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湘 林吉銀
摘要:通過對破產清算程序中企業(yè)在銀行開設的保證金賬戶資金司法認定的典型案例分析,以按揭貸款保證金質押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法院的裁判邏輯,發(fā)現法院審理過程中在合同分類、保證金質押定性等方面存在問題,對按揭貸款保證合同繼續(xù)履行進行法理分析,可知繼續(xù)履行按揭貸款保證合同與《企業(yè)破產法》的利益保護原則相沖突;繼續(xù)履行按揭貸款保證合同不符合擔保物權實現的慣有路徑。以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利益平衡為原則,提出在企業(yè)破產實務中應將房企按揭貸款保證金作為一種特殊權利質押進行司法認定,納入破產企業(yè)財產,即建議破產清算程序中按揭貸款保證金的司法認定規(guī)則:(一)重塑保證金賬戶資金的性質;(二)完善破產清算程序中按揭貸款保證合同的處置規(guī)則。
關鍵詞:破產清算;按揭貸款保證金;特殊權利質押;司法認定
中圖分類號:D922.291.92;D9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08-0088-04
保證金質押是一種以特定化的賬戶資金擔保債務的擔保形式[1]。作為一種非典型的擔保類型,理論與實務界對保證金質押定性問題的爭議從未停歇。雖然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八十五條①之規(guī)定中將保證金質押規(guī)定為一種動產質押(即金錢質押),但該條解釋規(guī)定不僅有違貨幣“占有即所有”的屬性,也與流質契約禁止原則相背離。此外,實踐中也存在許多法院對該條解釋有多種差異化的理解,故而出現各地法院在具體案件中對于同一案情的處理不相統(tǒng)一的局面。由此,引發(fā)一系列諸如保證金賬戶質押的成立要件、法律效力的分析,在破產實務中應如何進行處理以及規(guī)避風險等問題亟待解決。本文通過對明輝房地產公司訴建行岳陽市分行與破產有關糾紛一案的法院觀點和論證邏輯進行簡要評析,以期能夠對司法實踐層面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基本案情與核心爭點
(一)基本案情②
2010年11月23日,岳陽明輝房地產開發(fā)公司(以下簡稱“明輝公司”)與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岳陽市分行(以下簡稱“建行岳陽市分行”)簽訂《個人住房(商業(yè)用房)借款最高額保證合同》(以下簡稱“《保證合同》”)。合同載明,從2010年11月2日至2013年11月22日期間因明輝公司向債務人(指因購置住房房產而與建行岳陽市分行發(fā)生借貸關系的全部債務人)發(fā)放個人住房(商業(yè)住房)貸款額為最高額保證,擔保責任的最高限額為2000萬元,由明輝公司在建行岳陽市分行以明輝公司名義開設保證金賬戶,按每個債務人貸款金額的10%逐筆分次存入保證金,并約定當該筆借款合同項下的房產抵押已生效時,明輝公司不再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2018年8月,明輝公司因債務糾紛執(zhí)行轉破產清算,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后被宣告破產。明輝公司破產清算期間,管理人查明,明輝公司在建行岳陽市分行開立的保證金賬戶有余額約108萬元;且另在中國人民工商銀行(以下簡稱工行)岳陽市分行開立的保證金賬戶有余額約101萬元。假如按揭貸款業(yè)主逾期還款,兩保證金賬戶資金有發(fā)生余額變動的風險——貸款銀行直接從保證金賬戶劃款代替按揭貸款逾期催收。
2020年8月,明輝公司破產管理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破產法》第十八條的規(guī)定向兩銀行送達《解除保證合同通知書》,通知兩銀行返還明輝公司保證金賬戶內的所有資金。工行岳陽市分行在接到《解除保證合同通知書》后即按要求將保證金賬戶余額全部劃轉至管理人指定賬戶。建行岳陽市分行在收到通知后,既未在規(guī)定的異議期間提出異議,也沒向管理人交付保證金,管理人遂以明輝公司名義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返還保證金賬戶資金。
(二)核心爭點
第一,管理人是否有權對《保證合同》行使合同解除權;第二,債務人(破產人)的保證金賬戶所存保證金的性質是什么?保證金是否屬于質物或者留置物?第三,保證金賬戶資金是否屬于破產人財產?第四,保證合同之保證債權提前到期是否產生與合同解除之同等法律效果?
