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愛
【摘要】2021年1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革命傳統(tǒng)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進一步把紅色基因植入青少年兒童心田?!兜赖屡c法治》(思想政治)是落實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核心課程。為充分發(fā)揮《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立德樹人價值,引導學生弘揚革命先輩的精神,小學中年段《道德與法治》教學應融入革命文化與精神。本文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紅色教育的教學案例,分析如何讓革命領袖精神走進課堂,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紅色教育;革命領袖精神;道德與法治
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歷程中所沉淀的革命文化與精神,是國家寶貴的財富,是人民重要的精神食糧,也是小學教育重要的資源。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認知和法治觀念的主陣地。為更好地發(fā)揮道德與法治課的育人價值,培養(yǎng)新時代的接班人,筆者認為,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將紅色教育融入課堂教學。
一、案例背景
身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如何將紅色教育融入課堂教學,這是值得不斷探究的問題。一提起紅色教育,我們都能夠想到黨史教育。在小學階段,黨史教育的內(nèi)容在高年段的教材中更為集中,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主題是“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主題是“百年追夢,復興中華”。那么,在中年段又該如何在教材中挖掘紅色教育的切入點呢?有的課堂會把紅色教育生硬地放在某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這顯然是一個誤區(qū)。我們應該結合新課程標準,深入分析教材內(nèi)容,挖掘教材中能夠融入紅色教育的篇章。在分析教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不是每一課都適合融入紅色教育。我們只有通過深入分析,不斷挖掘,尋找合適的切入點,才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和思考,達到紅色教育的目的。
二、案例分析
《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中年段學生應該能夠積極弘揚傳統(tǒng)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強烈的認同感。結合中年段的教學內(nèi)容,我們可以通過講述革命領袖、革命英雄的故事,引導學生學習革命先輩身上的精神和品質(zhì),從而認識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讓學生懂得熱愛祖國,珍惜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下面以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課為例,談談如何讓革命領袖精神走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本課由“那些我想要的東西”和“學會合理消費”兩個子課題組成,旨在引導學生學會理性消費、勤儉節(jié)約,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三、案例方法
第一,滲透紅色背景,在學生心中種下一粒種子。在本課的第一個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會先讓學生對書上所提出的兩種不同的消費方式進行對比。其中一種是有計劃的消費,另一種是過度的消費。在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提出問題:“這兩種不同的消費方式分別會帶來什么后果?”學生都能針對這一問題暢所欲言。隨后,我再問學生:“那你支持哪種消費方式呢?”四年級的學生基本都會支持第一種,他們能根據(jù)剛剛說的后果來進行判斷。這時候,我會對學生提出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最后,我引出了革命先輩的消費方式,讓學生了解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我們的主席、我們的總理都是省吃儉用,他們一件衣服、一雙襪子可以穿十幾年,衣服破了,縫一個補丁,襪子穿洞了,拿針線縫縫補補。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導入,學生心中會對革命領袖的生活方式、消費觀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為學生學習革命領袖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種下一粒種子。
第二,融入紅色精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本課閱讀角的故事是“由奢入儉難”,在學生閱讀完本故事后,我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分享自己的體會。接著,我以閱讀角為契機,向學生提出疑問:“由奢入儉難,那由儉入奢呢?”同學們都齊聲回答:“易!”緊接著,我再問學生,在戰(zhàn)爭時代,我們的先輩由于社會原因,省吃儉用。那到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他們?yōu)槭裁催€要保持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呢?學生都若有所思。然后,有的學生就舉手說道:“因為幸福生活都是來之不易的!”最后,我再讓學生小組討論完成“消費習慣小貼士”,讓他們把自己認為正確的消費習慣寫在卡片上。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讀—思—寫”的活動,既認識到正確的消費觀念,又感受了革命先輩的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zhì)。
第三,拓展閱讀資源,學習革命領袖精神。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合作探究完第二個閱讀角后,我讓學生閱讀文章《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帶領學生走進周恩來總理的工作與生活。在學生都閱讀完后,我讓學生說說這是一位怎樣的總理。學生都能說出“勞苦、簡樸、節(jié)儉、節(jié)約”諸如此類的詞語。此時,我相信學生心中已有了對周恩來總理的敬佩,這種敬佩之情也將會幫助學生更好地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
四、案例結果
事實勝于雄辯,當一個個真實的人物故事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時候,學生就能更好地、更快地學習人物身上的品質(zhì)。本節(jié)課,我將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故事穿插其中,學生對這些真實的故事都十分感興趣,他們對革命領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認識到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自己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一個勤儉節(jié)約的好少年。
五、教育反思
如何在中年段《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紅色教育?通過本節(jié)課的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方法。
1.深入挖掘教材,尋找合適的切入點
前面說到,不是每一課都適合融入紅色教育。那么,我們要如何找到適合的課程呢?這就離不開深入挖掘教材了。我們可以深入每一課的主題進行挖掘,如上面提到的案例,可以抓住“勤儉節(jié)約”的主題進行挖掘。我們還可以挖掘教材中閱讀角的故事,找出故事的主旨,再根據(jù)主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在中年段,學生都喜歡看故事,可以革命領袖、英雄人物故事為契機,引導學生學習紅色人物身上優(yōu)秀的品質(zhì)。
2.借助閱讀資源包,引導學生走進革命先輩的生活
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我們也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我們在制作閱讀資源包的時候,可以結合教材內(nèi)容,尋找一些紅色小故事讓學生閱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感悟。閱讀可以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
3.樹立榜樣,以點帶面
對于小學生而言,榜樣的作用尤為重要。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該以優(yōu)秀革命先輩為榜樣,學習革命領袖身上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zhì)。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如何融入紅色教育這一問題上,我們可以根據(jù)課題多思考,尋找與課題契合的紅色人物,讓紅色人物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
參考文獻:
[1]李淑嫻.紅色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 課程教育研究,2021(14).
[2]王麗敏.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如何進行黨史教育[J].文學少年,2021(7) .53A48330-89AD-4908-8B7F-05443E8D5C10