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代發(fā)展推動教育改革,當前高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街舞作為當代流行文化之一,其藝術表現形式符合當代大學生個性特征,受到學生喜愛。因此,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街舞課程。分析街舞的特點和街舞教學條件,總結街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與街舞訓練方法。
關鍵詞:高校;街舞課程;街舞教學;街舞訓練
隨著街舞節(jié)目的熱播,各類媒體對街舞文化的宣傳力度也日益增大,街舞這項運動逐漸滲入大眾生活,極大地豐富了大眾的閑暇生活。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家提出體育強國的號召。學生練習街舞,不僅可以強健體魄,提升自信心,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與意志力,于是各高校先后開設街舞課程。鑒于此,本文對高校街舞教學與訓練進行詳細研究。
一、街舞的特點
(一)多樣性
街舞是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不同流行音樂文化背景下的多種通俗舞蹈種類的概括性稱呼。街舞自出現之后很快由美國傳播至世界各國,其原因在于街舞既可以進行編排性的舞臺表演,亦可以不限表演場地即興舞蹈,同時具備很強的社交性、表演性、競技性。街舞強調舞者鉆研個性化舞蹈技術和舞蹈理念以形成個人風格,非常契合當代年輕人張揚自我的個性,在這種價值取向下也形成了多種不同風格流派。隨著時代發(fā)展,街舞逐漸適應當代不斷出現的各種新興音樂類型,使得街舞舞者有極大的音樂表達空間。街舞的多樣性還體現在其對年齡沒有任何限制,雖然受眾主體為年輕人,但街舞中大多數舞種入門并不像芭蕾等舞蹈那樣對受年齡限制的身體柔韌度有極高要求,因而廣泛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受眾,專業(yè)舞者和普通愛好者都能以之鍛煉身體、釋放情緒,從中體驗舞蹈的魅力??梢哉f街舞是適合全民參與的舞蹈類型。
(二)自由性
情緒的宣泄、內心的表達是街舞類舞蹈的共同取向。街舞核心的自由性不僅體現在精神追求上,更體現在舞蹈的形態(tài)特征上。雖然街舞各個舞種皆有規(guī)定的基本功和技術體系,但舞者可以依據自己的想法塑造動作的具體形態(tài)、質感、細節(jié)并自由拼接及融合,從而跳出屬于自己的動作技術乃至構建屬于自己的個人風格。街舞注重舞蹈動作技術對音樂節(jié)奏和音效乃至氛圍的精準表達和詮釋,對于動作技術的具體形態(tài)及運用幾乎沒有限制?;诳梢栽陔S機音樂中進行自由表達的特征,街舞產生了獨有的斗舞文化。DJ隨機播放音樂,雙方選手輪流上場進行詮釋表達。在比賽中,雙方可以自由發(fā)揮,在基本功及技術、音樂表達能力、舞蹈風格和理念等方面進行切磋。斗舞這一競技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舞者的創(chuàng)造力,展現舞者舞蹈風格多樣性和技術全面性。街舞極強的自由性及競技性使得舞者的個性和情感充分展現,契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受到了年輕群體的廣泛青睞。
二、街舞課程教學的條件
(一)教學對象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先初步分析學生的整體特征,了解其心理特性和對所授課程的認知情況,這對后續(xù)教學能否順利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高校大學生通常具有充沛的精力和較強的模仿能力,思維活躍,追求個性,喜愛挑戰(zhàn),具備豐富的想象力。街舞的出現為嚴謹的大學生活注入了活力,滿足了他們追求新鮮事物的心理。多種類別的街舞種類滿足了學生不同的興趣取向和挑戰(zhàn)欲。學生在選擇舞種時應充分考慮自身特點和興趣取向,并了解舞蹈體系和音樂文化背景,在掌握舞蹈基本功系統(tǒng)的基礎上,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形成自己個人的舞蹈風格。
(二)教師素質
對于舞蹈教師而言,除了教授理論知識外,還應掌握嫻熟的舞蹈技術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能夠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立德樹人的角度來說,教師應通過街舞教學培養(yǎng)學生形成堅持、奮斗、拼搏的體育精神,并將其運用到學習與工作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街舞是一項講究實踐的課程,因此教師應在課程上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和敏感性,通過演示和糾正幫助學生打好舞蹈基本功,使之能夠正確掌握舞蹈動作技術并跟隨音樂進行表達,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并傳授舞蹈知識和理念,使學生能夠在技能逐步提升的同時形成個人舞蹈風格和系統(tǒng)性審美觀。在實訓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按舞蹈基礎對學生進行分組和訓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講解基本技巧后,讓學生自主練習并挖掘優(yōu)秀學生,以傳幫帶的方式幫助更多學生全面掌握街舞技巧和要領。