二、法院觀點與論證邏輯
(一)法院觀點
一審法院審理認為,案涉《保證合同》系單務合同,該情形不能適用《企業(yè)破產法》第十八條第一款所規(guī)定的管理人有權決定解除的債務人和對方當事人均未履行完畢的合同,故明輝公司破產管理人無權決定解除合同,即《解除保證合同通知書》無法達到解除合同的法律效果。但依據《保證合同》約定,明輝公司將貨幣存于雙方指定的保證金賬戶,并將該保證金移交建行岳陽市分行占有作為履行最高額保證合同項下債權的保證,該保證由于不存在交易并未形成所有權的轉移,因此仍屬于明輝公司的破產財產,應將其交由明輝公司破產管理人管理。
二審法院審理認為,案涉賬戶內的資金屬于特殊的動產質押,即金錢質押。首先,因雙方當事人之間簽訂的《保證合同》具備質押合同的一般條款,應認定為書面質押合同;其次,案涉出質金開立了保證金專門賬戶,該賬戶專門僅用于繳存與退還保證金,并未作日常使用,符合金錢以特戶等形式特定化的要求;最后,根據《保證合同》約定,未經過建行岳陽市分行書面同意,明輝公司不得動用保證金專戶內的資金。同時,建行岳陽市分行有權直接從該賬戶中劃收該合同項下的全部應付款項。故專戶內的資金實際上處于債權人建行岳陽市分行的控制和管理之下,滿足出質金移交債權人占有的要求。再者,二審法院還認為,對債權人占有的擔保物,管理人應通過必要的監(jiān)督避免別除權的不當行使,質權人只有在得到清償的情況下,方向出質人返還質物。故根據《企業(yè)破產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明輝公司在沒有清償債務,也沒有提供為債權人接受的擔保的情況下要求取回質物,沒有法律依據。
(二)法院論證邏輯及反思
明輝地產公司訴建行岳陽市分行返還保證金案一、二審出現裁判邏輯沖突,筆者認為不論是一審或是二審法院的論證中均提示出對諸多問題需要進行更細致的討論。
1.按揭貸款保證合同為單務合同,管理人無權解除
一審法院將案涉《保證合同》認定為單務合同,但單務合同與雙務合同只是學理上的分類,目前我國法律并無“單務合同”“雙務合同”的規(guī)定。從《擔保法》第六條之規(guī)定來看,學理上稱之為“單務合同”似有道理,而《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一條增加了“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之條文后,就意味著法律并不排除雙方權利和義務的約定,因此單純認為保證合同中債權人只有權利沒有義務,顯然法理依據不足。從實踐角度而言,在按揭貸款保證合同履行期間,一方面,房地產企業(yè)還承擔著配合貸款購房人辦理產權證明、督促其按時還款、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等義務。另一方面,銀行亦始終承擔依合同約定按比例返還保證金的責任。換言之,保證合同中債權人也確有“應當履行而未履行完畢的義務”,人民法院不應以不符合“雙方均未履行完畢”的要件為由否定破產管理人的合同解除權。
2.按揭貸款保證金質押為金錢質押
關于房企按揭貸款保證金質押,無論《擔保法》還是《物權法》,甚至《民法典》均無對其明確定性,目前學界關于其性質的認識主要有金錢質押、權利質押、讓與擔保、約定抵銷等學說[2]。湖南省高院根據《擔保法解釋》第八十五條之規(guī)定將保證金質押認定為一種金錢質押存在以下幾點困惑:
首先,將保證金質押認定為金錢質押與“金錢占有即所有”之間存在邏輯矛盾。在金錢質押的邏輯下,擔保人房企將保證金存入債權人銀行時仍享有保證金的所有權,而根據“金錢占有即所有”的原則,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擔保人房企一旦將錢存入債權人銀行時,就喪失了對該筆保證金的所有權[3]。獲取儲戶存款貨幣的所有權是現代銀行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倘若金錢的所有權仍然是儲戶,銀行便無法開展信貸業(yè)務等經營行為。在上述案件中,債權人銀行并非是保管機構,其作為具有營利性質的金融機構在收到保證金后,仍會按照相應的計息標準對擔保人房企計付利息,當主債務到期后,擔保人房企取出的錢與當初存入的錢并不是同一的,保證金的所有權應當在存入時便歸屬于債權人銀行,故而,又何來金錢質押一說[4]。
