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皞
摘要:高職院?!八枷氲赖屡c法治”課作為我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的主渠道。文章從高職院校培養(yǎng)大學生法治觀念的重要意義、高職“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培養(yǎng)大學生法治觀念現狀、高職“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法治觀念的內容、高職“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法治觀念的措施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提高學生的法治觀念。
關鍵詞:高職;思想道德與法治;法治觀念;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6-0025-04
當前,培養(yǎng)學生法治觀念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對高職法治教育重要意義的研究以及法治教育形式的研究上?!八枷氲赖屡c法治”課作為我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的主渠道。本文主要研究高職思政課教學中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yǎng)。
中共中央印發(fā)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要“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熬V要”要求“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廣泛宣傳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使人民群眾自覺尊崇、信仰和遵守法律”。高職院校學生是未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他們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還要具備良好的法治素養(yǎng),這樣才能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因此,培養(yǎng)高職院校學生的法治觀念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根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平時的授課中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切實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教師還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和學習通教學平臺,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切實有效地貫徹“綱要”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觀念,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法治觀念的新時代公民。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共有六章,前五章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最后一章“學習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養(yǎng)”是對學生進行法治方面的教育。目前,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yǎng)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對于法治理念,如“依法治國”“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等有強烈的認同感。但對于“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還需要不斷深化認識,對“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還要不斷進行深入學習。原因在于“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于2021年進行了修訂,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教材?!傲暯椒ㄖ嗡枷搿笔侨嬉婪ㄖ螄母咀裱托袆又改?,教師應及時在課程中講清“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義、深刻思想內涵,尤其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個堅持”。教師要充分利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的案例,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真正讓學生做到“深學之、篤信之、踐行之”。
1.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
高職院校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陣地?!傲暯椒ㄖ嗡枷雽W習綱要”明確指出:“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青年頭腦,引導廣大青年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堅定信心?!币虼?,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非常重要。例如,在第三章“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弘揚中國精神”中,教師要講清楚“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如何扎根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立足中國國情的。在第六章“學習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養(yǎng)”中,教師要講清楚“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內容,講清楚“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如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的,是如何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
2.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的頒布,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件大事。因此,在大學生中開展《民法典》教育十分必要。例如,部分學生有貸款的需求,但是他們卻不具備一定的認清貸款實質、規(guī)避風險的能力,一些不規(guī)范的貸款平臺通過誘導過度消費或者降低貸款門檻等方式使少數大學生陷入貸款陷阱中,有的大學生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要普及《民法典》中第三編“合同”的相關知識點,既要引導大學生全面學習了解《民法典》的重要意義、基本內容和時代特色,又要引導大學生依法行使好民事權利、履行好民事義務,為建設法治社會貢獻力量。
