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環(huán)縣第四中學 楊志萬
體驗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同,體驗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感,在體驗式教學的指導下,學生對上課更加熱衷,也更加具有新鮮感。學生進行沉浸式的學習,有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一般教材所提供的人物講解和故事情節(jié)分析比較片面,由于高中歷史課本存在固有的弊端,分析人物時難以做到全面細致,所以結合更多的事例來對人物進行更加細致的剖析,有利于學生了解人物生平及其個性特征,為之后的學習打好堅實基礎。教材是學生了解人物、進行答題的基礎,而不同的個體對人物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通過學生課后的材料分析和小組討論,可以使得原本教材中比較單薄的角色變得立體起來,使學生了解更多的史料,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從而提高其歷史素養(yǎng)。
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四單元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一課的講解中,就可以進行典故的補充。在講解秦朝中央集權制發(fā)展歷程時,教師可以通過輔助講解有關秦始皇的故事,來加深學生對秦始皇及其為加強中央集權的所作所為的理解。教師可以講解“秦始皇鑄十二銅人假傳天意”而穩(wěn)定統(tǒng)治和精心設置的“理想地下王國”——秦始皇陵,還可以分析講解秦始皇未曾設立皇后的幾個猜想,引導學生聯(lián)系教材知識尋找答案線索。學生在典故的補充之下加深了對整個秦朝中央集權制發(fā)展的理解,進而得出結論:由于統(tǒng)治階級殘暴的統(tǒng)治,在內部和外部原因的綜合作用下,曾無限輝煌,盛極一時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就如泡沫般幻滅了。學生在典故的補充中也更能發(fā)現主要人物秦始皇在性格上的缺陷,加深了對整個事件的全面理解,面對有關秦朝中央集權制的題目也會更有信心。因此,適當的典故補充能夠產生有利影響,讓學生更好地進行體驗式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水平。
通過補充課本之外的知識,采取小故事、小典故融于課文的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在進行情節(jié)討論與故事補充的時候,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典型素材挑選能力會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教材之外知識的補充還能提升學生的歷史專業(yè)素養(yǎng),在不經意間燃起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的興趣,從而讓學生進行更加積極的學習,而這種主動的學習方式就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水平,達到良好教學效果。
學生時期,大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比較旺盛,而問題也有可能是興趣的開始,學生開始質疑、開始詢問和探索時,也就對高中歷史這門學科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征進行引導,使學生形成更佳的問題解答意識,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以一種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參與歷史課堂,達到沉浸式體驗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二第二單元第3課“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課前提問,如“中國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商業(yè)發(fā)展又呈現著怎樣的特點?”逐層深入,然后再提問如“為何中國古代商業(yè)得不到質變的轉化?”等。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章節(jié)閱讀之后進行相關問題的解答。通過以上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比較簡單直白的表述轉向更加高層次的深度思考。在教師的疑問和同學們的討論下,學生對于課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對于解題也更加自信。
所以,上課時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體驗感,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提高上課的專注度,進行質疑和思考。對這些問題的探究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這一節(jié)歷史課的印象,還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內容的領悟和吸收,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豐富歷史知識儲備,從而增加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興趣。
角色扮演活動的經常性開展,有利于創(chuàng)設體驗式教學情境,讓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感得到提升。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是讓學生學會書面上的理論歷史知識,進而達到考高分的目的,比較死板、單調,使得歷史比較僵化難懂;且因為年代比較久遠,學生的感觸不強,難以實現共鳴。所以,一種能夠讓學生如臨其境、如有所感,并且改變死氣沉沉、寂然無聲的氛圍的教學方式十分有必要。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二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想要扮演的角色進行課堂情景演繹,重現歷史畫面。例如,教師可以專門抽出一節(jié)課,讓學生進行表演展示,提前選好要進行展示的學生,給定主題,讓學生寫稿準備,對百姓與天子的關系等進行討論,展現出不同學派的特點和風格,將百家爭鳴中比較著名的學派代表演繹出來。學生還能在符合教材和史實的情況下進行自主發(fā)揮,討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形成學派之間的互動。此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歷史知識掌握情況來提問,更深層次地開闊學生思維,使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完成對于歷史知識的進一步探索,從而調動課堂的氛圍和學生的情緒,促進歷史課堂教學的開展。
總之,開展角色扮演的情景式活動教學,讓學生扮演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人物,體驗歷史人物的經歷,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體驗式學習環(huán)境。這樣百家爭鳴中各個學派的特點得以闡釋出來,更加具有區(qū)分度,調動了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演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角色扮演這種沉浸式體驗歷史的方法,讓歷史更加生動,也更加具有吸引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中歷史課堂也不斷現代化,通過各種多媒體工具的運用,教師的教學水平、課堂教學效果都有所提高。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簡化教學,使得歷史教學課堂更加輕松。面對一些重要卻又難以用比較輕松的方式進行講解的知識點,教師通過播放相關動畫視頻,有利于簡化歷史事件,使得歷史更加有趣、充滿活力。由此,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提高,歷史知識更深刻地注入了學生的腦海里。