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歡玲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中山 528400)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唐詩經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運用小組朋輩學習、翻轉課堂、費曼學習法等教學方法,努力發(fā)揮線上師資優(yōu)勢和線下朋輩學習優(yōu)勢,使學生真正走進經典,品味唐詩,在優(yōu)秀經典詩歌文本的品讀、分析、誦讀中陶冶情操,提升審美能力。本門課程精心設計了分組、社群學習的機制,充分調動學生朋輩學習的積極性,開展自主探究式的小組任務,在線下課堂實施翻轉課堂,使學生將新學習的線上內容通過小組任務展示的方式迅速轉化成內在知識。
根據(jù)學校統(tǒng)一安排,在教務系統(tǒng)開放混合式課程選課,學生在了解了本門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之后,自主選課,第一個學期開放了80 個名額,第二個學期開放了40 個名額,進行小班化教學改革實踐,符合SPOC 的私人化、小規(guī)模的受眾要求。
在學習平臺的選擇上,緊扣唐詩經典學習的宗旨,以中國大學慕課平臺上的國家精品課程——浙江大學唐詩經典慕課作為線上學習素材,結合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泛雅學習通課程平臺作為教師指導的平臺,采用異步SPOC 的方式,既獲得高水平專家的授課,又有本土教師線下引導的體驗,解決了純線上學習動力不足、持續(xù)性不強的問題,也解決了純線下教學師資力量有限的問題。
浙江大學唐詩經典慕課共設10 周課程,每周精選一首經典唐詩作為研讀對象,每首詩都有詩歌解讀、相對應的文學常識與研究探索、圓桌研討的視頻,每周都有本周測試題,以選擇題形式出現(xiàn),每周也有布置探究性作業(yè)。本門課程在討論區(qū)定期發(fā)起專題討論,鼓勵學生多在討論區(qū)發(fā)言,鍛煉自己的知識輸出能力,及時鞏固已學知識。
在第一學期的教學中,中國大學慕課平臺為所有高校免費提供線上慕課資源,本門課程教師可以以SPOC線下主講教師的身份建設相對應的SPOC 課程,便于對學生學習情況密切跟蹤反饋,在線下教學中可以及時將線上內容與線下課堂相銜接。第二學期的教學中,中國大學慕課平臺已經恢復線上慕課資源收費,故在第二學期教學中,學生以普通學員的身份直接到中國大學慕課平臺選修唐詩經典課程,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
開課前,教師在課程平臺發(fā)布課前通知,介紹本門混合教學課程的基本情況,著重介紹了唐詩經典線上慕課的開課歷史、內容特色、預期的學習收獲、如何注冊關聯(lián)賬號、課程配套教材等,使學生在開課前已經對課程學習有所期待。在線上慕課開課之前,開展了第一次線下課,作為教師和學生的見面會,分為教師自我介紹、破冰小游戲、課前問卷調查、七問七答和答疑環(huán)節(jié)。
1.與學生在課程學習方法上取得共識
第一次線下課程中,教師即對課程學習態(tài)度、方法、考核方式進行了說明。首先引出空杯心態(tài),引導學生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上改掉大學以前的以被動學習為主的習慣,要開始了解、嘗試以主動學習、小組朋輩學習、輸出倒逼輸入式的學習方式,養(yǎng)成終身成長的高效學習習慣。
2.充分尊重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
首先,在課前發(fā)布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其次,對于線上直播課程,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的安排;最后,每次課后都發(fā)放課堂反饋問卷,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建設中。
3.制作班級空間,形成集體記憶
由于選修本門課程的學生年級、專業(yè)均有較大差異,學生之間比較陌生,而本門課程在線上學習和小組朋輩學習的時間較多,為了給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增強班級歸屬感,本門課程在泛雅學習通平臺專門建設了班級空間頁面,將學生集體學習的花絮整理上傳,方便本班學生瀏覽,也方便下一期的選修學生提前感受本門課程的學習氛圍。
4.做好線上課和線下課的組織銜接
(1)課前思考題。每周在泛雅平臺討論區(qū)發(fā)布課前思考題,引導學生在進入慕課學習前,開始思考相關問題,或者閱讀教材,查找相應資料,從而能夠跟上浙江大學教師的授課內容和講課進度。
(2)學習安排提醒。在每周討論區(qū)所發(fā)布的公告中,對接下來的線上學習安排進行提醒,避免學生因錯過提交作業(yè)時間節(jié)點而影響成績。
(3)加強討論區(qū)互動。學生在預習完課程或者學習完本周視頻內容之后,可以在討論區(qū)進行討論,回答教師提出的思考題。教師給予點贊或點評,并給予評分,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提升學生的信心。從開展情況來看,學生在討論區(qū)的發(fā)言非常踴躍,學生的發(fā)言大多言之有物,是經過思考后的輸出,說明學生對課程內容感興趣。