通過搜集整理相關文獻發(fā)現,目前高校負責街舞教學的教師多畢業(yè)于體育舞蹈或者健美操專業(yè),少部分教師畢業(yè)于舞蹈專業(yè),他們雖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和扎實的舞蹈功底,但是對于街舞這一當代通俗舞蹈往往沒有很系統(tǒng)和準確的認知。同時當前國內亦缺乏系統(tǒng)性介紹街舞文化知識的權威書籍教材,因而更需要街舞專業(yè)教師有很強的資源信息搜集整理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構建系統(tǒng)性的街舞知識體系和舞蹈技術系統(tǒng)。
(三)教學環(huán)境
開展街舞教學離不開完善的教學設施,考慮到學習街舞的學生較多,學校應配備數量足夠的運動場地以便于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另外,還需要配備醫(yī)療設備,以便于學生在練習中出現運動損傷時可以隨時得到救助。此外,體能訓練房也屬于街舞教學的必備設施,在訓練房中,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練習各種大范圍和高難度的動作技術。
三、高校街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教材內容不規(guī)范
如今部分高校雖然開展了街舞教學,但限于編者水平和彼時的認知環(huán)境,一些現行街舞教材不僅不成體系,還存在錯誤的知識內容,落后于當前街舞的發(fā)展。因此在具體教學中講授內容主要由教師自己決定,各高校的教學內容具有很大差異。如果一門課程所采用的教材無法規(guī)范統(tǒng)一,那么各高校的教學任務、目標均會出現偏差,所采用的教學手段也會模糊不清,對于該課程的發(fā)展極為不利。此外,目前各高校的街舞教學模式也較為單一,一些教師只在課堂上強調動作的完成度,讓學生機械模仿,缺乏對其舞蹈能力的體系化培養(yǎng)。
(二)教學中缺乏街舞文化內涵的教育
現階段各高校對于開展街舞課程還處于嘗試期,部分教師將街舞定性到娛樂與健身等層面,并未挖掘其文化內涵。其往往限于簡單介紹街舞的種類,并未向學生普及其起源與發(fā)展。在學習新生事物之前,應該先了解該事物的特征、起源與其功能,街舞也不例外。只有充分揭示街舞的文化內涵,才能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這門課程。
(三)缺少舞蹈性教學
街舞作為一種通俗舞蹈藝術,需要培養(yǎng)學習者舞蹈藝術素養(yǎng),而部分高校僅僅將街舞作為一種健身運動進行教學。一些教師僅向學生傳授一些簡單動作,要求學生按標準將動作完成。這樣的教學方法忽視了街舞的舞蹈性,使得學生更像是在學健美操,產生了一定的教學偏差。
(四)忽視街舞音樂教學
舞蹈離不開音樂,各個舞種都是在特定時代的通俗音樂文化背景下發(fā)展形成的,可以說音樂是舞蹈的靈魂。但是當前高校街舞教學往往只重視動作的講解,并未向學生傳授音樂與舞蹈之間關系的相關知識。且街舞不同種類對應的音樂特征也各不相同。如果不了解舞蹈與音樂風格的匹配關系,也缺乏對節(jié)奏感知能力和身體律動感的學習,那么學生即使掌握了舞蹈動作,也跟不上音樂,這樣的教學方法顯然是不正確的。
四、高校街舞課程教學改進措施與訓練方法
(一)提高街舞課程教材內容的建設
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教材,有助于高校街舞教學目標的實現,以統(tǒng)一各高校的教學任務,使街舞教師明白教學重難點。各高??山M織街舞教師一起研討分析,從運動學、解剖學與美學等多重視角探索街舞教學的重點,形成“元素—組合—劇目”的教學模式,形成完整的理論和實踐教材用于課堂教學,并按由易到難的順序設置教學任務。這樣有利于學生更為系統(tǒng)地學習各類街舞知識,全面掌握各類街舞的風格。
(二)加強對街舞文化內涵的宣傳
要想將一段舞蹈完美地展示出來,僅關注舞蹈的動作是完全不夠的,舞者還需要充分了解舞蹈中包含的意境與文化。街舞雖然不像其他舞蹈一樣具有嚴格的規(guī)范與標準,但同樣是傳遞文化與表達情緒的重要載體。因此針對目前街舞教學中對文化內涵傳播的欠缺,教師應將街舞文化作為一項獨立內容合并入教學體系,向學生介紹街舞相關的社會背景、音樂文化環(huán)境、舞蹈歷史發(fā)展進程,從精神層面向學生傳達學習街舞的意義,使學生建立對街舞的整體認知。
(三)細化和規(guī)范街舞基本功的訓練