3.學習與專業(yè)有關的實體法律基本知識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不同于本科院校,其主要是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的職業(yè)技能人才,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國家競爭力的提升。部分高職院校設置有飛機電子維修專業(yè)、生物產品檢驗檢疫等專業(yè),學生學習與專業(yè)有關的實體法律基本知識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第六章“學習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質”的第四節(jié)“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中,教師就要把學生學習的相關專業(yè)涉及的法律知識給學生講清楚,讓他們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1.設置“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活中的民法典”的專題教學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授課時數有限,而法治部分的教學內容相對較多,僅憑借課上時間是不夠的。如果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積極拓展線上平臺的教學空間。教師可利用“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活中的民法典”錄制成視頻課程放到“學習通”上。視頻課程要精心設計好每一章節(jié)的具體內容,每節(jié)課的時長控制在10分鐘左右。例如,在“習近平法治思想”視頻課程中,教師要講清楚“習近平法治思想”發(fā)展的脈絡、對新時代發(fā)展的重要意義、豐富內涵、體現的精神實質以及具體的實踐要求等,讓學生深刻領悟到“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如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是如何傳承和弘揚中國優(yōu)秀法律文化的,是如何推動傳統(tǒng)法律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是如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在“生活中的民法典”視頻課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篩選出要講解的具體內容。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關聯,學生都非常感興趣。如《民法典》如何對霸座、搶司機方向盤、高空拋物等行為進行處罰,增加的離婚冷靜期制度,見義勇為免責、禁止高利放貸、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規(guī)定等。通過視頻課程,學生及時學習《民法典》,真正體會到《民法典》是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一部法典。除了錄制視頻課程外,教師還可以把教學相關內容整理好放到“學習通”的“資料”模塊中,供學生線下學習。“學習通”網絡平臺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彌補課堂授課時間的不足,對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2.課程內容要與實際相聯系,增強課堂實效性
高職院校要讓各專業(yè)的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產品設計專業(yè)的學生要了解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知識,學習汽車制造專業(yè)的學生要了解最新交通安全法規(guī)對企業(yè)在制造方面的要求。對于快要畢業(yè)的學生,根據學生在求職、擇業(yè)中面臨的問題,高職院??砂才拧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相關知識的學習。例如,高職院校培養(yǎng)更多具有知識產權意識的學生,他們將來進入工作單位后,除了能夠運用所學到的專業(yè)知識服務社會外,還能夠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智力成果。在這方面,高職院??膳c企業(yè)密切合作,形成校企協(xié)同育人的模式。教師要深入企業(yè)進行調研,對企業(yè)未來發(fā)展方向、企業(yè)所需人才要具備的法治素質有一個清晰的了解。調研后,教師集體制定出學生的法治教育培養(yǎng)方案。由于教師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實踐經驗有限,高職院??梢云刚埰髽I(yè)的相關人員為學生舉辦知識產權方面的專題講座。如結合近幾年的專利申請、保護過程中出現的不同問題等,讓學生了解專利的起源與類型,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專利不受侵犯、如何不對他人的專利構成侵權等,不斷增強學生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針對學生即將面臨的就業(yè)與權利保護問題,教師可以與學院就業(yè)處的教師加強聯系溝通,了解最新的市場需求,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為學生普及勞動合同的訂立、合同的履行與變更、合同的解除與終止,發(fā)生了勞動爭議應該如何解決等知識。高職院校也可以聘請企業(yè)人員開設專題講座為學生答疑解惑,教會學生認清在面臨就業(yè)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風險,以及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遵循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八個相統(tǒng)一”原則,積極改革教學方法,體現案例教學的鮮明特色
在“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并不是簡單地宣傳教育,教師要把思想理論講透,用理論的感染力來引導學生。在“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方面,教師要通過課堂法律知識的傳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tǒng)一”方面,教師要針對法治領域的一些錯誤觀念讓學生進行分析和批判。在“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講清楚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形成和不斷發(fā)展的,并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思考如何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觀念。在“堅持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相統(tǒng)一”方面,教師要清楚課程的教學目標、教材使用等具有統(tǒng)一性,但是在具體授課時,就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講解他們需要的法治案例。在“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方面,課程的教學固然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但是教師還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生活中的法治案例引導他們積極思考、討論。在“堅持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方面,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師的法律知識的灌輸,但這種灌輸不是簡單的填鴨式灌輸,教師要注重啟發(fā)學生,通過法治案例引導他們分析和思考,最后得出結論。在“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方面,教師除了要講好思政課,還要好好挖掘其他課程的思政資源,做好與專業(yè)課程教師的溝通,利用重大節(jié)日和重大活動對學生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在案例的選擇上,教師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作為鮮活素材,及時增加“習近平法治思想”等案例,并且要突出思想性、體現職業(yè)性、反映時代性。
