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士芹
[摘? ? 要]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聚焦“認知”,打通“邊界”,自我“建構”, 提煉“大概念”進行有效備學;要應用“大概念”,診斷學生的具體學情,引導學生的深度探究,促進學生的學習感悟,進行美術學習實踐。評價“大概念”教學應當注重體驗性、遞進性、素養(yǎng)性,進行有效反思。
[關鍵詞]小學美術;“大概念”教學;美術學習力
“大概念”是一種意義模式,也是一種認知框架。小學美術教學應當以“大概念”為載體,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力,發(fā)展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就美術學科而言,其“圖像識別”“美術表現(xiàn)”“審美判斷”“創(chuàng)意實踐”“文化理解”等就是“大概念”;就學生的美術課時學習而言,相關的美術具體知識、技法等就是“大概念”。顯然,“大概念”具有層次性、階段性。從美術學科視角來看,“大概念”具有一種統(tǒng)合作用;從學生的美術學習來說,“大概念”具有一種啟發(fā)、引導、促進作用。作為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必須善于提煉“大概念”、應用“大概念”,以便充分發(fā)揮美術學科的育人功能,彰顯美術學科的育人價值。
一、提煉“大概念”,美術教學中的“有效備學”
“備學”是美術教師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提煉“大概念”。為此,教師不僅要深入研究美術學科教學內容,更要研究學生的具體學情。只有基于美術學科知識本質以及學生具體學情基礎上的“大概念”,才具有一種“生命化”的意義和價值。
(一)聚焦“認知”,提煉“大概念”
學生的美術學習首先是認知。這里的“認知”不僅是知識層面、技能層面,更包括美術欣賞、審美和立美層面。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將自我的美術教學切入“最近發(fā)展區(qū)”,以便教學從學生美術學習的“現(xiàn)實發(fā)展區(qū)”經由“最近發(fā)展區(qū)”邁向“可能發(fā)展區(qū)”。在這個過程中,美術教學必將引發(fā)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促進學生美術學習的同化。比如教學《色彩的和諧》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一方面借助于學生已有美術知識,從色彩環(huán)入手,讓學生認識“對比色”“和諧色”等一些“大概念”;另一方面結合具體的作品,引導學生認識色彩內在的和諧與沖突,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色彩搭配的認知,讓學生感受、體驗色彩的“和諧”。在這個過程中,筆者還呈現(xiàn)了音樂、文學描寫等,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色彩的情感、情緒表達效果等。
(二)打通“邊界”,提煉“大概念”
美術學科是一門人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作為教師,必須秉持一種跨界思想,打通學科邊界,打通學科與學生的生活邊界,提煉“大概念”。如教學《水墨畫》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將書法藝術與美術內容相對接,促進學生的美術思考、想象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建立“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等“大概念”,建立“布白”“留白”等“大概念”。打通學科邊界,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大概念”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發(fā)掘學生的美術學習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能敢于在美術學習中創(chuàng)新,善于在美術學科中創(chuàng)新。
(三)自我“建構”,提煉“大概念”
學生的美術學習知識歸根結底就是美術知識、技能等自我建構的過程。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建構。在這個過程中,提煉、概括、抽象美術學科的“大概念”。在學生美術學習中,“大概念”往往具有一種功能性、意義性,對學生的美術學習產生一種支持、支撐性的作用。如美術教材中的“設計”板塊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大膽嘗試,突出“群體化”特質,同時凸顯“個性化”“個體化”“大概念”。如在教學“設計文化衫”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就引導學生通過美術欣賞實踐和創(chuàng)作實踐,彰顯文化衫的文化性意義,并從文化衫色彩的“明暗”“漸暗”等學科學習內容的“大概念”出發(fā),將之與學生的個性化、個體化表現(xiàn)進行整合。學生自主建構的“大概念”,具有一種多元性。不同的學生,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大概念”是不同的、有差異的。作為教師,要對這種差異性的“大概念”尊重、包容,以便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積極性?;趯W生自我建構的“大概念”,對于學生而言就是一種解釋性的框架、認知性的框架。學生在美術學習、思考、探究的過程中,往往依靠的就是這種自我建構的“大概念”。
