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艷秋
在落實新課程標準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下,中考化學試題將更加注重考查同學們的綜合能力。同學們在考試中出現錯誤的原因,主要是知識點混淆疏漏、書面表達欠缺、綜合能力不夠。下面我們結合中考試題,談談如何復習才能提升成績。
一、注重探究,強化能力
例1 (2020·遼寧·沈陽·節(jié)選)【探究一】溶解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實驗所加試劑及用量如圖1,將分液漏斗中的水全部加入試管后,立即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此時觀察到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由此小明得出“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放出熱量”的結論,你是否同意小明的結論并寫出你的理由。
錯因分析:本題改編自滬教版教材下冊28頁第3題,原題是利用圖2所示裝置,分析向試管中的水中加入某種物質后,U形管內紅墨水液面變化。丟分的原因是思維定式,沒有發(fā)現題目間的差別。
答案:不同意(或否),加入10 mL水后試管中的部分空氣被排出,也會使U形管中的液面左低右高,無法得到小明的結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提分策略:中考試題常通過加工重組、改頭換面、變形裝置等方式,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考查知識點。答題時要認真審題,避免慣性思維。平時訓練時,也要嘗試通過改變題目的某一條件、數據,多角度考慮問題,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例2 (2022·云南·昆明)下列實驗方案設計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檢驗某物質中是否含有[Na2CO3] 加入足量稀鹽酸,觀察是否產生氣泡 [B] 分離木炭粉和鐵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過濾,洗滌,干燥 [C] 除去[O2]中混有的[CO](質量比為[1]∶[1]) 先通過灼熱[CuO],再通過足量[NaOH]溶液,干燥 [D]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足量[NaOH]溶液,過濾,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稀鹽酸 ]
錯因分析:此類試題答錯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明確實驗目的以及沒有掌握好實驗方法。
(1)沒有注意除雜(或提純)與分離的不同,B項加入足量稀硫酸,鐵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氫氣,木炭不能與稀硫酸反應,過濾、洗滌、干燥后能分離出木炭,但無法分離出鐵粉。
(2)除雜時所選方法不當,原理錯誤,C項一氧化碳和氧氣的混合氣體在通過灼熱[CuO]時可能會發(fā)生爆炸。
(3)D項操作錯誤,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稀鹽酸,最終得到的是氯化鈉溶液。應向濾渣中加入適量稀鹽酸,將氫氧化銅轉化為氯化銅。
答案:A
提分策略: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要透徹理解原理,結合實驗目的分析判斷。解題時注意除雜(或提純)與分離的不同。在物質除雜或凈化時,應遵循 “不增、不減、易分、復原”的基本原則,設計方案常采用以下兩種方法:(1)轉化法:將雜質轉化為主體物質,可簡記為“化敵為友”;(2)吸收法:選取某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可簡記為“斬草除根”。
二、注重情境,體現應用
例3 (2022·山東·煙臺·節(jié)選)2022年4月16日,在“天宮”載人空間站執(zhí)行[6]個月長期駐留任務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東風著陸場,將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航天員送回了闊別已久的祖國大地。
(1)火箭助推器采用的是液氧煤油發(fā)動機,點火時煤油(主要成分為[C12H24])發(fā)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空間站艙段建造使用的新型鋁基碳化硅復合材料是由顆粒狀的鋁和碳化硅([SiC])復合而成。制取[SiC]的反應為SiO2 + 3C [點燃] SiC + 2CO↑。關于該反應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
A.此反應的基本類型是置換反應
B.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均未發(fā)生變化
C.此反應中[C]是還原劑
錯因分析:本題情境新,材料較陌生。出錯原因:(1)反應物和生成物寫錯,漏寫反應條件,忘記配平或配平錯誤;(2)對化學概念掌握不牢,判斷錯誤。
答案:(1)C12H24 + 18O2 [點燃] 12CO2 + 12H2O (2)C
提分策略:對陌生題要做到讀懂題意,學會類比和聯想,運用所學知識和題中信息一定能找到答案。
三、注重細節(jié),準確表達
例4 (2021·沈陽·節(jié)選)(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
(2)鉆石是打磨過的金剛石。構成金剛石的微粒名稱是。
(3)如圖4實驗是先向試管中加入一小段打磨過的鎂條,然后加入,待反應停止后再向試管中加入銅片,發(fā)現銅片表面沒有變化,由此可證明活動性順序是Mg > H > Cu。
錯因分析:(1)化合價沒寫“ + ”號,寫成“1”或“正1”;(2)寫成“原子”或“炭原子”;(3)漏寫“過量的”,答案寫為“濃硫酸、硝酸”“過量的HCl”或寫錯字。
答案:(1) + 1 (2)碳原子 (3)過量的稀鹽酸(或稀硫酸)
提分策略:(1)書寫規(guī)范,表達完整,表述中要有具體物質。
(2)專有名詞不能寫錯別字,如“石蕊”“飽和”“長頸漏斗”“錐形瓶” “過濾”“吸附”“元素”“中和反應”及“炭”和“碳”的使用,要多加注意。
(3)填空時看清楚要求,明確要填寫的是“元素符號”“序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名稱”還是“俗稱”。
(4)表述清晰嚴謹,區(qū)分“白霧”與“白煙”、“光”與“火焰”、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
(作者單位:遼寧省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