4.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適應“互聯網+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需求
“智慧教室”是借助當前物聯網技術、智能技術和云計算技術構建起來的創(chuàng)新型教室,高職院校利用“智慧教室”能夠實現對學生的電子管理和智慧教學。除此之外,教師可對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挖掘和統(tǒng)計,利用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進度,使課堂變得簡單、高效、智能。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上,教師可利用“智慧教室”在教室設置多個方位的電視屏幕,把授課所要展示的課件、視頻、閱讀資料進行投屏,讓學生在不同的方位都能夠看到投屏內容,與教師進行溝通互動。學生在學生端也可以投屏一些需要與大家分享的課程內容,如自己挑選的法治案例、自己制作的法治類PPT等。在“智慧教室”,教師可以就一個法治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投屏在屏幕上,與大家共同討論。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通過數據分析出學生的參與率及每個學生的課堂積分等。除了使用“智慧課堂”增強法治教育的實效性,教師還要利用新媒體技術推動法治觀念教育的創(chuàng)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教師要注重法治觀念教育平臺的建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如可以開設與法治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公眾號的內容推送要做到與時俱進,并充分利用“學習強國”“法治進行時”“今日說法”等平臺的資源,及時把與法治素質培養(yǎng)有關的內容推送給學生。例如,最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明星廣告代言活動的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教師都可以及時推送給學生。
5.依托學?!半p高”“特高”平臺,踐行“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育人理念
作為國家級重點高職院校,本校正在進行“雙高”“特高”的建設?!八枷氲赖屡c法治”課的網絡課程,已經獲得“北京市職業(yè)教育在線精品課程建設”的資格。課程將教材內容規(guī)劃為“緒論”“樹理想、定信念、明目標”“重德行、明責任、促成長”“樹觀念、懂法理、護法威”四個模塊,共十二個專題。本課程2020年依托“學銀在線”教學平臺面向在校生和社會學員開放,每學期一期。授課教師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在國家級、市級比賽中多次獲獎。在“學銀在線”平臺開設本課程,具備一定的影響力。截至目前,教師已經累計制作課件、視頻近50個,均已在平臺開放,累計瀏覽和訪問量15萬次。課程教學內容豐富、章節(jié)設計合理、教學方法多樣、注重互動。自開設以來,得到了包括在校學生在內的眾多學習者的認可。在培養(yǎng)學生法治觀念方面,此課程設計了情境式教學模式和案例式教學模式。情境式教學,是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教學情景和課堂活動,實現沉浸式教學。學生帶著問題和興趣融入情境中,針對教師設計的問題思考討論得出答案。案例式教學,是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選取相關案例,設計問題鏈,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相互交流,加深了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師生還可以共同參與典型案例的搜集、編寫,逐步開發(fā)一些實效性強、啟發(fā)價值大的教學案例,形成本校案例教學資源庫。另外,課程還有長期的建設計劃,分為逐步完善階段、漸次推廣階段。在逐步完善階段,教材有關法治教育的內容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其內容會不斷根據政策變化以及社會形勢變化而不斷完善。在漸次推廣階段,是由校內到校外,以保證本校所有學生都能夠學習本課程,在校內正常使用。在此基礎上,再推廣到兄弟院校。這樣,由學校再到學生就業(yè)的企業(yè),能真正應用到提升企業(yè)員工的法治素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中。
以上,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利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培養(yǎng)學生法治觀念的五個改進措施。當然,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觀念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間。這就要求教師應有“學習”的思想意識,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法律知識,關注社會法治新聞。教師還要走近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而如何利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培養(yǎng)學生法治觀念,則需要高職教師不斷探索。在這個過程中,高職教師只有勤學習、勤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才能培養(yǎng)更多具有良好法治觀念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N].新華社,2020-12-07.
[2]張凡.高職院校學生法治觀念培育路徑探析[J].高等繼續(xù)教育學報,2022(06).
[3]鄭景云,王振斌.新常態(tài)下高職院校思政課融入法治觀教育思考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10).
[4]劉新蕊.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法治意識培養(yǎng)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ncept of Rule of Law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s an Example
Ren Hao
(Beijing Polytechnic, Beijing 100176, China)
Abstract: As the core cours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main channel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rect outlook on the world, life, values,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oncept of rule of law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oncept of rule of law in the course of"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nten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ncept of rule of law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measur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ncept of rule of law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ncept of rule of law;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