“大概念”不是指外延大,而是指這種概念在美術學科中、在學生的美術學習中發(fā)揮著關鍵性的功能。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提煉“大概念”,將“大概念”貫穿于學生的美術學習始終。
二、應用“大概念”,美術教學“有效實踐”
如果說,提煉“大概念”主要是關涉學生的美術學習“是什么”的問題,那么,應用“大概念”則是關于學生美術學習“怎么學”的問題。立足于“怎樣學”,筆者認為,教師要充分應用所提煉的“大概念”,富有針對性、實效性地展開美術教學。通過應用“大概念”,引導學生積極地、有效地進行美術實踐,讓學生的美術學習從被動走向主動、從膚淺走向深刻,讓學生的美術學習最優(yōu)化。
(一)應用“大概念”,診斷學生的具體學情
“大概念”的提煉是基于學生具體學情的基礎上展開的。而應用“大概念”,則有助于教師觸摸學生美術學習的具體學情,讓教師掌握學生美術學習的“第一手資料”。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大概念”出發(fā),圍繞美術學科知識、課程標準、教學目標等展開診斷。比如“點的魅力”這一課內容,其最為重要的一個“大概念”就是“點的位置”。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基于已有知識經驗暢談對“點”的感受。學生知道,無論怎樣的龐大物體,在距離我們一定的距離之后,都會變成一個“點”。但學生對“點的位置”“點的秩序”“點的形態(tài)”等缺乏足夠的認知。為此,圍繞“點的位置”這一“大概念”,筆者借助于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了不同的經典畫面。如用修拉的《大碗島上的一個星期日》,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點的魅力”,讓學生對“點”產生一種新的認知。修拉將“點”和“色彩”融合,形成了畫面的一種形象閃光感。通過這樣一種基于學生具體學情的有針對性的“大概念”,學生能積極主動地用“點的位置”組合來表達一些創(chuàng)意。“大概念”教學是一種掙脫思維慣性的教學,也是一種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教學。
(二)應用“大概念”,引導學生的深度探究
“大概念”教學能引發(fā)學生對美術的深度思考、探究。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于“大概念”克服傳統(tǒng)的隨意性、重復性、低效性的教學,讓學生形成對美術欣賞、創(chuàng)作等一種整體性的認知?!按蟾拍睢苯虒W要喚醒學生的美術認知,活化學生的美術思維,啟迪學生的美術想象,形成一種“使得熟悉事物陌生化”的洞察力。如教學“學構圖”這一部分內容,教師圍繞著“斜線構圖”“曲線構圖”“三角形構圖”“井字形構圖”“滿構圖”等不同的“大概念”展開,讓學生在充分理解這些“大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地構圖、大膽地探究、大膽地創(chuàng)新實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些構圖方式進行比較,并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各種構圖方式的優(yōu)勢和不足,認識到構圖方式與美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關聯(lián)。通過構圖實踐,讓學生對美術學科中的“大小”“疏密”“虛實”“位置”等概念有所把握。
(三)應用“大概念”,促進學生的學習感悟
在美術教學中,應用“大概念”要活化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大概念”往往能拓展、延伸學生的美術學習時空。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賦予學生美術學習“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感。只有這樣,才能應用“大概念”促進學生的學習感悟。例如教學“對稱的美”,教師基于學生已有關于“對稱”的相關認知,尤其是數(shù)學化的認知,來推動學生的美術學習。教學中,筆者首先出示了“軸對稱”和“中心對稱(旋轉對稱)”,并且出示了一些數(shù)字,引導學生判斷。在研討過程中,學生總結出“軸對稱”和“中心對稱”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軸對稱”展開審美欣賞。美術欣賞打開了學生的美術視野,讓學生深刻地感受、體驗在“軸對稱”這樣一個“大概念”視閾下美術作品的豐富性,如“軸對稱”的建筑、“軸對稱”的昆蟲、“軸對稱”的圖案、“軸對稱”的景致,等等。不僅如此,學生在“大概念”的引導、驅動下,積極地組合作品,讓作品成為“軸對稱”圖形的樣態(tài)。有學生借助于剪紙,來表達自己對“軸對稱”的理解?!按蟾拍睢钡拿佬g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的美術學習隔閡,打破了學科之間的壁壘,填充了生活與美術的鴻溝,讓學生的美術學習融通起來。
“大概念”是學生美術學習的重要抓手,是美術學科中最為關鍵、最為重要的知識。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自覺地以“大概念”為指導,優(yōu)化自我的美術教學。要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形成一種“大概念”意識,善于從美術學習中自主提煉、總結相關的美術概念,進而讓美術“大概念”成為支撐學生美術知識、形成美術理解的重要組成。
三、評價“大概念”,美術教學“有效反思”
