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秋云
敘事并非對課堂教學過程的簡單敘述,而是教師通過系統(tǒng)化方式將教學過程展示出來,對于課堂環(huán)境進行記錄,并對教學過程進行例行思考。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整本書閱讀教育敘事的有效運用,需要遵守特定原則及注意事項,巧妙運用敘事策略,探索整本書閱讀教學高效路徑。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育敘事的應用要將學生主體原則體現(xiàn)出來,學生屬于課堂重要主體,情境創(chuàng)設極為重要。語文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閱讀過程,獲得閱讀啟示和學習體驗,充分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將學生活動作為主要軸線,完成課堂教學流程的記錄,為后續(xù)教學提供指導。無論是教學情境的設置,還是課堂問題拋出都需要從學生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角度出發(fā),從多個方面對于學生進行引導,使其通過自主學習獲得閱讀體驗,提高思維品質。
比如《鄉(xiāng)土中國》閱讀過程,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思考:“談一談針對鄉(xiāng)村生活的想象場景?!痹谡n堂上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學生能力的引導,教育敘事也需要從學生認知能力出發(fā),將其理解閱讀內容為最終目的。同樣《紅樓夢》內容的講解,從作品本身來看,在事件呈現(xiàn)、人物關系梳理等方面描寫更為復雜,所以,教育敘事的應用,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更為全面的教學情境。在教育敘事階段,教師應遵循以生為本理念,讓學生在情境當中思考。比如《鄉(xiāng)土中國》,導入階段教師讓學生聯(lián)想鄉(xiāng)村社會圖,根據(jù)聯(lián)想內容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優(yōu)化教學設計,可以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在課堂教學階段,盡可能將學生接受能力考慮其中,最后對敘事方法全面回顧,力求不斷優(yōu)化課堂內容。
整本書閱讀是對文本信息的整體閱讀,閱讀時間較長,閱讀行為也難以一蹴而就,所以閱讀計劃的制定十分必要。部分時候可能由于時間跨度問題對于學生記憶力產(chǎn)生影響,甚至導致其遺忘所閱讀過的內容,對于文本信息產(chǎn)生認知偏差。在學生參與整本書閱讀過程當中,還需要對前期閱讀信息進行全面回顧,保證閱讀內容能夠緊密關聯(lián)。整本書閱讀要求教師選擇碎片化思維,將文本內容的整體性突出。學生從整本書內容出發(fā),對于作品形成完善的認識。同樣,整本書閱讀與階段性學習過程,閱讀目標的設定要逐層深入,學生閱讀期間,教師做好引導工作,為其制定讀前規(guī)劃,應用讀中指導和讀后總結措施,幫助學生關聯(lián)前后文信息。
教師還需要關注文本內容的整體性,梳理文本觀點,引領學生對于前期學習內容進行回顧,帶領其反思后續(xù)教學內容,保證學生所學習的內容前后銜接合理。敘事文本要將時間、意義等信息要素體現(xiàn)出來,由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全面記錄,分析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根據(jù)前后關聯(lián),深入思考。同時還可通過敘事文本,對于課堂行為進行重現(xiàn),多角度描述整本書閱讀內容,參考敘事文本,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問題。
整本書閱讀、研討屬于課堂的教學重點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引領學生誦讀全書,運用勾畫、圈點多種方式,學生能夠讀懂閱讀內容,通過對全書大綱全面梳理,將內容提要制作出來。通讀全書有助于學生提前瀏覽全文,獲得本書概況,而梳理階段則是學生能夠讀懂書籍的關鍵所在,了解其中情節(jié)出現(xiàn)的前因后果,對照前后文提煉文章思想,讓整本書閱讀教學能夠高質量開展。敘事屬于對教學過程的全面描述,從某一方面來講,也可以將閱讀文本、敘事文本視為一個整體,利用整本書閱讀和敘事文本之間的結合,二者相互促進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內容。
教育敘事當中既要包含全面的事例,又要包含教師對于教學過程的反思,還要體現(xiàn)出教學理論的運用和教學實踐的生活。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方面,教師需要保證敘事內容的針對性,注重敘事邏輯,避免敘事隨意對于敘事邏輯順序產(chǎn)生影響,確保教育敘事存在時間、意義方面的關聯(lián)。因為教育敘事是在特定時間范圍之內發(fā)生的教學事件。
從時間范圍角度分析,教師對于整本書閱讀教學敘事,要從整本書閱讀開始,到教學過程,再到評價過程,最后將教學過程逐漸完善,包含整本書教學全程,也可以將敘事內容側重于對課堂典型事件的描述。在敘述過程,時間線的設定可以選擇順序、倒敘或者插敘等方式,保證特定時間段之內,教育敘事對于學生來講具有啟發(fā)和引導作用。教師敘述教學過程階段,也要關注事件前后之間的關聯(lián),啟發(fā)學生思維。
在敘事案例的選擇方面,要具備典型性,教育敘事要關注教學過程具有啟發(fā)性的事件。比如典型作品當中的人物信息識別,或者學生課堂表現(xiàn)情況,選擇能夠對教師教學帶來啟發(fā)的內容進行重點敘述。具體而言,教師在選擇敘事案例階段,可以選擇具有參考性的敘事內容,讓敘事案例能夠為整本書教學過程提供參考,對于其他教學產(chǎn)生影響,從橫縱的角度出發(fā),分析教育敘事對于教學過程產(chǎn)生的影響,教師也可從典型事例當中選擇有針對性的內容進行敘事。
教師對于整本書閱讀教學展開教育敘事,反思活動必不可少,教師通過回顧課堂教學內容,深入了解教學過程,判斷敘事行為可否對后續(xù)教學實踐提供指導,反思階段力求將真實課堂情況展示出來。因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雙向互動過程,所以由互動產(chǎn)生的教學行為是教育敘事重點。在教學反思階段,教師要忠于事實,基于課堂教學邏輯,從讀內容深層含義完成反思教學。所謂忠于事實就是保證教育敘事材料源自整本書閱讀內容,不可出現(xiàn)捏造事實情況。
例如《鄉(xiāng)土中國》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單純利用書本介紹這類模式化內容無法調動學生興趣。而教學過程,教師先要求學生閱讀導讀內容,相互討論,在討論當中給出反饋,或者通過例句理解論證方式,都能夠達到活躍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及時調整整本書閱讀導入環(huán)節(jié),選擇符合學生認知能力和興趣特征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反饋,了解其課堂與教學行為的看法,逐漸優(yōu)化或者修改教學設計。
在回顧階段,教師要明確意識到自身教學過程存在的不足之處,指出問題,即導入環(huán)節(jié)未選擇有效方式來調動學生閱讀興趣,注意反思階段教師不得出現(xiàn)掩蓋教學情況的行為或者想法,而是應該在敘事文本當中將課堂情況真實記錄。整本書閱讀屬于單元教學,教學過程可能持續(xù)1至2個學期,閱讀時間相對較長,要求學生能夠夯實基礎,預防后期閱讀出現(xiàn)障礙,教師要關注學生課堂反饋,根據(jù)學情對于課堂教學氛圍進行調節(jié)。教育敘事要基于教學事實而展開,觀察學生聽課以后的真實反應,增強敘事文本的實用性。
綜上分析,在全新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整本書閱讀教育敘事策略的應用,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敘事中心,尋找敘事過程閱讀文本之間關聯(lián),體現(xiàn)出敘事內容重點,注重敘事、反思的融合應用,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優(yōu)化提供支持。
[本文系江蘇省宿遷市教育學會“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情境任務的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研究”(XHZD2021-015)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江蘇省宿遷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