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高立珍
(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臨床醫(yī)學院,湖北 武漢430061;2.湖北省十堰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十堰 422000 )
功能性腹痛也稱之為特發(fā)性腹痛或慢性腹痛。臨床上多以持續(xù)性腹痛、胃腸功能未見實質性病變,發(fā)作時產(chǎn)生一些列的自身不適,從而影響自身情緒,降低生活質量為主要表現(xiàn)。[1]西藥的治療方法多種,但效果一般且容易反復。隨著中醫(yī)傳統(tǒng)思維與理論普及,中醫(yī)治療效果顯著。肝郁型的功能性腹痛其主要的臨床癥狀有:腹痛脹悶、痛無定處,反酸、噯氣,喜嘆息,易燥,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弦或弦澀等。其治療總則為疏肝理氣,柔肝止痛。以柴胡疏肝散為主方。為了進一步研究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肝郁型功能性腹痛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兩組不同治療方法的效果總結如下。
擇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湖北省十堰市中醫(yī)醫(yī)院中醫(yī)消化內(nèi)科門診的肝郁氣滯型功能性腹痛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在20-68(39.90±10.56)歲;病情時間在6個月-3年,平均(1.73±0.73)年。研究組中男性患者 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在20-68(40.40±10.03)歲;病情時間在5個月-3.5年,平均(1.71±0.85)年。兩組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研究對比。本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都知曉該研究的內(nèi)容同時簽署了研究知情同意書。
1.2.1 中醫(yī)診斷標準
主要癥狀:腹痛脹悶、噯氣、反酸、易怒、喜嘆息,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弦或弦細。其他癥狀:不寐,口干口苦,舌底有瘀。上述癥狀中滿足三個主癥及一個其他癥狀則證型明確。
1.2.2 西醫(yī)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羅馬Ⅲ診斷標準,同時入院后均確診為功能性腹痛,并且存在復發(fā)性。也排除以下標準:①無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病;②無其他器官功能疾病或障礙者;③無抑郁、精神分裂癥等精神類疾病患者;④無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⑤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⑥無對該研究涉及藥物過敏者;⑦無中途退出者。
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方法,給予黛力新1片 口服 日二次(早晨及中午各一片),持續(xù)服用14天。
研究組給予柴胡疏肝散加減為主方,藥方組成如下:柴胡15g,芍藥15g,川芎12g,枳殼10g,陳皮10g,甘草9g,香附10g,若患者臨床上腹痛程度嚴重,芍藥加量至30g,若氣虛嚴重者加黨參10g,若陰虛血旺加麥冬10g養(yǎng)陰生津,若反酸、噯氣嚴重者,加半夏10g,生姜10g;若患者訴食欲差,不欲飲食,加焦山楂10g,若大便粘,腹脹嚴重者,加白術10g。上述方藥均通過清水清洗后,浸泡15min后放入400mL水中,隨后用大火燒開煮至沸騰狀態(tài),再轉文火煎30min。如此過程重復一遍后,將兩次所煎藥汁混合在一起,分三次飯后半小時溫服。
①從中醫(yī)臨床癥狀角度評分:比較對照組及研究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涉及癥狀以下幾個為主:腹痛、腹脹、反酸、噯氣。以此四項癥狀為評分,每項分為5個等級:0分表示無癥狀,1分表示輕度;2分表示中等;3分表示嚴重;4分表示無法耐受。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癥狀越嚴重。
②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水平,參照QOL評分標準來實施,評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的治療后的生活水平越高。
③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焦慮情況,參照漢密爾頓抑郁及焦慮量表評分標準來實施:總分超過29分,可能為嚴重焦慮;總分超過21分,肯定有明顯焦慮;總分超過14分,肯定有焦慮;總分超過7分,可能有焦慮;總分如果小于6分,則病人沒有焦慮。
④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總體效果:療效標準參照《腸易激綜合征中西醫(yī)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2]以治愈(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好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穩(wěn)定(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出現(xiàn)加重的趨勢)為評分標準來實施。
治療前,兩組患者腹痛、噯氣及腹脹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4d后,兩組腹痛、噯氣及腹脹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 ±s)
組別 時間 腹痛 腹脹 反酸 噯氣對照組 治療前 3.87±0.23 3.13±0.29 1.97±0.35 1.67±0.44 n=20 治療后 1.23±0.29 0.93±0.24 0.63±0.19 0.73±0.25研究組 治療前 3.97±0.22 2.87±0.33 2.10±0.34 1.33±0.34 N=20 治療后 0.77±0.20 0.50±0.13 0.40±0.11 0.43±0.12 t/P對照組研究組治療前 -0.314/0.737 0.582/0.568 -0.272/0.865 0.606/0.412 t/P對照組研究組治療后 1.320/0.031 1.557/0.007 1.060/0.011 1.063/0.028
治療前,兩組患者漢密爾頓抑郁及焦慮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4d后,兩組QOL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且對照組高于研究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漢密爾頓抑郁及焦慮量表評分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漢密爾頓抑郁及焦慮量表評分比較( ±s)