“大概念”作為現(xiàn)代美術教學的一種主流性理念,應該普及到中小學美術教學之中?!按蟾拍睢苯虒W不同于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需要教師有對“大概念”的深刻性認識。否則,就會出現(xiàn)“大概念”教學實踐中簡單化、淺表化、抽象化等弊病。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自覺地對美術“大概念”教學進行反思,以便讓“大概念”教學更有效。
(一)“大概念”教學應當注重體驗性
“大概念”是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抽象、提煉出來的,具有一種形式性。作為教師,在應用“大概念”教學時,不能簡單地用“大概念”來說教,而是應當注重演繹“大概念”、詮釋“大概念”。為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體驗“大概念”。這樣,“大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才具有一種鮮活的生命力。比如在教學“寫意蔬果”這一課的相關內容時,圍繞著大概念“隨類賦形”,引導學生學習具體的用筆、用墨“著色”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深入感受墨色與表達蔬果的特質、表達意圖之間的關聯(lián),讓學生感受、體驗墨色、色彩的協(xié)調性、和諧性等,讓學生感受、體驗用墨來寫意蔬果的一種內在樂趣。
(二)“大概念”教學應當注重遞進性
學生對“大概念”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大概念”的遞進性,逐步深化學生對“大概念”的理解。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系統(tǒng)地解讀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作為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地學習時間,拉長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體驗。比如“電腦美術”這一個美術項目,在小學美術學科中分散在各個教材里。作為教師,既要對全部的內容有一個俯瞰,同時也要對每一冊內容的重點、難點等有一個認識。要將相關的“大概念”分解成若干個“小概念”,引導學生展開螺旋上升式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學習弱勢、短板等有所認識,要積極主動地對學生的美術學習進行查漏補缺,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美術學習,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對“電腦美術”的知識、方法乃至于思想性的認知,促進學生的電腦美術學習。
(三)“大概念”教學應當注重素養(yǎng)性
“大概念”教學應當注重素養(yǎng)性。換言之,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一種整體性、綜合性的理念,充分發(fā)揮美術學科的育人功能,彰顯美術學科的育人價值。要應用“大概念”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等。作為教師,要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將人文精神、科學精神、道德精神、社會參與、健康生活等相關理念融入其中。比如教學“二十年后我們的學校”,筆者引導學生先觀察校園,認識校園的布局以及各個功能室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設計。這些設計都是基于學生當下的生活經驗,同時夾雜著學生的想象。作為教師,要將一些科技元素、信息技術元素等融入其中。這樣的一種融入能讓學生的美術“大概念”學習更加豐富、更加生動。“大概念”指導下的美術教學,具有積極的啟發(fā)性、前瞻性、綜合性,作為教師要站在培育學生美術綜合素養(yǎng)的高度,充分利用“大概念”教學,讓美術課程達到“以美化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大概念”是學科中最有價值、最能轉化為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概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育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和個體終身發(fā)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而這些能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和個體終身發(fā)展的素養(yǎng),必須依靠“大概念”的提煉、應用。在美術教學中,“大概念”是學生美術學習的向導。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提煉“大概念”、應用“大概念”、評價“大概念”,讓“大概念”在美術教學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促進學生美術學習的“最優(yōu)化”,讓學生的美術學習不斷進階、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8.
[2]王大根.以“基本問題”探索美術的“大概念”[J].中國美術教育,2018(2).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