(4)每周學情分析。教師每周總結學生在中國大學慕課中的學習情況,并對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表揚。由于中國大學慕課和本校泛雅學習通是兩個不同的課程平臺,所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將學生在線上慕課中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具象化、顯現(xiàn)化,能夠使學生更加重視線上慕課的學習,提高參與討論區(qū)討論的積極性。
5.PBL 小組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采用本校泛雅學習通自帶的PBL 分組任務方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朋輩學習的積極性。每學期共開展6 次PBL 分組學習活動,產生許多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
在線上慕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鑒賞唐詩的一般性理論和方法,并在討論區(qū)、主觀題作業(yè)中進行了進一步思考訓練,但是還缺乏綜合運用的訓練。所以在線下課中,課程設置了PBL 作業(yè),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線上慕課學習到的鑒賞方法,在唐詩三百首中選取一首詩歌進行賞析,并上臺演示。在這一PBL 小組任務中,學生在小組情境中開展合作、討論,至少在小組分工合作能力、資料查找整合能力、PPT 制作能力、演講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等方面得到了綜合性的鍛煉,符合本門混合式教學改革課程的初衷。
6.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小組展示,進行針對性點評
由于學生自由選擇詩歌進行鑒賞分享,所以,每次PBL 小組任務中,每個小組所選擇的詩歌都是不同的,教師需根據(jù)學生所選的詩歌,帶領學生更深入地學習,任課教師根據(jù)學生所選的詩歌開展研究整合,并整理了1.6 萬字的點評講稿,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了更深入的拓展空間,同時,教師所示范的鑒賞邏輯、鑒賞方法、表達方式、資料搜集和整合的方式都在潛移默化地給予學生影響,從而達到既立足課程又高于課程的教學目標。
7.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線下拓展課
結合學生在課前提交的學習本門課程的目標,教師經過跟蹤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漏洞,及時給予補充,開展了4 次線下拓展課,主要以教師講授、提問的方式來開展。拓展課一定程度上夯實了學生的基礎,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如唐詩概說拓展課幫助學生梳理唐詩的基本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在線上學習時,減少對概念的陌生和疏離感,及時補充基礎知識。又如詩律與詞律拓展課,呼應學生希望學完課程可以作一首詩的目標,帶領學生進入作詩的實踐嘗試。又如為什么要學文學拓展課,與學生探討文學這一看似“無用”之學在人生發(fā)展中的“大用”,引導學生更多地進入文學的大花園,親近文學經典,在誦讀經典中,與前人對話,收獲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對苦難挫折的超脫,從而獲得樂觀向上、從容淡定的力量。
8.隨堂練習
根據(jù)課程安排進度,教師不定期在線下課堂上發(fā)放隨堂練習,及時幫助學生鞏固線上慕課學習的內容,溫故而知新,從而引出線下課堂的教學內容,同時,也使學生更重視線上慕課的學習。從隨堂練習的結果來看,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很好地掌握線上所學內容。
考核體系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旌鲜浇虒W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唐詩經典課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中,考核過程更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學習效果的評價,由于線上慕課中課堂討論互動占比10%,所以在本校泛雅學習通開展的教學中,課堂活動的分值占比70%,以彌補線上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偏弱的不足,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和獲得感。
