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要:在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采用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自主投入閱讀學習中,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效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诖?,本文主要探討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優(yōu)化教學的有效策略,以提升閱讀課堂。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語文;教學理念;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
眾所周知,閱讀可以豐富人的視野,使人在閱讀中不斷成長。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被重視,而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講,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高效課堂是當今教育工作者追求的共同目標。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針對初中生的特點去探究教學對策,積極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一、開展情境教學,提高閱讀興趣
如今情境教學被廣泛應用到各個學科并起到了顯著的效果。情境教學顧名思義就是運用已有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更優(yōu)化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特有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融入課堂,通過情境教學的開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學習的欲望,從而拉近學生與文章的距離。例如,在學習《消息二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戰(zhàn)爭中的緊張氛圍,讓學生認識到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具體的方法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小視頻,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體會當時那種緊張的氛圍,使學生充分投入課文的學習中,這種情境教學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互動化課堂
語文這門學科不像數(shù)學需要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語文需要師生之間多交流,鼓勵學生抒發(fā)自己的觀點,同時要注意不斷優(yōu)化教學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不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處于一個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要讓學生愿意主動去閱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達到初中閱讀教學開展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藤野先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了解課文,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文章是怎樣通過回憶以及記錄作者留學過程中的事情來描寫藤野先生的?揭開這一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通過對文中段落的分析與理解,可以認識到作者是通過藤野先生的外貌、批改作業(yè)的仔細等事情來描寫藤野先生的優(yōu)良品質的,作者通過回憶與藤野先生告別時決定學習生物學的事情來表現(xiàn)藤野先生對“我”的教誨以及“我”的思念。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多與學生溝通與交流,開展高效的互動化課堂。
三、傳授閱讀方法,注重學生反饋
初中生大多已擁有了一定的能力去開展閱讀,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設置專門的課程給學生傳授閱讀的技巧與方法,要重視閱讀教學,也要讓學生將閱讀作為一項學習任務。學校方面可以設立特定的閱讀活動,將學習閱讀作為一項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同時在閱讀開展后,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反饋,給學生提供機會與平臺去抒發(fā)自己的閱讀感悟,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活動開展的效果,真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四、聯(lián)系實際生活,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不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為此,在閱讀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fā),根據(jù)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但由于初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時可抓住文本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促使學生借助自身生活經驗對文本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體會文本語言的精妙之處,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語文閱讀教學變得更加精彩高效。
例如在講《春》這一課內容時,為讓學生對課文細節(jié)有整體的把握,能深刻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此時恰逢春天,這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就帶領學生開展戶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春天的變化,觀察植物努力地生長,樹木抽芽、遍地野草,讓學生通過真實體驗,感受春天的美好。通過組織學生開展這樣的戶外活動,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把自身的體驗與課文內容融為一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認真對課文進行閱讀,理解作者的語言描寫,全面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從而促使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五、加強課外閱讀,拓寬人文視野
課外閱讀相對于課內閱讀,在時間、內容、目的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度,課外閱讀可隨時隨地進行,閱讀內容也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使閱讀心理比較愉悅,從而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課外閱讀納入教學的計劃之內,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合理的指導,使學生在完成閱讀后寫下閱讀收獲,進而提升閱讀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使至塞上》這一課時,這首詩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句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讓學生對邊塞景象有更多的了解,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與討論關于邊塞的詩詞,并對相關內容進行總結與整理,最后相互分享自己小組的討論成果,激發(fā)學生對邊塞詩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在課下多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古詩詞,以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由此可見,加強課外閱讀,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也能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實現(xiàn)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如果想要提高初中閱讀的教學效率,就需要教師從多方面入手,以學生為主,積極提高學生對閱讀的熱情,結合實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針對遇到的問題教師要積極采取相應策略,多與學生溝通、交流,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馮小玲.基于“問題式學習”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案例的 探析[J].文理導航(上旬) ,2020(8):15-16.
[2]李馬明.初中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J].作文 成功之路,2020(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