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淑珍
(酒鋼醫(yī)院,甘肅 嘉峪關 735100)
慢性乙肝全稱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具體是指乙肝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患者患病時長在半年以上,發(fā)病時間不明確且具有慢性肝炎表現(xiàn)的疾病,屬臨床中十分常見的傳染性疾病,發(fā)病原因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1]。慢性乙肝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惡心、乏力、腹脹、畏食、肝區(qū)有疼痛感等,慢性乙肝患者的肝部會出現(xiàn)變大或縮小,肝質地變硬,肝區(qū)叩痛陽性等,并且攜帶慢性乙肝病毒的患者面部會出現(xiàn)慢性乙肝病癥面容,會出現(xiàn)蜘蛛痣等,醫(yī)學上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將慢性乙肝分為了輕度、中度與重度三個等級[2]。慢性乙肝患者從肝炎病毒入侵體內到出現(xiàn)臨床癥狀的潛伏期一般為6周至6個月,而潛伏期內病毒會隨著病原體的種類、毒力、數(shù)量與人體的免疫狀態(tài)不相同而表現(xiàn)不一。此疾病會經過母嬰、血液、性交等途徑進行傳播,若發(fā)病后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則很有可能會發(fā)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對其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危害。當前臨床治療CHB主要為藥物抗病毒療法為主,以此可實現(xiàn)病情進展速度的控制,改善患者肝功能,其中,最為常用的一類藥物即核苷(酸)類似物(NAs),此類藥物可以對HBV復制進行有效抑制,且口服給藥更加高效和便利,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便為一線核苷(酸)類似物,在慢性乙肝中具有較強的可行性[3]。鑒于此,本文將就此藥物展開研究,并尋求其自身的應用價值,現(xiàn)闡述如下。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21年6月治療的初次抗病毒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80例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16~65歲,平均(40.53±3.65)歲。觀察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16~65歲,平均(40.63±3.7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符合研究實施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16~65歲;②符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③血清HBsAg陽性、HBeAg陽性或隱性,HBV-DNA陽性(≤104copies/mL),ALT持續(xù)異常;④血清HBV-DNA陽性,ALT正常,肝活檢提示有顯著炎癥和(或)纖維化(G≥2或S≥2),或其他有乙肝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與其他肝臟疾病、肝癌合并者;②腎功能有嚴重障礙者;③Child-Pugh分級達到C級者;④酒精性肝炎導致的肝硬化患者;⑤精神、認知有明顯障礙,正常交流溝通困難者。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即常規(guī)保肝、抗纖維化治療,可增加恩替卡韋(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 100141;生產廠家:江西青峰藥業(yè)有限公司),溫水口服,每次0.5mg,1次/d,持續(xù)用藥。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則予以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 163436;生產廠家:成都倍特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300mg×30片)。常規(guī)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溫水口服,每次300mg,1次/d,持續(xù)用藥。治療期間注意對患者病情的監(jiān)督與記錄。
(1)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統(tǒng)計對比,具體觀測指標為:TBIL(總膽紅素)、ALT(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清谷草轉氨酶)與HBV-DNA(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
(2)觀察兩組ALT復常率、HBV-DNA轉陰率,當ALT數(shù)值為5~40U/L時,則為恢復正常。
(3)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脾臟腫脹在保持的基礎上還呈現(xiàn)為減小的趨勢,并且患者的各項肝功能指標恢復正常,HBVDNAS低于檢測下限(<103copies/mL),各數(shù)據保持穩(wěn)定。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大程度改善,肝功能各項指標均有所降低,HBVDNAS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未低于檢測下限。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HBVDNAS無明顯下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4)觀察兩組生活質量情況,共分成8項,每項滿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反之,分值越低提供患者生活質量越差。