其次,即使將保證金質押認定為金錢質押,保證金賬戶內資金作為破產企業(yè)財產也應交由破產管理人管理。本案一審判決認為從所有最高額按揭貸款保證合同的履行情況看,債權銀行只有在按揭貸款借款人違約逾期還貸時,才從保證金賬戶扣劃資金償債,故主張明輝公司將貨幣存于保證金賬戶并未形成所有權的轉移。另外,二審法院將保證金賬戶內資金認定為金錢質押也肯定了保證金賬戶內資金的所有權人自始至終都是明輝公司。既然保證金賬戶內資金的所有權屬于開戶人,那么,依據《企業(yè)破產法》第十七條建設銀行作為明輝公司財產的持有人,理所應當向管理人交付財產。而本案二審判決一方面認定明輝公司是保證金賬戶資金的所有權人,同時又依據《企業(yè)破產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認為管理人應當通過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為債權人接受的擔保,才能取回保證金賬戶內的資金,這顯然與保證金賬戶資金的所有權屬于明輝公司的認定相背離。因此,人民法院將保證金質押認定為金錢質押又適用《企業(yè)破產法》第三十七條而不適用第十七條的規(guī)定處理保證金賬戶資金,有適用法律錯誤之嫌。
3.只有質權人得到清償的情況下才返還質物
本案二審法院認為,當擔保物權表現為質權時,可以在依法評估的基礎上督促債權人變賣擔保物,或者請求法院強制執(zhí)行擔保物,也可以是通過清償債務收回擔保物。簡而言之,質權人只有在得到清償的情況下,方可向出質人返還質物。但作為“質物”的保證金應如何“評估”,又如何“變賣”?以清償債務的方式收回保證金,那么以金錢換金錢的方式收回債權的意義又何在?尤其就本案而言,按揭貸款業(yè)主是否逾期還款尚未可知,“清償”尚未發(fā)生的債務,債權人金融機構提前獲得所謂“清償”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又是什么?假如認定保證金為質物或者留置物,保證金不僅不符合“價值低于被擔保的債權額”,也不符合需要評估“當時的市場價值”的特征。
三、對按揭貸款保證合同繼續(xù)履行的法理分析
繼續(xù)履行按揭貸款保證合同與《企業(yè)破產法》的利益保護原則相沖突。在破產實務實際操作過程中,破產管理人通常會認定消費型購房人辦理不動產權證的超級優(yōu)先權。也就是說,在明輝公司訴建行岳陽市分行返還保證金一案中,建行岳陽市分行倘若返還保證金,則能保證很大一批購房者順利辦理房屋登記手續(xù),建行岳陽市分行也能同時取得抵押權登記。而相反,倘若認定保證合同繼續(xù)履行,則購房者不僅要承擔對銀行的債務,且無法獲得房屋所有權。這無異于是用購房者的資金清償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的債務,等于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將自己的債務轉嫁給廣大消費者,嚴重違背特殊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立法宗旨[5]。必須強調的是,貸款銀行與地產開發(fā)公司簽訂保證合同本質上是為了設立房屋抵押權而服務的,其最終目的并非通過房企按揭貸款保證金作擔保,貸款銀行應積極配合地產開發(fā)企業(yè)設立抵押權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繼續(xù)履行按揭貸款保證合同不符合擔保物權實現的慣有路徑。企業(yè)進入破產程序后,由管理人依法接管,原則上,亦應由管理人統(tǒng)一負責對擔保物進行變價、分配,從而最大化實現破產財產的價值。一方面,破產程序中由破產管理人行使對擔保物的變現權利,符合世界立法與實踐潮流[6]。另一方面,由于房企從經營困難到資不抵債再到申請破產往往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倘若房企破產后繼續(xù)履行按揭貸款保證合同,即由債權人銀行自主劃扣保證金賬戶內的資金,將會導致貸款購房人在聽聞房企無法按期交付期房或者配合辦理過戶時,便集中出現大量的貸款購房人拒絕還款,進而導致銀行集中劃扣按揭保證金,最終會嚴重損害破產企業(yè)以及其他債權人的利益。更進一步而言,根據《企業(yè)破產法》第三十二條所明確的要件,債權人銀行從破產前6個月內至破產后劃扣部分的保證金屬于個別清償,也應當由破產管理人行使撤銷權依法要求返還。
四、破產清算程序中按揭貸款保證金的司法認定規(guī)則
保證金質押應認定為特殊的權利質押,其與物的抵押不同,在按揭貸款債務人是否違約仍不能確定時,保證人對保證金賬戶資金不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而破產管理人有權解除按揭貸款保證合同。
(一)重塑保證金賬戶資金的性質
