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活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課堂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一個開放、有序的氛圍中,學習效率也會有大幅度的提升。良好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本文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草原》教學為例,通過預習反饋、質疑討論、精講點撥、效果呈現(xiàn)、總結延伸五個環(huán)節(jié),對怎樣使“高效引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作用進行了探討,從而讓小學語文課堂活動能夠真實地發(fā)生。
一、預習反饋——激發(fā)興趣
在新課引入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進行有效引導,就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調動起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草原》第1課時時,教師可讓學生展示和交流預習結果,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反饋。
1.溝通信息:在老舍眼里,這片大草原究竟是怎樣的?
2.給出關鍵詞語和句子,并引導學生書寫。
渲染 迂回 玻璃 彩虹 馬蹄 羞澀 摔跤 襟飄帶舞 翠色欲流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3.在小組中互相評價,并對文章進行準確、流暢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反饋引導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預習反饋是指讓學生先學習,然后由教師指導,并依據(jù)學生的反饋,決定后續(xù)的教育內容和側重點,實現(xiàn)“以學定教”。
二、質疑討論——激活思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要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其實,自主、合作和探究的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去提問,然后自己去解答問題。為了使學生對《草原》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理清文章的結構,教師要求學生通讀文章,并思考文章的主旨。
示范引導:
1.讓學生自讀第1自然段,并用詞語表達他們心中所想。
2.用一句話總結第1自然段的大意,讓學生體會草原的美麗。
3.閱讀第2至5自然段,總結各段的大意。
4.根據(jù)所學知識,找出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
生:用一個詞來形容:美麗。
師:哪里美麗?
生:風景優(yōu)美,欣賞美麗的風景,閱讀美麗的文字,讓我沉迷于這片美麗的草原。
生:老師,這篇文章的主題是“草原”,而大部分內容都沒有描寫它的美麗,這會不會偏離主題?
師: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先來看一下第2至5自然段,我們可以看到“歡迎”“招待”“聚會”“告別”。
師:千萬個詞可以濃縮為一句詩:“蒙漢深情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假如說第1自然段描寫了“景色美”,那第2~5自然段描寫了什么樣的美景呢?
生: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師:這片草原不但風景美麗,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美麗。大家覺得,這片草原,會不會更漂亮一些呢?文本的內容是否偏題?
生:美麗的風景,美麗的人文,更美麗的是草原。不存在偏題。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分析,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進行探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學生在提問和探討中思維碰撞,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景色美”和“人情美”,不但使教室里有了生氣和活力,而且還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總結和概括的水平,使其在批評和反思中提高了學習能力。)
教師隨著學生思維的節(jié)奏,一步一步地指導,使教學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三、精講點撥——情智共生
在現(xiàn)代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遠遠比知識灌輸要重要。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整理所需教學素材并進行提煉,串聯(lián)重點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持續(xù)探索。在《草原》這一課的教學中,為引導學生體會文字中的美麗風景,教師把握文本的具體內容、關鍵詞匯,進行精準點撥,充分發(fā)揮其引導者的積極作用。
1.讓學生在閱讀第1自然段時,思考:你認為哪個句子最美,最能打動你的心靈?畫出那些你覺得描述得很好的詞匯,認真地欣賞它們,并在它們的旁邊作注釋。
2.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分組交換。
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尤其喜歡老舍關于大草原的描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蛉阂粫荷狭诵∏?,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p>
教師立刻發(fā)問:“這首詩描述了大草原的美麗,那么,是哪個字或詞語讓你感覺到了大草原的美麗?”
(1)生:一碧千里。
師:“碧”的含義是什么?
生:綠色。
師:還有什么可以用來形容這個色彩的詞匯呢?
生:金碧輝煌、碧波蕩漾、碧水藍天、綠草茵茵、碧波浩渺。
師:是的,放眼看去,到處都是一片翠綠,我們從“一碧千里”的字眼中感受到了一片蒼翠的草原,還有一片廣袤的平原。你瞧,只要掌握了關鍵字,我們對事物的了解就會更加深入。
(2)生:“空”字。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句子:“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這個“茫?!敝傅氖鞘裁茨??
生:視野昏暗,視野不清晰,空曠。
師:一般人談起大草原,總會用“天蒼蒼,野茫?!眮硇稳荩墒抢仙嵯壬趺磿f“并不茫?!蹦??能否結合語境,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生:草原上的空氣是新鮮的,天是清澈的,因此景色是清晰的。
生:草原上有丘陵,有牛羊,有馬匹,并非一片空地。
(3)生:翠色欲流。
師:你很擅長思考,一眼就抓住了這個畫龍點睛的關鍵詞——“翠色欲流”。那是一種生活的綠意,老師似乎看見那一種綠意在向天空流動。附近有綠色,遠方仍有綠色,請同學們一起閱讀。
師:這個句子里有兩個和中國繪畫有關的名詞,大家注意到?jīng)]有?