總的教學考核由兩部分組成:線上慕課成績占總成績70%,本校泛雅學習通開展的教學占總成績30%。其中,浙江大學唐詩經典線上慕課的評分標準為:單元測試占比30%,單元作業(yè)占比30%,期末考試占比30%,課堂討論占比10%,按百分制計分。本校泛雅學習通開展的教學中,課堂活動占比70%,到課率占比30%。
由于第一學期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監(jiān)測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方便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來調整線下教學內容,并且做好線上線下的銜接工作。第二學期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監(jiān)測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線上線下學習相對獨立,為教師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帶來困難。這樣的區(qū)別也明顯體現(xiàn)在學生的成績中。
第一學期成績分析。中國大學線上慕課的學習中,90 分以上的學生占比48.7%,80~89 分的學生占比26%,80 分以下的學生占比25.3%,無不及格的學生。按照線上慕課占比70%,線下課堂占比30%的總成績來看,90 分以上的學生占比36.49%,80~89.5 分的學生占比39.19%,無不及格的學生。
第二學期成績分析。中國大學線上慕課的學習中,90 分以上的學生占比25%,80~89 分的學生占比20%,80 分以下的學生占比55%,有5 位學生不及格。按照線上慕課占比60%、線下課堂占比40%的總成績來看,90 分以上的學生占比25%,80~89.5 分的學生占比20%,5 位學生不及格。
可見,第一學期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線上慕課的學習部分,近半數(shù)學生都達到了90 分以上的優(yōu)秀成績,學生對線上慕課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都能很好地適應并積極進行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第二學期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線上慕課的學習部分,僅有25%的學生達到90 分以上,比第一學期減少了一半,并且有5 位不及格的學生??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線上線下學習內容的聯(lián)結非常關鍵,第二學期無法做到線上線下的聯(lián)結,學生的成績明顯下降。
1.課堂隨堂評價
教師每次開展線下課堂教學,都會發(fā)布課堂教學反饋問卷,一方面是幫助學生回顧本次課堂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是為了及時傾聽學生的心聲,便于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
從歷次課后調查問卷可見,學生對課堂教學質量非常滿意,多數(shù)學生認為這樣的課堂能學到很多,也喜歡這樣的分享會形式,同時,學生也非常踴躍地提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比如,有學生的建議是:“也可以分析一些您覺得很優(yōu)秀的詩歌,給我們普及詩歌背后的知識?!痹诤竺娴木€下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即開設了拓展課,滿足學生的需求。
2.期末課堂教學評教
第一學期,本門選修課的期末評教結果是3.867分。其中,在“基本理解所學內容”方面的得分是3.855 分,排名前25.4%;在“拓展了知識面并學會了從多個角度來理解所學內容”方面的得分是3.82 分,排名前29.4%;在“學會了利用本課程知識來提升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的得分是3.927 分,排名前14.1%??傮w而言,學生對于課堂質量評價比較高。
第二學期,本門選修課的期末評教結果是3.729分。其中,在“基本理解所學內容”方面的得分是3.726分,排名前47.1%;在“拓寬了知識面并學會了從多個角度來理解所學內容”方面的得分是3.742 分,排名前38.2%;在“學會了利用本課程知識來提升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的得分是3.718 分,排名前44.1%??梢?,相比于第一學期,第二學期的學生學習體驗和評價都有所下降。
作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校生存在重實用輕基礎、重專業(yè)輕通識的誤區(qū)和閱讀教材和教輔書多而閱讀經典原著少的問題,在當前總體課堂學時量減少的情況下,迫切需要運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親近經典,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和對美的鑒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