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二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一課時,就很有必要利用豐富多樣的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這一單元主要是近現代史,由于距今年代較近,還留存有部分照片、文獻以及相關視頻。這時有關物質生活變遷、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變化以及大眾傳媒的變遷這幾課,都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圖片放映或視頻放映來創(chuàng)設一種更直觀、沖擊力更強的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對該部分知識點的理解轉變?yōu)橹庇^的畫面,有利于促進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吸收,使得高中歷史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從而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水平,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收獲。
從上述案例可以發(fā)現,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發(fā)展體驗式教學,在進行幻燈片、動畫、視頻等播放時,消除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讓晦澀的教材轉變?yōu)橥ㄋ滓锥漠嬅?,更加直觀和形象。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就有利于更好地吸收與掌握高中歷史課本中的歷史知識,還提升了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進行終身學習,進而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為國家服務。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課堂比較枯燥無味,教師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使得學生缺乏上課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恰當的語言引導,主動增加和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課堂上的問題,從而提高高中歷史課堂的吸引力和魅力,讓學生開心地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在互動的同時,學生被課堂所吸引,養(yǎng)成更高水平的專注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以及綜合能力,在互動式教學下,高中歷史課堂變得更加迷人和美麗。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的講解前,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歷史教材,并告知學生接下來會進行知識搶答比賽,題目難度不大,但需要學生仔細閱讀和標記、背誦重要知識點。教師可以提問中國古代發(fā)明的相關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尋找這一單元每個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當然,光是學生提問教師或者就是教師提問學生,這都不是良好的互動。因此也可以選擇抽簽的方式,讓學生提問學生,回答不出來的問題可以“求救”博學的同學和教師,來完成題目問答。對待答題數量多并且質量高的學生要給予獎勵,而具體獎勵的內容就由對應的需要接受懲罰的學生負責,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互動作答,還能讓學生形成課后討論的優(yōu)良習慣,在討論交流中增進對知識的理解,更新相關理念,消除以往錯誤的認知,從而培養(yǎng)互動意識。
通過以上舉例不難發(fā)現,打造高中歷史魅力課堂需要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行體驗式教學,讓課堂不再只是教師的舞臺,教學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應該讓每位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都成為主角,自己去決定高中歷史課堂的狀態(tài)氛圍,而不再只是被動地聽講,去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這樣才能提升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達到優(yōu)秀的教學效果。
既然是體驗式教學,必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教材的限制,將眼光重新放在校園內外的資源整合上。教師應盡量拓展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校內外的實踐過程中開展歷史學科的體驗式學習。校內的圖書館以及互聯(lián)網上的資源豐富,有些教師可能會認為這樣的拓展學習就是體驗式教學的一種,其實不然。體驗式教學并不是文字上的拓展式學習,它是一種實踐性的、接觸化的學習活動。因此,圖書、網絡上的資源拓展只是一種體驗式教學的補充,它更多的是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去往實地進行考察實踐。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會發(fā)現,這部分的內容主要包括了三個層次,分別是習俗的變遷、交通工具的變遷以及大眾媒體的變遷。為了讓學生對這類知識有更深一層的體會,教師便可以開展一次體驗式教學。比如帶領學生去附近的博物館、展覽館、故居等實地考察,在這些地方感受歷史、探索歷史。此外,由于這類變遷式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關聯(lián),因此教師還可以開展一次家校合作,讓家長與孩子一起探索變遷之路,其中可以包括家長的人生經歷講述、部分事物模型的創(chuàng)造等,家長還可以帶領學生去就近的紀念館進行觀察,或者是拜訪一些老人咨詢習俗的變遷等。學生的體驗式學習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一次展覽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所學、所觀、所感進行描述,甚至可以借助自己還原的實物模型為同學們展示自己所體驗到的歷史內容。
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走出課堂、走出教材,在實踐中體驗歷史,在實踐中認識、感悟歷史。實踐的過程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它可以有多種開展模式,教師可以在此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如此,學生的體驗式學習才能更有活力。在這樣的體驗式學習過程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他們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所學的知識,可以對歷史知識產生更多的感性認識。在體驗式教學時,歷史不再是一行行枯燥乏味的句子,而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學生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們將會對歷史產生更真切的感悟。
綜上可知,運用體驗式教學法,通過講解典故和相關事件來聯(lián)系課堂,采用發(fā)出疑問、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和情節(jié)演繹,以及將多媒體運用于教學和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等方法,有利于打造高中歷史魅力課堂。當然,打造高中歷史魅力課堂,僅僅依據以上方法與建議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能夠使高中歷史課堂更加具有吸引力,氛圍更加活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魅力課堂,還需要全體高中歷史教師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