務成果的設計,體現(xiàn)了學生做成事的表現(xiàn),可以是勞動知識、技能的掌握,可以是可視的勞動成果,也可以是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勞動品質和勞動精神的養(yǎng)成等。
(一)關鍵技能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根據(jù)“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設置了十個任務群, 每個任務群由若干項目組成。那么,學生就會在勞動教育“想做事”“學做事”“做成事”的過程中,培養(yǎng)許多技能:任務群“家用器具使用和維護”,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使用和維護家用器具的技能;任務群“烹飪與營養(yǎng)”,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勞動生存、生活自理能力;任務群“工業(yè)生產勞動”,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家用電器的規(guī)范使用”一課,學生學習了規(guī)范使用電視機和微波爐的方法后,教師可以根據(jù)看懂說明、規(guī)范使用、安全操作這三個能力點設計任務:安全規(guī)范地使用電飯鍋、電水壺、電吹風等電熱器具,看懂說明,了解它們的使用規(guī)范和注意事項,安全操作。
(二)可視成果
同樣是“烹飪與營養(yǎng)”這個任務群,每個學段都有不同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開展“我會做早餐”“廚房新人秀” “小小煮廚”“百變水果秀”等活動,將學生的制作成品現(xiàn)場展示出來,或者通過拍照、拍視頻的方式將學生勞動成果展示出來。學生在互相觀摩學習的過程中,既可以獲得勞動的成就感,又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其勞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其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的觀念。
(三)問題解決
任務群的設置,預見了“做成事”的結果,其中的一個方面就是問題的解決。例如,學完“立體賀卡”后,學生學會了親手制作精美的立體賀卡,可以在爸爸媽媽生日的時候送給他們;又如學完“傳統(tǒng)工藝制作”后,學生學會了剪紙團花、拉花彩練和插接掛飾等民間工藝,就能夠自己動手美化生活,營造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
遵循學習邏輯、學科邏輯及生活邏輯,確立“讓勞動教育做出來”的設計理念,有效地進行任務設計,讓學生人人想做事、個個會做事、事事都做成,那么,每個學生都會在“想做事”“學做事”“做成事”的勞動教育過程中健康成長,幸福成長!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冰心愛心精神下課程群建構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為D/2018/02/287)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