常見街舞舞種包括Locking、Popping、Breaking、Hiphop、House、Krump、Dancehall、Waacking、Vouging、Flexing等,各舞種的舞蹈特征及理念和基本功不同。因此應將街舞教學從套路化、運動化的狀況中解脫出來,增加對舞蹈性與藝術性的培養(yǎng)。在清晰認知街舞各個舞種的基礎上,對相應舞種的基本功系統(tǒng)進行循序漸進的規(guī)范性練習,進而開展舞蹈技術的教授和開放性引導。
(四)強化專項素質訓練
在街舞教學中還應加強學生的舞蹈技能練習,根據街舞的特征從柔韌性、穩(wěn)定性、靈活性與協(xié)調性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學習Waacking、Breaking等對于柔韌性要求較高的舞種時,可以借鑒芭蕾舞等傳統(tǒng)科班舞蹈的教學方式,先從軟開度進行訓練,如腿、胯與腰等,使學生掌握倒立等基本技巧,再到把桿訓練,通過由淺入深的方式提升學生身體的柔韌性。對于Krump、Breaking等對力量要求較高的舞種,可以借鑒體育教學以器械練習或者深蹲、卷腹、俯臥撐等徒手方式進行手、腿、腹等身體多部位的肌肉訓練,提升學生的肢體力量。對于Hiphop、Popping等對于身體協(xié)調、肢體細節(jié)控制能力要求較高的街舞種類,亦可以針對性設置肢體協(xié)調性和細節(jié)運動控制訓練以提升專項素質。同時,應認識到街舞在身體素質要求上與有氧運動的相似點,通過波比跳、跳繩、跑步等訓練方式提升學生的有氧運動能力。通過這些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肢體運動能力,拓展其街舞動作技術的學習能力與舞蹈表現力。
(五)加強對街舞音樂的教學
音樂賦予舞蹈以靈魂,脫離了對于音樂的表達和詮釋,舞蹈便失去了生命力。對于入門階段的學生,要引導其樹立不能只滿足于做出漂亮的動作和技術的基本舞蹈價值取向。街舞有其固有的音樂,如Funk、Hiphop、House、Electronic等。這些舞蹈音樂通常具有節(jié)奏明快、電子音效豐富等特點。在練習街舞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舞蹈肢體動作能夠契合音樂的節(jié)奏開始,逐漸把握表達音效、樂器等更多音樂細節(jié)的能力,乃至能夠深度沉浸音樂去契合音樂的整體情緒和氛圍。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音樂節(jié)奏感、律動感等方面的專項培訓練習。同時街舞教學應將音樂鑒賞列入教學內容,幫助學生了解各舞種所對應音樂形式。通過向學生講解各種音樂的具體特點和樂理知識及相關音樂文化,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各音樂風格,提高學生在舞蹈中詮釋和表達音樂的能力。
(六)重視編創(chuàng)能力、表演技巧和藝術性的培養(yǎng)
教師應在教授學生舞蹈技術和知識的基礎上,傳授舞蹈作品編創(chuàng)、表演技巧,同時將舞蹈作品賞析課程作為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交互式教學,與學生分析、探討,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啟發(fā)其對于舞蹈表演的認知和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舞蹈作品的編創(chuàng)能力,使之能夠具備編創(chuàng)舞蹈作品的能力,能夠創(chuàng)作出有主題性或者形式美感的街舞作品,并能夠在多人或者個人街舞表演中投射感情或者表現主題性概念性,從而使街舞表演充滿藝術生命力。
五、結語
在高校開設街舞課程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目前高校應積極鼓勵街舞教師帶領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比賽,學習其他高校在街舞教學方面的優(yōu)秀經驗,為街舞的長期發(fā)展奠定基礎。教師應充分考慮新時代對教學的新要求,改進傳統(tǒng)教學法,創(chuàng)造出更適合當代年輕人的教學方式,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高校的街舞教學質量一定會得到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韓李美萱.高校街舞教學中表象訓練法應用探討[J].體育風尚,2022(4):62-64.
[2]張佳佳.街舞運動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22(2):133-139.
[3]宋寶慶.街舞在高校美育中的價值探析[J].大眾文藝,2021(12):196-198.
作者簡介:
蔡亮,海南??诮洕鷮W院南海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街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