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構建“時間尺”讓時間量感可視化
    ——淺談如何破《認識幾時幾分》時間量感構建之難

    2022-10-25 08:19:30李苗苗
    小學教學設計(數(shù)學) 2022年9期
    關鍵詞:小格鐘面時針

    文|李苗苗

    在某次二年級閱卷中,有這樣一道題引起了筆者的關注。

    題目:3:30 時,時針和分針所形成的較小的夾角是什么角?

    A.銳角 B.直角 C.鈍角

    閱卷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選了B(直角)。此題既考查了學生對3:30 這一時刻的認知,又考查了這個時刻所對應的時針、分針的位置指向關系。錯誤率如此之高,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和思考,后來有幸參加了一個學習小組,對這一內容進行了專題研究。

    在課堂教學之前,筆者對本校二年級兩個班學生進行了知識學習的前測問卷與分析,情況如下:

    1.時間認讀前測(測試題略)。

    從前測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整時的認讀是一年級上冊學習過的知識,學生準確率較高。半點的認讀,部分學生對鐘面中1 大格表示5 分鐘不清晰,較多學生錯誤地以為分針指著幾就是幾分。此外,問卷錯誤率最高的是10:45,學生對時針的判斷和認讀不清晰,特別對時針指向的位置不明確。

    2.時間畫讀前測(測試題略)。

    從前測數(shù)據(jù)看,畫的正確率明顯偏低于讀的正確率。一方面,錯誤的共性是部分學生對鐘面上1 大格表示5 分鐘不清晰;另一方面,難點在于時針的位置,不是正好對準整數(shù)時,學生不容易辨析時針是指向前還是指向后。從調查的整體數(shù)據(jù)來看,學生腦海中的“時間尺”尚不清晰,這也是學生需要進一步學習和掌握的。

    基于以上調查和分析,小組成員在教學實踐中更加關注兩點:一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讀時間,知道分針走1 小格是1 分鐘,通過一分一分的量感累積,明白1 小時等于60 分;二是引導學生經(jīng)歷觀察分針與時針聯(lián)動的動態(tài)過程,感知分針在走且走得快,時針也在走但走得慢,進而掌握非整時的時候,時針大致指向的位置,建立屬于自己的“時間尺”,進而構建起時間從動態(tài)到書本習題靜態(tài)的表象,逐步從時間量感過渡到空間量感。

    一、多元建構的畫圖表征,初識“時間尺”

    美國數(shù)學家洛克哈特說:“我們需要對它進行度量,并不是使用諸如直尺、量角器之類的笨拙的現(xiàn)實工具,而是使用頭腦。”認識時間是學生生活中時間量感的培養(yǎng),學生在頭腦中經(jīng)歷了“時間單位不斷累加”的過程,得到了度量讀取鐘面時間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時間單位”是度量時間的工具,即“時間尺”的刻度。量(第4 聲)是量(第2 聲)出來的,度量單位的個數(shù)就是量的大小。

    1.建“時間尺”刻度——“分”(1 分鐘)。

    在課的一開始,先讓學生去嘗試畫時間,暴露出學生對分針走過時間的疑問,即1 分是指什么,5 分又是指什么。在教學實踐中,各個班級中都會呈現(xiàn)出兩種畫法(如下圖),這時候教師再請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辨一辨、說一說,從而借助學情展開對時間的討論。

    【教學片斷1】

    展示學生的兩種答案:9:05 和9:25。

    師:你們同意誰的畫法?

    師:(指著1)怎么是5 分呢?

    生:1 小格是1 分,這里有5 個小格。

    師:誰懂他的想法,你能邊指邊說嗎?

    生:(指著PPT)我知道1 小格是1 分,1 大格里有5 個1 小格,就是5 分。

    (課件演示分針走1 小格)

    師:確實,分針走1 小格就是1 分鐘,如果繼續(xù)再走1 小格呢?現(xiàn)在是幾分?

    師:現(xiàn)在能和你的同桌說一說為什么指著1 就是5 分嗎?

    師:你還能找到這樣的5 分嗎?

    (板書:分針走1 大格是5 分鐘)

    【設計意圖:在對比反饋中先解決學生第一次的認知沖突“分鐘指著1 為什么是5 分鐘”和“鐘面上的一分鐘,到底是怎樣的”。進而理解分針走1 小格是1分鐘,5 小格就是5 分鐘。隨后又通過PPT 放大的動態(tài)演示,感受分針從1 分鐘到5 分鐘的變化過程,建立起一分鐘一分鐘的時間量感,清晰“時間尺”上一分一分的刻度,讓學生逐步感悟度量時間的本質,喚起生活中的時間度量意識?!?/p>

    2.建“時間尺”刻度——“時”(1 時)。

    學生已經(jīng)知道分針走1 小格是1 分鐘后,再引導學生關注時針的指向。當分針在1 分1 分走動的時候,時針也在走動,且走得慢。為了讓學生感受時針和分針的同步轉動,突破將近幾時的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動態(tài)演示,并用不同顏色標注出掃過的區(qū)域,用扇形畫面讓時間的量感“可視化”。

    【教學片斷2】

    師:知道了分針指向5 是25 分,那你覺得現(xiàn)在鐘面正確表示9 時25 分了嗎?