用SPSS 20.0軟件對所統(tǒng)計的研究數(shù)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如P<0.05,則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肝功能各項指標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BIL、ALT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指標對比()
觀察兩組HBV-DNA轉陰率,觀察組HBV-DNA轉陰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HBV-DNA轉陰率比較[n(%)]
將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有效率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有效率對比[n(%)]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分)
CHB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由HBV感染引起,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攜帶者是主要感染源,HBV可通過母嬰、血液和血液制品、受損的皮膚和黏膜以及性接觸傳播。HBV感染后,由于病毒因素、宿主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會出現(xiàn)不同的轉歸和臨床類型[4]。低病毒血癥可能導致乙型肝炎患者再次發(fā)生肝炎,并促進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進展。增加肝癌風險不利于肝癌患者的生存,并與乙肝病毒耐藥性有關。持續(xù)性肝炎和反復活動是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理基礎。乙肝治療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預防肝炎活動。最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病毒血癥較低的非活動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約有10%是未經治療的活動性肝炎,因此,在某些情況下,持續(xù)性低病毒血癥可能導致活動性肝炎,這需要患者和臨床醫(yī)生的注意?,F(xiàn)代研究證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導致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世界上30%以上的肝硬化與乙型肝炎病毒有關。乙型肝炎病毒水平越高,肝纖維化發(fā)展越快,發(fā)生肝硬化的風險越大[5]。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約30%的低病毒血癥患者有明顯的肝臟炎癥病變和肝纖維化??共《局委熎陂g出現(xiàn)低病毒血癥的患者,肝纖維化可能會繼續(xù)進展,據推測,低病毒血癥可能會繼續(xù)促進肝纖維化的發(fā)展,肝硬化的風險不應低估。此外,低病毒血癥與乙型肝炎病毒耐藥性之間的關系也是臨床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小樣本研究已經證實,即使拉米夫定治療患者的病毒含量非常低,但仍有很大比例的患者存在耐藥突變。然而,低病毒血癥與乙型肝炎病毒耐藥性發(fā)生之間的確切關系仍然與治療類型有關。根據現(xiàn)有的研究證據,低病毒血癥并不少見,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有廣泛的促進作用?;颊邞枰躁P注。具體方法是“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6-7]。
在低病毒載量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療中,主要是以藥物抗病毒治療為主,治療目的是控制病情進展,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早在2013年,替諾福韋便作為HBV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在我國上市,2014年被批準可用于青少年與成人CHB治療,并具備耐藥屏障較高、對HBV抑制能力強等優(yōu)勢,在CHB治療中發(fā)揮了顯著成效[8-9]。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藥物為阿德福韋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以上藥物均有一定的耐藥性,恩替卡韋近年在臨床上應用較多,有相對強效抑制病毒復制、低耐藥的特點。據2019年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表明,在初治CHB患者中,恩替卡韋治療5年的累積耐藥發(fā)生率為1.2%,在拉米夫定耐藥的CHB患者中,恩替卡韋治療5年的累積耐藥發(fā)生率升至50%[10-11]。對比其他病毒藥物,此藥的價格更為低廉,給藥途徑為口服,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對患者個人與家庭經濟負擔均有著一定減輕效果。經替諾福韋治療后,可進一步延緩并阻止向肝硬化、肝癌的發(fā)生,可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期限,價值斐然。替諾福韋還被認為是妊娠B類藥物,可以適用于生育期女性或者是妊娠患者處于高病毒載量時的母嬰阻斷治療;妊娠期間乙型肝炎發(fā)作患者,在與患者充分溝通并權衡利弊后,可以使用替諾福韋治療[12-13]。另外,乙肝合并艾滋病患者推薦一線藥物為替諾福韋。從經濟方面來分析,替諾福韋的適用性更廣、價格也更加低廉,可以作為臨床中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的首選藥物[14-15]。本次研究報告中,觀察組患者采用富馬酸替諾福韋治療后,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TBIL、ALT與HBV-DNA指標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HBV-DNA轉陰率均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富馬酸替諾福韋治療初治低病毒載量慢性乙肝患者的臨床中具有重要應用作用,值得推廣。
綜上所述,富馬酸替諾福韋自身的應用價值顯著,有助于低病毒載量慢性乙肝患者ALT、HBV-DNA指標的改善,且能促進相關指標的康復,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