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
隨著年紀增長,人體各種機能開始走下坡路?!秲冉?jīng)》中“男子五八腎氣衰,發(fā)墮齒槁”,說男子在40歲以后腎氣開始衰落,牙齒松動,頭發(fā)慢慢變白脫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肝主筋,筋膜需要肝氣養(yǎng)護;肝氣不足,筋骨便不那么強壯,輕則腰酸、腰痛、彎腰困難,重則腰椎間盤突出,而且腰容易閃著、扭著?,F(xiàn)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也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腰肌勞損,腰痛、腰酸。
腰痛中醫(yī)臨床辨證為急性腰痛和慢性腰痛,其表現(xiàn)和針灸穴位各有不同。腰痛多因風、寒、濕三氣交結,合而成痹,閉阻經(jīng)絡而致,屬于“痹癥”范疇,需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
可由跌打損傷、閃挫負重引起,屬于氣滯血瘀腰痛。這類病人腰痛如錐、如刺、如折,痛有定處,可見腰椎旁壓痛、肌肉痙攣,禁按。俯仰和轉側均明顯受礙,不能直立,由坐位到站立必須雙手撐扶才能完成。重者臥床翻身艱難。舌質暗淡或有瘀斑,脈弦。中醫(yī)認為是氣滯血瘀、經(jīng)脈閉阻,本證類似急性軟組織損傷。處方加減可選用腰痛穴、水溝、委中、后溪。囑病人適當休息,在腰痛處做熱敷配合治療,避免劇烈活動。
1.寒濕腰痛 由勞力汗出、衣著濕冷、當風受寒或久臥濕地、遭雨涉水、感受寒濕之邪,引發(fā)腰痛。病人腰部冷痛重濁感,遇冷加重,得溫則疏,活動轉側不利,腰背拘攣、麻木,遇陰寒天氣發(fā)病,舌苔白膩,脈沉緊。本癥類似腰肌風濕癥。
處方加減:腎俞配大腸俞,用溫針法,有除寒祛濕、利腰止痛之效;配合命門、陰陵泉、三陰交。
2.濕熱腰痛 夏季濕熱當令,腰身受邪或寒濕腰痛,日久不愈,久郁化為濕熱,發(fā)為腰痛。患者腰痛或為刺痛,痛處有灼熱感或有叩擊痛。口干苦膩、尿赤渾濁、便結難解,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中醫(yī)認為系濕熱阻遏腰腎經(jīng)脈,類似于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引起的腰痛。
處方加減:腎俞、大腸俞、次髎、曲池、血海、委中;若為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引起,多飲水,以利濕熱的排泄,多步行并適度做跳躍活動,以利結石的排出。
3.勞損腰痛 長期久坐、久站、久彎腰或勞作過度發(fā)腰痛。患者腰部酸楚疼痛,勞累后癥狀加重,四肢倦怠,腰部強硬,按摩或熱敷后僵硬酸痛減輕,舌苔正?;蛏嗟担}細弦。中醫(yī)認為是氣血運行不暢,經(jīng)絡失于濡養(yǎng)所致,類似慢性軟組織勞損變性。
處方加減:腎俞、大腸俞、腰眼、腰部阿是穴、陽陵泉、委中。
4.腎虛腰痛 勞倦、房事過度或大病、久病后,失于調養(yǎng),耗傷精氣,年老精氣衰弱等發(fā)為腰痛。病人腰部酸軟乏力,綿綿隱痛,勞累則酸痛加重,坐臥后癥狀減輕,常伴下肢酸軟乏力,不耐久行久立。若伴面色咣白、形寒肢冷、氣短懶言、夜尿頻多、腰部酸冷隱痛,舌淡白或胖嫩,有齒印,脈沉細,為腎陽虛失于溫煦所致腰痛;若伴面部紅熱、兩顴潮紅、五心煩熱、頭暈耳鳴、失眠多夢、便干尿赤、口干咽燥,腰部隱隱刺痛、有熱感,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為腎陰虛失于濡養(yǎng)所致腰痛。本癥類似腎下垂、慢性腎盂腎炎、腎結核及慢性腎炎等引起的腰痛。
腎陽虛患者可選腎俞、命門、關元、腰陽關;腎陰虛患者可選志室、腰眼、三陰交、太溪。
并非所有腰痛患者都適合針灸治療腰痛。由椎體骨折及脫位的腰痛,及骨關節(jié)急性感染、結核、腫瘤患者不適合針灸治療。雖然針灸治療腰痛效果較好,但針灸必須由專業(yè)醫(yī)生操作,準確辨證分型,選對穴位。針灸治療期間要保暖,避免著涼受濕;要勞逸結合,臥硬板床,避免提重物;工作期間每隔2~3小時,可做5~10分鐘的腰部活動,如彎腰、仰腰、側腰、提抬腿等動作,以改善腰部血液循環(huán),使腰肌放松。針灸治腰痛一般10次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未愈可行第二個療程,這樣能有較好的持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