    生1:不對,因為9 時25 分,時針不是指向9,而是在9 和10 之間。

    生2:因為分針在轉動的時候,時針也在轉動,它不是停在9 的。

    生3:如果時針一直指著9,時間就不動了,所以要從9 走過去一點,但是不能到10。

    課件播放從9 時到9 時25 分的過程,體會時針隨分針的轉動而轉動。(如下圖所示)

    隨后引導學生做兩個猜想:分針在鐘面上走一圈是多少時間,同桌合作想辦法驗證。這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學生通過一分一分或五分五分地數(shù)一數(shù),在數(shù)的過程中,逐步構建分針走一圈是60 分鐘、走半圈是30 分鐘的量感累積。隨后第二個猜想:當分針在鐘面上走了一圈的過程中,時針如何變化?通過用時針走動來表述1 小時的變化過程,建立起“時間尺”的刻度“時”。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和聚焦時針的量感累積,在經(jīng)歷猜想、觀察、驗證的過程中,知道在兩個相鄰整時之間,時針的位置指向,清晰“時間尺”上幾時整、幾時多、幾時半、快到幾時等時刻的時針刻度。進一步明白1 小時在鐘面上的兩種表示方式,理解分針走一圈的時間和時針走一大格是同步的、相等的,從而建構起1 小時=60 分鐘的概念。】

    二、分針與時針的動態(tài)聯(lián)動,理解“時間尺”

    學生對時間的認識,是借助頭腦中時間單位的表象進行度量和讀取的過程。一年級整時的學習,主要是分針指著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二年級的非整時學習,對幾時幾分的認識,要從兩個方面著手:分針需要一分一分或五分五分累積讀??;而對幾時的讀取,是介于兩個數(shù)字之間的,并非是完整的單位1,需要正確判斷出是指上還是指下。學生對時針表示時間讀取有困難,從這點上講,也對學生的時間量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學片斷3】

    在上一猜想環(huán)節(jié),當分針在鐘面上走了一圈,時針如何變化?學生理解了分針走一圈的時間和時針走一大格是同步的,但部分學生心中還是有疑問,時針走了一大格,這個一大格為什么走這么慢?如果一大格不到,又是什么時間呢?所以在教學第二部分,主要是更細致地處理一些特殊時刻,如9:15、9:30、9:45、9:55 等,引導學生感受分針沒有走完一圈,時針指向位置的變化。

    隨后在課件動態(tài)的演示中,學生體會時針與分針聯(lián)動的極限時間,時針和分針是同步一起走動的,只是分針走得快,時針走得慢。再定格上述中的幾個特殊時間的演示,讓學生清楚感知分針和時針指向的位置關系。

    【設計意圖:在想一想、說一說、辨一辨等一系列操作體驗活動中,引導學生掌握幾時幾分的本質,構建學生時針與分針同時走動的量感,逐步在腦海中清晰屬于自己的“時間尺”,達到從時間感知過渡到空間感知的目標。】

    三、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度量聯(lián)動,豐富“時間尺”

    量感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借助反復的測量操作,也需要在學習中慢慢積累。整堂課的設計與學習,學生幾乎都是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感知的,分針、時針動態(tài)畫面的演示,讓學生充分感受分針從12 開始的轉動過程和時針1 小時走動的過程,讓時間的讀取有跡可循。但回到練習的測評中,往往都是靜態(tài)的,所以在教學中,也做了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聯(lián)結。只出示時針指向的位置,讓學生猜測大致的時間,其實是進一步讓學生在腦海中豐富“時間尺”,逐步將“時間尺”轉化為“空間尺”的積累與運用。

    【教學片斷4】

    課件逐一出示三個鐘面。第一個鐘面(隱去分針,出示4:15 的時針位置);第二個鐘面(隱去分針,出示4:30 的時針位置);第三個鐘面(隱去分針,出示4:59 的時針位置)。

    師:請你想想,第一個鐘面是什么時間,并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分針走一圈,時針會走一大格,現(xiàn)在時針才過了4 時一點點,所以可能是4 時15 分。

    師:請你想想,第二個鐘面是什么時間,并說說你的理由。

    生:時針在4 和5 中間,正好是一半,分針應該走了半圈,是4 時30 分。

    師:第三個鐘面呢,你覺得是什么時間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覺得是5 時,因為時針到5 了。

    生2:時針感覺快要到5,可能是5 時還不到點。

    【設計意圖:當學生根據(jù)時針想象分針位置的時候,需要充分調動其對“時”和“分”運動軌跡的理解,思考當分針一分一分累積的時候,時針是怎么轉動的,轉動多少,從而估計大概的時刻。這樣的活動體驗是有挑戰(zhàn)、有趣味的,在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再次強化了學生對時間量的認知經(jīng)驗?!?/p>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基于學情精心設計多元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不斷辨析和內化中親歷時間“量”積累的過程,逐漸形成并清晰構造屬于自己的“時間尺”,從“隱”到“顯”,獲得時間的量感;從“無”到“有”,建立時間的量感。讓學生從“量”的視角厘清分和時的關系,加深對時針、分針聯(lián)動性的印象,突破認幾時幾分的學習難點。

    猜你喜歡
    小格鐘面時針
    畫時針
    正確的鐘面時間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開
    這個極簡的壁鐘,連鐘面都省去了
    鐘表上的數(shù)學問題
    計算鐘表角度有方法
    AClockMaze
    安小格的夏天
    鐘面上的數(shù)學問題
    一年級單元同步自測題
    长顺县| 中宁县| 青田县| 尤溪县| 伊川县| 池州市| 揭西县| 贵定县| 拉萨市| 玛多县| 禄劝| 交城县| 关岭| 图木舒克市| 林甸县| 安阳市| 余江县| 洛宁县| 阳泉市| 阿瓦提县| 沙田区| 凤庆县| 屏山县| 保康县| 阿图什市| 昭通市| 万荣县| 汉阴县| 红安县| 巴彦县| 西昌市| 镇坪县| 登封市| 观塘区| 抚远县| 汉源县| 吉水县| 乳源| 龙岩市| 德阳市|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