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靖 蔣藹瑜 林燕玲
關鍵詞:自我認識;積極心理品質;自我賦能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21-0043-03
【活動理念】
自我認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初中階段,應幫助學生加強自我認識,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而學會挖掘自身的內在優(yōu)勢力量是自我認識的重要方面。積極心理學家塞里格曼提出,人類有六大美德和二十四項積極心理品質,對青少年的成長具有重要價值:有助于青少年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者和自己未來的描繪者。本課設計了自我探索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自我認識,并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引導學生逐步建立積極的自我認識,挖掘內在能量。
【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自我、了解自我,認識自我積極的品質。
2.提升積極的自我體驗。
【活動重難點】
重點:在活動中探索自我,深化自我認識。
難點: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自我的積極品質,形成積極的自我認識。
【活動方法】
教法:講授法、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等。
學法: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活動準備】
課件,自我探索任務單,“我的摘星圖”任務單,彩筆。
【活動對象】
七年級學生
【活動時長】
40分鐘
【活動過程】
一、導入階段:真假預言家
(一)活動:心理測試
師:網上的一些“心理大師”推出了“看透你”活動,據(jù)說能百分百預測出你是怎樣一個人?,F(xiàn)在,請你不帶任何雜念,凝視屏幕,憑直覺選出一張最吸引你的圖片。(教師出示四張圖片,圖片源于OH卡)
A.你能進行自我反思。只要是你想做的事情,你都能做好。但是,你有時會懷疑自己做的決定是否正確,經常覺得自己的才華沒有全部發(fā)揮出來。
B.你能獨立思考,不會全盤接受別人給的建議。你有時外向,有時內斂謹慎,有時喜歡自己發(fā)呆、思考。你希望能在別人面前表現(xiàn)好,但有時會緊張和害怕。
C.你在意他人的感受,習慣為他人著想,希望能為他人做一些事,但現(xiàn)實不允許你總是這么做,有時還會被人誤解。每當這時,你就會覺得委屈,不被理解。
D.你討厭虛偽做作,喜歡與真誠的人交往;對人用情,渴望與人結交朋友。
(二)討論與分享
師提問:同學們,剛剛做的心理測試準嗎?準在哪里?不準在哪里?網絡上的“心理大師”可信嗎?
生1:我認為這個測驗不準確,因為四個解釋都挺像我的,并沒有準確揭示我的性格。
生2:其實四張圖片我都不喜歡,我不知道這些圖片有什么含義。只是因為必須選一個,所以我才選擇的。我覺得這些解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可以的,所以我覺得網絡“心理大師”不可信。
師:網絡上的一些偽心理學測驗、星座測評,是利用了心理學中的一個知名效應——巴達姆效應,即通過一些十分模糊、普遍、放諸四海皆準確的人格描述,讓人們認為這十分準確,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
師小結:所謂的“心理大師”和“星座專家”是無法預測我們的性格的,最了解我們的人是我們自己。這節(jié)心理課上,我將帶領大家學會認識自己,做自己的預言家。
設計意圖:用網上心理測試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入主題。
二、轉換階段:編寫“我的預言書”
活動規(guī)則:
1.請各位同學在兩分鐘內盡可能多地填寫出關于“我”的句子或形容詞。
2.請各位同學基于詹姆斯的生理我、心理我、社會我,補充關于“我”的句子。
學生活動。
師小結:通過編寫“我的預言書”,以及從生理我、心理我、社會我三個方面豐富對自我的認識兩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我看到許多同學關于“我”的答案逐漸變得豐富起來,對自我的認識逐漸完善。下面,我將和同學們一起來描繪“我的摘星圖”,進一步探索關于“我”的答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自我,逐步豐富對自我的認識。
三、工作階段:描繪“我的摘星圖”
(一)活動:描繪“我的摘星圖”
1.在圖1中,每顆星星代表一種積極品質,你覺得自己具備哪種心理品質,就用彩色筆點亮那顆星星。