組別 列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30 30.03±1.80 6.26±1.21 13.619 0.000研究組 30 28.73±1.77 13.13±1.81 8.279 0.000 t 0.514 -3.150 P 0.922 0.042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4d后,兩組QOL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組別 列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30 37.39±1.77 53.56±2.50 -4.822 0.000研究組 30 37.23±1.78 62.75±1.72 -8.872 0.000·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shù)據(jù)庫統(tǒng)計源期刊 ·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shù)據(jù)庫收錄期刊t 0.062 -3.008 P 0.820 0.038
治療14d,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3%,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43,P=0.044)。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功能腹痛在最新的“羅馬Ⅳ”中功能性腹痛綜合征(FAPS)被中樞介導的腹痛綜合征(CAPS)所取代[3]。有研究表明[4]內(nèi)臟敏感度提高、腸腦功能異常交流、社會、精神、情緒因素等是功能性腹痛發(fā)病的主要機制。針對這類患者,臨床上大多數(shù)會選擇使用黛力新這類藥物以改善患者因焦慮、抑郁等癥狀而引起的功能性腹痛。該藥為混合劑:主要由四甲蒽丙胺和二鹽酸三氟噻噸 組合而成。有研究表明[5],這兩者藥物能夠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里的突觸前膜多巴胺的中的自身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發(fā)生變化,從而達到改善患者抑郁狀態(tài),實現(xiàn)臨床上患者軀體上的癥狀改變。但由于臨床上該病的病因機制過于復雜,使用該類藥物往往臨床治療效果不佳,且容易反復發(fā)作。
功能性腹痛在中醫(yī)中沒有明確的疾病名稱,但將其歸屬于“腹痛”的范疇。有研究表明[6]中醫(yī)疾病從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出發(fā),疾病的診斷及依據(jù)同步率比西醫(yī)臨床診斷上偏高。腹痛的病位在脾胃,其病因大致總結為以下幾種:①外邪入侵;②飲食不節(jié);③情志不暢;④素體陽虛。從臨床診療過程中了解到,功能性腹痛的患者在其進展期的過程中,精神狀態(tài)的改變顯著,而且兩者之間相互影響,在后期產(chǎn)生的一系列焦慮、抑郁等癥狀會加重患者自身腹痛、腹瀉等臨床表現(xiàn)。西醫(yī)治療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的治療方式主要通過明確藥物機理,從而給予藥物干預治療[7]。從中醫(yī)的角度分析,由于此類腹痛的臨床表現(xiàn)特異性,結合過往文獻研究及臨床研究分析可見,肝郁型腹痛比例較多。針對肝郁型的腹痛,與其相關的臟腑為肝、脾、胃。主要的病機落腳點在“郁”,“郁”則“瘀”。不通則痛,不容則痛。血瘀則導致腹痛。柴胡疏肝散出自于《景岳全書》,用于治療肝郁不暢之證。臨床癥狀多以善太息,胸脅滿痛,精神情志抑郁,喜怒,或喜噯氣、腹痛脹滿不適,脈多為弦也。《內(nèi)經(jīng)》曰“木郁達之”,肝主疏泄,若情志不暢,肝失其達,則郁結于內(nèi)。肝郁型的腹痛不能思考局限在肝上,有學者認為[8]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導致脾氣行滯,從而人體的升降失司,肝脾相互影響后致體內(nèi)氣機運行不利。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主君,發(fā)揮主要的疏肝解郁之效,香附、川芎為臣,活血行氣以達通郁止痛之果;陳皮、枳殼行滯;芍藥、甘草柔肝緩痛。從西醫(yī)藥理學的角度分析,有學者認為柴胡疏肝散中的藥物中含有白芍提取物、柴胡皂苷等化學成分,這些藥物成分具有一定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的療效[9]。其中最主要的幾味藥物發(fā)揮巨大的作用:方中的柴胡在如今的最新藥理研究中顯示:它具有抗抑郁、抗感染、殺菌及退熱等多重效果[10],有學者[11]在臨床研究中使用該藥為主藥,自配成方治療抑郁相關疾病,明顯改善患者抑郁情況,顯著降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的評分。方中的白芍中的化學成分芍藥苷及芍藥內(nèi)脂苷具有鎮(zhèn)靜的作用。有研究表明[12],該藥的化學成分可以抑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亢進。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抗焦慮的作用。在臨床上,患者往往在其肝郁證型的基礎上有所側重,則需要針對患者的實際臨床表現(xiàn),四診合參后,給予個性化的方藥治療。如辯證中患者肝火旺盛傷及陰,則加麥冬以養(yǎng)陰生津;反酸、噯氣嚴重者加半夏、生姜以降逆止嘔;大便粘,濕氣重者加以白術健脾益氣;食欲不振者加以焦山楂以健脾行氣。藥理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能夠使胃腸收縮具有一定的節(jié)律性從而使消化功能處于平衡狀態(tài)[13]。
本研究中,予以柴胡疏肝散加減的治療后,研究組的臨床癥狀評分、生活質量水平評分及抑郁焦慮評分較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從這四個方面角度表明,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肝郁型功能性腹痛,效果明顯。
總結:針對肝郁型的功能性腹痛,從此類患者的臨床角度思考,運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能夠明顯的得到治療效果,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適,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甚至消失,進一步地調(diào)節(jié)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水平,同時使患者更好地從中醫(yī)角度中正確認識該疾病,采取更加合適、恰當?shù)闹委煼椒ǎ摨煼ㄖ档酶訌V泛地在臨床上傳播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