筆者認為,保證金賬戶的設立,是基于《保證合同》的成立,因此保證金從本質上說仍然屬于“人的擔?!倍恰拔锏膿!?,即明確承擔保證責任的優(yōu)先選項為“銀行存款”之信用。即便非要跳脫“人的擔?!倍拔锏膿!笨繑n,與特殊的動產質押——金錢質押說相比,特殊的權利質押說更符合保證金賬戶資金的擔保屬性。從《民法典》“權利質押”章節(jié)的規(guī)定來看,以商標、專利、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權利質押為例,特殊的權利質押并不考慮質押物所有權是否轉移,以保證金賬戶設定擔保時,存款并未特定指向某具備唯一特征的貨幣,即便保證金歸債權人占有,亦不成立“占有即所有”之說,保證金賬戶資金雖以類似“移交占有”的方式擔保,但并不要求質押登記,質押權利不能對抗第三人。正因為如此,常見的按揭貸款保證合同,一般都有類似“保證金賬戶被司法機關或其他有權機關凍結或者扣劃,保證人應另行提供相關擔保措施”的約定,本案中建設銀行提供的《保證合同》和《商品房銷售貸款合作協(xié)議書》即有這種條款約定。因此,將之歸類為特殊的權利質押,更符合保證金的質物擔保屬性。
(二)完善破產清算程序中按揭貸款保證合同的處置規(guī)則
首先,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與銀行之間的保證合同已經解除。其一,地產開發(fā)企業(yè)與銀行之間的保證合同關系在破產前已經成立;其二,房地產開發(fā)公司承擔著配合貸款購房人辦證過戶、督促還款、購房人違約時承擔擔保責任等義務,銀行亦有根據不動產權證辦理進度及時按比例釋放保證金的義務,因此,合同雙方均未履行完畢;其三,人民法院公告受理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破產后,銀行未在公告規(guī)定的期限內申報債權的,管理人依據《企業(yè)破產法》第十八條之規(guī)定行使合同解除權。
其次,根據《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第四條規(guī)定,保證人地產開發(fā)企業(yè)被裁定進入破產程序的,債權人銀行有權申報其對保證人的保證債權。主債務未到期的,保證債權在保證人破產申請受理時視為到期。保證人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被確定應當承擔保證責任的,破產企業(yè)管理人可以就破產企業(yè)實際承擔的清償額向主債務人或其他債務人行使求償權。
最后,保證合同關系的解除,雖然依法通知解除或者“視同解除”,但基于謹慎原則,管理人宜報請人民法院合議庭備案,并以書面形式通知貸款銀行保證合同關系已解除,要求銀行將保證金賬戶內資金限期轉入管理人賬戶。如貸款銀行在規(guī)定期限內提出異議并對異議答復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銀行既不提出異議,又不按照通知要求將保證金劃轉至管理人指定賬戶的,管理人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企業(yè)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法釋〔2002〕23號)第七十三條的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
注釋:
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五條規(guī)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金錢以特戶、封金、保證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債權人占有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可以以該金錢優(yōu)先受償。”
②(2021)湘06民初5號。
參考文獻:
[1]韓長印,張旭東,何心月.破產疑難案例研習報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20:205-206.
[2]徐化耿.保證金賬戶擔保的法律性質再認識——以《擔保法司法解釋》第85條為切入點[J].北京社會科學,2015(11).
[3]龍俊.民法典時代保證金的雙重屬性[J].法學雜志,2021(4).
[4]張慶麟.論貨幣的物權特征[J].法學評論,2004(5).
[5]丁文聯.論企業(yè)破產程序中的利益平衡[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
[6]許德風.論擔保物權在破產程序中的實現[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1(3).作者簡介:李振湘(1969—),男,漢族,湖南婁底人,湖南岳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執(zhí)行主任,研究方向為破產法。
林吉銀(1997—),女,漢族,福建寧德人,單位為湖南理工學院法學院,研究方向為工程法務。
(責任編輯: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