2.沒有被點亮的星星中,有沒有哪顆星星在某個瞬間也發(fā)出過光亮?只不過它還不是特別耀眼,不能被滿格點亮。那它的光亮占整顆星星的多少呢?請涂出來。
3.四人為一小組,請組員幫你涂“摘星圖”。想一想是否還有一些被遺漏掉的沒有被點亮的星星。
(二)討論與分享
學生在小組內分享“我的摘星圖”。
師提問:(1)組員幫助你點亮了哪顆星星?為什么會幫你點亮這顆星星?(2)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生3:我自己把“真誠”、“善良”、“公平”、“熱情”、“幽默”和“感恩”這幾顆星星全部點亮了,還有一些星星的光芒不是那么耀眼,它們被部分點亮。“好奇心”和“社交能力”這兩顆星星原本是被我部分點亮的,但是我的組員認為我對很多事物都感到新鮮、好奇,認為我有點像“社?!?,能很快跟人熟悉起來,所以她們幫我完全點亮了這兩顆星星。
師:對于她們幫你點亮這兩顆星星,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生3:我很高興,因為我沒有想到,原來自己在他人眼里是個更優(yōu)秀的人。
師小結:希望各位同學能通過這三次繪畫,逐步豐富對自我的積極認識。當我們對自己有著積極、美好的認識時,我們就會采取更多的積極行動,向他人展現(xiàn)出更美好的自己。
設計意圖:基于二十四項積極心理品質,將挖掘自身優(yōu)點與描繪“我的摘星圖”結合,引導學生關注自我的積極品質,獲得積極體驗。借助例外詢問和同輩力量,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我。
四、結束階段:預測“我的未來星”
(一)活動與提問
1.未來,你希望“我的摘星圖”中的哪顆星星被點亮?請用你最喜歡的彩色筆點亮這顆星星。
2.你認為現(xiàn)在如何做才能在未來真正點亮這顆星星?
3.如何做才能讓已經點亮的星星在未來變得更加耀眼?
(二)討論與分享
生4:我希望未來我的“勇敢之星”能被點亮。
師:你認為現(xiàn)在怎么做才能在未來真正點亮“勇敢之星”呢?
生4:我現(xiàn)在要逐漸嘗試去探索、突破自我,一點點挑戰(zhàn)自己還做不到的事情。
師:說得非常好,希望你通過努力在未來能看到自己的“勇敢之星”閃閃發(fā)光。那么,如何能讓已經點亮的星星在未來更加耀眼呢?
生5:在生活中用這些“星星”的光芒照亮別人。例如,我要繼續(xù)真誠地對待我的朋友,做團隊里的開心果。
師:感謝你真誠的分享,我相信你未來的“摘星圖”一定會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師小結:每位同學都點亮了自己的“未來星”,并且提出了許多讓自己的星圖在未來變得更加耀眼的方法。未來,我們可以從這二十四種積極心理品質入手,為自我成長賦能。埃萊娜·費蘭特的《偶然的創(chuàng)造》一書中有一句話:“我們碰巧成為自己,但我們可以不止于此?!毕M瑢W們能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積極心理品質,不斷豐富自己的“摘星圖”,成為更好的自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展望未來,以積極心理品質引領未來成長。
【活動反思】
本課以“認識自我—挖掘自我的積極心理品質—展望未來的我”為主線,通過“我的預言書”和“我的摘星圖”兩個活動幫助學生逐漸豐富對自我的認識。整體設計上,各個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注重學生的體驗和課堂生成,可操作性強。
在“我的摘星圖”環(huán)節(jié),通過第一次繪畫,學生發(fā)掘出自己擁有的最明顯的幾個積極品質;第二次繪畫,教師運用例外詢問,啟發(fā)學生覺察自己身上更多的積極品質,并借助同伴的力量給學生賦能,讓學生看到他人眼中的自己;最后一次繪畫,引導學生繪制出未來想培養(yǎng)的積極品質,同時強化已有的積極品質,引領學生朝向未來積極成長,為自我成長賦能。
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由于課程時間安排緊張,沒有充分引導學生制定更加具體的行動計劃,后續(xù)可以在這一點上加以改進。
參考文獻
[1]Peterson C,Seligman M E P.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2]蓋笑松. 青少年積極品質的發(fā)展規(guī)律與培養(yǎng)途徑[J]. 人民教育,2013(2):9-12.
[3]李婷婷,劉曉明. 對普高生和中職生品格優(yōu)勢的縱向干預研究[J]. 應用心理學,2016,22(3):245-254.
[4]錢兵. 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5):7-10.
[5]埃萊娜·費蘭特. 偶然的創(chuàng)造[M]. 陳英,鄒穎迪,陳楊琪,譯.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