生:渲染、勾勒。
師:“渲染”是一種中國繪畫方法?!肮蠢铡本褪前岩粋€人的身體的輪廓用筆畫出來。(展示兩張分別運用“渲染”和“勾勒”技巧的中國畫。)
讓學生猜測一下,“渲染”和“勾勒”分別在哪個位置,老舍在描述大草原的時候,為何要用“渲染”。
生:“勾勒”就是把草圖描繪出來,用來描述大草原時,就會使它看起來受到限制,而大草原又是一望無際的,因此,使用“渲染”一詞更貼切。
(設計意圖:在閱讀中,抓住關鍵字詞來了解文章的內容是很常見的一種閱讀方式。如果能夠準確地抓住關鍵字詞,那么對于整篇文章的理解將會達到新的高度。在教學中牢牢把握“一碧千里”“茫茫”“翠色欲流”“渲染”“勾勒”等關鍵字詞,通過問題導入、圖畫導入等方式,學生能更好地了解文章內容,理解詞句表達。通過對關鍵詞的掌握,對其展開有效的引導,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領悟,從而加深對文本的認識,掌握文本的解讀方式。)
四、效果呈現(xiàn)——學以致用
在效果展示部分,教師可根據(jù)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設計有質量、有梯度的題目,對共性的問題進行修正,讓學生可以鞏固所學的內容,夯實所學的基礎,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當中,以此來提升他們的解題能力。
在講課時,教師可首先引導學生閱讀:“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比缓髥枺骸澳隳芨杏X到這樣的狀態(tài)嗎?”學生或吟《賦得古原草送別》,或吟《敕勒歌》。然后,教師指出該句中的關鍵關聯(lián)字:“在此,作者用兩個字來表達他的感情。假如你現(xiàn)在身處這樣一片大草原,你會選擇怎樣的生活呢?你能不能用這種方式來形容你的心情?”
展示:
這種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 ),又想(? )。
學生課堂練筆,教師檢查。
(設計意圖:以“效果呈現(xiàn)”為主線,轉變“就文學文”的教學模式。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引導學生聯(lián)系古代詩詞,既可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又可檢驗學生對古代詩詞的運用情況。通過模仿例子進行句型訓練,學生可更好地了解和應用關鍵字詞,提升其閱讀和寫作能力。)
五、總結延伸——催生火花
在總結寫作方法的時候,教師總結:“老舍不愧是語言大師,他按照自上而下的次序,首先是蒼穹,然后是丘陵;既有平原之靜,也有綿羊之動,將靜態(tài)與動態(tài)相結合;同時,通過對隱喻和其他修辭手段的精妙的使用,展現(xiàn)出了一幅美麗的大草原風光。《草原》果然是一部描寫美麗大草原風景的經(jīng)典散文!”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記憶力水平,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布置相應的填空練習,也可以點名讓學生背誦課文中的重點背誦段落。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充分掌握課文主旨,在完成相關學習之后,提升其寫作能力。
在拓展延伸時,教師補充:“這是老舍所寫的大草原,它就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的中心——陳巴爾虎旗?,F(xiàn)在,我們來伴隨著這首《呼倫貝爾大草原》,欣賞老舍的作品,欣賞大家筆下美麗的草原。”伴隨著歌曲優(yōu)美的旋律,以及老舍那令人有無限遐想的“翠色欲流”的描寫,學生又一次從視聽上體會了大草原的美麗,加深了對文本的認識。
在課文完成之后,教師要對課程中的內容及時總結,歸納出自己的學習方式,并引導學生按照特定的次序去理解課文,并嘗試背誦課文,這樣就可以高效地達到教學目的,讓語文課堂活動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實際效果。
(設計意圖:教師在學生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拓展,把課堂上的知識引入課后的拓展延伸,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大語文”的無窮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帶著學生觀看了一些草原風光的照片,配合著《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音樂,讓學生沉浸其中,去感悟那些美麗的草原風光,從而將課下的知識向外拓展,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體驗到了草原風光之美。)
總而言之,要想讓小學語文教學充滿活力,必須有恰當?shù)囊龑?。完備的課堂教學需要的是動態(tài)的教學方式和正確的教學理念,所以正確的引導和學生積極性以及自主性的調動是十分重要的。不僅如此,有質量、有梯度的題目設置,對于學生思維的拓展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只有通過有效的引導,才能使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活動目標得以實現(xiàn),才能使其煥發(fā)出獨特的魅力。
編輯:張俐麗
作者簡介:王重遠(1971—),男,漢族,甘肅西坪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